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蜀中龙庭传 > 第六十一章 山水相逢

嘉措从容不迫地将无禅的机锋一一驳回,后者欣赏之余也深感后生可畏。

    披着布衣的无禅双手合起,沉吟佛号:“阿弥陀佛。”

    “师侄,可以离开少林了。”

    嘉措待在少林寺已有足月,与少林和尚一同吃斋念经,本想可能还要些日子才能得到无禅的认同。

    不曾料想,无禅就这般放他归去,愿以少林输给烂陀山雷音寺,送与他佛道第一人的称号。

    受人恩惠,嘉措谦逊地朝无禅和尚颔首。

    嘉措转身,迈出步伐走到门槛前时,他停下脚步。

    嘉措缓缓将身上袈裟褪下,心若静潭般沉声道:“何为无禅?”

    无禅和尚哈哈大笑,爽快地脱下自己身上的布衣,爽快道:“天下无禅。”

    嘉措嘴角亦然泛起笑意,喃喃自语:“天下已无禅。”

    无禅和尚穿上嘉措身上的紫红袈裟,朗声道:“谁是无禅?”

    “无禅是我。”嘉措接过无禅和尚身上的布衣,穿过在身。

    “无禅是你!”

    无禅和尚指着嘉措。

    在嘉措披上无禅和尚布衣的刹那,一股佛道浩渺气机自他身上扩散而开。

    嘉措苦笑:“无禅师叔又是何必呢?”

    慈眉善目的无禅和尚神态祥和,开口言:“无禅没了禅,就该安然赴死去见佛祖了。”

    “现在的无禅是将死的嘉措,活着的嘉措是以后的无禅。”

    无禅和尚将浑身的气机尽数汇聚于布衣上,在嘉措披上布衣时,也就将那布衣上的佛法气机全部纳入体内。

    嘉措的佛法无涯,佛道无边,因而无禅和尚的佛法气机都能像那黄河入东海般,汇进佛海。

    秋风猎猎,嘉措和尚身上的布衣鼓动飞舞,别有一番惊天异象。

    隐约能见,在嘉措的佛心处佛珠聚成。

    无禅和尚沉重的眼皮勉为其难地掀起,望向嘉措胸前的佛珠,咧嘴一笑:“定要助北梁世子,去稳住西域,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师叔就再多唠叨几句。”

    嘉措此时心情复杂,望着这位气机耗尽,自愧北梁而哀默心死的北梁老将。哪怕是临死,也要助那只曾谋过一面的北梁王长子夺取天下。

    无禅和尚自知昔日背叛北梁,只为保落在锦衣卫手上的老母平安。这些年,骊阳先帝得登正统后,不曾亏待于他,甚至在老母仙去时,朝廷也拨了一块风水好地埋葬。

    骊阳先帝赵衡欲要以高官俸禄请出无禅去做那一统百万军的将军,其中深意,是想把他束缚在手中,还是为了恶心北梁那位大柱国,都随着这位骊阳先帝逝去而埋入墓中。

    修为到了无禅这般境界,对天地感应更加敏感,他心知北梁王徐芝豹也奔向那黄泉路。

    这位半辈子都在为北梁东征西讨的北梁八将之一,现如今少林佛塔隐世不出的老和尚人之将死。

    天命有常,不可违。

    嘉措背对着无禅,想要转正身子,送那老将一程。

    无禅的声音传来:“嘉措,佛海无涯,当了无牵挂。老和尚我,不是你牵挂。”

    嘉措的动作微微一滞,终究还是没有转过身。

    无禅说完那一句话后,仿佛所有心气都在顷刻间消散,他缓缓闭目,与世长辞。

    嘉措自言自语:“希望那北梁世子能够不负所托,我会让世子给你个交代。”

    身着布衣的年轻和尚走出佛塔,佛塔外早有百名少林寺僧侣静待。

    人群让出了一条道路,俊秀的布衣和尚默声无言地走过。

    他的佛号不再是“戒色”,而是“无禅”,天下无禅的无禅。

    -----

    荆门关下,城内一小酒肆。

    酒肆生意做得不大,但却红火。

    人声鼎沸中,传来阵阵琴瑟声,弹琴人技艺若是放在京城、长安等地,算不得天籁之音。可若是放在这小小酒肆,便算是少有的仙音乐曲。

    弹琴人不是女子,而是为乡野秀才。

    秀才有无才识无人知,但这来过酒肆的人都知他略懂琴艺,脑子里装的奇闻趣事更是甚多。

    秀才就让酒肆掌柜聘来做酒肆的说书人。

    一曲琴瑟弹罢,坐落于居中书桌上的秀才朝酒肆中的客人微微抱拳。

    “洛尧,在此敬过各位。”

    名为许洛尧的秀才干脆利落地将案上的米酒饮下,豪气干云。

    不善饮酒的许洛尧脸颊上泛红,借着酒劲说书:

    “传说很久以前,苑川兴隆山一带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江河断流、赤地千里,庄稼颗粒无收,村民们只好外出乞讨,四处流浪。

    有个叫三官的年轻人,因不忍抛下家中年近百岁的祖母,故而选择留在家中听天由命。祖母多次劝三官自逃活路,但孝顺的三官执意不肯。

    有一天,祖母将她之前积攒下的一小皮囊水拿出来,对孙儿说:“孙儿,祖母也活不了几天了,这点水是你之前端给我喝的,我都存在了这个皮囊中,你带上这点水,快去逃条生路吧!”

    三官却无论如何也不肯弃祖母于不顾。老太太见三官心意已决,就告诉三官说:“这点水总有喝完的一天,如果你真有孝心,就赶快外出去寻找水源吧。听老辈人讲,从前有一条金龙被王母娘娘封在了马衔山的金龙池中,太白金星心地善良,十分同情金龙,便在每年六月六日这天来给金龙送吃送喝,如果你有诚心和缘分,就能见到太白金星。

    你去试试,或许能见到他,让他指你一条生路,解救这一方生灵。只是,见到神仙的人就再也无法活命了。”言毕,就闭上了双眼。悲痛欲绝的三官安葬了祖母后,决定外出寻找水源。

    凭借着仅剩的一小皮囊水,三官跋山涉水来到马衔山山脚下。抬眼望去,马衔山高耸入云。上山路上,三官发现山上昔日郁郁葱葱的草木已被骄阳烤得一片焦黄,无精打采,毫无生气。

    三官饥渴难忍,正准备饮尽皮囊中仅存的一点水,忽然听到路边有人**,循声望去,一块大青石后,有个白眉白须的老人躺在地上,口唇龟裂,奄奄一息。

    三官心善,便将自己仅有的一点水喂进了老人口中,不料老人苏醒后,竟连一声谢谢都未说便径自向兴隆峰走去。三官正觉着老人行迹有些古怪,忽然发现老人所过之处,草木顿时焕发生机。

    三官又惊又喜,不觉尾随老人行至一山洼处,老人忽然消失,只在地上留下三个湿漉漉的脚印。

    三官非常纳闷,忽然心底一亮,就用手在脚印处抠挖了起来,越挖越深,至三尺深时,一股清流喷涌而出,俨然成了三眼清泉。瞬间,又从泉中升起三朵白云,很快膨胀扩散布满天空,紧接着雷鸣电闪,大雨倾盆,漫山遍野的草木喜获甘霖,恢复了生机。

    三官任凭雨水淋湿全身,兴奋得想大喊一声,却发现自己已发不出声音,四肢僵硬,渐渐化成了一座石峰。从此以后,兴隆山一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人纪念三官为拯救苍生而牺牲了自己,就将那三眼明泉称为“三官泉”,又因那泉是太白金星点化而成,又叫“太白泉”。”

    秀才许洛尧轻拍玉板,举起案上的清茶润了润喉。

    坐在不远处喝着莲花白的世子殿下徐扶苏,赶了一天的路程的他寻了这处酒肆歇息。

    正巧碰上有人说书,徐扶苏停下马听了一则,且做休息。

    许洛尧饮下清茶,喉咙干涩好了些许,拗不过酒客的催促,继续道:

    “皋兰山雄踞黄河兰州段的南岸,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皋兰”是在西域匈奴的音译,是“天”的意思。它西起龙尾山,东至老狼沟,延袤20余里,形若蟠龙,曲折蜿蜒,山顶海拔达2100余米。中间的山头是龙头,两边部分像龙尾,而伏龙坪恰好处于皋兰山龙尾的位置,因此也被称作龙尾山。

    传说咱们骊阳开国皇帝赵括小憩时梦到某地有真龙天子出世,要夺赵家天下,朱元璋惊醒后担忧不已,便招来谋臣国师叶宣商议此事,下令让国师叶宣遍访全国,寻找龙脉所在。

    国师叶宣受命后,夜观天象,看到西北王气旺盛,便一路寻至重镇兰州,发现兰州南侧的皋兰山气势独特,主峰像龙头,大豁岘以下山势蜿蜒盘旋,如同龙身。他大为吃惊,认为此地日后必有真龙天子出世,将会取代骊阳王朝。于是,随着一声咒语宝剑凌空飞出,将大豁岘斩了一个口子,又在伏龙坪修建了四个墩台,钉住龙的身体,使之不能腾飞。而凌空挥剑,就是将“巨龙”拦腰斩断,“伏龙坪”的名字从此就在民间流传开来,因此伏龙坪有一处名叫“四墩子”。兰州红山根、红泥沟的红土,就是当年国师叶宣斩龙时的龙血染成......”

    在徐扶苏饶有兴趣地听着与先生叶宣有关的民间奇闻,精彩处出神时让人打断。

    “这位公子,我可否与你同坐?”

    有人站在徐扶苏身侧,出声询问。

    徐扶苏回过神来,来不及琢磨这身后之人言语为何似曾听闻,扭过头与那人相对。

    这一扭头,四目相对。

    身着一袭儒衫的陈世墨拱手作揖,清声笑道:“世墨,终和世子山水相逢。”

(https://www.biquya.cc/id70628/74326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