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买宋 > 第二百九十六章 女中豪杰千古传

?    当然,前文说过了,在宋朝,除了这位堪称女中豪杰的刘娥皇后外,在与之相邻的辽国历史上,也有两个十分厉害的皇后,同样十分厉害。

    前者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萧绰(小名燕燕),后者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萧观音。

    她们辈分相差四代,年龄相差87年。

    萧绰活了56  岁,当皇后17年,当皇太后27年,生前至尊,而萧观音后了36岁,也直到死后才尊为皇太后。

    即便是今天,在我国西北地区城乡的大街小巷,常能从家家户户的电视、广播中,看到听到陕西秦腔表演艺术家王玉琴在《杨门女将》中扮演余太君气贯长虹的唱词:

    “众家媳妇俱英勇、还有那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老身虽然百岁整、心胸万夫武艺精、要向宋王把命请、带领着杨门女将老老少少一个一个去出征……”

    而“出征”是去干什么?

    毫无疑问,当然是保家卫国了。

    至于侵略者是谁?想必不用作者菌多说,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正是辽国的这位女政治家、军事家萧绰(戏曲中的“萧太后”)。

    这个女子的确很不寻常,像是她还在幼年时,担任辽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的父亲萧思温令三个女儿一起打扫屋子,两个姐姐草草应付,唯她一丝不苟。

    于是其父对此格外看重,直接就说:“此女必将出人头地!”

    果不其然,在17岁时,她就被耶律贤选为贵妃,旋册皇后。

    是时耶律贤多疾,巨细事务,均由她裁决。

    到后来耶律贤病危时留下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

    他们的长子耶律隆绪继位时年仅12岁,她遂以皇太后身份摄政,并临朝称制。

    在这期间,萧绰劝农禁伐,拓垦荒地,加强法制,整顿吏治,举贤才,察贪酷,终使契丹在她手中达到鼎盛。

    在军事上,她“亲御戎车,被甲督战”,东降女真,西取党项,北收回鹘,南攻宋朝,极大地扩展了统治区域。

    辽国统和四年(公元986年),面对宋军曹彬、潘美、杨业三路大军排山倒海的“北伐”,她仅遣军10余万,便败曹、伤潘,更获大胜于陈家谷,生擒杨业(杨继业)。

    这才出现了前边提到的“杨门女将”(俚称十二寡妇)出征之事。

    在戏曲中,观众多为这些巾帼英雄们“敌血飞溅石榴裙”而潸然泪下、热血沸腾,其实稍加思索,就会明白飞溅于石榴裙上的也并非全是“敌血”。

    至今历史学家还说,杨家将的故事在汉族中大讲特讲了上千年,但却考证不出佘太君、穆桂英的生活原型,而真正在历史上称得上巾帼英雄的反倒是其敌国的萧太后。

    此后,面对宋军“杨门女将”们的“前赴后继”,萧绰发挥骑兵平原作战优势,于公元1004年易守为攻,下保州、取瀛州,挥军南下,直逼澶州(今河南濮阳)。

    此役获胜后,由她主持签定了在辽为“光彩”、在宋为“耻辱”的“澶渊之盟”。

    其结果是,宋真宗赵恒称萧绰为叔母,称耶律隆绪为兄弟;每年向辽贡绢20万匹、白银10万两。

    直到250多年后,元代“北方两大儒”之一的刘因,提起此事还耿耿于怀。

    他站在当年“白沟议和”处的岸边写诗道:“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群雄?幽燕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赵普原无四方志,澶渊堪笑百年功。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

    意思是说,宋太祖赵匡胤曾积藏金帛谋取幽燕,可惜儿孙不能继承遗志。

    宋真宗赵恒时的“澶渊之盟”,既是宋初对外妥协的恶果,更对后代造成灾难――“白沟移向江淮去”,人们指责是宋徽宗赵佶“宣和”年间的罪过,是没有道理,也是不公平的。

    而与萧绰皇太后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正相反,萧观音是个有着汉人性格与风度的女子(辽国共有萧皇后13人,个个尚武,唯她例外)。

    她是辽国北府宰相、魏王萧惠之女。

    史载她“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

    在汉语中,她的名字更是大慈大悲的象征。

    她4岁时许与耶律洪基为妃,15岁册为皇后。

    与父辈一样,耶律洪基也粗野强悍,喜欢打猎,常骑号称“飞电”之宝马。

    出没于深山幽谷,撒欢于长白山的原始森林。

    一日,耶律洪基在休息时敕令萧观音即景赋诗助兴。

    因受此情此景感染而豪气勃发,才思敏捷的萧观音脱口而出:“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哪教猛虎不投降!”

    对于这首“大江东去”,耶律洪基听后龙颜大悦,立即将当地命名为“伏虎林”,该诗也称《伏虎林应制》。

    当然了,这只是个插曲而已,但总的来讲,萧观音首先是一个文人,更是一个女文人,她的才华主要表现在诗词、书法、音律的阴柔方面。

    而这,显然与辽人驰马射箭,动辄制造鲜血淋漓场面的风俗习惯格格不入,再加上她个性内向纤秀,她的人生悲剧便注定了。

    像是萧观音对过多的狩猎活动并不满意,为担心丈夫安全,常常婉言规劝。

    但耶律洪基却乐此不疲,以至于渐渐疏远了她。

    萧观音深感孤寂,于百无聊赖中想到了汉时卓文君写《白头吟》让司马相如回心、十六国秦时苏若兰织回文让窦滔转意、唐代薛涛作《十离诗》让韦皋原谅,她于是作了十首《回心院》词,希望能打动丈夫的心。

    该词分别为:扫深殿、拂象床、换香枕、铺绣被、挂彩帐、理被褥、展瑶席、剔银灯、燃香炉、奏鸣筝。

    不难看出,这是她精心构思,追求新鲜刺激,并加以渲染而布置出的一个豪奢华丽而又舒适温馨的场所,可谓用心良苦。

    情致缠绵的《回心院》词经首席宫廷乐师赵惟一谱曲,演出时又由赵惟一吹笛、萧观音弹琵琶,于灯火通明的大帐中演出,一次又一次赢得了包括耶律洪基在内的君臣们阵阵掌声。

    萧绰与萧观音尽管年龄相差近百,但她们有着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对汉文化的倾心。

    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萧绰知人善任,重用汉官,特别是拜汉人、幼年时的情人韩德让(戏剧中的韩延寿)为大丞相,他们出则同车,入则共帐,就连接见外国使臣都不避忌。

    萧绰在韩德让帮助下,对辽国的制度和风俗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奖励农耕、治理冤狱、解放奴隶、重组部族,将辽国从奴隶制国家进一步向封建制转化。

    辽国原来法律规定契丹人致汉人死,只须赔偿牛马;汉人致契丹人死,不但本人抵命,亲属还要沦为奴婢。

    萧绰则根据汉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律条,规定只要是辽国子民,地位一律平等;奴婢犯了过失,主人不可擅杀。

    更为重要的是,她还于统和六年(公元988年)在辽国实行科举制度,为平民能够发挥才干、跻身上层社会开辟了一条通道。

    自萧绰变革之后,辽国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人不犯法,以至于“统和中,南京及易、平二州,以狱空闻”。

    萧观音当然不可能有萧绰的政绩,但她们对汉文化的醉心上是完全一致的。

    萧观音对汉人的诗、词、曲太稔熟了,她的作品,放在同时代的汉人大师级诗人中,一点儿都不逊色。

    包括她的死,也是因了这可爱可恨的汉文化!

    因为上面说了萧观音为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生于辽重熙九年(1040),因其品行端正,性格宽容,仁慈淑谨,行善积德,国人常以观音名之,故小字观音。

    有趣的是,在王鼎的《焚椒录》中将萧观音的小名记为观音努。

    总之,萧观音出身名门望族,是辽圣宗钦哀皇后的弟弟,时任北面官南院枢密使萧孝惠之女。

    《辽史》中记载:其“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

    反正在萧氏一族中,为才貌双全之首。

    而辽朝大安五年(1089)前观书殿学士王鼎,在被流放期间,曾撰写了一部《焚椒录》,其中详述了萧观音的出身和含冤惨死的经过,可补充《辽史》中的许多不足。

    例如:王鼎的《焚椒录》就记述了萧观音出生前其母耶律氏梦月坠怀的故事。

    “已复东升,光辉照烂,不可仰视.渐升中天,忽为天狗所食,惊寤而后生,时重熙九年五月己未也。”

    “母以语惠,惠日:此女必大贵而不得令终,且五日生女,古人所忌,命已定矣,将复奈何!”

    也就是萧观音的母亲耶律氏梦月坠怀,光辉灿烂,在月亮渐升中天之时,忽然被天狗所食,萧观音在惊寤中降生,时当重熙九年五月。

    其父萧孝惠得知梦月坠怀的故事后说:“此女虽有大贵却不能保持终生,况且是五月生女,为古人所忌.。”

    《焚椒录》云:“萧观音幼能诵诗,并旁及经子.及长姿容端丽,为萧氏称首”。

    到了重熙二十二年(1053),耶律洪基被进封为燕赵国王.慕萧观音贤淑,遂聘纳13岁的萧观音为妃。

    由于萧观音婉顺,善承上意,复能歌诗,而且能弹筝,并且琵琶尤为当时国人第一,于是得到了耶律洪基的百般爱幸,遂倾倒后官佳丽。

    到清宁元年(1055)耶律洪基登上大位后,把萧观音册封为皇后。

    此时,萧观音刚满15周岁,《焚椒录》记载:懿德皇后被册封为皇后时,皇后刚刚出阁升座,扇开卷帘,忽然有一段白练自空中飘到褥位面前,其上写有“三十六”三个汉字。

    懿德皇后急忙问:“此为何物”,左右回答到:“此天书也,上天命可敦(皇后)领三十六宫之意。”

    懿德皇后大喜,此时,宫中盛传契丹谚语日:“孤稳压帕女古靴,菩萨唤作耨干么。”

    有趣的是这句契丹谚语使用汉语进行了标音而没有表意.盖言以玉饰首,以金饰足,以观音作皇后也。

    再到后来清宁二年(1056)八月,皇上到秋山打猎,皇后率妃嫔从行至伏虎林。

    皇上命皇后赋诗,皇后直接应声道:“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都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皇上听了自然特别高兴,对随从的大臣们说:“皇后可谓女中才子。”

    到次日皇上亲自御弓矢射猎,有猛虎突然从林中蹿出来,上日:“朕射得此虎,可谓不愧后诗一发而殪,群臣皆呼万岁。是岁十一月,群臣上皇帝尊号日天事皇帝,后日懿德皇后。

    清宁三年(1057)秋,皇上作《君臣同志华夏同风》诗,后应制属和日:“虞廷开盛轨,王会合奇琛。到处承天意,皆同捧日心。文章通鹿蠡,声教薄鸡林。大宇看交泰,应知无古今。”

    清宁四年(1058),皇后生皇子溶,皇太叔重元妃人贺,每顾影自矜,流目送媚。

    后语之日:“贵家妇宜以庄临下,何必如此?”

    妃衔之,归骂重元日:“汝是圣宗儿,岂虎斯不若。使教坊奴得以可敦加吾。汝若有功,当除此帐,笞挞此婢。”

    耶律重元早有篡位企图,于是重元父子合定叛谋。

    清宁九年(1063)七月,道宗驾幸滦水,重元父子聚兵谋反.不久叛乱被镇压,重元父子伏诛.叛乱平息后,道宗对平叛有功之臣大加封赏.耶律乙辛得以专权,“诏四方有军旅,许以便宜从事,事震中外。”

    乙辛威权震灼,倾动一时,惟后家不肯相下。

    大康元年(1075),皇太子耶律溶“始预朝政,法度修明。”

    这使乙辛的行动受到限制,为了排除异己,削弱后族权力,树立自己的威势,乙辛“益复蓄奸,为图后计矣。”

    萧观音“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好音乐,后常慕唐徐妃行事,每于当御之夕,进谏得失。”

    也就是当时辽国风俗,君臣崇尚射猎。

    道宗亦往往跨马持弓,瞬息百里,远人深谷邃林,随从求之不得,沉湎游猎,势必荒于政事。

    皇后颇以为患,屡次上书痛谏。

    其中有《谏猎疏》:“妾闻穆王远驾,周德用衰,太康佚豫,夏社几屋,此游佃之往戒,帝王之龟鉴也。顷见驾幸秋山,不闲六御,特以单骑从禽,深入不测,此虽神威所届,万灵自为拥护,倘有绝群之兽,果如东方所言,则沟中之冢,必败简子之驾矣。妾虽愚,窃为社稷忧之,惟陛下尊老氏驰骋之戒,用汉文吉行之旨,不以其言为牝鸡之晨而纳之。”

    道宗表面接受了皇后的意见,但“心颇厌远”,后因屡次劝谏道宗猎秋山而遭冷落。

    为了唤回道宗对自己的信赖和爱恋,萧观音又作《回心院》词,以求道宗能够回心转意.然而,这首《回心院》非但没有使道宗回心转意,反而为萧观音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当时,诸伶官无人能奏此曲,惟有赵惟一能之,冤案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皇后身边的一个宫婢名叫单登,本来是重元家婢,也擅长弹筝和琵琶,每与惟一争能,埋怨皇后萧观音不知她的弹奏水准。

    皇后乃诏她人宫,萧观音与单登对弹了四旦二十八调,结果是单登皆不及皇后。

    单登表面上虽有愧服之意,但心中怨恨油然而生。

    由于单登善用媚姿,有时道宗便召登人内厅弹筝,萧观音便向道宗谏言:“此叛家婢女中独无豫让乎,安得轻近御前!”

    因遣直外别院,不得人内厅弹奏。

    单登由此更加怨恨皇后,单登有妹名日清子,嫁与教坊朱顶鹤为妻,时方与耶律乙辛狎昵,单登每向清子诬皇后与赵惟一淫通,尽为乙辛所知。

    乙辛正欲害皇后,闻知此事,正中心怀,犹恐证据不足,于是请人作《十香》淫词,用为诬案。

    《十香》词作好之后,耶律乙辛又暗中嘱咐与他相好的教坊伶官朱顶鹤的妻子清子,再由清子拜托善弹琵琶的宫人单登,要单登相机行事,把《十香》词献给皇后,就说是宋国皇后所作,皇后若能把它抄下来并为它谱曲,便可称为二绝,也好为后世留一段佳话。

    萧观音不知是乙辛与单登之计,捧读《十香》词后感慨万千,不仅将《十香》词从头至尾全部誊写一遍,而后还在留白处补题了一首题为《怀古》的诗:“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人昭阳。”

    单登得到萧观音的手书《十香》词后,便持出与清子云:“老婢淫案已得,况可汗性忌,早晚见其自练挂粉履也。”

    ……

    ……

    ……

(https://www.biquya.cc/id63387/69007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