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贞观俗人 > 第1022章 远水不解近渴

剑南西面的两大羌落族群,纳入剑南道内,归属松、茂两中都督府节制管辖,秦琼镇守松州,苏定方镇守茂州。

    原本苏定方是镇维州,维州在茂州之西,地理位置军事地位更重要,但为便于统筹全局,朝廷还是把茂州升为中都督府,也把苏定方调到了茂州,维州仍为下都督府,统领弱水西山诸羌部,派宗室世封镇守。

    松茂节制党项、西山诸羌,原本朝廷也有争议,计划如吐谷浑一样,干脆于诸羌地设立一个西山道或是西昌道,独设一道,以做为剑南道的缓冲区,用以防范吐蕃。

    只是朝廷更多大臣们认为,诸羌虽众,可太弱小,而且那边偏远不便,若是单设一道,更不易管控,最后还是附于剑南,交由松、茂二州节制。

    原来的一百多个羁糜州则缩减成了六个州,共设十八个县,对大大小小的诸羌部给他们划定界线,编户齐民,征税征役······

    诺矣江(雅砻江)以西的三江地区,划给云南道,不过这片地区人烟更加稀少,横断山脉、大雪山、三江大峡谷,都形成了一片几近无人区的地带,只有极少数羌部在这片地区生活,划不划其实都没太大实际意义,反正那就是个天然的边界线。

    过去很远才是苏毗的地方,如今是吐蕃所占。

    吐蕃人就算想从那个方向过来,也十分困难,但是朝廷还是正式的划了个边界线,宣示大唐的疆域边界线。

    将那大片的无人区,划给云南道,并特意新置了一个永昌都督府,把那些如同世外之人一般的零散羌部,都宣布归属永昌府管辖。

    这永昌府本是汉代在云南设立的一个郡,现在大唐拿来做为最西南边疆的军事民政一体的区划名称。

    永昌都督府东以诺矣江-东泸水与剑南最西南的西宁都督府(西昌)分界,南与洱海都督府分界。

    至于北面和西面,则就没边了。

    往北越过横断山脉、大雪山,一直到三江源,甚至直到苏毗,大唐朝廷都直接把他们划入永昌都督府辖界,理由嘛自然是当初苏毗是归附了大唐的,吐蕃灭苏毗,这是侵犯大唐疆土。

    而往西,越过高黎贡山,越过怒江,大唐朝廷一直把西界划到了大雪山-那加山脉,反正再过去就到了天竺了,那边现在是大秦婆罗门国和小秦婆罗门国等,天竺大陆还是城邦混战时期,虽然戒日王很厉害,打的天竺北方几大强国灰飞烟灭,但到现在也只占领了天竺北方的大部份地区而已。

    在靠近着那加山脉,也就是后世孟加拉国的那片地方,就因为曾经跟天竺结盟而暂时还幸存下来的。

    朝廷为什么最后把西界划在那加山脉,而没有直接划到天竺大陆去,估计也是大唐的君臣们有些不太好意思了。

    过了那片大山,对面可就是天竺了,就算自古以来,中原也不曾经统治过天竺大陆嘛,所以点到为止,到那加山脉就好了。

    以大山大河为界,也符合中原一直以来的划界传统的。

    当然,生活在丽水(伊洛瓦底江)、弥诺江(亲敦江)、怒江等一带的蛮夷们是不是知道大唐的这个宣示,这个就无所谓了,谁在意这群蛮子们的意见。

    强者为尊,规则和地盘那都是由强者来划分的,就好比当年汉武帝派兵南征昆明夷的时候,他问过西南诸夷吗?

    永昌都督府跟静边都督府和维州都督府一样,都大的没边,一个都督府就能比的上一个道的大小了,只不过这些边荒之地,朝廷还真没太在意,只是随手一划拉,为以后统治边疆行个方便而已。

    人又没几个,路没两条,要产出没产出的,要经济没经济的。

    张亮打仗不行,但对于行政这块还是很强的,要不然皇帝也不会派张亮来青海善后。

    党项、西山以及永昌那边他管不着,反正也不归青海道,虽然以前白兰、党项等都是吐谷浑的附庸,可他现在只是青海道的宣抚经略,又不是吐谷浑大汗,他才不在意那些呢。

    朝廷把赤岭以西几百里重新划入青海道,张亮都觉得没必要。

    总的来说,他做这个青海道宣抚经略使挺简单的,难的事情都由别人办完了,他现在也就是宣示下朝廷的旨意,负责推行这些新政而已。

    抽筋去骨的吐谷浑人,已经是任由拿捏了,不管是搓圆还是捏扁都没人敢反抗了,那位倒霉的新大汗诺曷钵也想不到,本来是唐军送他回伏俟城平乱继承汗位的,谁料到一战过后,他叔父那个弑君者固然死了,可吐谷浑汗国也没了。

    大唐皇帝保留了他的汗位,却一脚把他喝去河源都督府做都督,可是没有半点真正的实权,也就是个傀儡,他几次给张亮来信,希望能够回长安去,不想做这有名无实的大汗、都督了。

    张亮理都懒得理这个小家伙,他现在烦的是太子。

    他不讨厌太子,还挺佩服太子的,问题是现在太子就呆在他的地盘上不走了,这成了他的一个负担。

    他得想办法送太子回洛阳,最起码也要离开青海,至于回长安还是去鄯州他倒不愿意管,也管不了。

    可这太子殿下脾气倔的很。

    来了许久了,面都见不上一回,每次来请见,都碰一鼻子灰。

    如今能见到太子面说的上话的,也只有那些被太子临幸的女子了,这些当初太子一路搜集的美人儿,现在是唯一能见到太子面并跟太子说话的人。

    张亮也试过想通过这些女人传个枕边话什么的,可最后都没结果。

    愁啊。

    若没有太子在这,张亮不知道多快活。

    想想侯君集也挺倒霉的,本来若没这档子事,也能沾太子光得个灭国之功绩,不说重回政事堂再次拜相,可起码阶官什么的能升一升吧,赏赐也不会少吧?

    偏偏自己耽误了军期,太子还就重伤了,于是虽打了大胜仗,可现在被召回京后,虽说因有岑文本房玄龄等保他,说他是功勋大将不能侮辱,所以只是赋闲在家,但据说回洛阳后连皇帝面都没见到一次。

    平日里的常参没他份,朔望大朝也没他份,连家门口都还站了一队镇抚司的缇骑,门都不敢出了,就等着三司什么时候定个罪名呢。

    反倒是席君买梁建方高侃高甄生四将运气好,他们跟着太子身边,但皇帝一句为国冲锋陷阵,多负伤创,有大功勋,于是定性无罪有功,一个个如今都是陇右都督,继续统领一军,镇守边疆,还多有赏赐,加官晋爵。

    四将皆晋封为开国侯爵,加阶三品武衔,皇帝还特意给他们又兼了个东宫率职。

    “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洛阳那边催的急。”张亮叹气。

    阴影里一个山羊胡子的文士道,“太子年轻,遭遇此挫,心态失衡也属正常。”

    “我也知道正常,可问题是再不送太子回去,我交不了差啊。侯君集现在的处境可不妙,我可不想成为侯君集第二。”张亮对这人道,“你替我想个办法!”

    那山羊胡子的文士虽一身白袍,可张亮却对他很客气,因为他是赵郡李氏,张亮之前为了提高身份,以功勋新贵之身,不顾世人非议耻笑,一意迎娶了赵郡李氏。

    那李氏被人称为赵郡破鞋名声极差,而且飞扬跋扈,不仅是个寡妇,还是个风流放荡的寡妇,私生活放荡至极,名声烂大街,入幕之宾两只手都数不过来,养的面首无数,可张亮却还是娶了李氏。

    就因为她是五姓七家的赵郡李氏,还是嫡女,而他张亮呢,出身卑微,寒门都算不上,只是草民无赖出身,乱世出英雄,跟对了人才有了这新贵身份,但在朝中还是被人瞧不起。

    侯君集好歹也是员有些本事的猛将,他张亮却还是个常败将军,想在朝中站稳脚跟,他又没秦琅、侯君集那样的本事,于是最后只好低声下气的去求娶赵郡李氏破鞋,借助对方的家门。

    赵郡李倒也乐意跟这样的新贵联姻,反正李氏名声臭大街,五姓七家也没谁愿意再要,嫁给张亮不仅能得一大笔赔门财,关键是张亮总是个新贵大臣,两方一拍即合。

    这几年,双方各取所需,倒也合作愉快。

    那李氏嫁过来后,其实根本没让张亮上过她的床榻,两人各过各的,李氏依然还是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甚至更加的放荡风流,公然的在府中包养面首,甚至还让张亮认自己的面首情人做义子。

    据说张亮现在义子五百个,其中有小半是那李氏让他认的。

    这山羊胡是赵郡李氏子弟,来张亮幕府任职,也算是一个出仕途径,面对张亮的为难,想了想,“宣帅与太子平时也没多少私情,现在这个时候面都见不到太子也是正常,不如寻个外援。”

    “可太子现在谁也不见,之前程咬金也来过,一样吃了闭门羹,还是席梁四将,都是一样。”

    “得找个在太子心中比较有份量的人。”

    “谁?”

    “长孙无忌或是秦琅,这两人在太子心中份量最重。”文士缓缓道。

    张亮无奈,“我也没那个本事差的动这二人啊,再说,长孙无忌现在洛阳,秦琅在南疆,远水难救近火啊。”

    “发信求援啊!”

(https://www.biquya.cc/id70975/95162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