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娱乐那个圈 > 第一百二十二章 陆非凡的“大项目”

?    华夏电影圈的导演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了派系之分。

    其实在这之前,最初华夏的导演们都是抱成团的。很多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导演们,在当初拍电影的时候,可能都同处一个剧组,聆听老前辈们的教导。

    比如张大导和姜彣。当初姜彣还是演员的时候,和张一谋一起拍戏,就经常抢他导演的活。甚至有一次,张大导都确定好的女主角,被姜彣以气质不合适为理由,生生的给换掉了。但在当时,这些都是司空见惯了的事情。

    可是如今,再难见到两位都很有名气的导演,同处一个剧组的情况了。

    其实导演们本身自己是不承认所谓的派系的。这些都是网上,网友以及影评人们自发的评价。

    就比如说小刚导演,就被大家划分到了华夏商业片的导演系别当中,而且说他只会拍商业片,文艺片烂的都没眼看。而张一谋,则是可以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做到平衡,但需要大场面的支持,而且一不留神,就可能拍成了烂片。姜彣,则是商业导演中的文艺青年,喜欢用镜头做各种隐喻。不过网上公认的文艺片导演的代表,还是第六代导演们,诸如贾樟苛等。

    对于这种不问当事人的意见就乱分组的行为,当事人自然是不满意的。小刚导演也是拍文艺片出身的,只不过后来因为文艺片太不赚钱了,资金又实在是支持不上,才拍了一部所谓的喜剧片。结果没想到大火,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华夏电影开起了商业时代,并且生生造出了一个新的电影门类:贺岁电影。

    小刚导演的本意当然还是用商业片的钱继续去拍文艺电影的。毕竟那个时代的导演,对于艺术的追求还是很执着的。但是架不住商业电影是真赚钱啊。于是这一拍,就是十年。

    不过小刚导演大抵还是不服气的,觉得自己既然能拍出好的商业片,就一定能拍出好的文艺片。于是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开始放飞自我,之前用了十年时间积攒下来的观众缘,又用了十年的时间败光。背后的华谊兄弟,也只能咬牙竖起大拇指,忍着肉痛,说”小刚好样的“。

    如果按照这种划分,陆非凡妥妥的是商业片导演。而在大众的眼里,普遍的都同意,商业片导演的艺术追求以及艺术造诣,是低于文艺片导演的。

    陆非凡虽然不在乎此类评价,但他自己的心中是有着固定规划的。在票房上证明过自己之后,陆非凡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在艺术领域,同样证明自己。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能够获得一些国际电影节的奖项。当然不是那些圈里都懂,只能拿出来糊弄网友的小众电影节,而是艺术性以及公正性都比较高的那些。就算拿不到柏林戛纳,最起码在东影节,也要有所斩获才行。

    并且陆非凡还想要告诉大家,艺术性和高票房,根本就不冲突。艺术从来都不是曲高和寡,而是雅俗共赏。当所有人都认为这部影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的时候,那些自认为艺术评论家的人再怎么唧唧歪歪,也改变不了大家的认知。

    而靠着目前陆非凡手里的电影,想要做到这点,就有些难了。国内的诸如金马,金鸡之类的倒还有可能。但这只是奖项,多数时候还是在分蛋糕,与艺术无关。

    所以,长期以来,陆非凡的心里憋着一个大项目。

    如果不是因为《泰囧》的立项,陆非凡下一个要做的项目,就是这个了。说他是大项目,是因为陆非凡预计的投资,是一个亿。

    目前的华夏,除了张大导和小刚导演,还没有谁能拉到一个亿的投资。姜彣那种不算,因为他自己就占了投资公司一半的股份。而且姜彣拍电影大手大脚惯了,很多场景宁愿花钱自己建,也不愿意将就。所以同样的剧本,别的导演用一半的预算就能拍出来,而他就不行。

    陆非凡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没有工作室,就靠拉投资,陆非凡起码要在商业片领域再打拼几年,才能有投资商相信他,愿意押一亿的资金在他的身上。

    但陆非凡等不起几年的时间,所以这个项目,只能是工作室自己投资。

    不过,就算《致青春》赚了一大笔,可依旧不够陆非凡的预算,再有就是早就定好的《泰囧》的投资了。所以陆非凡的”大项目“,一时半会儿还没法启动。

    也许等到《泰囧》上映之后,陆非凡就可以行动起来了。按照自己的投资比例,《泰囧》只要能按照原轨迹,达到陆非凡记忆中的票房,那陆非凡下一个项目的资金就有了,还能多出不少来。

    陆非凡现在能做的,就是提前把剧本,预算,以及演员名单确定下来。

    所谓的大项目,在记忆中的来源,并不属于华夏,它的名字叫做《釜山行》。

    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在看简介以及预告片的时候,从未想过这是一部艺术片,而是特效和场面很大的那种商业片。尤其是末日丧尸题材,很少会有艺术片去触碰。

    可是就是这么一部貌似商业片的电影,在上映之后,连破棒子国各大记录,甚至在上映期间就火遍亚洲,成为年度最具话题度的电影。无论从任何角度去解读,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尤其是里面对于人性的剖析,深刻到让人起鸡皮疙瘩。而结局更是悬念丛生,让人印象深刻。

    如今才是2012年,距离这部电影的诞生,还差着好几年的时间。陆非凡并不介意题材的来源,何况截胡一个棒子国的好创意,倒还蛮有成就感的。不过想要拍出效果,仅仅是创意和剧情还是不够的,最难的是在于改编。

    棒子国的很多习惯以及风俗,都是从华夏唐宋时期学来的,所以大家在看他们电影的时候,并没有看外语片那么出戏。但如今的华夏,无论是人情往来还是风俗习惯,经过许多年的发展,已经极具特色了。在全世界,都找不出一个和华夏相类似的国家来。所以才有一个名字,叫做”华夏特色“。

    陆非凡要做的,就是把这部电影改编成具有华夏特色的电影,并且不能降低其艺术性。这甚至比自己原创一部剧本的难度都大。

    记忆中有着太多把经典改编成狗尾续貂的例子在,不过这倒是时刻提醒着陆非凡哪里有坑,哪里是可操作的,哪里是应该要避免的,比盲目改编要好的多。

    电影的名字,陆非凡决定,就叫《HK行》。故事背景当然是发生在羊城通往HK的列车上。而且原版中的两位老年姐妹,是分开多年,一位生活在棒子国,另一位来自北韩的背景。而在华夏,陆非凡同样可以改成,一位早年随家人去了HK,而另一位则与家人失散,一直留在内地的背景。几乎不用做什么描述,观众就能秒懂。毕竟这些年,光是网络上曝光的类似的例子,就数不胜数。

    这部片子,观众在看的时候,既有大长面的爽感,又有紧张刺激的剧情,最后还能引发大家对于人性的思考,其实是很可贵的。但是这对于拍摄的要求,就会变得很高。

    首先,对于演员的要求就不低。

    其次,也是最烧钱的地方,就在于场面以及特效。

    如果清楚陆非凡每一个打算的人,一定会惊讶他的前瞻性。早在当初拍《人在囧途》的时候,这部电影就已经装在陆非凡的心里了。这才是陆非凡无论如何都要把梁红玉留在工作室的初衷。等到陆非凡的《HK行》正式开拍的时候,大家就真正清楚了,所谓的特效化妆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职业。

    电影中所有的血腥场面,丧尸的变身过程,演员身上的伤口,都需要特效化妆来实现。如果用电脑去合成特效的话,一个是会影响演员的发挥,另一方面,则是会多花数倍的资金,还会造成制作周期的延长。所以陆非凡才更清楚,未来圈里对于特效化妆师的强烈需求。

    原本在一开始的时候,陆非凡给自己准备的冲奖电影,是《钢的琴》。正是这部电影,让王千原斩获了东影节影帝桂冠。但是这部电影在国内的票房很一般。虽然艺术电影在如今,已经开始不注重票房了。但陆非凡始终都觉得,电影就是拍给观众看的,如果票房不理想,就说明了大家依旧还没找到艺术与商业之间的那个平衡点。

    也就在陆非凡纠结的时候,无聊期间重温了一下《生化危机》,突然就想到了这部同样是拍丧尸,却从丧尸中拍出了人性的电影。

    这部电影,无论是特效也好,场面也好,对陆非凡来说,都不是难点。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华夏特色“这四个字。而同样的原因,能否进入国外电影节的视线,博得评委和观众们的赏识,依旧关乎这四个字。过于注重华夏特色,就会让老外们看不懂,而疏忽了这四个字,又会脱离国内的观众们。

    所以就在魏枫的新剧组进入了一个稳定状态之后,陆非凡把所有的对外联络统统扔给了赵鑫,自己一头扎进书房,开始了改编剧本的过程。

(https://www.biquya.cc/id63173/32203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