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第一状元郎 > 第二百九十六章 战场白骨缠草根

?    明堂内,决定大宋国策的官员们再次汇聚,短暂的七天假期结束的总是这么突兀。

    杨霖的手里,是一份关于吐蕃的情报,详尽地描述了如今四分五裂的吐蕃,各方势力的强弱和疆域。

    “吐蕃番民,桀骜难驯,骁勇不下鞑靼,闻战不惊反喜。虽崇尚佛教,却无慈悯之心,男女皆以劫掠为荣,凡经此地商贾,必受其害,盛唐时商道曾为之隔绝。”

    韩世忠的这番话很有水平,一看就是仔细研究过,而且派出了足够的斥候。

    杨霖轻轻合上卷帛,笑道:“恩相,吐蕃人各自为战,乃是天赐良机,若于此时取之,易如反掌。若是假以时日,让吐蕃养成气势,有一枭雄一统蕃人,则其为害之深,较之西夏必有过之而不及。”

    蔡京轻轻点头,道:“朝廷多年统筹,谋划布局,至此实则已是万事俱备。上元佳节之前,须有捷报,为陛下贺喜。”

    众人一起站起身来,十几位当朝重臣,共同朝北一拜,蔡京笑道:“我等大臣,皆应策应万全,保证辎重,可等捷报入京。”

    在西南的王黼,终于逮到了一次机会,这一回身在大理的禁军兵马,直接挥师北上,要拿吐蕃开刀。

    在西北,大宋和吐蕃因为共同的敌人西夏,早就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宋将王绍组织熙河开边,从西夏的南部向西进攻,不断击败和收服吐蕃部落,势力进入新疆东部,对西夏形成战略包围,若没有后来司马光的重新为相,认为打仗得不偿失,早就和几十万吐蕃人一道,把西夏给灭了。

    从那时起,战乱不断的吐蕃小部落,就纷纷选择内附,归顺大宋。

    而西南则不同,大理和吐蕃在这里用兵从未停止过。

    可以说这里以前几百年,以后几百年都不会太平。

    大理的前身南诏经常和吐蕃争战,但大理成立时,吐蕃帝国已经衰落、解体,吐蕃地区成为封建领主和寺庙的割据,大理国内也不太平,权臣高氏和皇家段氏的争夺日剧,也无力对外扩张,总体趋于和平。

    唯一例外的就是滇藏交界的盐井地区,由于食盐的重大经济利益,双方一直争夺,延续数百年。在后世的历史上,直到清代,丽江的土司仍然和藏区领主为此地大打出手。

    双方的关系可以说是不共戴天,此地的吐蕃部落也一直防备大理人的入侵,守卫森严。

    按正说,从大理进攻吐蕃,一定要绕开这块是非之地。

    只要从其他地方进入吐蕃,相比不会有什么抵抗,可以和北线一样,慢慢收拢吐蕃部落。

    可惜的是,王黼根本没有派出哪怕一个斥候前去探查。

    北线韩世忠兵不血刃拿下积石山辐射吐蕃诸部的时候,南线王黼兴冲冲地带兵撞进了这块盐井之地。

    吐蕃僧尼部落的首领尚可屹,身材粗壮,手里拿着两把尖刀吗,身后就是一群从未停止过战斗的吐蕃勇士。

    这些人看上去都比自己胯下的马还要强壮,手里握着各式各样的武器,眼神甚至有些呆滞。

    战争就像是家常便饭,这块盐井之地,自古是强者得之。不知道有多少强横一时的部落,在此被彻底抹平。

    看着阵营排列,他们不过两万人,冷冷地注视着远处的十几万宋军,并没有一丝的畏惧。

    一声令下,吐蕃骑兵从高处顺势而下,如同一只择人而噬的野兽。

    ......

    空气散发着血腥与硝烟气息混杂的味道,无数的尸体横躺在冰冷的高原冻土上,他们多半是汴梁京营禁军,身上的盔甲质量极高却都已残破,眼神中还残留着惊惧。

    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让事前信心满满的南线宋军,遭遇了出征方腊以来自大的惨败。

    几年时间、数次大战,辛辛苦苦养成的信心和气势,就此付之一炬,溃逃的宋军甚至踩死了不少自己的同袍。

    通!通!通!

    带着金属颤音的鼓声在战场上空回荡,吐蕃人耀武扬威地走过战场,收缴着战利品。

    他们随意翻弄着宋军的尸体,搜寻一切可能搜到的财物,各种武器更是遍地都是。

    宋军京营禁军,装备最是精良,常常让西军那些苦哈哈眼馋的发红。

    退到原大理国内的王黼,惊魂未定,看着满殿的武将,忽然一把将桌案掀翻,开始大发雷霆。

    “十几万人马,连小小的吐蕃领主都打不过,朝廷养着你们不如养一群猪。贼军汉,鸟配军,平日里夸耀本领,一打仗全是含鸟的猢狲、绣花枕头。这一回不上奏朝廷,治你们个无能怯弱,本官怎肯罢休。”

    帐内武将一个个低着头,虽然愤恨却不敢顶撞,王黼还是当朝特进,单从官位上说,还在少宰杨霖之上。

    谁知道这个特进却是个草包,事先不做刺探,竟然带着大军直奔盐井之地,被人家当头痛击。

    如今损兵折将,出师不利,真不知道会面临怎样的处罚。

    众人默不作声,王黼更加气急败坏,他是为了权势而来大理,谁知道一无所获。杨霖那厮派人从海上把大理段氏全部接走,自己接手了个烂摊子,跟一群野蛮的土司进行无休止的战斗。

    好不容易又有了攻灭吐蕃的功劳,可以说就摆在自己的眼前,那韩世忠不过是区区的宣帅,一旦灭了吐蕃,谁也不能把功劳从自己身上抢走。

    万万没有想到,竟然出师不利,在这区区的小领主面前,就已经大败而回。

    对于王黼来说,吐蕃人四分五裂,不堪一击的传言,都快把他的耳朵灌满了。

    事实上在吐蕃确实如此,若是大宋的军队阵容煊赫,兵锋极锐,势如破竹,哪怕再不情愿,这些吐蕃贵族和寺院也只能是开门归降,从此以后成为大宋一个地方守臣,或者类似云贵那些土司。

    可是王黼这一败,让观望的吐蕃领主们起了异样的想法,大宋军队如此羸弱,我们为何还要怕他们。

    就连北线都收到了影响,前来投奔内附的吐蕃领主和寺院原来越少,更多的则是选择彼此之间加强联络,加倍派出各种各样的哨探,看一看这宋军有没有实力吃下吐蕃。

    雪上加霜的是,受此一败的王黼,不知道整顿军马,再战雪耻,反而畏缩不前。

    宋人怯弱,一时成为吐蕃领主的笑谈,西南吐蕃诸部对于大宋轻易收复大理的敬畏之心,也在慢慢散去。

    很多部落,都摩拳擦掌,等着和僧尼部落一样,从宋人头上掠取一番。原大理边境上,吐蕃人蠢蠢欲动。

(https://www.biquya.cc/id66659/87937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