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宝军的五百教导队和拥有四门步兵炮的这个炮兵连要怎么打,都由教导队的宝军团长决定。
排队列阵,枪毙战法,这是之前就曾经练过的。
为什么会有“排队枪毙”这样的战术,17世纪到19世纪的战争场面,一般是士兵们拿着枪,站成几排前行,等双方靠近后端着枪对射,大家也不躲。
谁先打垮对面谁就能赢。
这种有趣的战争场景在后世人的军事思维下看起来很可笑。
为什么大家都不躲,排成一排对射。
找个掩体,或者跑起来也好啊。
于是很多人也戏称这种战术叫“排队枪毙”。
“排队枪毙”这种说法只是后世戏称,这种战术正确的叫法为“线列步兵”。
现在看来这种战术不就是白给嘛,然而这种看起来很蠢的战术,实际上在当时不敢说最优秀,但确实是最合理的战术。
在冷兵器时代,大家都知道在打仗的时候部队的阵型极为重要。
很多战斗一旦一方阵型崩溃了,部队就成了一盘散沙,兵败如山倒,基本走向了败局。
随着冷热兵器的过渡,武器的发展,慢慢出现了火枪。
早期的火枪都是些火绳枪,滑膛枪之类的。
这些火枪发射的并不是如今看到的子弹,而是弹丸。
因此很多枪管没有膛线,并且由于火药产生的烟雾火花极大,对于士兵而言在扣动扳机的时候,脸还要转向一边,以免被焰火糊一脸。
再加上气密性等设计也不到位。
导致早期的火枪,威力倒是还凑合,就是精度和射程极差。
这便出现一种情况,要是像现代战争,哪怕一战那样互相在壕沟对射,命中率极为低下,双方怕是打个一年也死不了百来个人。
火枪的装填速度又非常缓慢,受过良好训练的士兵,基本一分钟也就两三发。
倒腾半天装好一发子弹,然后开枪,打不打的准基本上靠信仰。
在这种武器发展水平下,现代战争的很多思路是套用不上的。
于是那个时代的军队,在交战的时候为了保证火力输出,便出现了“线性步兵”战法。
线性步兵是从17世纪到19世纪中叶,欧洲陆军基础的步兵阵型。
通常由两到五列并排的步兵组成。
每排士兵间隔半米左右。
通过军官的命令和军乐的鼓点来指挥,来让队伍前进,停止和射击。
火枪的装填,精度,射程限制了单发子弹的杀伤性和命中率,敌人就算站那给你瞄着打,也很难打中。
但如果一大群人同时开火,大概瞄着对面的军队,命中的概率就能有效提升。原理就是大家人多,一起开火,总有一个能打中,我打不中你,也打的中他嘛。反正能击中敌人,打中谁不重要。
宝军现在的教导队五百人就是这样,站成整整齐齐的五排,一百人一排,迈着正步稳健前进。
韦总裁站在宁远城城头用望远镜看着宝军缓缓的,稳稳的向建奴大营靠拢,感觉热血沸腾。
“线性步兵”作战,都是一排一排这样队列行进的。
到要开枪的时候,才一起开火。
将单个士兵分散的火力统一集中在一起,来弥补火枪的缺陷。
大家聚在一起,也能有效的防止骑兵冲击。
对面骑兵来的时候。
这些士兵们便会组成一种中空的正方形的阵型,来聚成一个方块一个方块,军官鼓手等在方阵中间。
外圈士兵前排蹲后排站,利用火枪和刺刀,来尽可能保证不被骑兵冲垮阵型。
在打过几次之后,大家便发现了一个问题。
等真正在战场上双方开了一两轮枪后,大量的烟雾便在阵线上弥漫。
根本就看不清对面什么情况了。
再加上两边集中开火,这些士兵们也很难听清楚指挥官的命令,开始各打各的随意开火。
这让线性步兵战术的核心理念丧失。
并且烟雾给了敌人骑兵一个良好的掩护。
使得阵线侧翼更容易被骑兵偷袭。于是双方交战,开个一两轮枪,就老老实实开始拼刺刀,直到一方被击溃撤退便宣告失败。
这也就是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线列步兵这种战术没有很大的变化。
很多国家都陷入了一种定向思维。
好像这仗就这样打的。
双方排好队,大炮轰击,对射,拼刺刀,完事。
能提高交战优势的,就是人数,武器,阵型,以及骑兵。
于是各国把发展思维都放在了怎么提高枪械射程,精度上了。
当各国在这一默认战术体系下交战的时候,一个国家打破线列步兵的传统。
当这一传统被打破后,成为了线列步兵时代最辉煌的国家,那便是建立了日不落帝国的英国。
英国的龙虾兵,穿着一身红的英军,在当时非常的炫目。
为什么英国能成为当时的王者,
在于英国人动了下脑子。
寻思着你们两边互相对射,打又打不死几个,射完就开始拼刺刀。
整半天还是冷兵器时代的思维啊。
于是英军将领威灵顿公爵搞出了一个有意思的战术,也是他们引以为豪的后坡战术。
在1808年开始的半岛战争中,在面对拿破仑时代强悍的法军。英军的火炮人数都不占优势。
当时法军26000人,英军17000人,为了抵御法军强势的进攻,威灵顿先把阵列不再像之前排成好几排。
而是拉成一条只有3人到4人组成的长阵列。
这条长阵列被称为“细红线”。
然后全藏在山坡后方,这样不但敌人看不到阵型和人数,还可以躲炮弹。
利用山坡前面放一部分散兵打冷枪干扰敌人,等对面法军认为,这怎么才这点人,连队列都排不好,这不是白送吗。
于是前排的法军认为英军的溃败了,便放弃阵型开始收割,等翻过山的时候,才发现山后有一长串蓄谋已久的英军等着他们。
放弃了线列的先头法军被这一战术惊呆了,没了线列基本也没有什么战斗力。
直接打的滚下了山。
同时英军开始翻山进攻,
并且以两翼合围之势,来攻击后排还有阵型的法军。
两翼合围还形成了交叉火力的效果。
再加上细红线漫山而下让法军士气崩溃。
单一条直线线列完全抵挡不住英军的合围线列。
法军就这样被动了脑子的英国人暴打。
英国人就在这样利用地形和改动了线列结构打赢了法军。
一个问题出来了,每次打仗不可能总在山坡打吧。
于是英国人又想了下线列战术存在的缺陷问题,发现了关键的一点。
那时候火枪最大的问题就是精准度和射程,双方隔老远互相对射,你一轮我一轮,打的跟回合制一样。
几轮交火下来凭借当时火枪糟糕的性能,双方也没死多少人。
最后还是拼刺刀。
精准度和射程就那样了,那要提高怎么办。
那就靠近点再开火。
最好把枪怼敌人脸上,保证不打偏。
于是,英国改变了传统的线列战术思维。
敌人要开枪就开枪呗,反正那准头也打不死多少人。
我们就不开枪,顶着你的火力前进。
就这样,英军开始不对射了,先让敌人射两三轮。
反正准头就那样,上弹速度也慢。
你随便开枪,我躲一下算我输。
中枪了后排的士兵顶上去,保持线列继续前进。
英军最前排的士兵岂不是很惨。
惨嘛,是有点。
但耐不住严苛的军法。
因为当时要是胆怯或者想做逃兵,后果都很惨。
还不如死在进攻的路上。
同时英军的军官也和士兵们一同前进,军官都身先士卒了,士兵们也没怨言。
反正会不会击中,看自己运气咯。
再加上军乐的激励,英军的龙虾兵们就这样昂首挺胸的冒着敌人枪炮前进。
当时很多国家的军队都按捺不住,会提前开火,然而却因为火枪的性能导致杀伤力有限,无法彻底击溃英军。
而英军凭借严苛的军法和纪律性维持阵型。
牺牲掉部分兵力,等走到足够近距离的时候,一般是三十米以内。
英军会趁先开枪的敌军还在换弹。
以一两轮最佳的精准度的开火直接射垮敌人。
敌人被射垮后,阵型便会崩溃,然后再发起刺刀冲锋收割战场就行了。
而防守,最典型的便是1759年的亚伯拉罕平原之战。
在面对法军的进攻,英军始终如一面墙一样伫立。
当时英军接到的命令便是,必须等敌人到27米的时候才能开枪,违者军法处置。
在法军进攻的时候射了几轮,近四分之一的英军士兵被击倒他们也不为所动。
等到法军走到了27米。被英军一轮齐射击倒了530人,而之后两轮齐射又击倒了近800法军。
直接击垮了法军的阵线。
让法军士气大跌,仓皇逃窜,而此时的英军吹起风笛,装上刺刀发起进攻,彻底击败了法军。
英军打破了线列步兵时代的定式思维,不再以传统低效的远距离对射来取胜。
让士兵们看起来以很蠢的排队枪毙的战术,最后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战争。
铸就了日不落帝国的荣光。
然而有意思的是当初打破线性步兵传统的英国,得了丰厚的成果。
线列步兵战术的出现,也是因为当时的武器水平的限制。
随着历史的推进,武器装备也在不断进步,当武器的射程精度火力装填速度已不再同日而语。
线性步兵战术终结,便是在自动武器的出现后,被撵进了历史的车轮下。
到了一战,一些战术落后的英军指挥官竟然还用线列战术。
在索姆河让士兵排着队向德军阵地发起进攻。
直接被德军用交叉火力的机枪,在一天之类就杀了近六万人。
彻底的终结了这一战术,让排队枪毙没入了历史的尘埃。
靠个排队枪毙,近代欧洲军队为何就能吊打亚非各国。
他们排列着僵硬纤细的队形,两军相互之间绅士站桩般的“排队枪毙”。
但就是这样被许多人不屑的军队,却能够在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几乎打遍了各路其他的传统军队。
要明白线列战术或线式战术,首先要解释一下近代军队的概念。
相对于中国,其实欧美史学界有着更加严谨的标准。
在欧美历史学标准中,对于近代战争的概念,实际上是以火器来区别。
像欧洲三十年战争,以及中国的明清、近东的奥斯曼帝国以及萨法维波斯等等,这些大规模使用火器的战争,往往都会被称作是“前近代战争”。
而像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还有之后的克里米亚战争和美国内战等,这些火器在战争中,已经占据战争主流因素,但是整体战争格局,依然带有鲜明的冷兵器时代印记的战争,则被称之为“后近代战争”,而这也是线列时代的巅峰时代。
拿破仑战争是后近代战争的开端,也是线列时代的巅峰。
单对比单纯的线列时代军队与其他传统的前近代战争军队的话,其实就是军队其火器使用的比例。
比如步兵,线列时代的各个军事强国,负责作战的各个步兵兵种,其火器装备率往往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甚至除了接近百分之百。
这一点,对于许多其他传统军队,因为依赖冷兵器对己方火枪手进行保护,因此在火器装备率上,自然会大大降低。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的传统军队,就遭遇线列时代末期的英法联军。
除了火器装备率外,线列时代的军队在装备的质量上,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就在于燧发枪与火绳枪之间的区别。
燧发枪相对于火绳枪,更加稳定,除此之外,而且在平均射速上,也更具优势。
当然,与之相对的,燧发枪复杂的枪机不仅在制造工艺上难度更高,同时需要的耗费也更高。
决定战争的,往往并不只有武器。
如果翻看整个前近代战争时期军队的演变,无论世界各军事强国,对于火器的使用,无一例外,通过各种阵型,扩大火器的射击面或火力覆盖领域。
而在单发火器时代,想要将射击面扩大到极致,并且保持设计的连续性,唯一的办法,其实也只有通过拉起长长的线列,从而产生对敌人最大的火力覆盖。
当然,这种战术也确实有它的负面性,比如士兵们必须要有严格的训练,来保证他们射击的精度。
除此之外还有他们对于行军队列的训练要求,也比前近代战争和古代时期的军队要求更高,否则很容易出现队形松动,进而给敌人巨大的破绽。
线列时代的军队,往往比前近代战争和古代时期的军队又更多的训练,也因此除了排成线列,欧洲强国的军队,往往还会根据不同的战况和地形,临时改变阵型和战法。
当线列时代的军队与前近代战争时代军队作战时,尤其是双方互相进行火力射击时,表现的更加明显。
尤其是在对战东亚许多仍然以火绳枪为主的国家时,欧洲线列时代军队的燧发滑膛枪,在射击的连贯性,以及精准度上都形成了极大的优势。
甚至对于一些缺少火器或者火器质量较差,还大量使用弓箭的武装的游牧部族,欧洲军队甚至可以在他们的武器射程之外,对其进行有效的火力杀伤。
也因此让他们出现让今天很多人不愿意相信的战斗零伤亡。
要说明的是,燧发枪的有效射程、最大射程和杀伤后效远超过弓箭。
宝军用的是依据德国毛瑟98K仿制的五连发步枪,依据是标准的后膛枪,就算精度和耐用性还有待提高,也是这个时代全世界最厉害的武器,比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三个海上三驾马车,比新近崛起的英军,都强大了三百多年!
很多枪的服役史都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比如莫辛纳甘,春田,三八式等。
其中莫辛纳甘至二战结束时共生产了近两千万支。
春田共生产260万支,三八式共生产300余万支。
德国的毛瑟98情况比较复杂,二战时装备的98k共生产1450万支不如莫辛纳甘。
但98k是在一战毛瑟98的基础上深改出来的,如果算上毛瑟98产量则近亿支,含各国仿制。
因为毛瑟98是当时世界军火市场的抢手货,就象冷战时生产了7500万支。
含仿制的AK47一样,是当时的枪王。
一战产量最大的铁定是毛瑟98,二战产量最大的是莫辛纳甘或98k。
因为莫辛两千万支产量是一战至二战的总产量,二战期间的产量无法确定。
宝军的教导队是马上要进入总裁卫队的军官们组成,至少都是当兵两年的老兵,经历了辽南与建奴的数次作战,并且受过初步的扫盲教育。
不论武器还是军事素质,军队纪律,都是这个世界任何一支军队无法比拟的。
要不是有这么大的优势,韦总裁也舍不得把着五百精锐军队派出去跟人排队枪毙去。
此时建奴乱纷纷的在集结。
宝军走到离宁远城五百米的地方停下,这个位置,离建奴大营还有四里地。
宝军的步兵炮已经够射程了。
这种距离,也不用瞄准,只要打进建奴的大营,指定能打死人。
轰轰轰轰!
一轮炮轰彻底把建奴给炸醒了,炸怕了。
建奴别的都不怕,最怕宝军的大炮。
攻城的时候是没办法,上面有命令必须迎着宝军的炮火往前冲。
现在是宝军炸他们睡的地方了,等于炸他们的家。
人都有恋家心理,现在出兵,大营就是他们的家,家被人炸了,绝对恐慌。
“列阵,给我杀!”努尔哈赤怒不可遏。并且是毫不犹豫的下令。
不管宝军多么的强大,现在宝军攻打自己的大营,这是不能忍的。
努尔哈赤不能忍,整个建奴大营的八旗兵都不能忍,太伤自尊心了。
“父汗,是不是三思?”皇太极劝道:“宝军既然敢拉出来跟我们打,一定是有相当把握的。”
“别废话了!”努尔哈赤烦躁的直接怼了回去。
随即,阿敏、代善、莽古尔泰、等人率领三万大军直接全军突击。
铺天盖地的八旗兵像潮水一般向宝军涌来。
韦宝大惊,没有料到把大军拉出去打,对建奴的冲击这么大,居然上来就梭哈。
虽然平时嘴上经常挂着爱兵如子,但韦宝其实对于这几百人和几门炮是无所谓的,没了就没了。
韦宝主要担心这些人会见不了这么大的阵仗,会溃散,那就很伤士气了,大军若是都战死了的话,应该不但不会伤及城中将士的士气,反而会更加鼓舞士气。
“让剩余的步军编程五百人的队伍,一共八队准备候命!只留总裁卫队守城!”韦宝对谭疯子道。
努尔哈赤敢梭哈,老子不敢吗?
自从下令大军出城的那一刻,韦宝就无所谓了,反正有总裁卫队五百人守城,建奴就是两万人也未必能攻破,对韦宝本人的安全不构成威胁。
谭疯子毫不犹豫的答应,让参谋到各个作战部队传令。
本来各个作战部队就是编成千人,五百人是一个营,这很容易分,以营为单位就是了。
宝军已经是现代军制,不管是合拢还是分开,都很简单。
宝军的军制比这个时代任何部队都高出三百年!
以班长为单位,每个班自己做饭,班里就有基层政治组织。
连一级有指导员,班一级则是政治干事。
宝军清一色是天地会会员,更不用说教导队的人了。
教导队最低也是士官。
三万多建奴铁骑蜂拥而至,建奴说是来了六万五千多人,被宝军打掉了一万多,还剩下五万三四千的样子。
这五万三四千里面,有两万多是走路的,没马的。
所以现在就是建奴的全部家底拿出来了。
三万多大军,从正面,两翼,三个方向冲过来,还有人迂回包抄。
这些就是建奴的传统战法,和打猎一样。
只可惜宝军像秤砣一样,建奴咬不动。
火炮一分钟三发,四门步兵炮一分钟能发十二发,总共二百多发炮弹,一共用二十多挂马车。
(https://www.biquya.cc/id58213/108433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