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将血 > 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一千零八十一章平胡

?    大秦成武三年,数万秦军将士在草原上过了年关,没什么好说的,虽然好酒好肉,但草原上的天气,可不允许秦人过于热闹。

  

      这个年关过的有些悄无声息,最热闹的可能就是大将军设宴,与诸将宴饮了。

  

      当然,这也只是苦中作乐。

  

      席间,赵石备述一年多来,北上秦军之功绩,激励众将建功立业之心,这个不必细说……

  

      所有人其实都能感觉到,秦军在草原上呆的时间太久了,南归之日并非遥遥无期,不过一年还是两年,这个还真说不好。

  

      征服北方乃蛮诸部后,就是灭夏之战……

  

      西夏,自元昊立国,于今已经不知过去了多少年头,依仗着西北地利,遮断西域道途,更成了大秦心腹大患。

  

      这许多年来,与大秦你来我往,征战不休,多少秦川男儿埋骨西北,多少男儿热血,洒遍西北山川大漠。

  

      让大秦上下记忆犹新的那一场惨败,过去的年头并不长,大秦上至陛下,下至黎庶,各个刻骨铭心。

  

      西夏贼给予了大秦太多的伤痛,西北边塞,家家户户,皆有战殁之人,对西夏贼更是恨之入骨。

  

      平蜀之战,攻金之战,伐周之战,在意义上,都不能和平灭西夏相比……

  

      许多军中将士,都在期待着这场战事的来临,大秦如今强盛无比,如日中天,中原诸国,金国女真,皆摄于大秦威势,自顾不暇,此正平灭西夏之大好时机……

  

      随赵石北来之将校,此时多已明白大将军心意,收服鞑靼,攻伐乃蛮,都是在为灭夏之战做着准备,而与平夏之战相比,收服草原部族之功,便显得有些黯淡无光了。

  

      不过现在和乃蛮人的战争还在持续,谁也不知这一仗还要打多久,草原战事和中原征伐大不相同。

  

      对于怎样才能击败一个强大的草原部族,秦军将士心里并没有多少成算,去年秋天时的战事,也证明了这一点,乃蛮人的反扑,让秦军受到了一些损伤,虽然不大,但对敌我的优劣之处,却看的越加清楚。

  

      如果乃蛮人在来年的战事中采取游战之术,秦军会否疲于奔命,最终战败呢?

  

      这样的忧虑在秦军将领们心中翻腾,这并非怯敌畏战,而是作为将领的清醒认知罢了,国武监出身的将领,从不缺乏对胜利的渴望和追求,而且他们还有着一位英明的统帅……

  

      许多人现在的想法其实非常简单,无论胜败,打过才知道,所以,来年的战事,必须奋勇争胜,也会展露出胜败的端倪才对……

  

      年关过去,春天已经不远。

  

      作为大军的统帅,赵石也开始忙了起来,与克烈部的联姻已经定了下来,但什么时候完婚,却无法将日子定下来。

  

      种七娘私下笑着调侃,还没过门,就已经住进了夫家,好不要脸……不过也不再挑动蒙古少女那敏感而又好胜的神经了。

  

      既然已经明了,将来必定会多出一个妹妹,作为世家出身的她,姿态自然也不同了起来。

  

      态度温和了许多不说,还时不时的教着少女汉话,更向其灌输着汉人的风俗和忌讳等等,当然,她也没忘了传信回去家中,将此事告知于家中老小,只是大雪连天,道路阻隔,就不知书信什么时候能到长安家人手中了。

  

      不过让她颇有些安心的是,蒙古少女虽然不知汉人礼节,但还算聪明伶俐,知晓轻重进退,不管心机如何,在她这样出身世家的女子看来,只要知晓进退分寸,有心机反而不是坏事。

  

      不过身为联姻主角的赵石却顾不上这个,克烈部的臣服,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奎帖木儿并没有在大军这里耽搁多少时日,赵石便派人护送克烈部使者南去,而作为桑昆的长子,西克烈部的王子,图撒合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也随着使节南下入秦……

  

      随着这些草原部族使节的到来,这是一个大秦很好的展示自己强盛的机会,相信,这些生活于大漠之上,从未见识过汉人繁华富庶的胡人,在见到长安的那一刻,都会产生难以抑制的敬畏之情,就像当年鞑靼人入秦一般无二。

  

      随着使节南下,克烈部的事情其实就已经告一段落了。

  

      但赵石并没有闲下来,李之问的条陈终于问世,这是参照了曾参与平蜀之战的将领对于土司制度的叙述,以及一路行来,关于胡人风物种种所制定出来的平胡策略。

  

      有些地方还值得商榷,不过说实话,在赵石看来,却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用李之问自己的话说,就是蓄养之,驱策之,辖制之,平衡之,分化之,消耗之,教化之,威慑之,等等诸策并行,方显其效。

  

      当然,这只是大略,实行起来,具体的条陈足有十数页之多,李之问年岁并不算太大,但一个冬天过去,却是熬白了头发,可见心力消耗之巨。

  

      如此,才有了这平胡十二策。

  

      开篇,养胡,如蓄猛犬,颈加于链,终日不使其饱,凡有敌,驱之扑,生死决于我,而非犬也……

  

      赵石细细通读了一遍,并不加以品评,但满意赞赏之意,却表现的很明白,他最满意的地方,是这平胡十二策并没有急功近利,而是大多着眼于将来,这一条上,很符合现在大秦的情形。

  

      而这也是一番浩大的工程,只在草原设置汉人官吏的事情,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其中最符合现在情形的一策,便是将顺服之胡人分为数部,加以官职,为其划定疆域,每岁出兵,随秦军征战。

  

      选其精锐留秦,或以之征战四方,或以之护卫京縻,宣之威德,每四年轮而换之,并使之荣归各部,如此,长而久之,各部畏威怀德之心必盛……

  

      这一条看起来不太起眼,但却比联姻或者以胡人诸部朝贡使者资财美人工匠什么的要好的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实际上这平胡十二策并非有太多推陈出新的地方,无论汉唐,胡人入卫汉人京师,以及为汉人征战的事例并不少见。

  

      但细节处见功夫,一个轮换,一个荣归各部,只这两条,就使目的明确了起来。

  

      之后赵石想的就是,这平胡十二策这个时候递到朝廷合不合适的问题了,最终,他还是将这个条陈压了下来,这并非他之前的本意。

  

      他这人说到底还是一个军人,专注于军旅的功夫要多的多,他厌恶那些朝堂上的麻烦事儿,所以对于朝廷政事,从来不愿太过费心,主政河东,更是将河东庶务都交给了宣慰使衙门。

  

      本来他有意不管李之问写出些什么出来,都一股脑递上朝廷,让皇帝陛下和大臣们费心费脑得了。

  

      但看过这篇大文章之后,即便他不愿顾及朝堂政事,但他还是明白,这篇文章现在递上去是不合适的。

  

      大秦一统天下之前,所有人的目光,都不会放在遥远而又荒芜的草原上,中原才是汉家王朝的根本所在。

  

      这个时候递上这样的条陈,不但会让当今陛下的处境变得尴尬,也不会得到太多人的支持,只有平定了中原,所有人的目光才会逡巡四顾,找寻下一个对手。

  

      每一个王朝兴起之后,都会有一个剧烈的膨胀期,征伐天下养出来的精兵强将,这个时候会不由自主的想要建功于域外,直到他们老去,或是被皇帝忌惮,削夺官职,汉家王朝才会重新变得保守起来。

  

      所以,策略虽好,但出现的太早了些,此时即便是他,也不会有长留草原之心,何况朝中其他人了……

  

      于是,结果便也很明显了,厚赏安抚李之问,并承诺其前程,但他所写条陈,却被赵石坚决的压了下来。

  

      李之问并无不满,只是有些失望,不过还是欣喜的拜谢大将军的赏识,同时心想,相比留名青史那样做梦一般的想法,还是讨取能够得到的荣华富贵比较容易一些吧?

  

      当然,在心底里的执念并非那么容易消除,这段时间,费尽心血,已让他有些欲罢不能了,若非有着这样的倔强心劲,当年的他早已死于冻饿,也不会有今日之李之问了。

  

      所以,最终他还是向大将军请求,想要在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带人游历草原各部,增长见闻的同时,也能更好的完善他所书的平胡之策。

  

      之前所写,到底是道听途说,他需要在草原游历一番,更真切的感受胡人的生活以及他们的风物,甚至于他们对所信奉的神明有着怎样的感觉。

  

      这个旅程必定的艰辛无比的,,也充满了危险,但他还是开了口。

  

      这让赵石对其人有了刮目相看的感觉,并欣然同意了下来,在春天的时候,给他派了一个一百人的精锐骑兵,护卫他的安危,外加一个百人队的鞑靼人,乃蛮人混杂的骑兵兼向导队伍……

  

      (月票,月票)

(https://www.biquya.cc/id6345/418931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