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孙总统的北伐还没有成行,因为北方局势又开始紧张了,奉系张作霖磨刀霍霍想要报两年前被直系击败的一箭之仇,作为奉系的盟友孙总统自然只能等盟友一起行动了,就是不知道等联合打败了直系后,他是不是又该和张作霖开战了。
国外,英国人最终决定持续增兵,将军队数量扩大到五万。
但是大军进入缅甸的丛林,气候不适应的问题根本就无法解决,疟疾成了危害英军战斗力的第一大因素。治疗疟疾最有效的方法是用金鸡纳霜,一种从植物金鸡纳树中提取出来的药物。金鸡纳霜原产地南美热带地区,英国人引种到了东南亚。好像证明了那句古话,七步之内必有相克。人在热带容易得疟疾,可是热带偏偏就产这种药材。
但是还有一个道理,但凡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材料,其产量就不会高。突然间一直以来掌握着大量热带殖民地,基本上垄断了金鸡纳霜的生产,作为独家供应商向别人兜售金鸡纳霜的英国人开始缺乏治疗疟疾的药品了。多方搜寻,在美国,在南美四处求购。
赵泽勇认为这是一个商机,但中国能生产金鸡纳霜吗,好像咱国内没有金鸡纳树。
这种问题最好还是问专家,朱子清就是一个专的不能在专的专家了,回到现代抓住朱子清询问一番,还真的有办法,现代科技能合成这种药物了,而且是在二战期间美国人就合成成功了,设备是常规设备,不复杂,原理也早已公开。于是还有什么说的,采购设备生产呗。
1923年,英国人纠结了大半年疟疾问题后,赵泽勇新产品下线了,找英国人兜售。
大量订单纷纷而来,青霉素的订单,合成奎宁订单,眼见着黄金滚滚来啊。而且这钱还是赚的蛮横的英国人的,真让人感觉到爽快。
不过说起青霉素赵泽勇就一肚子气,生产技术传授给法国人后,这丫太不地道,已经将兴华制药公司的市场从欧洲挤了出来,这次英国人跑亚洲来打仗,他们还死抓这个机会,结果跟赵泽勇大打价格战,后来赵泽勇不得不提出了各占一半的提议,才算稳定的占领了一半青霉素市场,可是暴利时代一去不返了。
所以赵泽勇才打起金鸡纳霜的主意。
人得了疟疾,各人状态略有不同,有的会高烧不退,有的会虚弱无力浑身颤抖俗称打摆子,但是不管如何,基本上患上了疟疾后,就失去了战斗力,对英军来说比疾病本身更可怕的是恐慌,相比疾病造成的战斗力减弱,恐慌造成的士气低落才是最大的危机。
因此英国人愿意出高价,反正他们原本把金鸡纳霜卖给别人就是高价,赵泽勇索性提高了两倍,以每盒三十块大洋的价格大量供应。英国人也是被疟疾折腾怕了,一次性订购了十万盒以备不时之需。这让赵泽勇净赚三百万银元,钱不是很多,但是开发出这种常用药,民用市场确实极大,皮埃尔和奥哈默第一时间就要求代理。以后又是一个滚滚财源啊。
这也算是小发了一笔战争财,但是战争财利润最大的并不是药品,毫无争议的是军火啊。谁能够给军队提供军火,军队就能让谁成为豪富,这是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
但是英国人不缺军火啊,他们是发达的工业国家,就算是要在亚洲采购军火,那也轮不到赵泽勇,肯定是找日本人啊。
左思右想觉得发不了这个战争财,这让赵泽勇有些颇为失望。最近自己的火炮工厂和步枪厂已经全面生产了,而且打铁专业的陶经纬经过扩建摩托厂一事后,对冲压件、流水线这种天然的组合有了一种痴迷一般的信仰。开始在赵泽勇的各个企业中做大量的实验,汽车工厂不用说,早用上了冲压流水线作业。于是他把目光转移到了兵工厂,赵泽勇两个小型的兵工厂,一个火炮厂一个步枪厂都是一战时候的生产工艺,采用装配线,距离流水线作业有一个时代差。最重要的是,大量的零件是用机床生产的,产量极慢,尤其是对于缺少熟练技术人员的云南来说,这种方式基本上就注定了不可能大批量生产的。
所以一直以来这两个工厂都是在不断的培训工人,缓慢的增长产量,甚至连一战时期这两个工厂在德国人手里的平均产量都达不到,步枪厂年产量不足一万,火炮工厂不足两百。
陶经纬反复研究,将步枪零件拆卸,组装细心研究,终于开始给这些零件建模,最后达到了八成以上的零件可以以此冲压成型,效率惊人的扩大,产能一万步枪的工厂,不但一下子释放了全部的能量,而且效率大增,年产量达到了十万只。火炮厂倒是因为不能采用这种冲压技术,产量增长不大,只从两百门扩大到了三百门,这不过是由熟练工数量增加带来的增幅罢了。不过陶经纬提出了要冲压火炮,需要建造大量的万吨水压机,这个疯狂的要求一下子就把赵泽勇吓住了,赵泽勇是个宅男不假,可是是一个技术宅,对机械方面的知识可是很丰富的,他知道万吨水压机是个什么概念,不假思索的就一口否定了陶经纬的要求。
万吨水压机,那是一个国家才能有几台的大杀器,工业中用到的地方不多,可是有些地方不用还就不行。现在整个云南都没有一台,倒是在钦州建设的船厂有四台,都是从德国原厂拆卸下来的。听说拆除的时候,不少德国工人都哭了,就差暴力阻止了。但是心里明白,中国人拿走了他们的设备,还招聘了他们大量的工友,也就忍着把眼泪吞到肚子里了。
搬迁的汉堡船厂不愧是世界最好的船厂之一,设备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万吨水压机可以让这个船厂生产世界上最先进最大型的船舶,据说德国人曾经用这些机器制造过五万吨级的邮轮。不过正在船厂紧张工作的工程师伯克说,要让工厂运行起来,达到能制造五万吨级船舶的程度,恐怕没有个十年八年的不可能。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缺少足够的熟练技术工人,伯克已经建议赵泽勇,大量招聘德国工人,赵泽勇采纳了,就像在钢厂做的那样。
但是有隐忧啊,德国这几年的经济不行,才有大量的德国人愿意到国外工作,到波兰去,到美国去,到中国来,甚至到苏联去,可是一旦他们的经济恢复了,势必他们要走的,所以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自己的技术工人队伍是非常迫切的。
所以赵泽勇早早就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了,钢厂、机械制造厂,包括还没建好的船厂,都已经建立了附属的技校,在机械厂附属技校中,赵泽勇还亲自当了一段时间的老师,自己丰富机床知识,熟练的操作能力,让技校中的德国老技术工人都非常的赞叹。赵泽勇虽然工作时间赶不上这些德国老技师,但是却有中国老技工们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当年在工厂的时候,他可是跟大批老师傅学习过他们的独门绝技的。代价就是,帮这个师傅买水倒茶,帮那个师傅修理电脑,还有被无良师傅激将去偷看财会的内裤颜色等等惨痛的代价下,才学到了一身本事。
时间终于到了1923年年底,钦州传来了好消息,在工人们夜以继日,并且采用了斯特姆发现的管理利器包工头制度后,钦州船厂提前建设完工。
赵泽勇立刻敢去船厂参与竣工仪式。
(https://www.biquya.cc/id7196/421827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