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武侠仙侠 > 北宋末年当神棍 > 第七十一章 柴于上帝

??    “自古帝王封禅泰山之后,多有灾劫。却是积累不够的原因,”文飞娓娓而谈:“登封报天,降禅除地。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顿了顿,说道:“说白了,便是携天下之气运和众神谈判罢了!”

  

      原来如此!赵佶恍然大悟,一句话居然被文飞道尽千古之谜。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这个时候三字经约莫已经写出,怕是没有大规模的流传。

  

      然而这种启蒙读物,对于赵佶这种多才多艺,有着深厚文学和艺术素养的皇帝来说,是最简单不过了。不知道文大天师说这些又是什么用意?

  

      “大禹传子,殷商替之。之中所谓,汤既胜夏,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文飞笑笑说道:“商人没能继承夏之神道,乃以神道设教,以帝喾为天帝。周人革天命,不称帝,而称王了。却就是已经非是帝喾子孙了!”

  

      “后世这天子之名,却都是白叫了!”赵佶感叹着道。

  

      文大天师点点头,说道:“是啊,所以历代大有为之主,都要封禅这泰山,便是要再立这天地间神道的秩序。

  

      只是这神灵们逍遥惯了,又哪里愿意找人管束着?找人要反抗。甚至亲手对付始皇帝,所谓祖龙死而地分……”

  

      “所以到了汉武帝之时。干脆撇下古代神道不理,以公羊学派之法,董仲舒之论。天人感应,再造神道。以太一取代昊天不说,便是封禅泰山,用的都是祭祀太一之礼。后世因之,却是积重难返了!”

  

      “看来都是失败了……”赵佶有些叹息的说道。

  

      “也不尽然,光武复兴,却就是得了鬼神之力相助。西汉末年一直到东汉,谶讳之学盛行。鬼神之力大张。”

  

      后面的话,却就不好和赵佶说了。

  

      汉明帝梦见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请回了印度二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从此之后。佛教就开始盛行中土。

  

      原本分散无组织的本土神灵们根本不是对手,穷极思变之下,为了和佛教对抗这才有着道教出现。

  

      然而这般,本土的神道再是一变。『*言*情*首*发』道佛相争气运消长。这才有着南北朝数百年的纷纭乱世。

  

      隋唐之后。天下一统。道佛始终相争不绝。然而道教始终占据着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优势。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在北宋末年,赵佶的手中,道教再次一变,开始本土神道最后的变化,渐渐的形成了后世人们所耳熟能详的格局。

  

      然而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复兴汉室。社会习俗衣冠各个方面都要努力恢复的唐宋制度。却最终有着蒙古百年的割裂,大明之后。道教就从国家的意识形态层面给剥落了出来。

  

      后来的便不过只是一个苟延残喘的过程罢了,没有意识形态层面的作用。再不能为国祈福。

  

      道门就一偏流入到个人修炼的神秘学范畴,从一门显学变成了一门神秘学了。在唐宋时候,士大夫们参与斋醮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到了明清之后在参与其中,却就要犯朝廷的忌讳了。

  

      到了文大天师穿越过来的时代,却就可以说是一脉不绝如缕了。甚至很难看到复兴的希望。

  

      然而这个时空之中却不多,道教一直牢牢的占据着这个优势,甚至可以说是一家独大。

  

      文大天师甚至一直做着吸引儒家士大夫们参与进来,改造道门理论的工作,让道门之中发展出人道的学问来。

  

      只要道门占据这种优势有着二三十年的功夫,这一切都会逐渐的成形。地位,再也无人可以撼动了!

  

      而这今天,却更是要为这神道,建立万世根基。

  

      两人一路行走上山,此时的泰山自然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路上的风景自然是绝佳。

  

      两个人行了几步,却忽然听到一声虎吼,震的山谷响应。吓的赵佶差点腿软,这可不是御苑之中的豢养的宠物,而是实打实的猛虎。

  

      那一头白色的猛虎从这山林之中窜出,把口中衔着的一棵灵芝放在离着两人十余丈的地方,又是飞一般的去了。

  

      白虎来的快,去的更快,在赵佶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这白虎就已经飞快的去的没影了。

  

      “这是……”

  

      “白虎衔芝!”文飞哈哈大笑:“这是看咱们上山来封禅,祥瑞太少啊!”

  

      似乎他们这次封禅泰山,也就是黄河之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石碑而已。至于石碑上面写着的什么字迹,却是到了现在,也没有人认识。

  

      赵佶脸一红,想到自己那位祖宗宋真宗所做的事情来。为了给封禅泰山造势,居然生生的弄出几万祥瑞来。

  

      而这次,他们封禅,却是仓促了一些。不仅祥瑞未备,便是车架也逊色不少。

  

      大概是看着他们封禅泰山太过简陋了,所以连山君都出来凑趣来了。

  

      文飞上去拾起灵芝,却见这灵芝和凡间大大不同,如同水晶一般的晶莹剔透,美丽十分,带着一点淡淡的清香:“好东西,看起来连山君也都下了大本钱啊。也是一番好意,官家收了吧!”

  

      赵佶早就看的眼热,知道文大天师根本用不着这些东西,毫不客气的就把这灵芝收入怀中。

  

      这时候,他终于忍不住问道:“尚父,那石碑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满朝的文武,天下金石大家都认不出来,却是奇怪了!”

  

      文飞哈哈大笑,这天下间恐怕只有他能认识了。他笑道:“天机不可泄露!喔,山顶到了。”

  

      赵佶一呆,原本山路难行,像是他这种养尊处优习惯了的,更是困难。然而和文飞一路同行,走走说说,居然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走到了山顶来。

  

      山顶上的一切都早已经准备好了,入目之处就见到了山顶上的圜台,直径五丈,高九尺,四周用青色装饰,围以青绳三周等。燎坛在其东南,高丈二尺,方一丈。规模和制度和东京城的寰丘一模一样。

  

      圜台上设登歌、钟、磬各一虡,封祀坛宫架二十虡,四隅立建鼓、二舞。

  

      然而礼仪却别简化太多,代表五方帝的五色土,都被撤去不用。各种规矩都也都和古礼不同。

  

      这却全都是文大天师一手包办,便是各家儒生,也提不出什么抗议来。

  

      毕竟现在流传下来的封禅泰山的制度礼仪,也都是秦皇汉武时候的所指定。

  

      昔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想要封禅泰山的时候,古代礼仪已经湮灭不存。这才找那些鲁国的儒生们商议封禅泰山的礼仪……

  

      结果两派儒生们吵的天翻地覆,单单一个上山坐不坐车子就吵了一天……也是焚书坑儒的起因……

  

      到了汉武帝征询封禅礼仪时,诸儒对者五十余人,未能有所定。

  

      甚至这些家伙们吵嚷不休,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一群儒生一连为了封禅礼仪吵了数年而始终没有不制定好。

  

      结果汉武帝尽罢诸儒不用,最后还是由汉武帝自定,按祭祀太一神的仪式。几乎后代封禅泰山的礼仪,都是按照这汉武帝的那一套流传改动的了。

  

      如今,文大天师身为朝廷意识形态层面上的最高代言人,作为天帝使者临凡。该怎么祭祀,自然由着他说了算,别人却是说了没用。

  

      站在封禅台上,文飞默然片刻,便道:“点火吧?”

  

      赵佶有些惊疑,原本还以为有着什么礼仪的。不过既然文飞说了点火,他自然没有什么话说,当下就点燃了神坛坛上面的柴草。

  

      这些柴草都是早已经干燥透了的,一经火烧,顿时起了燎原之势,大火熊熊升腾而起,巨大的热量让人立定不住,靠近不得。

  

      山上下的公卿群臣看到山上火起,就一起传呼万岁,同时山下的神坛也同时点燃柴火。

  

      这是封禅之中,最为重要的事情。焚烧柴火,谓之“柴于上帝”。

  

      火焰升腾之间,浓烟滚滚,似乎就在这个仪式之间,沟通了天地神灵。

  

      在这一刻,文飞忽然将身走入大火之中,开始吓了赵佶一跳。但是接着他就明白了过来,这是近日封禅泰山,最为重要的事情了。

  

      泰山高绝,山下的群臣高呼万岁的声音传不过来。然而这时候,就似乎有着一种冥冥之中的传来的奇异的力量,贯穿直下……

  

      “轰隆……轰隆……”

  

      一道道海浪如同小山一般的当头压了下来,想要把两人脚下的小船给撕成粉碎。然而无论是再厉害的大浪,到了小船附近,都被消弭于无形。

  

      白素贞傲立在小船的船头,看着远方一道庞大的风柱旋转着,将亿万顿的海水给吸上天去。

  

      更有着无数的浪头被搅动,好像有着一只巨大的棍子,伸进了一个脸盆之中正在不住的搅动一般。    [本章结束]

(https://www.biquya.cc/id7231/465303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