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封天来说,海蒂拉玛是个意外,当初找这个欧洲美女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阻断美国人获取跳频技术而已。封天不缺女人,没有必要为了这个目的跑到欧洲把海蒂坑蒙拐骗过来。
后世,海蒂的艳名天下皆知,世界第一美女绝非浪得虚名。
封天也不是圣人,也会对海蒂拉玛垂涎三尺,更重要的是名人效应。
但是,相对于封天的事业,一个海蒂拉玛又不算什么,封天没必要在她身上花费功夫。
对于苏菲来说却又是另一回事,她这是有意将海蒂拉玛拉入战团。
自从苏菲嫁给封天之后,意识到自己满足不了封天的强悍,她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女人,从第一次就已经领教了封天的强悍。
同时,她注意到卞玉儿与封天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有小范医生陪伴,由此启发了苏菲的灵感。
自己独自一人不行,似乎也可以找一个女孩帮衬自己,分担火力啊。
当然,这个女孩必须足够漂亮,能够被封天所接受。
可是,找谁啊,这里的人我不熟悉,没地方找啊。
咦,我身边不是有海蒂拉玛小姐嘛。
海蒂拉玛也是欧洲美女,其美貌不在自己之下,那么,封天大概不会反对吧?
于是,苏菲说动了海蒂拉玛,两个女孩策划了晚上的这一幕。
苏菲说出自己的主意之后,海蒂拉玛故作矜持,但是,最终还是表示同意。
不同意才怪,海蒂拉玛本来就是冲着封天而来。
这段时间海蒂拉玛的主要任务是补习汉语文化,至于向封天发动攻势暂时还没有顾及到,苏菲的建议无疑为海蒂拉玛创造了机会。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让海蒂拉玛感觉上天都在帮助自己。
在两个女孩的精心策划下,于是,海蒂拉玛与封天之间的关系被动地既成事实。
封天能怎么办,一不小心把人家欧洲少女给污了,总不能不认账吧?,
对封天来说,似乎多一个海蒂拉玛不算什么,又不是应付不了,所以,在苏菲和海蒂拉玛临行欧洲之前,封天终于答应了海蒂拉玛。
“海蒂,这一次回去之后,让你父亲来一下吧,家里人有权利知道。”
这其中的含义再明确不过了,海蒂拉玛感觉幸福来得太快了。
“嗯,回来的时候,我会让父亲一起,谢谢你,天。”
这件事就此揭过,苏菲、海蒂拉玛二人随着冯.曼因施坦一起回到欧洲,处理并接手造船厂事宜。
而封天则开始关注白银市场的价格变化,实施他的发财大计。
自从封天实施白银收拢计划开始到现在,正是白银低潮期,封天以极其廉价的成本获取了大量的白银以及银元,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几乎是同时动作。
封天从一九三二年开始吸纳白银和银元,到今天已经拥有的数量机器庞大。一九三二年底纽约的银价才每盎司是25美分,绝对低廉。
由于封天的资本在国际市场上兴风作浪,价格已经略有上涨。
当然,对于国际市场的规模来说,封天的资本不算什么,似乎也掀不起什么大浪。
但是,封天心中没有多少顾忌,他知道银价只会上升,短时间不会下跌这个大趋势,所以,表现出的手法自然不会隐蔽,甚至是大张旗鼓地吸货。
市场上总有一些跟风的投资者,这就造成银价小幅度地上升。
到了今年底,国际市场上的银价已经接近每盎司是30美分了。
封天记得,到了1935年初的时候,纽约银价涨到55美分,当年4月更达到81美分的高点,足足上涨了两倍半以上。
而从1934年8月到1935年6月,美国一共收购多达4.37亿盎司(折合约13590吨)白银收归美国国库。
从1931年4月起,英、加、日、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放弃金本位制度,实施货币贬值,企图以汇率贬值打开其他国家市场。
美国在这次危机中也受到重创,为摆脱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总统开始推行“新政”,通过增加政府开支拉动国内经济增长,这就要求政府增加通货。
而在金本位制度下,发行货币受到了政府的黄金储备限制。
权衡之下,美国只好采取了金银复本位制度。
美国政府认为,在市场购买白银、增加储备可以推动白银价格上涨,增加中国等银本位国家的购买力,以便向这些国家推销过剩商品。
另一方面以白银为通货准备金,可以膨胀通货。
为此,1933年和1934年两年中,美国颁布了《白银法案》等一系列法案,主要内容包括提高银价、收购白银、禁止白银出口、发行银券和白银收归国有等措施,目标是在准备金中达到“金三银一”的比例。
而当时美国国内白银储备仅有14.5亿美元,只有目标值的一半。
于是美国政府开始在纽约和伦敦市场上大量收购白银。世界市场上白银价格随即猛涨。
美国的目的很明确,他们要振兴美国经济,而牺牲品则是中国。
历史上,伦敦银价1934年6月为19.96便士/盎司,1935年6月银价迅速上涨到36.25便士/盎司,一年之内银价上涨81%;同期纽约银价由45.4美分/盎司上涨到81美分/盎司,涨幅为78%。
据统计,1935年4月26日的伦敦白银价格,比1931年上涨了3倍,而纽约市场白银价格则比1931年高出3.3倍。
与之相对应的是,世界市场白银价格高涨给银本位的中国带来沉重的打击。
由于国际市场白银价格远高于国内银元价格,外国在华银行纷纷在国内收购银元运往纽约和伦敦套利,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本来中国从1926年开始白银一直是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货币供给充裕。
从1932年开始,中国白银逐步开始外流。
1934年受美国白银政策影响,中国货币流出高达2.27亿银元。
路透社报道,自1934年6月底到1935年1月,上海流通中银元共减少2.3亿元,除一小部分流入内地外,其余全部运往伦敦或美国。
这一世,封天提前下手了,通过北地工业几乎无人工成本的廉价劳动力,向内地大肆倾销商品,换回来海量的银元,其目的无非是阻止外国资本从中牟利。
当然,外国资本的牟利空间小了,利益却被封天拿到了。
而作为民国政府最终还是牺牲品。
这恐怕是无奈之举,谁也帮不了民国政府,能帮助的只有他们自己。
可惜,他们毕竟是凡夫俗子,看不清未来的走向。
与其让西方资本从中国获取巨额利润,不如封天提前下手截胡,反正财富还是留给了中国人。
只不过这个财富是从南部往北方转移而已,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肥水不流外人田,再恰当不过了。
这家伙这样安慰自己,是不是有点儿无耻呀?
此时,封天正在听取自己的小秘,原来的民国女特工,暗地里是封天的第三夫人吴华妹汇报。
吴华妹上身穿着紧身制服,绷得有些紧,小腰收得很细,某些部位显得有些涨满,大有撕裂甚至不排除一怒而出的偶然事件。
臀部位置是一件制服短裙,有点儿短,包裹住浑圆的臀部,很有些暗示作用。
那天笔直而修长的腿,竟然穿着丝袜,脚上穿着高跟鞋越发显得身材修长。
你妹,这是办公场所,注意点儿影响好不好?
别看吴华妹应付不了封天,这身穿衣打扮似乎是在找麻烦,可是,吴华妹还是要在封天面前表现出她的美貌一面,增加她的吸引力。
吴华妹是美女,不能因为服装打扮落伍而影响她的美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为悦己者而美。
吴华妹那张娇媚的脸蛋上一张小巧的嘴唇上下翻动,发出带有些许动听的江南侬语:“北地义勇军财政部门统计,从奉天带回来的财产,以及从周边区域收拢的财产,包括各种大洋、金条、白银,以及缴获的日资财产和各种纸币,折合银元总计有二百三十亿。
其中,各国的纸币均已经兑换成了银元。
目前,政府只是保留下黄金这一种贵金属。
另外,北地银行发行新货币已经广而告之,自明年一月起,银元将会停止在北地管辖范围内流通,北地的老百姓已经开始向北地银行兑换新货币。
从目前的情况分析,一些从河北等外省进入北地的人口中,不乏有一些富裕人,他们兑换的数量还是比较大。
从银行来的数据分析,到年底的时候或许会再增加数十亿银元。”
封天一边听着吴华妹的汇报,眼睛盯着突兀的身段,脸上的表情似乎很满意。
“嗯,数字还是很不错的。对了,北地下辖的企业收入也不是小数目,有没有统计数字啊?”
封天的眼睛一会儿盯住吴华妹的突兀,一会儿向下移动,最后落在穿着丝袜的腿部。
吴华妹显然感觉到了封天那火热的眼光,心里有点小小的得意。心想,也就是在办公场地不好太过分,否则,一定会穿的更暴露、更惹火一些,让亲爱的你看个够。
“是,总司令,我还没有翻到那个位置。嗯,有了,北地企业的收益,以及参股分红比例所得,合计有十六亿银元。北地义勇军财政部门估算,到今年的年底,算上自有资产以及北地银行兑换的银元,北地义勇军有可能掌控近三百多亿银元。”
三百亿啊,数目的确不小,折合成美元或者是北地华币,大约是百亿之巨。
百亿美元啊,是个不小的数字。
这还是按照美元兑银元一比三粗略计算,实际上现在已经在一比二点五以上了,随着银元价位的上升,北地防区的资产还会继续膨胀。
这其中还没有算上封天的个人资产,封天也不可能对外公布自己的资产,估计其资产数目比北地防区少不了多少,相当庞大。
这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啊?
其实,一点也不夸张,封天所掌握的项目都是吸金器,丝袜产品以及服装系列从西方世界疯狂地吸取财富,再加上国内的武器销售,尤其是威廉为德**队装备的新式武器,其规模相当庞大。
庞大的资产让封天底气十足,为下一步迎战银元风暴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华妹,通知特别行动组,加大收购银元的力度,务必在年底前使得银元再上升百分之三十的价位。”
“是,司令,将银元提高百分之三十的价位。”
拉高国内白银和银元的价格,说明封天的计划已经进行到第二步,他要截断西方投资客的黑手。
至少,年底前国内的银价要与国际市场的价格相同,甚至不排除还要高一些。
没有价差,西方投资家就不会从中国收购银元倒卖到国际市场。
这个时期,大多数投资家还没有展开行动,就算现在想下手,恐怕也有点晚了。
20世纪头30年中国以银圆为本币(1根金条为10两,1两黄金相当于大约100银圆,1银圆大约等于0.7两白银)。从1912年到1936年24年间,中国的物价是基本稳定的,升降平缓、浮动不算大。
在这24年之间,中国市场上流通的主要货币是银圆,而不是后来的纸币。
所以,我们把这一时期称为“银圆时代”。
1911-1920年间,上海的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斤)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30斤大米;猪肉每斤1角2分-1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这时“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45-50元;折合2007年的人民币60—70元。
1920-1926年间,在上海的大米价格为每市石(160市斤)9.5银圆,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1角4分-1角5分钱,1银圆可以买7斤猪肉;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40元;折合今2007年的人民币48—55元。
1927-1936年间,在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160市斤)10.2银圆,也就是每斤大米6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2角-2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30元;折合2007年的人民币36—40元。
20年代30年代在北京,一块银圆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圆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园,一块钱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钱可以买2-3张入场券。
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钱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优惠价5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
当然,各种物价涨落并不是同步的。
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的收入要比其他地区高,银元购买力比较低,但在内陆落后地区3-4块银元能够买一垧地,相当于3亩。
这也折射出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越偏远越穷。
如果以1955—1956年间新人民币为“基准人民币”,人民币也是一个银元,当时就是根据银元的购买力确定人民币一元的价值的,而且由于纸币容易携带,所以在落后地区民间纸币兑换一个银元还不是非常愿意。
自人民币诞生,一直到八十年代之前,币值一直很稳定,除了个别年份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币值的稳定,代表着一种责任,也表示没有盘剥百姓的财富。
比如,从50年到80年,一个人一生想要积攒一千元,简直就是富翁。
但是,之后的变化恐怕就不好说了。
从九十年代开始发生巨变,物价一直在上升,币值也越来越不值钱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贬值。几年后,可能你会一个月的薪金就是一千元,相当于前期积攒的所有积蓄。
可以想象,你花费一生的时间,积累的财富只相当于一个月的薪水,那么,原来的富有哪里去了呢?
所以,当统治者手里没有钱的时候,就会想到他的百姓手中的财富。但是,怎样才能把这些财富转移到统治者的手中呢?
无疑,制造币值的剧烈波动是最好的方式,也是最快捷的方式。
具体手段无非是发票子,钞票发多了就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百姓手中的钱自然也就不值钱了。
再比如,后世的美元总是一会儿升值,一会儿的大幅度贬值,波动剧烈,这也是一种洗劫,不过,美元除了洗劫美国人,他还要洗劫全世界的人,因为美元是世界流通货币。(未完待续。)
(https://www.biquya.cc/id54704/301814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