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八零一一厂要搬迁回沪的消息,周逸是打心底高兴。
以前小时候觉得八零一一厂好大,怎么跑都跑不完,后来走出大山才发现这只是一口井,跳出来后才感受到广阔天地。
他更关心的是小三线二代们的未来,大家返沪后就能进入更好的学校读书,接受更好的教育,真是一大幸事。
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知晓小三线的教育资源是多么落后。幸运如己,只是一大特例,毕竟许多人连职业学校都考不上,更别提市里的重点中学了。
在父亲口中,周逸得知了小三线返沪的大体安排。
从1985年开始有序撤离,厂房、设备和资产全留下,只有人员离开,并且还得负责教导安皖省的交接方上手工作,保证生产线不中断。
像明星企业海螺水泥厂、八五钢厂、320发电厂都是效益极好的单位,在皖南地区属于龙头企业,属地政府不希望停工。
与此同时,返沪的职工们要在沪江重新安置工作,坚持过渡生产,并且供应一大批配套的住房安家。
第一批交接单位从今年9月份开始;第二批交接工作从86年3月份启动,八零一一厂位列其中;87年春节前将剩余所有单位作为第三批接收对象。
预计整个交接期需要4年时间,小三线职工到1988年结束皖南生涯,同时在沪江开启新的生活。
从1967年进山,到1988年离开,数万名职工们满怀激情而来,两手空空而走,一个人最黄金的20年时间就这样奉献在大山之中。
后悔吗?
不后悔!
相比其他同龄人上山下乡奔赴祖国边疆,能在位于长三角的小三线工作算是比下有余多了。更何况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当年有理想青年的最佳选择。
遗憾吗?
不遗憾!
能为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东方红卫星,以及许多军工高端设备配套生产,还有向最近的南疆反击战提供了大批优良军火,也算是做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迷茫吗?
迷茫!
撤离工作了近20年的熟悉环境,重新返回沪江市这样的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讨生活,可以说人生地不熟,实在是前途漫漫。
国家开始转型,所有人只能向前看,毕竟人是地球上适应力最强的生物。
像周建国这样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他们无怨无悔燃烧了青春,将工业化的星星之火燃遍全国,推动了整个国家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之路,铸就了理想新中国的坚实地基。
没有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甘当螺丝钉打下的基础,一代人吃了两代人的苦,白手起家建立起中国重工业化体系,就没有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新征程的顺利开启。
周逸现在并不明白这些,他只知道沉下心来努力学习,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
得益于校长谢依德留洋的亲身经历,因此她非常重视复旦学子出国留学深造,特意在校内为中美CUSPEA项目开设了培训班。
校方针对CUSPEA项目历年考题,以及结合从美国大学获得的资料,有目的地开设课程,方便广大学子能通过考试。
国内物理培养体系师从苏联,考题经常是已知条件A和B,要求推理证明C。而CUSPEA考试则由美方出题,题目天马行空之中却包含许多不为人知的常识,考察一个人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估算地球上最高的山应该有多高?”
中美CUSPEA项目每年录取的人数,已经成为中国顶级大学之间心照不宣的评比标准之一。
清华、北大、中科大三家一直垄断了前三名,本校学生被美国名校录取成为光芒四射的荣誉,这让其他国内名校感受到了压力。
“小周班长,现在就报名培训班会不会太早了?听说到大三时学校才允许大家报考!”
得知CUSPEA培训班成立的消息,周逸第一时间就去报了名。
看到班长动作如此之快,小跟班梁见章有些不解地发问。
“笨鸟先飞嘛!”
周逸是一大早就将CUSPEA作为自己出国渠道的首选,因此有机会当然不会放过。
“你是笨鸟的话,那我们不就是笨虫子——”
梁见章一听,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不过他很快就问起了新的问题。
“班长,你准备去哪一所大学留学?”
“MIT,麻省理工吧!
它的校训Mind and Hand,翻译过来就是‘既学会动脑,又学会动手’,简而言之手脑并用,很适合我的胃口。
据说MIT是世界上最好的理工科大学,全美国乃至全世界最聪明的人都汇聚于此,因此我想去看看。”
自立下出国留学的宏愿,周逸就一直收集美国大学的资料,并且从中选择出自己最心仪的大学。
像哈佛、耶鲁这样排名靠前的世界名校,他发现并不适合自己,其更喜欢动手能力多一些的学校。
“如果MIT没选上,那么斯坦福大学也不错。”
跟老牌的哈佛、耶鲁和MIT相比,位于加州新崛起的斯坦福大学由于硅谷的兴起,正逐渐飞速成长为美国大学的超级新贵。
可以说,周逸眼中一直都盯着美国前十的名校,他也有这个自信。
“好吧,你在我们学校足以有资格说这些话。换作我的话,只要能到美国学习计算机就可以啦,普通一点的大学也无所谓。”
自知不能和周逸这样的优等生相比,因此梁见章还是很有自知之明。
他的学习成绩比较偏科,侧重在跟计算机相关的科目表现优秀,其余就很一般。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曾经在媒体上爆红的神童“周逸”像是销声匿迹了一般,他的身影在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三者之中频繁转换,更是在大二上学期伊始就发表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篇论文《多晶硅生产工艺和改良研究》。
当然这篇论文周逸作为第三作者,是在实验室跟着学校的课题老师打下手而得来。
机会一直留给有所准备的人,当初周逸就是手痒痒跑去实验室围观,结果被老师选中充当了临时助手。
此次充当助手的经历,让他掌握了扎实的实验室操作技能,更是发现自己对动手能力是由衷热爱。
1986年10月份,周逸获得了复旦大学CUSPEA考试的推荐名额,此时他以大三在读本科生的身份赴考,成为考场上最年轻的考生。
复旦少年班同学在集体学习一年时间后,从大二开始就根据所选专业打散分布到全校各院系。
跟其他同龄人相比,周逸因成绩突出,获得了跳级待遇,直接从大二跳到了大三,领先了少年班同学一大步,成为大家真正意义上的师兄。
CUSPEA考试分为四门科目,依次是经典物理、现代物理、普通物理和英语。每门科目耗时4个小时,满分100分,总分为400分。
为了体现CUSPEA考试公正公开,基本上要经历两轮考试才能胜出。
第一轮是学校内部选拔,成绩最优秀的前15名学生获得进入全国正赛资格。第二轮就是来自国内各高校的尖子生再一次过独木桥竞争,662人争夺仅有的95个留学名额。
周逸在校内选拔时就名列第三,可谓是一鸣惊人。
要知道他的对手们,都是真正大三、大四的学生,在学习时间上要早一到两年,涉猎课程更深入。
到了全国正赛,周逸的发挥更加出色,尤其他的英文成绩单科全国第一,将自己的总分拉升到全国第二。
与之相对的是曾经校内选拔赛之中超过他的一、二名选手反倒连全国20强都没有进入。
要知道复旦大学校方提前放周逸参赛,实际上是将他作为种子选手培养,目标瞄准的是下一年,今年更多是给他练手准备。
没想到这个曾经的神童再一次震撼了大家,直接将练习赛变成了正式赛,提前一年时间完成了任务。
不过这只是万里长征走了一大半,还有一半的路程需要继续。
CUSPEA项目实行双选制,即入围考生可以申请5所美国大学,而美国大学将依据考生履历、推荐信和面试结果来是否选择录取。
考试成绩是一大参考条件,但却不是必须录取的条件,美国大学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水平。
非常恰巧,这次由美国前来中国面试的两位教授分别来自MIT和普林斯顿,其中之一正是周逸想要申请的大学。
在一众最终入围的候选学生之中,周逸的简历最为亮眼。
一是他在所有人当中年龄最小,迄今还未满17岁。二是其曾经在国际奥数比赛当中获得过个人金牌。
“为何想要选择MIT作为你第一志愿呢?”
来自美国身经百战的面试官问出了最为普通的问题。
“我喜欢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Mind and Hand,MIT的校训跟我的生活理念非常合拍。
另外,我们学校的校长曾经在MIT求学,她一直对我们说MIT是世界上最棒的大学,那里有全世界最厉害的学生,我想去亲身去体验一番,看看自己是是不是有资格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这番话周逸回答是发自内心,赢得了面试官的首肯。
“能告诉我,为何要录取你吗?要知道在外面还有接近一百个跟你同样聪明并且优秀的中国孩子!”
面试官脸上露出狡黠的神色,饶有趣味地看着。
“我比他们都要年轻,而且就算在你看来我们都一样,我想说选到我这张彩票的话,MIT的投资回报率在这一群人之中将会是最高的,没有之一。”
周逸心知这个时候可不能谦虚,要适当展现出自信,因为美国可是崇尚个人奋斗的国度。
毫无疑问,他就这样拿到了前往MIT的敲门砖。
(https://www.biquya.cc/id76440/4454946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