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数字王国 > 560芯片(大章)

?    当然,之所以没人选择生物计算机,也可能因为这个方向不靠谱。

      D-Wave早在10多年前就发布了第一台量子计算原型机。

      IBM也在这个领域布局了十几年。

    而源自剑桥大学的Optalysys公司,成立于三年前,专注于光子计算,目前已经获得美国国防部高等计划研究局(DARPA)的支持。

    只有生物计算,还是荒芜一片,零星的理论或突破,不成气候。

    如果数字集团想在这上面发力,面对的困难要大上很多。

    首先一个难题就是人才。

    时至今日,数字集团称得上顶尖的高科技企业,对于世界级的专家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然而,全世界对于光子计算的研究,都有点摸不住头脑。

    计算机与生物学的结合,横跨两个领域,想要找一个靠谱的团队,难度很大。

    甚至可以说,没有现成的专家,只能边研究边学习。

    赵子明也没有任何信心能找到一个合格的项目负责人。

    不过,这种涉及到未来几十、上百年的争夺,谁也无法在现在确定胜利归属。

    而且,下一代计算机未必真的会取代全部现有计算机系统,很有可能是两者同时共存,并且与云计算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

    例如,对于量子计算机来说,各大  IT  公司正在投入研究,想争夺技术制高点,但整个行业还处于研究的早期,很多具体难题尚未解决。

    同样,光子计算机短期内只是现有计算机的补充和现有架构的升级,不可能成为传统计算机的颠覆者。

    加上经典计算机技术本身也会持续更新迭代,量子计算、光子计算即使研制成功,可能也只是在某些领域替代超级计算机。

    现在可以重视,却不必恐慌。

    眼下对于赵子明来说,在硬件领域的主攻方向,既不是组装魔镜产品,也不是被媒体炒的大热的量子、光子计算。

    而是经典计算机的核心,芯片产业。

    魔镜系列的热销,并不能说明他在这上面的努力是成功的。

    同样,打包出售魔力公司,也不是说要全面放弃硬件领域。

    和阿里的谈判陷入了僵局,也迫使赵子明寻找新的可能性。

    对于500亿美金的估值,阿里方认为太高了,魔力飞跃虽然取得了千亿销售额,估值在合理范围内,但自身并没有多少核心技术在手。

    现有的魔镜系列作为新一代的计算平台,还略有不足。

    另一方面,硬件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太快,魔镜千万销量的优势很难保持两年以上。

    到了那时,一旦新品失手,整个公司必将遭受重大危机。

    基于多方面的原因,阿里方给出的最终价格是400亿美金,同时要求数字集团提供一年的技术服务,协助他们完成新一代产品研发,以巩固现有销量壁垒。

    相比较谷歌给出的条件,阿里就显得太过苛刻,赵子明想了一下,已经指示谈判组暂停接触。

    阿里也很有默契的没有多纠缠,对于他们来说,拖的越久越有利。

    唯一的竞争对手谷歌,还在跑关系,现在连入局的资格都谈不上。

    其他公司要么没实力,要么不感兴趣,企鹅集团就是代表,对VR硬件不怎么关注,一直在软件领域布局。

    阿里方是吃准自己这边,有点待价而沽的味道,当然也谈不上卑鄙,商业的事情,本来就是各尽所能、尔虞我诈。

    像迪士尼收购皮克斯那样温情脉脉的,在整个人类商业史上都很少见。

    在天价收购达成的最后一个小时,乔布斯告诉迪士尼的CEO伊格,他患有癌症,已经活不了几年了,伊格没有趁火打劫,仍旧按照原计划进行。

    这只是特例而不是常态。

    对于魔力公司能否出手,赵子明本身不是特别在意。

    他只是暂时找不到合适的CEO,不想把事情浪费在琐事之中,恰逢谷歌提出收购,考虑了这种可能性,顺便考察了一下,魔力公司在对手眼中的价值。

    所以说,不要说魔力降价了,即使不降价,如果其他条件不合适,人员安置、文化融合上达不成协议,他也不会考虑出售。

    毕竟一家公司,如同亲手抚养长大的孩子,如果不能确定未来的辉煌,那他是不会拱手相让的。

    既然阿里想耍一些手段,或者事实情况确实如此,他也不会为对方考虑太多,

    只有暂时搁浅,等待明确的时机。

    毕竟涉及到如此巨大的金额,没有几个月乃至半年以上,不会有什么结果。

    他不是扎克伯格,几天时间就能谈成一百多亿美金的并购案,在赵子明的性格中,谨慎与冒险并存。

    魔力公司带给赵子明最大的收获不是千亿的销售额、近五百亿美金的财富,也不是千万的魔镜销量、颠覆电影行业的新生态,而是对行业的整体把握和深刻洞察。

    真正接触到硬件领域,赵子明才发现,之间的认识太过浅薄。

    芯片作为现代科技的核心,但凡要处理信息,基本都有芯片,包括通信芯片、服务器芯片、手机芯片、电脑芯片等等,是完全靠烧时间、烧金钱才能有所收获的。

    说起来,可能有点惭愧。

    当前,国内芯片的总体水平差不多处在刚刚实现零突破的阶段。

    芯片的六大核心——硅原料、芯片设计、架构、晶圆加工、封测,以及相关的半导体设备,国内都还处于任重而道远的状态。

    实际上,2000年前后,中科院计算所就开始了国产芯片设计研究的道路。

    从2002年研发出的最早国产  CPU“龙芯一号”开始(龙芯和汉芯不可混为一谈),龙芯系列处理器芯片就一直对标  Intel、AMD、IBM  等国际顶级巨头。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中国军用芯片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但因为芯片只是计算机这个非常庞大的复杂系统的核心,没有周边配套设备的跟进,在商业化的道路上十分艰辛。

    上下游产业链,几乎没有任何掌控在手上。

    从硅原料(芯片用的电子级高纯硅)到晶圆厂(官路商途里恪少的产业),从架构到设计、制造,从核心设备(光刻机、蚀刻机)到封测,国内都还处于懵逼的阶段。

    因为魔镜的缘故,赵子明也算对整个产业链有了深入了解和思考,越发感受到其中差距,简直让人绝望。

    甚至说,已经不单单是烧钱能解决的了。

    但是,不烧钱,肯定解决不了。

    当然,对于这种局面,国家是不会坐以待毙的。

    政府已经明确提出,要在2030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究竟能不能成功,还要靠个人的奋斗。

    对于有野心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一个人的成功,既要靠个人的努力,也要考虑历史的历程。

    只有穿透未来的迷雾,才能真正的乘风破浪。把握国家大势,才能如鱼得水。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的交换,数字集团从英特尔手中换回荷兰阿斯麦公司的光刻机名额,努力迈出艰辛的一步。

    虽然要到2017年才能交付,但是前期的工作,还是要提前做起来。

    厂址设计、人员招聘、生产线调试等,一年的时间还真不一定够。

    仅仅是“无尘室”的要求,就能花费巨大的心血,因为现在的晶体管实在太小,无尘室里不允许有直径超过0.5微米的颗粒,里面的空气每分钟要过滤10次。

    虽然截止到16年4月,国内晶圆厂也不过是两三家,但预计今年年底,将会突破十家,台资和外企疯狂布局大陆,和合资汽车有一拼。

    根据赵子明搜集到的信息,大家清一色选择12nm生产线,对于人才的争夺,不可谓不激烈。

    数字集团唯一的优势,就在于阿斯麦公司的光刻机。

    芯片良品率取决于晶圆厂整体水平,但加工精度完全取决于核心设备“光刻机”。

    阿斯麦横扫天下,作为全球唯一的高端光刻机生产商,谁能率先买到货,谁就能率先具备生产工艺。

    数字集团也算是提前掌握了一大杀器,对于接下来残酷的市场竞争,有了博弈的本钱。

    其他公司只能从日本的尼康和佳能那里进口光刻机,但技术远远不如阿斯麦,虽然谈不上不足为虑,却已经错失不少先机。

    但是有了光刻机,并不代表高枕无忧,要知道晶圆厂的核心设备还是蚀刻机、离子注入机。

    相比于光刻机,国内的刻蚀机要好很多,16nm刻蚀机已经量产运行,7-10nm刻蚀机也在路上了,美帝那边也很贴心的解除了对中国刻蚀机的封锁。

    不过离子注入机又寒碜了,到现在还没有一台国产商用机,70%的市场份额是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的。涂感光材料得用“涂胶显影机”,日本东京电子公司拿走了90%的市场份额。即便是光刻胶这些辅助材料,也几乎被日本信越、美国陶氏等垄断。

    困难重重,不过再难,也得上。

    当然,这里说的是晶圆代工厂,只制造不设计。

    随着芯片越来越复杂,设计与制造就分开了。

    有些公司,只设计不制造,比如华为海思,当然也有鼎鼎大名的高通,AMD。

    有的公司,只制造不设计,比如台积电,台湾在这边是巨无霸,美国韩国都得靠边站。

    华为和台积电也是老搭档,华为设计芯片,台积电制造芯片。

    数字集团目前能选择的突破口也只有晶圆厂,其他几个领域暂时无能为力。

    硅原料方面,硅石虽然很多,但高精度的硅制造难度太大,用于太阳能发电的高纯硅99.9999%,全世界超过一半是中国产的;芯片用的高纯硅要求99.999999999%(11个9),几乎全赖进口,传统霸主是德国和美国。

    芯片设计领域,不光要烧钱,也需要烧时间,属于试错周期较长的核心技术,想一想,70亿个晶体管在指甲盖大小的地方组成电路,电子在芯片上跑来跑去,稍微有个PN结出问题,电子就会堵车。判断电路设计是否靠谱,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用,大规模、长时间的用,实践出真知。

    这样一来,数字集团只能从代工厂出发了,终究算是一个不错的领域,虽说依旧受制于人(阿斯麦正在研发的7nm甚至3nm光刻机),但路要一步一步来,妄想一步登天,迟早会摔一个大跟头。

    再说了,制造厂做好了,也未必不能翻身。

    作为台湾最大的企业,台积电包下了全世界晶圆代工业务的56%,规模和技术均列全球第一,市值甚至超过了英特尔,成为全球第一半导体企业。

    赵子明大脑纷繁复杂,一会想起未来,一会又沉思当下,各种灵感交织,各种想法浮现,甚至莫名想起最近的狂欢。

    也许算是另一种程度的心流,几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不知过了多久,他从思考中清醒过来,略为有几分疲倦,也不知道是最近纵欲过度还是用脑太多。

    拿起桌上的水杯,发现没有一丝温度,笑着摇了摇头。

    可能是最近使用心流设备太过频繁,自从上次在脑机公司体验过后,赵子明自然在办公室和家中安置了相应仪器,辅助自己的工作和修行,取得了难以想象的进步。

    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一人独坐时,很容易就进入到那种沉浸的状态,大脑活跃,又感受不到时间,平时困扰的问题,会很容易得到答案。

    如果不是副作用不明显,他几乎要全公司推广了,即使这样,在他的放纵下,有许多项目组都开始使用设备,以提高研究效率。

    对于这种现象,他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具体到自己,就有了下意识的反感,对于一个有强大自控力的人来说,一切沉迷的东西,总会让人不舒服。

    看向窗外,天色尚好,赵子明想起小水的电话,就通知了一下办公室,起身离开数字大厦。

(https://www.biquya.cc/id61368/100481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