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是大圣师 > 第九十六章 开始(上)

“大官人,”刘昌郝拱揖礼,他又看着李阔海后面的一大群人。

        “我带其来观猪。”

        带其来观猪?这话……好吧,我带着你们观猪。

        李阔海的心情刘昌郝是懂的,以前李家售油有限,还多是出油率高的作物,如芝麻,每生产一斤麻油不过出产一斤麻枯,即便桐油籽,出油率也达到20%以上。然而黄豆出油率太低,每生产一斤豆油往往会生产六斤油饼,售油量又可能激增了数倍近十倍。

        韦小二前几天带着乡亲去买豆饼与麻饼,回来说,李阔海家的油饼因为数量太多,于是直接堆放在外面空地上,整堆出十几座小山。

        在刘昌郝劝说下,又承诺开始不熟悉,由韦小二与武兆麟带着他们去买酒糟与豆饼,渐渐有几十户人家使用豆饼喂猪喂鸡,但能消耗多少豆饼?都远没有刘昌郝一户消耗的多。

        眼下还好,再过一段时间,温度渐渐起来,里面在发酵,又发过了头,还是放在外面的,任风吹雨打,其味道可能让整个油坊的人都呆不下去。

        多半李阔海急了,猪还未出栏呢,便将这些大户家主带过来看。

        刘昌郝将他们带到猪圈前,李阔海说:“你们看,仅养百余天。”

        李阔海带来的都是惠民河南边的各大主户,是真正的主户,不是刘昌郝家这样的伪大户,有钱有人有地。

        对猪,个个都熟悉。

        “仅百余天?”有人问。

        “诸位,我花数天时间买猪崽,早者百十天,迟者仅百余天,不满百十天。”

        “猪崽大乎?”

        “我在几草市买之,因数量多,大者亦买,小者亦买,诸位请看,有大有小,皆因此故。”

        李阔海要求自己养一百五十头猪才借钱,怎么办呢,只好将几个草市的猪崽子一起买下,那还会顾得上刻意买大猪崽与小猪崽。

        这就可观了,李阔海得意洋洋地说:“诸位,如何?”

        “豆枯之功?”

        “占其七成之功,诸位也看到了,据其长速,欲两百斤出栏者,两百余天便可,不计人力,其饲料成本仅五六百文钱。”与上次预估,这次刘昌郝稍稍推迟出栏时间,降低了不少饲料成本,当然,这次预估显然更准确,毕竟猪已经养了那么大,各方面都能看出来。

        刘昌郝玩的是“高科技种植”,对养猪的利润没有看上眼。这些主户却是传统的种植养殖,刘昌郝报出出栏时间与饲料成本,立即算出其利润,也足以让他们心动。

        一群人围着刘昌郝问东问西,刘昌郝想了想,去了韦小二家。

        去年冬天,刘昌郝逼着韦小二与武兆麟抽空读书写字,两家皆有笔墨纸砚。刘昌郝在纸上写下各种饲料的搭配、处理方法与注意事项,还有猪圈的卫生。

        想养好猪没有这么简单,然而刘昌郝手中没有相关资料,只能写这么多。不过这一行人如获至宝,全部趴在桌子上誊抄起来。

        有一人说:“养得多,糠秕也难买。”

        “我替你们买。”李阔海说。

        你替大伙买?刘昌郝迅速反应过来,自己以前的眼界也被束住,一直放在刘梁村附近,在乡下,自磨自吃,糠秕一起养猪了,难以买到大量糠秕。但东边还有一个庞大的城市,城里谁敢养猪?各种面粉、大米、粟米都提前在各集镇草市,由各大粮商磨好后,或在京城附近磨好后,送到了城内各粮店销售。这时代信息又落后,想买糠秕者没有门路买到,想卖糠秕者却没有门路卖出去,甚至只能用来烤火。

        但李阔海做中间人,一切便没有问题。

        李阔海也看着刘昌郝:“你可以养更多猪。”

        “已多矣,”刘昌郝连忙拒绝,当真养殖业是随便玩的?刘昌郝又看着李阔海,以及其他人,别以来带来二十多名主户,京城市场太大了,据朱三估计,本地户、浮客、商贾户、官户、兵户,合计起来能接近四十万户,而且许多人家有钱,食用油需求量大,那怕啃下一小块份额,也是天文数字,仅靠这二三十家养猪,能养多少猪?能卖掉多少油饼?

        “大官人,复想良策吧,如长葛马场,豆枯蒸后亦可喂马。”

        “马亦可?”

        “你看,我家养鸭养鸭,也用了一部分豆枯,然与猪仿佛,份量不能多,两成两成半即可。”

        以李阔海的能量,打通长葛马场的部分饲料供应是可以的,况且用豆饼替代部分粮草,是降低其成本,非是抬高其成本,但那是朝廷的马,战马!一旦出事,李阔海也兜不住。于是刘昌郝又说:“豆枯须新鲜,勿有半点霉变,否则马危矣。”

        咱就借了你一些钱,还是给利息的,也够意思了。

        一人说:“李大官人,汝当泽其为婿。”

        这是什么意思?懂了,李阔海也要面子,自己拒亲,但李阔海不能说是自己不同意的,于是对外宣称,是他看不上自己的。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好不容易拒了,你这个家伙怎么又提了出来,刘昌郝立即说:“家父早逝,我亦愚昧,家乡贫瘠,人事恶劣,岂敢般配之。”

        李阔海瞥了他一眼说:“带我去看你家的花。”

        “行。”

        一伙人又开始观花。

        “成活如此之多?”李阔海诧异道。

        “春活不算活,进入夏季,会死许多。”

        眼下看接头的成活率似乎不错,实际上应当不大理想。

        刘昌郝也在寻找原因,砧木没有问题,朱三他们挑好后,自己还将少量不太符合要求的砧木剔除掉。

        嫁接时间可能会有问题,最好是在白露过后便立即嫁接,自己迫于无奈,拖到甚至过了秋分,才开始嫁接,会有一些影响。

        嫁接的过程,手法是按照资料标准来的,不过大伙有些陌生,可能极少数接头没有接好。

        接穗会有许多问题,最好用土芽做接穗,自家的接穗来源颇有些“不明”,表面上符合要求,实际有的不符合要求。以及半路上的耽搁,虽然自己甄别出一些干僵的枝条,多少会有影响。

        没有施用标准的基质土,生根粉。

        接头移载后的管理,不能触动,自己是做到了,不能触动的同时必须让土壤保持一丝湿意,自己也喷了水,还是掺杂沼液的水,考虑到漏水的因素,就不知是多还是少了。

        防止虫害,特别是地蚕之害,自己拨了一些死掉的接头,还是有地蚕的,但数量极少,影响不大。

        品种的问题。

        如朱砂垒、种生红、蓝田玉、大棕紫等的成活率可达90%以上,赵粉的成活率为86%,姚黄的成活率为82%,大胡红的成活率为76%,豆绿的成活率69%,而似荷莲、十八号的成活率只有13-15%。

        不但有的成活率低,有的喜欢出现假活现象,如赵粉用芍药根做砧木往往就会出现假活,表面上看是没死,实际上接穗往往六七年不生根,寄生在砧木上得活。

        这个刘昌郝无法控制,特别是名称。

        赵粉、豆绿未出来是知道的,十八号不用说也是后来培养出来的品种,还有的却是古老的品种,但名称已经改变了,刘昌郝无从甄别。不过自己所说的成活率,是将这部分估算进去的。

        最后便是拱棚,也有影响,但是有利的影响,否则成活率会更低。

        究竟最终成活率是多少,刘昌郝还不能下结论,据眼下的形势,六成多是没希望了,甚至五成五都达不到。

        不怕出问题,得找出问题,主要是三个半方面,接穗合格率不太高,没有用基质土,生根粉,半个是嫁接不熟悉。找出原因,才能解决问题。生根粉想都不要想,接穗,以后自家自剪自接,不用刻意去解决,嫁接,嫁接得多了,不但会变快,也会变得标准,唯独就是基质,各种基质也能找到,特别是许多大药店,里面什么古怪的药材都有,有的靠谱,有的不靠谱,特别是各种矿石药材。

        安排人到这些大药店里找,京城找不到,去洛阳,长安,应天府,大名府,总能找得齐,就怕代价吃不消。

        但在李阔海面前,最好说的低调一点:“我估之,终能活者,不足一两成之数。”

        李阔海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你著写了一部书?”

        刘昌郝想捂额,自家在京城卖鞭炮,李家在京城卖新油,若人家想打听,有多少消息听不到的,他只好说:“一本蒙学书,仅几百字,不足挂齿。”

        “你又作了几首诗词,满京城皆在传唱?”

        李阔海也是春节后才听到的消息,路边的传言不能听,可作品是真的,他带着几首诗词与三字经来到宋夫子家,知子莫若父,刘父去世,能知道刘昌郝根底的只有宋夫子。刘母都不行,不识字。

        宋夫子先看几乎诗词,大半天后说:“吾作不出。”

        作了那首《残腊初雪霁》外,余下几首诗词,皆远超于宋夫子的水平。

        他又看三字经,宋夫子可不是窦建仪,半天后又说:“吾作不出。”

        两人大眼瞪小眼……

(https://www.biquya.cc/id67531/4766668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