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从1983开始 > 第二百六十八章 小年

许非跟于佳佳深入聊了聊,对出书也很感兴趣。

    先把主体思路研究了一下,他自认没到立言的程度,娱乐一下还是可以的。

    首先不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字数不会太多,二十万左右,倾向于小册子的风格,通俗易懂,随身携带。

    其次是写什么。

    许非觉得对方的想法很有意思,怎么去评价一部作品,好剧的标准是什么,烂剧的特征有哪些?

    顺着往下想,他就有方向了,“教大家怎么看戏。”

    戏,包括电影、电视剧。一家之言,出版社概不负责那种。

    分为若干篇,每篇结构又分两部分,“看什么”和“怎么看”。包括题材、剧情、人物、表演、服化道、摄影技巧等等。

    点到即止,太深了自己也不懂。

    影视审美这东西,本质上是主观认知。十个人里九个人觉得烂,剩下那个偏不,人家就喜欢《小时代》,就喜欢《富春山居图》,真心诚意。

    那没辙。你不能说他错,只能说审美不同。

    但是呢,这东西也有非常硬性的客观标准。

    比如你不能把16年拍成86年的感觉;不能凭借知识分子的臆想就无视国家对贫困儿童的种种政策;不能让警察抓住小偷不带回派出所做笔录,而是用绳子绑在凳子上。

    不能让拉个一公里警戒线,后勤医疗随时待命,记者都要层层筛选的返回舱现场,弄两个屁民靠近,不仅靠近,还特么上去扶!

    更发指的是,这瞎杰宝扯淡的一大堆,有些人全然无视,非要说你不懂意境,欣赏水平低!

    当然画面还是挺美的。

    许非想写的,就是这些客观标准。

    …………

    《胡同2》火爆荧屏的同时,一场极其重要的会议在京城召开。

    《中国电影报》头版头条,以《主旋律?!娱乐片?!》为题,刊登了“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纪要。

    说来话长。

    1987年,全国开展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活动。

    一位姓赵的家伙,从长影厂调到京城,帮助刚上任的电影局长,在全国电影会议上设计口号。

    这个口号是: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此乃首次明确提出主旋律的概念。同时还有另一个口号,叫三性统一,即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

    是不是很熟悉?因为现在还在用。

    当时的背景是,由于第五代崛起,拍了很多实验性的艺术片,结果没人看,慢慢中影就不发行了。

    像田壮壮的《鼓书艺人》,拷贝不超过10个。李小珑的《鼓楼情话》,零拷贝。

    艺术片卖不出去,各制片厂便大规模创作娱乐片。什么《智斗美女蛇》、《无敌鸳鸯腿》、《东陵大盗》,粗制滥造,低级色情,但有人看。

    电影界的人称之为“娱乐片大潮”。

    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本次会议召开。领导部门分成两个阵营,唇枪舌战,后来从“艺术片还是娱乐片”,演变成了“主旋律还是娱乐片”。

    主旋律赢了。

    这个结果,导致今后十几年间,国家都在大力扶持主旋律电影,以至于观影人数直线跳水。

    从1979年最高峰的293亿,下降到1991年的144亿,再到1992年的105亿。国营电影院也迅速凋敝。

    都是后话,暂不细讲。

    …………

    “趣味性和分镜差了些,不过电视广告跟平面不同,你第一次独立创作,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好了。”

    “有精力的再完善一下,那边要的急,春节过后就想拍摄。”

    “别勉强,这样也可以了。”

    傍晚,陈小旭从教授家里出来,把厚厚一摞画稿塞进书包。

    学校已放了寒假,她还有的忙。教授真给联系了一家洗衣粉厂,乡镇企业,说花俩钱打一广告,又不舍得找大公司做,便跑到学校求助,觉着便宜。

    一向如此,某些人极不重视头脑价值,“哎,你学设计的,帮我整个LOGO呗。”

    都这种。

    别的学生从零开始学理论,小旭反过来,她以前有很多类似广告的经验,甚至完成了一次北海时装秀,等于从实践开始学理论。

    速度非常快,经常吃小灶。

    她顶着寒风骑车回家,路上熙熙攘攘。今儿小年了,春节气氛浓厚,商场门口都支起摊子,摆着一些散糖、干果、柿饼之类。

    她买了一斤柿饼,刚进百花胡同,就被人叫住。

    “黛玉!”

    居委会大妈从斜侧跑过来,乐呵呵问:“出去玩了?”

    “嗯,买了点柿饼,您尝尝?”

    “这大冷天的,我牙可受不了,给我个油饼我还能啃两口……”

    大妈胡扯了几句,道:“沈霖两口子还住这么,有阵子没见了。”

    “他们搬走了。”

    “搬走了?那你跟宝钗还住吧?”

    “怎么了?”

    小旭听这话不对。

    “也没什么,别怪我多嘴啊。你们两个大姑娘,住人小伙子家里,虽说是租客,却也不便。以前有同事陪着,那还成,现在就剩你们俩……我知道你们都是好孩子,可外人不知道啊,你们又是大明星,我是怕人说三道四。”

    大妈见她神色,忙道:“我就提个醒,行了,你忙吧。”

    “……”

    小旭怔了一会,才低着头进院。

    院里没人,她顿了顿,推开东屋的门。沈霖两口子月初就搬了,家具什么的还在,可就是空荡冷清。

    她脸皮薄,又爱多想,坐在木板床上一动不动,满脑子全是刚才的话。

    当初答应搬进来,就是有沈霖打底,能有个说服自己的理由,可现在没了。

    “咣啷!”

    “咣啷!”

    正愣神的功夫,张俪推着车子进门,“快来快来!”

    “呀,怎么这么多东西?”

    “前阵子发的年货,一直存在单位,今天鼓起勇气搬回来了。”

    只见车筐里堆的老高,后座绑着三个纸箱子,车把上还挂着俩袋子。小旭很神奇,“亏你能骑得动,我看看发的什么。”

    俩人把年货搬进厨房,一样样翻。

    “带鱼,又是带鱼。”

    “苹果,又是苹果。”

    “柿饼,我刚买了柿饼。”

    小旭翻了半天,大为失望,央视也就那点玩意,不比京台强。

    (身体状态不好,需要休息。)

(https://www.biquya.cc/id66786/94118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