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生了女儿不是赔钱货
以前都说生了女儿是赔钱货,生了闺女的别提坐月子,吃饱肚子都成问题。
现在呢,男孩女孩都是一样的,女孩养好了也不比男孩差。
甚至老师还说了,因为女孩乖巧坐得住,读书的时候可能成绩比男孩还好。
这话也没毛病,于是,望山屯的那些女孩子们的家庭地位也都跟着提高了。
因为屯子里的生活条件都好了,也修了路,小学扩建了。
老村长和现任村长一起商量决定了,要向区里申请,他们想要在望山屯也建立一所中学。
这样,孩子们就不用担心小学毕业没地方读,得扛着被窝去县里读中学的问题了。
而且乡里县里中学学生生额都是有限度的,这几年望山屯的情况不再是大家都不愿意送孩子去念书。
反而是,大家普遍都是热情高涨愿意让自家孩子多读书,反而是中学不够招生名额有限制了。
除了顾依依霍飞,屯子里又出了两名大学生,还有一名大专生。
老村长年纪到了是高高兴兴的退下来的,退休之前被县里颁发了“优秀村干部”奖状。
贴在家里堂屋的墙上,正对着大门的方向,老村长说他这一辈子值了。
哪怕是现在就闭眼,也能安心下去见列祖列宗了。
现在的村长也是老村长推荐上任的,举贤不避亲,就是他的本家侄子。
人家好歹也是读到高中毕业的,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非常的了不起了,恢复高考之后如果不是因为家庭原因说不定也可以去读一个大学生。
要说以前是在顾依依的建议下、老村长发动村民一起到厂子里干活,能够给一些补贴,至少让许多人家填饱了肚子还有一点余钱。
其实后来望山屯商贸公司的事情顾依依真的就没怎么过问了,只是在对外销售的时候她帮忙牵线搭桥联系一下而已。
屯子里,都是靠着现任村长和顾建国一起商量着,把公司越办越红火的。
生产、销售,人员和原材料的管理,等等各种事宜都是他们商量着办的。
可以说,这一切都是他们的功劳,其实现在要建中学也容易。
乡里面一般都是支持的态度,反正他们会向县教委申请,会派合格的老师下来。
会给学生发书本等等,有参与正规考试的资格,成绩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到县城读高中。
本县最好的高中当然是一中了,如果霍飞不是跟着兄嫂走了,大概也会在一中读高中的。
即便是如此,最多也只是镇上有高中,许多乡里都建不起来的。
为什么?
建教学楼、校舍这些,都是需要村子里自己出钱。
除了教师,学校还有其他的员工,这些人的工资也是需要乡镇自己负担的。
所以,钱一个字,就卡住了大部分求知的心。
就是因为公司的生意越来越好蒸蒸日上,现在的村长才有这个底气向上打报告建中学。
很简单的一句话,这个钱我们村自己出,村长可以拍着胸|脯说出口。
而其他村的人,只是眼巴巴的羡慕着而已。
上面的副乡长过两年就会退休了,他已经跟村长暗示过了,以后有机会会推荐望山屯的人的。
村长更是心中一片火|热啊,越发的下定了决心,要好好做事把望山屯建设好。
而最原始给屯子里的人带来这么良好变化的,还不是顾依依?
所以,一切也都还是顾依依的功劳啊。
当然了,除了跟他们,那些老一辈的更加喜欢的是和霍二牛他们聊天。
果然是不一样了,在城里的日子过得舒心加上他们儿女有钱,现在这说话姿势作派可都是标准的城里老头老太太了。
还有许多人把自己家里种的菜养的鸡什么的提了过来,院子里堆满了东西,别说是大人了就连彤彤见了都吓一跳。
人有点多,都挤在大门口,吵吵嚷嚷的一时间就连说话都有些听不清了。
不过都很直觉,到了饭点儿反而是都走了,顾依依暗自松了一口气。
不是她不热情好客,实在是他们刚回来本身就很累。
再说了家里也准备不足,好像听大嫂说霍大娘家准备杀猪?
顾依依倒是想跟公婆商量一下,到时候是不是找个借口办几桌,接乡亲们一起吃个饭什么?
大家都太热情了,她也感觉到很不好意思呢。
而且两个孩子都是在S市出生长大,多让他们跟乡亲们接触,感受一下农民的热情也挺好的。
看着院子里堆满的各式各样的蔬菜水果,个个又大又水灵,旁边箩筐里还有肥大的鲫鱼带着泥的莲藕。
地上有三只被捆住了脚的大公鸡,旁边另外的篮子里放了一大块新鲜割回来的猪肉。
要知道这会儿已经是快过年,大冬天的各家各户的蔬菜都不多,时间还早年肉也还没割回来。
屯子里距离镇上并不近,而他们回来也才几个小时,乡亲们就弄回来这么多东西。
这一片橙橙之心很让人感动。
当时场面乱糟糟的,这些东西并不知道哪个是谁家的,也无法还回去。
乡里乡亲的,直接还回去也不好,总归有机会还是要多为屯子里的人做一些事情的。
望山屯已经通电了,不过自来水还没有,院子里有一口井。
比人家家里先进的是,不用提桶打谁,这是那种压水井。
扶着把手往下压就会出水,孩子们倒是看得稀奇。
霍东拿桶过来接水的时候,他非要压水,表明家里吃用的水都是他打的是他的功劳。
顾依依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她就知道,孩子们会喜欢在乡下生活的。
总归是新奇玩意多,他们看了也会觉得感兴趣。
现在的确是比以前方便许多了,主要是做买卖都公开合理化了,所以下午出去也能买到许多东西。
等顾爱国和杜彩凤买了菜回来的时候,结果见到霍家院子里堆满了东西,俱都愣住了。
他们对视了一眼,也都看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很有点理所当然的味道。
他们会感谢幺妹觉得幺妹是一个好的,难道其他村民不应该这么认为?
这顿饭最终还是霍顾两家人一起吃的,杜彩凤主厨,其他人也帮了忙的。
(https://www.biquya.cc/id74380/78637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