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充降兵这件事是当务之急,容不得耽搁,渡江以来虽然战果赫赫,消灭清军多达六万余,可太平军自身也付出了近三万人的损失,高级将领中镇将阵亡一人,副将阵亡四人,旅校以下军官阵亡更达一百七十五人,甚至于周士相自己也负了伤,座骑还被击毙。这一仗不可谓不惨烈。
参战诸镇,仍能完整保存建制的旅只有三个,其他都有一半以上伤亡。顺治是北逃了,可周士相现在也是烂摊子,根本无力北进。他硬着头皮再次回军扬州城外,其实也是抱着吓唬死老虎的念头,要是顺治真撑在扬州不走,他心里也打鼓,毕竟他手里也不过才一万多兵。
好在,顺治先软了,软得一塌糊涂,让马鹞子捡了个大便宜,光是被抓住的满清官员就多达六十多人,缴获的军械、战马、财货更是不计可数,二品以上的顶戴就捡了二十多顶,把周士相也给看得呆了,也是后悔不迭。早知顺治是这么狼狈而逃,他拼了命也要把手头的力量全派上去,弄不好就能让北京今年提前改“康熙”元年了。
不过回过头一想,顺治跑掉也是好事,他若在扬州阵亡,玄烨那小娃娃登基,北京一帮老弱病残,只怕真不是吴三桂对手。朱由榔那胆小鬼真要跑到十三陵哭拜一通,法理上定武祭孝陵就有点失色了,毕竟南京只是陪都,北京才是大明真正的首都。
不管顺治逃回去后能不能挡住吴三桂,周士相现在必须将江北军这三步一骑四镇拼凑起来,也要将江淮防线组建起来。未来是北上抢北京还是抵挡有可能的吴军南下,江淮必然是主战场。守不住江淮,长江天险就是个笑话,太平军的水师再强,总不能日日夜夜提防吴军南下吧。真要让吴军和顺治一样兵临长江,恐怕江南人心又蠢蠢欲动了。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江淮都是定武朝廷的命脉,也是门户,不容有失,所以江北军的组建补充就是重中之重。
俘虏的两万多清军降兵显然是最好的补充兵源,不过军中对于将大量降兵直接补入各主力镇有很大意见,认为这些清军多是北地人,对太平军及大明没有归属及忠诚感,故不能将他们直接补入江北军,而是应分批调入湖广、两广,甚至其中罪大恶极之辈直接送到安南,再从安南抽调一些精兵强将回国补入各镇,这样主力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会因为大量降兵的补入而降低。
军部官郭雄便极力反对直补降军,他倾向于从两广和湖广的二线镇抽调兵马北上。同时建言远征军在安南为大帅立下赫赫功劳,也为两广输送了大批钱粮,也当从远征军中抽调官兵回国,一来是补充主力镇的巨大伤亡,二来则是赏罚分明,使远征军不致以为自己被大帅抛弃。只要人人卖命,都有回国高升的机会。这样,即便远征军是以原广西、湖南绿营降兵组成,他们的忠诚也绝不会低于太平军中任何一人。
郭雄的这个建议很好,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安南远在千里之外,江北军却现在就要补充,所以周士相只能先解决江北军的补充问题,回过头来再落实远征军内调的事。他计划将广东的两个二线镇调往安南进行轮战,同时着手部署从南线攻入云南的战略方针。
吴三桂是个大麻烦,很大的麻烦,可这个麻烦却有个致病漏洞,那就是吴军现在的情形就如一条长蛇。蛇头在陕甘(未来也有可能在中原,在京畿),蛇身却在四川,蛇尾在云贵。真要打这条蛇的话,蛇头硬拼肯定不行,蛇身交通不便,也不利大军行动,唯蛇尾易击。
要击吴军蛇尾,安南的远征军便是剁蛇尾巴的尖刀,周士相有意远征军从安南入缅,联合不知下落的晋王李定国,从滇南打进云贵,顺便收拾一下缅甸。
这个战略部署很大,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少则两三年,多则怕要五六年。周士相不急,尽管宋襄公在信中提到了吴军先入北京的担忧,徐应元、桂永智、董常清他们也多次在他面前陈说不能让吴三桂捡便宜,南都很多官员也有这个担心,担心将来会两明相争,可周士相不担心。眼下的局面是三方互争,又如下棋,抢夺先机固然重要,可没有绝对的实力,再犀利的先机终会昙花一现。这实力就是地盘、人口、钱粮资源。
天下财赋税之地就在周士相的掌控之中,两广、湖南、江西、江南人口有千万之巨,只要善加经营,他日便是暴兵也能碾压吴三桂和满清。
他缺的只是时间,足够的时间让他进行内政的磨合,进行军事装备的改良和兵马的训练。
在甘露寺的第三天,徐应元被周士相从南京召了过来,随后徐应元便带着周士相的亲笔相踏上了北上的道路。他此行是秘密向清廷劝和的。
郭雄他们提出的北地兵未必忠诚,且会思乡,有可能导致他们不愿为太平军卖命这个问题,周士相的看法恰恰相反,他认为正因为这些北地兵会思念家乡亲人,所以他们才有可能为太平军卖命。
“吃大帅粮、拿大帅饷,跟着大帅回家乡!”
“回家乡,有钱有粮见爹娘!”
“......”
周士相亲自写了这么几条宣传标语令军部下发江北军,由江北军组织宣传动员,告诉那些北地降兵们,只有好好的在太平军干,他们肯定能打回家乡去!
安排了江北军的事务后,周士相在北固山上也是一天也没闲着,铁毅、蒋和他们带着五千军士回了南京。之前,周士相曾派人通知郭之奇,希望郭之奇能够在南京组织一次盛大的欢迎太平军大捷归来的凯旋仪式,不想郭之奇却不同意这样做,认为这会劳师动众,浪费民脂民膏。且周士相本人未回,南京那边也不知道该如何筹备这凯旋仪式,如何定下相应章程。这其中牵涉最深的无疑是定武帝的存在,江北大捷,消灭清军数万,斩杀都统以上将校数十人,更阵斩鞑酋亲舅舅,这是何等的大捷。这等大捷,定武帝该如何封赏周士相,周士相已是齐王,定武帝要如何赏他?难道加九锡不成?
周士相在镇江养伤,某种程度上倒是化解了这个大问题,定武帝派大学士洪育鳌、司礼太监潘应龙来镇江探望慰问周士相。这是应有之礼,不想随洪、潘二人一起来的还有长公主朱淑仪。
世人皆知,长公主朱淑仪是绍武帝嫡女,隆武帝、定武帝的嫡侄女,也是唐藩唯一的血脉传人,其身份贵不可及,以至于当年永历帝朱由榔都要封她为大长公主。不过这些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人都知道长公主朱淑仪早由永历下旨赐嫁周士相,此事也得到了定武帝的首肯,故而长公主的到来让甘露寺一下热闹起来,所有人都想看周士相如何和这位谋过面的未婚妻见面。
瞎子李更是翘首以盼,天天蹲在甘露寺的大门外等未来主母,周士相听说后很是无奈的苦笑一声,他本心对这位见都没见过的长公主并无好感,也对这桩婚姻很反感,因为很明显,朱由榔也好,唐王也好,他们都是想通过下嫁公主联姻这种政治手段笼络周士相。在这桩婚姻中,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周士相,也不是那位长公主。(未完待续。)
(https://www.biquya.cc/id54990/315838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