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一个人的甲午 > 第二十五章铁皮屋顶上的猫

?光绪十六年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除了军机上的几个大臣外,各部院大臣、御史清流们像是商量好了似的,纷纷上折驳斥李鸿章的与洋人合办银行的奏请,痛责李鸿章昏聩无能丧权辱国,更有义愤填膺者请朝廷查办李鸿章以安天下。

  而各国公使也纷纷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交涉,声言倘若大清单独与美国签订合办银行的协议,各国必不肯善罢甘休。

  一时之间,朝野内外舆情沸腾,就连太学里的学子们也连日在都察院外请愿,誓言大清之利不可让,国家之权不可失。

  局面的直转而下让光绪半分也摸不着头脑,心里面更是又急又气。那日在宁寿宫内,李鸿章向慈禧禀明与洋人合办银行的事情时,当时慈禧也并没有反对,只是表示需好好斟酌谋划一番。这才过去几日光景,如何天下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光绪急召军机领班大臣世铎觐见,一问之下方才明白了大概。那日召李鸿章奏对后,慈禧就将李鸿章的折子直接交给了军机处,让军机处会同六部各司协商。要各部院大臣协商,自然要将李鸿章的折子发往各部院司,所以这件事情很快就传遍了京城。

  原本光绪还以为是李鸿章办事不慎,像历史中那样走漏了消息,引来朝野物议,现在才终于反应过来,所谓交军机处会同六部各司协商办理,不过是太后她老人家的一个局,就等着自己往里面跳了。

  这般不显山不露水的就将光绪置于朝廷百官对立面,倘若光绪执意要推行合办银行的事情,内有朝野反对,外有西洋各国施压,且不说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就算强行施行,百官弹劾,上下阻碍,这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民心人望可就付之东流了。将来稍有风吹草动,就是个千夫所指万劫不复的局面。而倘若光绪妥协,失去的就是北洋重臣李鸿章的心。而这颗心,恰恰也是慈禧最为看重的一颗心。

  这一手太漂亮了,饶是光绪此刻心中恼火万分,也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慈禧这般将朝政掌握在股掌之间的手段。

  一直都以为自己的亲情牌多少起了些作用,慈禧对自己也是温和有加,事事都放手让自己去做,现在才知道,原来她早就在这里等着这里了。

  等着自己顺风顺水的办完查处内务府的事情,等着自己锋芒毕露的招揽朝野人望,然后冷不丁的就是轻飘飘的一招化骨绵掌,直接把自己震得吐血。这时候光绪终于明白了,搞了半天,自己才是慈禧手中的风筝,怎么飞,飞多高都是她手中的线在牵着,要是自己动了什么展翅高飞的念头,她就这么一拽,自己就稀里哗啦的掉下来了。

  最最关键的是,这一切慈禧压根就没有出面,得罪人的地方根本找不着她老人家的影子。

  高,实在是高,比高乐高还他妈高!从来不露面,背后捅刀子。怪不得当年的光绪到死都玩不过这位终日在深宫里面荣养的老太太,就连自己这个前世的职场精英也稀里糊涂的折了,还半点叫不出冤来。

  可是老子千辛万苦弄这么一个合办银行出来,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朝廷,为了这个已经没有办法再苟延残喘的国家了啊!

  光绪心中是又气又恨,连颐和园工程也不去了,把自己关在东暖阁里半天时间,却还是半点应对的办法也没有。

  发不出火,叫不出苦,他心里憋的实在难受,索性让小德子搬了架梯子过来,自己一个人爬到屋顶上晒太阳。

  屋顶上的阳光很明亮,屋顶上的阳光也很迷茫!

  ……

  在紫禁城的屋顶上享受了一会儿未经污染的日光浴后,光绪心中那股莫名的怨气,似乎也慢慢的被阳光融化掉了。

  大清皇上光绪皇帝躺在屋顶上面,他不再愤怒了,真的不愤怒了。

  其实他也想通了一点,技不如人,光愤怒有个屁用!他把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种种想法事情都梳理了一遍,发现自始至终自己都没有低估或者轻视过慈禧的能力,只是把自己这个穿越者的实力看得太强大了。

  以为自己了解历史的进程就可以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再加上前段时间所做的事情也太过顺风顺水,顺利的招收了第一个小弟,顺利的挖到了第一桶金,顺利的赚了一大把的人气值,正是祖国山河一片红的时候,没想到一不小心却狠狠的栽了这么一个跟头,唉,大意了啊,自己终究还是犯了没有正确认识自我的错误,奶奶的,人要看清自己真的很难哦!

  说到底,论起政治权术,光绪终于明白了自己最多中学刚毕业,现在这局面就好比过去面临高考,生死两茫茫!而人家慈禧已经经过了漫长的学习和考核,获得了学位证书,她现在不仅仅是大清的太后,还是博士后!

  光绪仰望着紫禁城上空的蓝天白云,无言的揉了揉眼睛,被太阳光晒得有些发黑了。

  而宫殿四周,御前侍卫和太监们小心翼翼的守在各处向屋顶上面张望着,大约是慈禧也明白今日光绪的心情很不好,特意让李莲英给众人打了招呼,所以谁也不敢上前来惹皇上的不痛快。

  光绪此刻也没有心情搭理下面的那些人,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铁皮屋顶上的猫,既想要享受温暖,又得提防着被烫伤。好在前世商场中的历练还是给他留下了两样安身立命的法宝,第一是脸皮厚,第二是心态好,有着特别强大的自我安慰和自我修复的功能。要知道以前每次生意失败的时候,这都是必须适应的一个过程啊。

  他知道自己没有时间去愤怒,他必须认真考虑一个问题,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应对?

  硬顶肯定是不行的,看朝野内外这架势,明的暗的,哭的闹的,土的洋的轮番上阵,简直是气吞山河直冲霄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

  刚刚光绪很想了很久,觉着目前也只有无奈的妥协了。像这种群体性事件,解决方法无非是以柔克刚,先哄着退后一步,只是不办就不办吧,但凡做一件事情总会引起争议,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何必搞得来像*一样,当真以为抓抓斗争就能够促生产了啊?生儿子还差不多。

  然而,李鸿章那里却是必须要有所交代的,还有那天刚刚交流过思想的林启兆,不管是处于皇帝的尊严还是责任,他都觉得自己必须要有所交代。毕竟李鸿章多少也有替自己受过的意思,是属于误伤的那种,自己决不能在这样的时候,看着李鸿章在火坑里面不管。这并不是拉拢,在这一点上,他也许和那位大清博士后的观点有点出入,他对李鸿章不是拉拢,而是要用实力去征服。

  征服,这样一种很强悍的事情,不仅是对李鸿章,而且是对这个时代,这个国家,像慈禧这样的女人是想不到也做不到的。

  今天网络有点问题,一直到现在才传上来,对不住大家了。

  ;

(https://www.biquya.cc/id52455/278531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