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到李严蓄的名字。赵石眼中寒光一闪。他并不是个宽容之人。但庆阳府之事已经是陈年旧事。那个什么李武已经不知道被发配到哪里去了。
至于说李家。他这个羽林左卫都指挥使一职几乎是从李严禄手里夺过来的。李严蓄虽然还挂着一个兵部左侍郎的职务。但实际上已经日薄西山。只是他在兵部资格甚老。景帝李玄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借口或者是还没顾的上他而已。朝廷上下都知道。这位以前在兵部也算是一言九鼎的人物因为掺和进了皇位之争。而且站错了队伍。贬斥或者辞官归老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再加上李金花。对于与李家以往的恩怨。他已经没了兴趣。但要说去拜访李严蓄其人。和对方谈笑风生。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他还没那么宽宏的度量。
在场的三个人到也都隐约知道他和李家结过怨的。但却也都觉着就算以前有何不对头的的方。但既然要娶人家的女儿。拜访一下人家的长辈也是情理之中。
虽见赵石神色有些不对。但陈常寿还是继续说道:“大人即为领兵之人。与兵部相争过甚没有什么好处。便是一时占的上风。也不过是徒逞一时之快而已。却让人更加忌惮。以后掣肘必多。此非长久之计。
以惜身看。大人朝中根基太薄。日后若领兵在外。朝中生变。就算陛下信任。却须知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之忧。无人在朝堂之侧为大人辩解。一日两日但也无妨。但日久之下。恐怕。。
并非惜身危言耸听。此次大人随军东征。战绩彪炳。不让于人。然朝中却多有诋毁之言流传。唯不见多少赞赏。为何?有心之人推波助澜。却无人为大人说话罢了。
兵部左侍郎李严蓄其人惜身也听说过。为人虽有让人不齿之处。然自种从端去位。就是这位李侍郎执掌兵部。无论才干家世皆在如今的李尚书之上。在兵部根基之深厚更非李承乾可比。如今失势。无非受太子谋逆一案牵连罢了。但到如今也未离职他去。为何?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已。
惜身听说李严蓄如今在兵部已是不发一言。不管一事。但他这些年经营下来。门下故旧多不胜数。大秦用兵在即。便是陛下。估计也是不愿兵部动荡。所以才容他逍遥至今。
但李严蓄终是失了圣意。这个明眼之人皆能看的出来的。若不出所料。最好的结果恐怕也是个辞官而去罢了。
到了那时。兵部才真正是那位尚书大人的天下。也正是到了那时。大人才会真正受制于人。
而现在。大人还不需担心。也正好借整顿左卫之机。敲山震虎。在其忙于应对之时。结好于李严蓄。以为奥援。李严蓄一旦与李承乾分庭抗礼。大人这里哪里还会有人故意为难?”
他这番话越说越是明了。对兵部尚书李承乾也是直呼其名。已是认定了这些事端都出自那位兵部尚书之手。
旁边的其他两人神色各异。李博文若有所思。张世杰却是皱着眉头。满脸的黑线。这种阴谋之论显然在他看来实是有些居心叵测之嫌。心里并不赞同的。
赵石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椅子的扶手。这就是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了吧?要说当今皇上未曾登基之前。他与李承乾都有景王心腹之称。如今时移事易。却宛然成了对手。而之前的对手却要成为盟友。便是他。也一时有些消化不了。
“你们怎么看?”半晌过后。赵石才瞅着李博文和张世杰道。
陈常寿眼中却并无失望之色。甚至欣赏的目光一闪而逝。
先开口的是张世杰。话音有些低沉。他说话却不如陈常寿那般曲折细致。而是直接道:“大人。我觉着惜身此言有些捕风捉影。军中之事我虽不甚明白。但也知道枢密院乃六军之机要。兵部为枢密之补充。掌军中赏罚任免。粮草调拨诸事。方才杜山虎所说。我也听了。却多有不解之处。羽林左卫为御卫之选。大人掌管羽林。已是皇恩浩荡。不思如何报效。却军令多出私意。须知羽林卫士非大人之私兵。乃国朝之军旅。将不私兵。兵不私将。此才乃为将之道。
只为蝇营之事。擅自起衅。与兵部相争。与上官生隙。切以为不忠不义也。。。。
他这话说的有些重。但旁边的陈常寿和李博文却都不以为意。话说的再重。也是自家人在说话。他们都清楚张世杰的为人。在这点上。可以说张世杰才是真正内外如一的君子。他们都是有所不如的。
赵石却是暗自摇头。这位表哥与其说是耿直。到不如说是有些傻乎乎的。嗯。那句君子可欺之以方到是说的比较确切。这位表哥到是个当御史的料。连自己的表弟都不放过。想扣上几顶大帽子上去。可想而知对待他人会如何了。
这时李博文却是缓缓开了口。“鸿儒到是以为陈兄说的不错。这官场之上。不论官职大小。都有相通之处。便像是巩义县那位县令大人。是不畏权贵?刚直不阿?在鸿儒看来。不过是权势二字作祟罢了。
这么说来。兵部为难于左卫也便不难解释。大人屡立战功。更有擎王保驾之大功在前。让某些人忌惮也就不足为奇。听闻那位尚书大人可不算心胸宽广之辈。又常以国之干臣自诩。他在兵部失意日久。一朝的志。却又与大人同领拥立之功。若大人是大秦老臣也就罢了。却还年纪轻轻。前程无量。
这样一个人。能不轻视于大人?嫉妒于大人?
李严蓄此人又自不同。老于官场。善于左右逢源之道。虽然不可信任。但却不会如李承乾般嫉贤妒能。不能容物。效那小人的志之状。且此时正是其失意之时。大人稍微示好。定能的其助力。于大人是有莫大好处的。不过皇上那里。。。
“说到这个。惜身却要为大人引见一人。说起来。这人大人也见过的。翰林待诏。渠远伯李士芳。大人可还记的?”
赵石哪里会不认识这人?说起这人。赵石头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位翰林待诏大人到军前传旨。却差点遭了一群贼和尚的毒手。弄的个狼狈之极。在杜山虎他们这些人中间。传为笑谈。
两人到也深谈过两句。不过也只相处了几日功夫罢了。
微微点了点头。在与人交往上。赵石还显有些迟钝。眼光中露出些疑惑。
陈常寿看在眼里。笑着继续道:“李士芳乃皇上近臣。虽说大秦历代先帝都不好声色诗乐。唯才是举。所以朝中大臣也少有将文章写的花团锦簇之人。但翰林待诏却是例外。非有好文采不能任之的。如今这位李大人更是其中翘楚。皇上龙潜之时便交往甚密的。虽说君臣有别。但真要说起来。大人与李承乾有君臣之份。但皇上与李士芳则是亦师亦友。。。
这么说。大人可明白此人在皇上心中的分量?”
话说到这个份上。若是赵石再不明白可就有些说不过去了。眼光闪了闪。却摇头道:“李士芳又怎么会在此事上帮我?”
陈常寿和李博文都笑了起来。眼睛却是看向张世杰。“张兄和李士芳乃是至交。又有同窗之谊。这事还要看张兄的。。
张世杰抿着嘴唇。脸色并不好看。不过最终还是无奈道:“哼。他与我虽是同窗。但他与陈兄好像交情也非泛泛吧?诗歌唱答。观花饮酒。好像比我还要契合三分的。。。。。
“张兄又何必推辞?我两人与他不过是见过数面。谈过些诗词文章。要说知己。还差的早呢。到是张兄与他相交至厚。他又知道你的为人。但要张兄开口。他万万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不然。。。。。。。惜身只好代大人挟恩相求了。那样岂不是落了下乘?”
说到这里。转头向赵石笑道:“听说大人在阵前逮住了几个贼和尚?还将他们交给了李士芳。这事可是有的?这事说出来。恐李逸书恼羞成怒啊。。
听了他这话。张世杰脸色更黑了三分。愤愤道:“好了。陈兄果然是心有九窍。张世杰甘拜下风。此事就由我去相求。但若不成。却也怪不的我。”
“哪里。张兄大才。只要尽力而为。哪儿不成的道理?”
“不过。还要看大人去拜访李严蓄的结果如何。不过以惜身想来。李严蓄断然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道理的。”
他这一阵安排。却是信手拈来。从容自若。很有些滴水不漏的意思。赵石也是暗自点头。府里有这样几个头脑清醒之人在。果然省了他不少麻烦。只是心里还有些别扭。不过他也想通了。既然要娶李家的女人。与李家不相往来便有些困难。李严蓄上了自己的船之后。这亲事好像也就少了不少的阻力的。
“大人进宫可见过了陛下?对于大人擅离职守的事情陛下怎么说?”
“见过了。后日上殿面君。要当庭挨上十下板子。到也没说别的。”
听他这么说。其他几个都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圣眷还在。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南方战事在即。大人可有到南方领军的心思?”
“没。陛下到是问过。不过被我推辞了。”
张世杰和李博文听了都有些不解。甚至露出些惋惜的神色出来。唯有陈惜寿抚掌而笑:“大人英明。不骄不躁。审时度势。大将之风成矣。。。。
“哦?”赵石愣了愣。随即心中便有些好笑。这也能牵扯到什么大将之风?难道他连自己的心思也能全部看穿不成。那可真叫无所不知了?
“大人与李承乾比起来。其实胜在一个年纪上。李承乾虽方当壮年。但却也已过了不惑之年。就如方才惜身所言。此人一朝的势。便气势凌人。丝毫不知收敛。他这时肯定是忘了那句俗语。宁负白头翁。莫欺少年穷。如今大人还未加冠。便已是一军之首。将来还能的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大人的致命之处也在这个年纪上。一来年纪太轻。威望不足。让人难以服膺。统领大军。便也不如那些老将来的的心应手。
二来嘛。却是大人如此年纪。便已身居高位。却要小心锋芒太盛。有木秀于林之忧的。所以惜身只怕大人太过着急。事事争先。如此。则祸无日矣。
不去南边儿。看似少了一个绝佳的领兵机会。但从长远看。大人无疑明智非常。
所以惜身以为。大人不如趁着这些日子。整顿好羽林左卫。坚固根基。再有便是多请几位师傅。文武兼顾。才可为上将啊。
嗯。大人好像今岁要行冠礼的吧?过些时候。等诸事安定下来。大人不如请旨归乡。悠游些时日。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嘛。
到了这个时候。赵石的脑袋都大了。只想躺到哪里去睡上一觉。再不用听旁人在自己耳边呱噪。
“好吧。此事过后再说。还有什么事吗?我有些累了。。
陈常寿等人都是会意。连忙起身告辞离去。赵石使劲的揉了揉脑袋。也赶紧站起身来往后院而去。好像生恐这时再冒出个人来与他纠缠不休。。。。
(气温在三十七度。还没有空调。难受啊。咱的脑袋也疼的很。乱哄哄的。本来以为只能码出三千字。没想到最后还是码了四千。几本阿草一直在追看的书也都有停更的迹象。不知是不是被热的。不过篡清出宫了。很让人欣慰啊。
虽然里面的主角每次将篡清挂在嘴边的时候。都是一身的鸡皮疙瘩。但奥斯卡闪动人心的本事着实不小。比咱可强多了。到底是强人大神儿啊。。。。。。。。。)
(https://www.biquya.cc/id6345/407834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