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得东罗马人只能不断提高年金的数量,从十万到三十万,最后终于接受契丹人的要求,答应每年给一百万金币。要是他们早答应,耶律大石也不会满足。耶律大石之所以执着于一百万金币这样的巨款,并不是他缺钱,而是没有进攻方向,他需要东罗马帝国这个出口用来释放漠北地区的高压。
幸好东罗马帝国皇帝始终小气,连苟延残喘的巴格达哈里发每年都能给耶律大石缴纳一百万金币,东罗马帝国却才给三十万,不打他打谁?
相比于东罗马帝国的小气,伽色尼帝国就太慷慨了,慷慨到大石甚至婉拒他们增加岁币的请求。现在伽色尼帝国每年给大石三百万金币,最开始是一百万,是印度的份额,接着是两百万,因为伽色尼收复了波斯南部,最后是三百万,因为伽色尼帝国吞并了波斯北部到巴格达地区的塞尔柱帝国。
伽色尼帝国甚至愿意出四百万金币,因为他们还想吞并花拉子模,已经打了两场战争,花拉子模的康里人军团,完全不是女真古拉姆的对手,已经被打的岌岌可危,靠着西辽的支持苟延残喘。
拥有印度、波斯和两河流域的伽色尼帝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帝国,绿洲地区的花拉子模怎么可能跟他们相比。以前越富越弱,可如今伽色尼帝国能通过宋商得到雇佣兵,财富就是力量。花拉子模人手里最大的武装力量,是被女真契丹人打散后,投靠他们的钦察联盟里的康里部落,不可能是精锐的女真古拉姆对手,所以伽色尼帝国吞并花拉子模不存在任何军事困难。
只是契丹人有些担心,一旦伽色尼帝国进入中亚,是不是会切断他们的商路,,最重要的,是不是会跟大辽起冲突。所以大石最后坚决反对伽色尼帝国占领木鹿、布哈拉城。而是直接派汉儿军控制这两个绿洲城市,将花拉子模和伽色尼帝国隔开。
西辽终于开始扮演中亚的宪兵角色,这被认为是西辽后来衰落的原因,因为契丹人的力量必须无休无止的投入到各国纷争中,主持公道的人总是吃力不讨好。所以伽色尼帝国越来越对契丹人不满,就连被契丹保护的花拉子模也不满,因为布哈拉和木鹿之前在他们手里,现在被契丹人直接控制了。
不满的结果是,伽色尼帝国开始购买更多的女真、黑人古拉姆,花拉子模开始勾引更多的钦察部族加入。政权形态的钦察人联盟已经瓦解,但其中的康里人、阿兰人、保加儿人、佩切涅格人等南俄草原民族,则以氏族联盟部落的形势,在夹缝中生存下来。面对强大的女真、契丹、基辅罗斯等势力,他们选择归附、纳贡、服兵役等方式获得生存权,面对花拉子模的勾引,他们不断南下花拉子模,成为花拉子模苏丹的雇佣兵。
但是投靠花拉子模的南俄草原部族只是少数,大量南俄草原民族则往西迁移,进入东罗马帝国境内。他们投靠东罗马帝国,同时也劫掠东罗马帝国。他们进入多瑙河流域,跟瓦拉几亚公国、匈牙利王国不断发生战争。
随着战争的向西蔓延,中亚地区反而平静下来。契丹人在这里的统治,十分稳定。耶律大石近十年,都一直忙于制度创建,保护契丹人的生存条件。
跟汉儿的联姻,让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契丹人终于恢复过来。大量燕云汉儿向西发展,移民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源源不断,输出的主要是壮劳力,他们以工匠、商人、官员为主。彻底解决了西辽的文化贫瘠状态,稳定了他们在中亚的文化环境。
支持大石晚年生命的,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那就是让契丹人成为最优秀的草原民族,他既不想让契丹人成为汉人,也不想让契丹人继续像漠北民族那样肤浅,因为肤浅的代价是灭亡。
在李慢侯的开导下,他放下了心结。允许契丹人大量进入城市,不再拒绝城市文明,跟汉人、西域人一起生活在城市里。但契丹人控制着广袤的草原,他们依然进行游牧,他们游牧的草原中心,必然有一座汉儿建造的城市。他们春夏居住在草原的牧场上,冬季迁入城市中窝冬。
契丹人依然是游牧的,不一样的是他们游牧的范围开始以汉人城市为中心,而不再是在广大草场之间转场。过去他们的转场,是受到山川、河流等地理条件影响的,是从阴山南北进行迁移,如今则是跟城市结合在一起,是在城市内外迁徙。
半定居的环境,给了大石一个条件,让他办起了契丹学堂。契丹人的子弟,年少时在学堂里读书,成年则在草原上放牧,精英进入府学,智者成为学者,甚至可以送去齐州学宫进修。
这样一套制度,不但大大降低了契丹人游牧经济的耗损率,没有大范围游牧的消耗,可以剩余更多物产,然后通过贸易转化为财富。
辽国已经成为中亚地区最大的生产者之一,虽然主要的生产者是汉儿,可契丹人也是其中一环。依托契丹人游牧经济产出,中亚汉儿城市诞生出规模庞大的皮革加工业、毛纺织业和棉纺织工业,费尔干纳盆地的棉花种植规模,已经是世界级的。
再生产棉花之余,这里的粮食能养活上千万人,如今这里才生活着一百来万人,远远没有达到极限。棉花生产也好,粮食生产也好,都还有大量土地可以开垦。缺乏劳动力,才是这里的问题。
由于这里的条件,让超过一半汉儿生活在这里,建造了四座城市。契丹人也有大量生活在这里,契丹人如今跟汉儿是共生关系。
契丹游牧,汉儿农耕,这样的共生,让他们合在一起其实也是半耕半牧,可是契丹人放牧比女真人更精通,汉儿耕作也比女真人更精通,加在一起的效率,比女真政权更高。这样的效率,在经过数以十万计的人口放大之后,终于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更丰富的资源支撑下,契丹人人口增长,终于超过了女真人。但这更可能是因为半定居生活带来的结果,总之契丹人也可以像汉人那样,一家生育七八个孩子,而且大多都能建康成长。
经过一代人的成长,大石治下的契丹人数量终于恢复到了从前,从他在西域建立霸权时候的六万帐,东归之时的十二万帐,增长到了二十万帐,总人口百万出头。而老对手女真人如今,才不过六十来万,刚刚在西方站稳脚跟,征服基辅罗斯。刚刚不需要契丹人的支持,能够自给自足,自己打造兵器铠甲,而不在向契丹人购买。
拥有百万之众后,大石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让他更加自信的是,除了百万继续游牧的契丹人外,他还有一百多万汉儿。他刚到西域的时候,跟他过来的汉儿不过一千出头,主要是漠北军州的守军,后来几万燕云逃奴投靠他,当他东归的时候,已经有十万汉儿之众。东归之后,汉儿有了二十万人,这些年又从燕云地区涌入了十余万人。
而且投奔西辽的以汉儿为名的人口,并不都是辽人,很多人事实上是其他汉人,有南方宋国的汉人,甚至有西夏国的汉人,他们冒充燕云汉儿来投奔大石,大石睁只眼闭只眼,他并不在乎汉人的血统是辽人还是宋人,他也承认这些人是汉儿。
这些假借汉儿之名,投奔他的汉人,让他产生了一些心理上的满足,能吸引人口,向来都是儒家观念中的好事,管子、墨子、孟子都支持这样的情况,认为是圣王在世的象征。民归之如水就下,这是墨家的兼爱,是儒家的仁义,是王道基业。
这些投奔他的汉儿,带来了人口大爆炸,汉儿人口从三十万增长到了一百五十万,他倒也不担心,大辽时期,汉儿本就比契丹人多两倍,依然为大辽提供力量。如今他对汉儿,比前朝更好,汉儿更没理由叛他。
一百多万汉儿,能为他提供跟契丹人相等的军队,如今他已经可以自称控弦之士四十万众,成为匈奴、突厥那样的真正霸主,达到了契丹人的顶峰。
除了汉儿归附,大量漠北小部也在归附他。因为他控制的草原更多,他的外帐诸部,已经从最初的十八部,发展到了三十部。甚至完颜亶名义上也是大辽属国,可谁都知道,那只是名义。同样的还有漠北三族,其实也只是名义上的属国,他们并不真正贡献力量,只是同盟而已。但却真的有三部女真人在三十部外帐行列,五国部、出河店部和长春州部,一直在唐麓岭北控制驿道,非常忠诚。
真正的附属国,其实只有东西喀喇汗国、高昌回鹘这些西域定居政权。契丹牧民在他们的都城之外放牧,汉儿在他们的国土上建立商道城市,这些国家已经无力反抗,大石甚至在犹豫要不要废除他们。
大量漠北小族西迁,原本在西域活跃的葛逻禄、康里等游牧部族,已经全部消失。葛逻禄人彻底走出历史,被灭族了。康里人托庇在花拉子模帐下,帮助花拉子模作战。而东西喀喇汗国国内游牧的突厥部落,已经全部被漠北外帐取代。这些外帐,跟漠北强族同源,蒙古部、蔑儿乞部、克烈部、塔塔尔部中的氏族都有。管理他们的,依然是乌古敌烈统军司和西北路招讨司。
(https://www.biquya.cc/id72209/81005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