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区出生的人,如果在异乡,看到山,就会找到些许回家的感觉。这是呆在重庆,比较自在的原因吧。
除了川牌所蕴含的周易阴阳的道理外,我还对山区风水的判断,产生了兴趣,也背着背包,走了一些地方。
从传统风水学的基本框架来看,风水最典型的位置,应该是山与水交接,但仍然不失敞亮的地方。
明清时期在北京四周的陵墓,大约就是遵循着这个原则。有山有水,并且总体视野比较宽阔。但在陕西,古代长安咸阳,也按风水学原则,埋葬了许多帝王。他们对风水的塑造和讲究,是另一种办法。
关中平原是没有多少大山的。但骊山却是个独特的存在,离长安近,并且它确实是山,也有水,于是,秦始皇就葬在那里。当然,扶风县还有峤山,那更是风水学的典范了。
峤山如太极图的水系,让陵墓本身处于阴阳鱼的重心点,这本身就是太极思想的极致体现。骊山下有温泉,也算有山有水,更重要的是,它直接面向关中平原,视野开阔敞亮,体现出磅礴的气势,这更是那个时代,帝王精神的体现。
在没有山的地方建陵,怎么办?就筑陵为山,造一座山起来,没有水怎么办,就挖渠引水,造出水的形状。唐高宗与武则天的陵墓,就是这样的。当然,汉唐时期许多帝王陵墓,都是按这个规则来进行。
按理论,有山有水就是好地方,那么,重庆这地方,山不可谓不大,水不可谓不深,怎么没产生多少帝王呢?
格局是否敞亮,视野是否开阔,估计是最主要的原因。山虽然大而有势有脉,但是被群山所包围,就缺乏视野了。水虽然有力有源,但是过于汹涌,存不住财气。
比如安徽、湖南等地,也是有山有水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伟大的人物,虽然他的山比较小,水也不大,但是视野亮堂,所以格局就大。
山水决定基础条件,格局决定奋斗目标。再好的条件,没有奋斗目标,也是不能成大事的。
四川不是没有出现伟大的人物,重庆也有。比如刘帅、聂帅,但他们成就事业的原因,就因为从小就离开了这里,进入到广大的中原地带,甚至进入到世界舞台,格局大了。
四川的有邓、朱、陈等。从历史上看,伟大人物众多,比如李白、苏轼等,但他们成功的关键,都是因为冲出大山的束缚,来到外面的世界,才成就的。本土生长的人才,如果不出去,就把好肉烂在锅里了。
如果非要从风水角度理解,也是有痕迹可循的。即使在重庆,刘帅的家都是在半山腰以上居住的,那里视野开阔些。这些人的故居,大多在视野开阔的地方,要么在山上,要么面对着大平坝,气势敞亮,才生长得出大气的人。
只要冲出巴山的束缚,就可以名扬天下。司马相如,如果不是到京城,那么,始终与卓文君在成都卖酒,大不了做个富翁,是无法名扬青史的。天下文人出四川,这句话的关键在一个字“出”。
在小地方格局小,并不是你不聪明。你即使有通天的本事,如果拘泥于当地小环境,也只能跟别人进行低水平重复竞争,搞些婆婆妈妈的事情。
山是如此复杂众多,各自形成自己的小环境,很难建立大一统的思维。我们原来老家,是有广播的。农村广播,每个院子都有。大概是宣传政策和乡村广播的性质,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收听当地的天气预报。
但是,那天气预报,县气象站的,连本县明天的气象都播不准。我中学时,问过地理老师,地理老师的解释是:山区小气候。
我很快就明白了,只隔一条五十米宽的河,河这边下雨那边天晴,怎么算得准?这座山拢住了一片云,风雨不断。那座山下,却晴天丽日,热得出汗。怎么判断?可以这样说,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算是地理分界线,怎么确定大气候?
况且,一座大的山脉,分主脉和支脉,而重庆山区,却是大巴山的支脉,被乱七打尽的全面性。罗列大理不相干的东西,你虽然听起来像假的,但在气势上,你又有点愿意相信。说到激动处,声泪俱下,让你不忍心不相信。
他说药效时:“我这个药,专治跌打损伤、五谷痨伤、风湿麻木脚转筋,头昏脑花眼睛胀。头上生鸡眼、脚底长脓疮,伤风三日皮肤痒。”你听听,这是专治吗?万金油也没它厉害。
要说用法时:“我这个药,不酒泡酒无酒泡尿,无酒无尿可以干嚼。”这基本上是只要进嘴就行。况且泡尿连进嘴都难。观众一听笑了,冲他的幽默劲和卖力的表演,不给点收看费都不忍心。
要说价钱:“我今天不是来赚钱的,各位师傅大爷,初次来到这大码头,我这里有礼了。俗话说,兄弟药好不好不要紧,伸手不打送礼人。我先给的人,权当是送礼,不赚钱,只要你给我扬名。当然,有大财主有大善人,可怜兄弟风吹日晒,要给两个稀饭钱,我也在这里作揖问安,拜你老人家。祝你老人家一帆风顺、四季发财、五谷丰登。”
凡此种种,你不是在买药,你是在买同情买恭维买娱乐买那一种高兴劲。重庆人实在,凡有几个过路的,无聊的或者身上有点闲钱的,总得打发几个。这个是以卖药为引子,完全是小品演出,收的是个艺术钱。
每个人都需要艺术,只要他吃饱了。但巴山人对艺术的要求是,必须简短,没长时间欣赏。短短的时间里,你必须催泪或者逗笑,要不然,没人有功夫细看。这如同春节联欢晚会的语言类节目,100秒内观众没有大笑,这节目恐怕是上不了台。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感情也是第一位的。四川的袍哥多,而巴山的袍哥,更是混入了每个地方的生活。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人与人交往,讲究的是个情义。
大家对积累财富之事,大多不抱有很大的希望。第一是因为,在这恶劣的环境中,也就是说作为农耕社会比较难以耕作的地方,积累财富的难度太大,所以大部分人不抱理想。第二是因为,在这气候地理人事巨大变化和碎片化的地方,财富也容易流逝,况且碎片化,导致土地和资本的兼并很困难,始终在经营上,属于小块积累小本经营小打小闹的阶段。
这种情况,有古代有点像小农经济,在现代,有点像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都没有发展到中原地区剧烈兼并的状态,也没发展到垄断资本一统天下的状态。
这种自由竞争的状态,除了因为贫困外,更重要的是碎片化的原因。它使人们在经济上的等级制度并不明显,所以社会上的等级制度也就不厉害。人与人相对平等的状态,在这样的环境,是可以产生和延续的。
正因为人与人交往的大致平等性,导致规则的一致性。讲义气讲感情,就成了大家公认的传续下来的交往规则。
在中原地区,人与人交往的规则是“礼”,但这种规则是没有多少一致性的。因为对象不同,所给予的礼的等级也是不同的。原因很好理解,中原地区与中央政府近,等级管辖是严格的,所以规则也就分等级了。更重要的是,在几千年的朝代变换中,虽然屡有王朝更迭,但经济地位总是少部分人兼并着大部分人的财富,造成了世代贵族和世代贫民,唯有科举一途,可供少数人摆脱阶级圈层。
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孔子当年制订礼时,是参照周朝的规则制订的。周朝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等级相当分明,礼分对象等级而差别极大。好处是,社会管理有秩序有阶梯有规范,便于国家管理和人与人之间各安其位。坏处是束缚人的阶层上下流动,抹杀了社会积极向上的创造力。
还有一个坏处,就是在很多时候,变得与感情和基本人性相背离,让人很不舒服,生硬地剥夺了幸福感。
比如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去世了,他箕坐于台阶上,已经有因感情迸发而失礼的先兆,学生们以为,老师要做一个真性情的可爱的老头时,老头却因礼制的束缚,把自己搞得很痛苦,把学生搞得很尴尬。
学生们在给颜回办丧事时,请求借孔子的车一用,孔子虽然感情上非常想借,但他以礼制的理由拒绝了,因为颜回不够级别。
重庆人遇到这种事,就不这样考虑。只要感情到了,穿一条裤子都行,车子算什么?
巴山人生活已经够苦的了,为什么在感情上还要亏待自己?谁知道明天下不下暴雨?今天天晴,就让我们欢畅一回吧。
有酒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好就是好,喜欢就是喜欢。坏就是坏,讨厌就是讨厌。老天爷已经压抑我们好久了,现在就不要压抑自己了。莫做那一本正经的样子,装什么装?
不要跟我说大道理,我没见过也听不懂,更不喜欢,好像你要做什么大事似的。你只说,现在要得不要得,巴适不巴适,就行了。
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与命运的不确定性有关。
李白就是这种思想。“况人生若梦,为欢几何?”他还写到:“主人何须言少钱,径须沽酒对君酌。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乐同销万古愁。”
在四川还有一个苏轼,他也是及时行乐派。但他的行乐更高一个层次,那就是最艰苦的地方,仍然可以找到快乐,只要你有行乐之心,只要你没死,那我就要娱乐致死。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为什么这么潇洒?因为在四川人看来,只要人活着,就没有什么困难。
困苦,又不是没见过。蜀道难吧?李白还不是仰天大笑出门去?命运是老天爷安排,快乐是自己体会。
何况,你给我带来了快乐,比送礼还好,这就叫:人对了,啥都行!
(https://www.biquya.cc/id59807/93560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