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线回溯到197年的冬天,刘备阵营与袁绍阵营在河东与并州战区的这场大战,确实是说来话长、渊源错综复杂。李素远在一千五百里外心心念念关注了那么久,至今也还没出最终结果。
毕竟,早在十月初的时候,也就是孙策决定接受蔡瑁的投效、对南郡下手之前,刘备和袁绍就已经开始调兵遣将、进入战时对峙状态了。
对于刘备和袁绍双方而言,早点进入战时状态,却又不实际上靡费大量军费人力绞肉,其实是一个双赢的状态。李素南下之前,也跟刘备私下里提过这些阴暗的考量——当然,都说了是阴暗了,肯定是不能在朝堂上明着拿出来讨论的。
古往今来稍微有点政治经验的政治家都知道,对外发动战争是转移内部矛盾、强化内部管理、压低人民对变法和强人政治反抗念头的最好办法。
一进入战时状态,内部团结凝聚,朝廷要征发世家大族的钱粮人力,世家大族反抗的声音都得小一些。否则一个不小心就是被扣上“通敌”的帽子,直接被自己的仇家揭发、联手朝廷干掉了。
早在汉武帝的时候,就挺无耻地用过这种让有仇的商人相互之间告发揭露的法子抄家,压制民间力量。
刘备一方,197年八月底九月初刚实行了第一次科举,需要一个战争状态来消化对改革的反抗。
袁绍一方,则是需要压制那些“发现袁绍居然挟天子以令诸侯、想还政于天子刘和”的关东地区真.忠汉派。只有进入战时状态,袁绍第一个扛起关东诸侯抗击关西伪帝的大旗,那些喊着“大政奉还”的家伙才能消停,不消停就会被打成战时通敌的反贼。
别奇怪为什么袁绍明明是四世三公了,依然还有人反抗他挟天子。毕竟这种人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关东各州的人才,真正心怀汉室的不少。
历史上曹操花了十几年反复血洗杀了好几拨朝臣,赤壁之战后征孙权、征马韩、征张鲁,基本上每次军事胜利回朝之后,都要借机勾引一波内部反对者出来杀了。
萧何故事的时候杀几个,封魏公的时候杀一批,封魏王再杀一批,这才把忠于汉室的差不多搞干净了,曹丕才能顺利接班。
(注:这里澄清一点,历史上在朝廷内部搞兵变反曹操的那些人,未必都是真心忠于皇帝、毫无私心。荀彧孔融这种道德君子应该是真忠,其他相当一部分只是假借反曹操、拥护皇帝的名义来争权夺利。如果他们反曹操成功自己上台了,说不定也会继续挟君,就像曹操干掉李傕一样。这话的说清楚,免得被打上黑曹操的标签。)
袁绍的四世三公清白出身,没有赘阉遗丑的DEBUFF,估计可以让袁绍遇到的忿忿不平者比曹操至少减一大半。袁绍在刘和称帝后也跳过了剑履上殿萧何故事,直接把剑履上殿和封郡公这两步合并一起走了。
走两步才激起历史上曹操走一步就遇到的反抗,已经很优惠了。
……
在双方都想“小打维持住战时状态、扛起本阵营大旗”的相似心态下,197年十月份的战役初期阶段,双方实在是有点像后世1939年冬天的西线战场。
没错,就是“静坐的战争”。袁绍出于道义扛旗的需要,先摇旗呐喊假装A上去,实际上主力基本上还在“置酒高会”,就跟39年的法国人一样。
而孙策当时却傻呵呵地信了盟主的姿态,就像波兰人信了法国人一样,真的A了上去,幻想着刘备因为陷入两线作战,无法给李素投入更多后备力量。后来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信法国的波兰总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的。
整个十月份,袁绍号称集结三十余万大军对付刘备,实际上只有吕布、张辽的七万人驻扎太原、上党,算是在刘备侧翼前线。
还有文丑带了三万人驻守壶关、作为上党驻军的第二道防线。张郃带两万人在太行山要隘井陉,作为太原驻军的第二道防线。
文丑张郃进可以支援吕布张辽,退可以固守太行山,确保即使刘备军翻山走小路绕过并州坚城,也依然出不了太行山、威胁不到袁绍军肥饶的河北平原。
最后还有麹义带了三万人驻扎在河内郡的野王,并且前出防御之前被袁绍军占领的河东东垣等地,把黄河北岸的道路也堵死。
前线五将加起来才十五万,这就是袁绍“静坐战争”期间真实动员的兵力,还有近二十万主力,之前秋收农忙的时候还要帮忙收割军屯,入冬后也只是在邺城以西驻扎待命,根本没提前进入太行山区——
袁绍非常清楚,二十万人在河北平原上过冬吃粮,比把人前进到太行山区、并且把一个冬天要吃的粮食也陆路搬运到太行山区,要节约多少民力国力。
太行山上的陆路运输成本太恐怖了,五百年前赵国不就是这么被吃穷的么,廉颇赵括的四十多万人在太行山里吃了将近三年,吃得赵国整个河北平原刮地三尺都没余粮了。
战事不紧张的时候,当然是先能省就省,等紧张了不得不花时再花。
袁绍军前线十五万、邺城河北平原边缘驻军二十万的姿态摆出之后。整个十月份,刘备那边的前线部署姿态是这样的:
刘备北线二十万人,雍凉后方守军五万、在长安待命随时可以支援各处的总预备队四万,弘农有张飞的两万,河套靠近河西的最北线,有马超的三万骑兵,剩下关羽带了六万人,跟诸葛亮一起驻扎安邑。
因为安邑有湅水可以经过蒲坂津连接黄河、渭河,所以关羽的全部兵力都可以利用水路运粮就食,不存在山区运粮问题。河东本地的粮食不够吃,能把渭河平原产粮区陈仓、郿县、槐里的余粮一站式运到。
张飞、马超那两路,张飞之所以暂时委屈一下只带两万兵,也是为了长期相持中更加节约,反正弘农郡两端有函谷关潼关天险可守,两万人绝对能防住了。
人再多的话,弘农本地的粮食产量不够吃,要从别处沿着崤函道的崤山山谷陆路运粮,就很亏。当年段煨当弘农太守时也只养了两万常备军,张飞就学他。
马超的三万骑兵,冬天野外没有草料可以吃,驻扎在黄河西岸也是难以维持的。好在骑兵机动性强,不用全部前沿部署。
马超只要保证轮换巡逻队,同时在前线提前设置大营把重甲和军械都囤了,大部分骑兵轻装留在银川、上郡就粮。只要装备不用随身带,这些轻骑兵状态的部队赶五百里河套草原平路到前线也就几天时间。
双方整个十月份,就是这样处于剑拔弩张静坐对峙的状态,确保自己的相持损耗尽量节约降低。每天就是一些小规模斥候战,边境哨战,没有大规模血腥厮杀。
好在,刘备阵营总是要反敌人预期而行事——当你觉得我要打上来的时候,我没打上来。当你觉得我也跟你一样只是为了维持住战时状态、而且南线也开战了,应该会避免两线作战时,我却真打上来了。
刘备军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进攻战役,发生在197年十一月上旬将尽的时候。
这个时间点,是孙策已经拿下南郡二十天、而且孙策拿下南郡的情报消息,也已经传到袁绍耳中七八天之后了。
当时,袁绍觉得既然南线都打出狗脑子来了,而且打出狗脑子的消息刘备也知道了,那肯定是刘备最不敢改变现状的时候。
因为消息不对称,袁绍对于“南郡沦陷”这个消息的解读,要远远比刘备严重。刘备是知道蔡瑁得手是李素故意放进来促成做的局,李素秘密给他上表让他安心看他翻盘。
袁绍却不知道,他以为李素是真的纸老虎了一把,哲学家理想主义者玩过头玩脱了,被不讲武德一顿乱拳的孙策打懵逼了。
另外,导致袁绍预料不到刘备会在十一月份真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北方的冬天实在寒冷,一旦进入腊月就肯定没法在山区野战了,这时候再临时扩大战事也不划算啊。
不光袁绍本人万万没想到,连他身边那些权威谋士当时也是这么觉得的。
在关东朝廷位列三公的沮授,也基于对南线形势的误判,认为刘备会一直保持守势。
许攸则是纯粹因为自己主张的进攻路线与袁绍、沮授分歧,刻意渲染“北路没有威胁”。
许攸想劝袁绍“既然李素在南线孙策那儿吃了败仗,咱应该痛打落水狗,调整我方的战略,从之前河东并州前线硬扛住刘备主力,调整为拖住刘备后,集结重兵到雒阳、许昌,南下夹攻南阳,让李素高顺首尾不能相顾”。
袁绍阵营内,真心觉得“十一月份北路刘备可能打破目前的静坐”的谋士,只有一个田丰。但田丰其实把握也不大,他这人习惯了跟人抬杠、强调别人没注意到的点,做人情商比较讨嫌。
不管袁绍选那条路线,田丰都要出来“查漏补缺”一下,这么多年下来,袁绍早就对田丰的“多虑”麻痹了。
关东阵营内,仅有的对刘备打破静坐风险洞若观火的谋士,只有郭嘉和程昱二人,可惜他俩跟着曹操,没义务第一时间提醒袁绍,也不想多事。
刘备阵营的第一场北线实质性进攻战役,就在十一月上旬拉开了。
——
慢慢倒叙吧……两天内弥合时间线。
(https://www.biquya.cc/id76284/64773542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