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乡野贤农 > 第九十二章 板房小学开建(求推求收)

  根据之前达成的意见,这所接纳山民孩子的小学,除具备正常的教学功能外,还将具备提供学生食宿的条件。因此学校面积跟选址,也需要沐正峰亲自负责。

  经过各村寨话事人统计出来的数字,首批入校的学生,就有可能达到五百人的规模。看到话事人送来的统计报告,沐正峰也忍不住一阵苦笑。

  要是这些孩子,全部送到队部小学,估计队部小学根本就容纳不了。单单这份统计表,便能看出有多少孩子,因为身处环境的原因,错失了适龄上学的机会。

  考虑到交通便利的问题,沐正峰最终决定,学校就建在能通车的地方。经过一番走访,沐正峰最终看中一块位于白瓦寨跟哈玛村结合部,一处地势平坦的坡地。

  坡地旁边有座小山,但植被还是很稀疏,坡地上也有山民早年开过荒的地。找来哈玛村的话事人,对方也很痛快的道:“这地你要用,随便用,没事的!”

  “随便用还是算了!等下你回去说一下,将来建学校,占了谁家的荒地,我补贴一百块一亩。还有修路要占的地,水田补三百一亩,你觉得怎么样?”

  就在沐正峰说出这番话后,这位话事人却很坚决的摇头道:“不行!这钱,我们肯定不能要。如果要了,往后我们村子的人,还怎么抬的起头,这事就这么说定了。”

  见对方强烈反对,沐正峰也不再多说什么。根据堪查的地形,花了两天时间画出学校的草图。等他再来这个地方时,得知消息的几位话事人又赶了过来。

  看着沐正峰花出的学校规划图,这些话事人一脸欣喜的道:“阿峰,这学校要建这么大吗?那要花多少钱啊?要不,咱们还是建小点吧!”

  本身就觉得亏欠沐正峰甚多,再看到这样一座比队部小学都漂亮的学校,这些话事人欣喜之余,却担心让沐正峰贴太多钱。对他们而言,孩子有个读书的教室就成。

  可沐正峰还是摇头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至少我希望,十年内这所学校能拆掉,让在这里读书的孩子,能真正住进明亮宽敞的教室。

  先前我之所以选择把学校建在这,也是希望给孩子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让他们待在学校,就能安心的读书。将来从这里,一步一步走出大山。

  要是十年后,我们还没能力拆掉这所小学,建一所真正的学校,那只能说我们无能。建学校的事,既然我负责,那就我说了算。只是你们各村寨,也不能闲着。”

  “需要做什么,你尽管说!”

  “等学校建起来,学生需要桌椅板凳。这些,需要你们各村寨自己做,而且做的尽量标准些。毕竟,将来这些学生,都要在这里读上五六年。

  还有就是,开学后学校能提供学生吃住,但粮食还有菜,希望各村寨都能想办法支援一点。我这边,每年也会想办法补贴一部分,争取让孩子在这里能吃的饱。”

  “嗯,这都是应该的!”

  等这些话事人离开时,把沐正峰画好的学校草图带回村寨,那些打算把孩子送去上学的山民,都觉得非常高兴。而不少孩子,更是期待着开学那天的到来。

  除了学校草图之外,各村寨的木匠也接到话事人跟寨老通知。看着递来的图纸,这些木匠也拍着胸脯道:“放心,这些桌椅我们开学前,一定做出来!”

  “最好先做出来,等学校建好了,就把桌椅什么的都提前运过去。”

  “嗯!知道了!”

  如同前次修路一样,当李义维拿到沐正峰花的学校设计图,最终只收了他十六万的工程款。按李义维说的,这是他父亲的意思,这笔生意一毛都没赚。

  就在沐正峰准备开口时,李义维也很认真的道:“阿峰,你能做好事,然不成我们父子就不能做点好事吧?要是我当家,这些钱我都不想收呢!”

  “幸好你没当家!你要真当家,估计这家也当不久。做好事,有时也需量力而行。别看我掏了这十六万,可这笔钱其实也是白赚的,甚至我都没贴钱。

  你要真想做好事,等学校建成后,我会邀请你们出席学校的峻工仪式。到时候,你捐个万把块我都没意见。这些捐款,都会用于学校日常开支,不会乱花的!”

  “那行!到时候,你一定记得通知我。”

  捐资助学,对李义维这种年青人而言,自然不算什么新鲜事。万把块钱,对山民而言肯定不是一笔小数目。但对李义维而言,也许他去省城玩几天,花的都比这个多。

  当两辆挖掘机被同时运抵工地,提前得到通知的各村寨,都派来十多个青壮劳动力。看到挖了一条路直通坡地的挖掘机,那些过来帮忙的汉子都很高兴。

  甚至很多人都笑着道:“好多年,没这么热闹过了!”

  “是啊!除了三年一次的本族节,很少能看到这么多村寨汉子聚一起了。”

  伴随挖掘机把路推出来,开始进入建校的坡地。根据沐正峰的规划,地势相对高的地,全部都被挖平。挖出来的土,则用于扩充这块坡地的边缘位置。

  等挖掘机把学校需要的建设用地全部平整出来,第二天便是装着活动板房的货车,将一块块崭新的胶盒板运抵工地。而帮忙干活的村寨青壮,也都帮着卸货。

  离工地近的各村寨百姓,也偶尔过来看看。甚至连放学回家的白婷等人,得知消息也跑过来看热闹。而此时,有些校舍已经搭建起来了。

  看到建好的校舍,几个小家伙很羡慕的道:“峰哥,下半年我们就能在这里读书吗?”

  “你们不行!你们还是继续去队部小学那边读,这里留给更远的山里孩子。人家读书比你们辛苦,而且很多都是低年级的学生,你们也要过来凑热闹吗?”

  “也是哦!那我妹妹以后可以吧?”

  “等她到了上学的年纪再说!在这里读书,都要吃住在学校,你觉得比住家里好?”

  对这些爱新鲜的孩子而言,要让他们一周都待在学校,肯定会觉得不适应。相比家里的条件,距离学校近的孩子,沐正峰原则上不建议他们来这里读。

  还有年长的学生,最好还是去队部那边读。首批入学的山里孩子,也会根据年龄段不同,分成几个班。可大多孩子,估计都要从一年级开始读起。

  真要七八岁的孩子,跟十岁以上孩子坐一起读书,估计那些大孩子也会觉得不好意思。问题是,他们接受教育的时间却是一样,想继续读的话,只能加倍努力了。

  在建设学校的过程中,各村寨有孩子在外地打工的,也陆续接到家里写来的信或电话。其中有不少读过高中的年青人,看到信之后还是选择了回家。

  而这些年青人,回来之后有些会进入学校,临时担任学校的民办教师。还有一些人,或许沐正峰也会安排他们,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带领村寨脱贫致富。

  正如沐正峰所说的那样,年青人才是各个村寨未来的希望啊!

(https://www.biquya.cc/id78131/57030214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