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岁!万岁!万万岁!”
贝水入海口处,无数的隋军战船又一次靠岸,这次战船上装的却不是物资,而是无数精良战士,阳光上,城上的高句丽人看的清清楚楚,每一名从船上下来的隋军都穿着精良的铠甲,在太阳下发出闪亮的光芒。
现在已是大业五年的八月了,最热的天气已经过去,在这样的天气下,穿着铠甲依然会不舒服,只是从船上下来的士兵无不站立挺直,当一艘八千料的大船靠岸时,不等船上之人出来,底下的隋军已经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城上的高句丽士兵只觉得下面的隋军喊声震耳欲聋,心中失色,一些听得懂汉语的高句丽士兵心中更是惊慌:“莫非大隋天子来了?”
他们猜得不错,确实是杨勇来了,在辽东新城待了三个月后,杨勇实在待不住了,还是带着禁卫军登上大船,来到了平壤城下。
御驾亲征,虽然说可以振奋军心,只是对于指挥作战的将领来讲,却绝不希望皇帝会出现在前线,即使皇帝本身军略上乘也是如此,因为那样不但意味着指挥随时会受到皇帝的干扰,而且还要分出一部分军力确保皇帝的安全,否则皇帝的只要受惊就是打了胜仗也有可能治罪。
杨勇深知其中道理,虽然说大隋未立之前由于中原没有形成统一,君主御驾亲征不在少数,从最近来看,其中周武帝做的最好,屡次亲自冲锋陷阵,带着部下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最差的是齐后主,第一次亲征就在军队还未分出胜负之前带头逃跑,导致前线军队大败。结果身死国灭。
只是现在大隋一统天下近二十年,作为君主,杨勇即不需要学周武帝冲锋陷阵,当然,更不能学陈后主带头逃跑,杨勇呆在后方的用意就是要确保大军的粮道通畅,为前线将士免除后顾之忧,也可以防止前线将士因为自己的安全缩手缩脚。
从理智上来说,杨勇一直留在辽东新城最好,这样。御驾亲征的名份有了,皇帝也绝对安全,快则半年,慢则一年高句丽当可攻下。到时就可以凯旋而归。
只是在辽东新城,每只看到前线的军报,杨勇闷得实在太难受了,原来的辽东城让贺若弼一把火烧地精光。现在只是一座木头搭建的城池,虽然由于大军的驻扎变得热闹,只是皇帝连一个放松心情的地方都没有。为了表示与将士同甘共苦。皇帝非但没有带着妃嫔,就是连歌女伶人也一个未带,唯一的乐趣只是出城打猎,可是打了数个月的猎,杨勇终于腻味了,最终还是决定来到前线。
由于涿郡与辽东,平壤之间的海路开通。大军的粮草可以从海上接济。辽东城的地位下降了不少,皇帝带着大军离开并无关系。大臣们纵使反对也拿不起太大的理由,经过数月地航行,海路安全也确切无疑,最终大臣们还是只得妥协。
杨勇从战舰最高层露了出来,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在船上连续航行了数天,虽然所乘的船是隋军最大战舰,只是换成后世吨位了不起也是一千来吨而已,海上颠簸难免,当上皇帝后,杨勇渐渐养尊处优,不再象太子时一样勤练武艺,身体素质也慢慢开始下降,在内河行船还没有什么感觉,船刚入大海不久杨勇就感到有点头晕目眩,好在以前的底子还在,强忍着没吐,到了第二天就恢复了正常。
看着下面无数仰头望着自己欢呼的军士,杨勇不由向下挥了挥手,顿时欢呼声更热烈起来,平壤城上地高句丽士兵听得两股战惊,大军已围城两个多月了,大隋的天子到此,恐怕马上就要展开攻城了。
若说开头高句丽士兵不怕隋军攻城的话,现在他们的信心越来越不足了,围城数月,南边地援军只能隔江长叹,北面的援军却毫无踪影,眼下平壤等于成了一个孤城,城中都是人心惶惶,既怕隋军就这么一直围下去,又怕隋军马上攻城。
杨勇用手压了压,欢呼声才渐渐安静下来,从船上望下,下面全是密密麻麻的脑袋,若是能够对下面地军士们讲几句鼓励一下,下面地官兵士气肯定会立马上涨不少,可惜没有扩音设备,杨勇即使喊破嗓子声音也传不出这艘战舰外,只得打消念头,又向下面挥了数次手,离开船舷。
大船已经靠岸,杨勇暂时没有上岸之意,岸上只有帐蓬,比起这艘战舰来说实在差多了,船上唯一不舒服的就是风浪,眼下船只已经由大海进入贝水,再也不怕什么风浪,船只的微微晃动,反而让人仿佛乘坐摇椅,舒服的很,这艘战舰就只能暂时作为杨勇的行宫了。
一群身穿重甲,打扮的整整齐齐的将领登上御船,他们正是这次围城地隋军主力将领,周法尚、周罗喉、于仲文、李浑……
杨勇在攻下辽东后,本来拟定地计策是由周法尚,周罗喉的水军突入高句丽都城,能抢攻则抢攻,不能抢攻就暂时将平壤包围,等待贺若弼率领地大军到后再一同攻城,计划没有变化快,由于高句丽水军的坚决抵抗,水军失入了抢攻的时机,周法尚,周罗喉两人只得等待与贺若弼的大军汇合。
贺若弼大军原定二十天后就可以从陆路到达,只是隋军还是小瞧了高句丽人抵抗的决心,贺若弼的大军被阻于安市城,安市城守将杨万春凭着五千兵力,连阻了贺若弼十二万大军半月之久,贺若弼干脆放弃了与周法尚会师的念头,将安市城围而不攻,大军分成数路,向其他城池扫荡过去。
这一策略得到了效果,史万岁,元、卫文升、韩洪、元威等人各领一军,连拨了高句丽大小数十座城池,贺若弼只派了于仲文,李浑两人向平壤进京,隋军的攻势让高句丽平壤以北处处烽烟,派不出一兵一卒向平壤增援,周法尚也得到了皇帝的新指示,对平壤围而不打,一直等到现在。
“皇上,各军将领都已到了船上,等待皇上的接见。”内侍赵念报道。
“让他们上来吧。”
“遵旨。”
不一会儿,一阵噔噔的脚步声响起,周法尚等人已经登上了顶层,向杨通拜倒:“臣等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各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来人,赐坐。”
听到皇帝的吩咐,赵念连忙指挥船上的士兵,替各个将领搬来椅子,各人又是一番道谢,才斜着屁股坐了下来,麦铁杖,刘虎两人却象一座山一样立在皇帝两边,活象是哼哈二将。
“各位爱卿,你们屯于城下数月之久,辛苦了。”
周法尚等人又连忙起身:“臣等无能,大军围困三月还无寸功,不敢言辛苦。杨勇摆了摆手,让众人再坐下才道:“大军围困平壤是朕的主意,朕并没有让你们攻城,又何说无能?要是再说下去,岂不是朕无能。”
周法尚大吃一惊,正要起身,杨勇用手向下压了一下,不让周法尚起身,道:“朕知爱卿并无此意,此事不必再解释,朕问你,若是再围下去,多久平壤城会断粮?”
“回陛下,这些天来陆续有高句丽人逃出城外,只是大部分是高句丽的贫苦农户,臣审问过后也得到了些线索,平壤城储粮丰富,若要围到断粮,估计需一年之久。”
平壤城依山傍水修建,若要完全围困,再多十万人马或许办得到,眼下虽然隋军守住了平壤各个大门,并挖沟堀壕,要完全堵住平壤与外界的联系还是有困难,隋军也不怕平壤与外界联系,一些路途险境之地素性也不派人防守,不时有城中的百姓从城中也出来后翻跃山岭逃路,隋军多少也抓到了一些,所有可以清楚了解城中的情形。
“一年?”尽管杨勇有准备,还是被这个数字郁闷了一下。
看到皇帝对这个数字不满意,周法尚试探着问道:“皇上,是否要攻城?”
杨勇反应过来:“不,继续围。”
一年就一年吧,不过是多花一些钱和粮食而已,眼下大隋有大草原上的铜矿,国内又有数不清的粮食,比起损伤几万人来,围久一点未尝不可,何况用一年的时间能攻下高句丽,已经是了不起的功绩了。
不过,大军在城下也不是要无所事事,相对于躲在平壤城中的数万高句丽军士来说,贝水南岸的高句丽大军才是一块肥肉,如今该是拿下他们的时候了。
【……第五卷 谁的大业 第四十四章 军御驾前线 文字更新最快……】@!!
(未完待续)
(https://www.biquya.cc/id5848/321196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