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比起朝廷来,民间的反应和动作就要迅速的多了。
东南苦禁海久矣。
一俟确定开海通商之举确凿无疑,东南的力量便被迅速调动了起来。
东南的商人第一时间就蜂拥到了上海,开始跑马圈地,抢占进出口贸易的前沿阵地。
有明之时,上海只不过是一个小渔村。更多的地方,都是滩涂荒芜之地。
结果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这里就到处都变成了热闹的大工地。
一直等来到了此地,商人们才陡然发现,这里竟然是黄金宝地。
上海三面环海不说,可以兴建优良港口的地方很多很多。而且还偎依着长江航道,很顺利就能够勾连内地的市场。
届时川渝、湘鄂、豫皖、赣苏之地的商品,可以很轻松地通过长江水道运抵上海,装上海船出口外销。
原本很多人对孟南贞圈定上海为通商口岸一事还存在着质疑,但实地考察之后,这些人不得不佩服孟南贞的先见之明。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的代表团来了。
刘若愚、李思诚等人先到了南京,会见了魏国公徐弘基,向他宣读了朝廷的任命。
至此,徐弘基的东海舰队司令开始走马上任。
重新回到权力中枢,这让徐弘基干劲十足。
他片刻也不耽搁,立刻联络勋贵、武将们开始筹建东海舰队司令部。
在孟南贞的把关下,这支担负着大明中兴和海上争霸重任的舰队,领导层全都是精干之辈。
孟南贞研究了大量的资料,把原来分散于各个水师的人才都聚拢了来,充实到了东海舰队当中。
与此同时,英国人提供的教官和第一批武器也到了。
因为东海舰队还没有船,所以这些人就在陆地上开始接受西洋教官的教导。
见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使团一时半会儿还不能来,刘若愚和李思诚商量了一番,干脆也跑到了上海的大工地来。
他俩代表了皇帝和中枢的眼睛,也想要亲眼看看开海通商的威力。
就在外高桥的码头工地上,他俩见到了一身泥尘的孟南贞。
这位钦差副使,如今可没有了俊俏的模样。满脸的灰尘,蟒袍也污损破旧了许多,看起来十分的狼狈。
不过看到孟南贞这副模样,刘若愚和李思诚却肃然起敬。
因为他们明白,这是干实事的人才会有的样子。
这位孟公公,年纪轻轻,却能够脚踏实地,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对于两人的到来,孟南贞也十分意外。
“两位不在南京等着西洋使团到来,怎么跑到这穷乡僻壤来吃灰了?”
李思诚抚摸着胡须,神情却已经被眼前热闹喧哗的工地给吸引了。
“开海通商,实乃国朝百年之新政。本官身负陛下重任,朝野期盼,必须要眼见为实才行。”
刘若愚拱拱手,眼睛则被那辽阔无垠的大海所震慑。
这是他平生第一次见识到大海。
很难想象,这一大片平坦宁静的水面,竟然能够创造出那么多壮观的财富来。
孟南贞接过毛巾,擦拭掉了脸上的污渍,才笑道:“如今一切都是草创,到处看起来都是这样乱糟糟的工地。开海通商的威力,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显现出来。不过李尚书、刘公公既然来了,咱家这里正好有一些公事,还需要两位传递回京城。”
说话间,又有不少人都凑了过来。
通禀了身份之后,无一不是在江南都极具份量的大族名士。
寒暄之后,李思诚直接问道:“不知道孟公公这边碰到了什么难题?”
孟南贞苦笑一声,指着那些虎视眈眈的世家大族,道:“人,大量的人。我们这边,如今人力的缺口太大了。”
说起这个,也是他所没有想到的。
他也没有预想过,东海一旦开始实行开海通商之后,劳动力的缺口竟然成了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所有人都预见到了开海通商的前景,所以全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搞纺织的扩大了工坊,搞瓷器的增加了烧窑。
修建码头需要人吧?
造船需要人吧?
想要出海贩卖货物,需要水手吧?
别的不说,就连各地的账房、会计的缺口,都到了让各家吐血的程度。
“缺人?”
李思诚和刘若愚瞠目结舌,实在是没有想到东南的大问题竟然是这个。
在他们的传统印象里,大明别的不多,唯独人多。
从来都只有为人多吃不饱而发愁的,想不到如今竟然哀叹人手不够。
苏州钱家的家主阴阳怪气地道:“本来人手虽然匮乏,但大家伙紧一紧,也还是够用。只是孟公公冷血无情,一点都不肯通融,大家伙这才犯了难。”
李思诚和刘若愚好奇地看过来,不明白孟南贞做了什么。
孟南贞却不客气,指着钱家家主喝骂道:“钱大通,你少给老子扯这些。今儿在这,咱家就把话给你们说清楚了。所有的人力,都必须要先保证东海舰队使用。没有舰队在,你们的货能走出港口不?到时候让人家给吞了,有你们哭的。”
东南如今对于人力资源的争夺,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了。
不过孟南贞下了严令,一切都必须先可着东海舰队来。
这是保证东南安全和海贸顺利发展的前提,耽误了谁,也不能耽误了东海舰队的筹建。
那么东海舰队需要多少人呢?
保守估计,起码需要四十万左右。
可能很多人都有疑问了,为什么会这么多?
实际上,东海舰队造籍在册的官兵人数,只有两万一千人左右。
但是别忘了,海军可是技术军种,后勤配套的设施,才是需求人力的大头。
这段时日,孟南贞、徐弘基等人把江南的原有旧水师翻遍了。淘汰了老弱病残、迂腐无能之辈后,也仅仅才搜罗了五万多人。
而这些人中,真正能够上船,能够通过训练形成战斗力的,却连三千人都不到。
那能怎么办?
招募呗,面向全社会招募。
近些年随着传统农业的衰败,大量的农民破产,导致城市的人口剧增。
所以东海舰队凭借着丰厚的待遇,招募的还算是比较顺利。
可问题就在于,因为是军队,所以东海舰队需要都是青壮劳力。
这一下,就等于是抢了豪商世家们的口袋。
所以这才有了钱家家主的怨言,也是东南如今现实的矛盾。
如今在东南人口匮乏到了什么程度呢?
不少世家豪商甚至把家奴都给释放了出来,取消了奴籍,充斥到劳动力的第一线。
至于市面上,原本的无业游民、流氓混混根本就没有了生存空间。
有手有脚的大活人,不想着干活赚钱,整天敲诈勒索、好吃懒做、惹是生非,简直是天理不容。
有了东南这些世家大族、豪商官绅的支持,东南各地很是进行了一场扫黑除恶的大扫荡。
划拉出来的人口,统统被丢进各处的工地,干活抵消罪名去了。
就连东南的各处监牢里,只要不是十恶不赦大罪。很多牢犯也都被拉出去干活,用来减刑。
人力的缺口,也让东南破产的农民们开始向产业工人转变,纷纷找到了谋生的活计。
可饶是如此,依旧不能缓解东南的用工荒。
如今东南的劳力雇用价格一路攀升,各个地方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是能够搜刮到的劳动力也已经到了极限。
在这样的情况下,该怎么解决劳动力缺口,成为了东南的头等大事。
李思诚和刘若愚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孟南贞为什么要把这个问题推给他们。
然而孟南贞天马行空的思维,却让两人惊为天人。
“李尚书,刘公公,咱家查阅了最近的邸报,发觉陕西一地的灾情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田间颗粒无收,百姓易子而食。再这样下去,一场滔天大祸近在眼前。既然陕西一地的百姓无衣无食,为什么不把此地的百姓迁移出来?一来可以缓解当地的灾情,减轻官府的负担,又能够充实东南的人力缺口,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
李思诚和刘若愚互相对视了好一会儿,均从对方的眼中读到了震撼。
关于陕西的灾情,实际上朝廷里已经讨论过好几次了。陕西方面的呈报一日三急,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然而对于如何赈灾,朝廷上下却束手无策。
无他,没钱啊。
没钱就没粮,没粮就填不饱百姓的肚子。
为此,信王已经在朝会上发了好几次的脾气。
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既然陕西一地无法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那为什么不把人口迁移出来呢?
东南富庶,而今劳动力的缺口又十分的巨大,正好可以两相中和啊。
刘若愚小心翼翼地问道:“东南的人力缺口真的很大?”
有明一朝,对于百姓的户籍管理的都十分严格。迁移人口,而且是大规模的迁移人口,可不是一件小事。
这一次,没用孟南贞回答,东南的大族就告知了实情。
“刘公公,以我们的统计,东南如今的人力缺口,起码在三百万上下。如果朝廷允许陕西的人口迁移过来,我们是举双手赞成。至于这么多百姓的吃饭问题,朝廷根本不需要担心。您看看,到处都在用工,到处都有活干。只要他们肯卖力气,养活一家人一点问题都没有。”
听到三百万的缺口,李思诚好悬没有抽搐。
把整个陕西省划拉划拉,有没有三百万人口都不一定呢。
不过他也有所担忧,觉得东南诸人的想法,恐怕难以实现。
“从陕西到江南路途遥远,山水相隔,那么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中所需花费不知凡几。而且这么多百姓过来,安家落户也是一个大问题。朝廷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资金来完成迁移,所以此事啊,千难万难!”
听到他把困难摆出来,东南诸人收到孟南贞的示意,一番沉默的交流之后,终于决定站出来了。
(https://www.biquya.cc/id61224/99414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