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1630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善功

?    “这样也能行?”刘成在看完了那份即将发给知州衙门的公文后,几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公文中池家兄弟犯下了杀人、奸淫、盗墓、拖欠赋税、私造假钱等等十七八项罪名,而且证据确凿,时间地点物证一样不缺,若不是这件事情就是他自己动的手,他几乎以为是真的了。

  

      “这样自然不够的,外行人肯定是看不出来的,不过内行人若是仔细看还是会露出些马脚。”刑名师爷郑千里矜持的捋了捋颔下的胡须,这公文是他两天两夜没有休息的战果,在翻阅了宜川县衙门里历年来的案卷后,他将十几年来当地没有破获的十几桩积案统统扣在了池家兄弟的头上,加上原本的几桩罪名,池家兄弟不被凌迟处死已经是县令曲端开恩了。

  

      “那应该怎么办?”

  

      “无非是上下打点罢了,只要银子使到了,自然便没事了。”郑千里又抽出一张纸来,上面有七八个人的名字:“这些是关系到这个案子的人,每个人的常例是多少我已经在上面写好了,只要一一送到了,他们自然会把这案子办成铁案。”

  

      刘成接过名单,粗粗算了下大概一共要四百两银子,相对于从池家寨子里得到的收益算不了什么。他将名单小心的纳入怀中,问道:“不知道要给多少先生呢?“

  

      “一文不要!“郑千里摆了摆手。

  

      “先生不必客气,若无先生这件事情也没法办的这么圆满。”

  

      “我不是客气!“师爷笑道:”若是该拿的,我自然会拿。按照幕友的规矩,我既然拿了东家的聘金,就自当要为东家着想。这池家兄弟我东家早就想动手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机缘,刘大人这次把县里的刺头都横扫一空,我东家这县令的位子也容易坐些。我这是帮东家办差事,怎么能再拿刘大人您的钱呢?“

  

      听到这里,刘成对那刑名师爷不由得高看了几眼。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对到手好处说不的。他想了想:“既然如此,那本官就不强求了,送钱的事情只怕我手下的军事办的不好,待会我就让人把银子送来。偏劳先生了。”

  

      “好说,好说!”郑千里笑道:“其实就算这次的事情与我东主无关,这钱我也不会要的。”

  

      “哦,为何这般说?”

  

      “刘大人,俗话说‘车船店脚衙。无罪也该杀!’说的便是这衙门里伤天害理的事情多得很。在下科场不顺,不得已才吃了这碗饭,若是平日里不积些德行,只怕死后便会堕入畜生道,百世不得超生呀!“

  

      听到这里,刘成不禁有些惊讶:“先生莫不是说今日所为是积德行善不成?”

  

      “不错!”郑千里笑道:“刘大人莫不是以为我将这么多不是池家兄弟干的事情都扣到他们头上,分明是冤枉了他们,还说是积德行善岂不是自欺欺人?”

  

      “不敢。”刘成笑道:“愿闻其详!“

  

      “那我问刘大人一句,池家兄弟放债取利,蓄养恶徒。武断乡里,做了不少见不得人的勾当,到底该杀不该杀?”

  

      “自然是该杀的,不过若是依照朝廷法度——“

  

      “若是依照朝廷法度,他们自然死不了。但苍天有眼,善恶自有分,又岂是人间法度所能衡量?既然他们是该死之人,我用什么罪名杀他又有何妨?苍天明了我的心意,自然会采纳我的善行。“

  

      听到这里,刘成才弄明白那郑千里的意思。感情这刑名师爷所谓的善行全凭自己心证,只要他觉得符合所谓“苍天“的道德标准,他就觉得自己是行善了,至于人世间的法律和道德标准他就全然不管了。那这种标准的积德行善倒也容易。刘成不由得哑然失笑;”那先生以为我行事是善是恶呢?“

  

      郑千里斩钉截铁的答道:“刘大人过去的所作所为我不知道,但从宜川的所作所为来看,当然是善人,还是大大的善人!“

  

      “先生莫不是在奉承我!“刘成大笑了起来。他很清楚由于各种原因,自己的所作所为无论是以现代还是古代的道德标准来衡量,都与良善有相当的距离。虽然说做了不少实事。但双手也沾满了许多无辜者的鲜血,而且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话,直接或者间接死于自己手中的生命至少还要以十万计,后世不被评价为大魔王就不错了,如何还敢说是善人呢。

  

      “刘大人,郑某今日所言皆是出自肺腑,无有一句虚言!“郑千里肃容道,他见刘成还是不太相信,便举起右手指天发誓道:“郑某方才若是有半句假话,当横死异乡,不得入土。”

  

      “先生这是何必呢,在下相信还不成吗?”刘成有些尴尬的劝解道,毕竟明末还是一个抬头三尺有神灵的时代,自己逼得郑千里发下这么恶毒的誓言,的确是有些过分了。

  

      “无妨!”郑千里道:“刘大人,你在鄜州的所作所为我也有所耳闻,凭心而论也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不过这些事情总是要有人做的,只要事情做了,便  是大善。纵然有一二差池,也远远胜过那些束手旁观、只会指指点点的庸夫。”

  

      对郑千里的话语,刘成越听越是觉得耳熟,若是将其换上一套中山装,戴上一副黑框眼镜,他几乎以为面前坐着的是刚刚参加工作时单位里那个酷爱做报告的党委书记。他下意识的接口道:“成绩与错误是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十根指头有长有短,成绩是主要的,错误是次要的,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说到这里,刘成才发现自己说漏了嘴,赶忙掩口不说。

  

      “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关系?”郑千里眼睛一亮,击掌赞道:“这个比方打的极妙!世人皆有十根手指,长短不一,若是要人做事只有成绩,没有毛病,岂不是要人十根指头一般长短?哪有这等荒谬的道理?“说到这里,郑千里叹了口气道:”只可惜朝堂之上的诸位大人们却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刘成听到这里,不禁对眼前这个刑名师爷又高看了几分。须知后世史家对明亡原因虽然有诸多分歧。但有在一个观点上却是有共识的——从万历后期开始,明的中枢权威就患上了一种叫做党争的顽疾,即无论是谁当上了首辅,他就成为了敌对派别谏官们攻击的靶子。稍有差池就成为千夫所指,只有黯然下台了事。久而久之,在位的辅臣们第一个考虑的并非是如何推行政事,去除积弊,而是少犯或者不犯错误。应付政敌的攻击。这样一来国家又如何能不衰败呢?虽然党争这一现象并非只在明朝出现,但与汉、唐、宋等其他出现党争的朝代不同的是,明王朝的统治结构是科举产生的文官一枝独大,其他王朝文官党争,还可以用外戚、勋贵、皇室、内官、将门等其他成员来暂时的替代,而万历之后的明王朝却做不到,司礼监虽然号称内相,但与汉唐动辄废立天子,执掌政事的汉唐前辈来说还差得远。究其原因,还是要归功于明太祖朱元璋。他为了打击相权干脆废除了宰相这一官职,又极大的提高了谏官的地位和权力,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文官相互制衡,打击相权。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是相权倒是被打压下去了,终明朝三百年,除了张居正算半个权臣,就也没出现过能威胁到皇权的人物。可他那些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后代们离开了文官的辅佐,就没有能力亲自执政,最后弄砸了他留下的大明帝国。

  

      “我看先生见识深远。为何不靠个功名,岂不是远远胜过为人捉刀?”

  

      郑千里笑了起来,突然道:“刘大人,我可是常州宜兴人。“

  

      “宜兴人又如何?“刘成被郑千里这句没头没脑的话给弄糊涂了。郑千里见状。赶忙解释道,原来明朝建国的时候,南方的经济水平远远超过北方,这样一来假如南北统一考试的话,那么每年的进士就几乎都是南方人了。为了南北的政治平衡,明政府就搞了个古代的分区考试制度”南北卷“。即事先将每年的进士名额分配给不同的区域,确保每个地区都能有一部分士子考上。不难看出这样一来对于同样水平的士子来说,在南方考上的难度要远远高过北方,象宜兴这种经济文化水平在南方都是拔尖的地方,考上个秀才可能比陕西那种穷地方考上举人还要难的多。像郑千里这种家世、学力都不是非常出色的士子,与其费尽力气三年又三年的苦熬,还不如早点凭借自己的学问在外面找个工作养家糊口要紧,这也是为什么明清两代幕府师爷这一角色多半是出自江苏浙江一带的原因。

  

      “原来如此,倒是可惜了郑先生的才学。“

  

      “这倒也无妨,科场之路坎坷的很,满腹才学,却一辈子还是个生员也是大有人在。好歹我现在也是衣食无忧,已经胜过许多人了。“郑千里笑道,但刘成却看出笑脸底下满是掩不住的不满,显然这位颇有见识的刑名师爷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并不满意。对于这一点刘成十分高兴,像这样有才能士人越是不得志,自己才有招揽的机会呀。想到这里,刘成笑道:”郑先生说的也是,场中莫论文嘛,不过这进身之阶也不一定只有科场一途呀。“

  

      “刘大人的意思是——“郑千里是何等机灵的人,哪里听不出对方的言下之意,他稍一思量,便笑道:”现在敝东家与刘大人乃是一体,在下为东家办差便是为刘大人办差,至于以后嘛,来日方长!“

  

      刘成心知对方是个处事极为小心的人,不过没把话说死便说明还有余地,反正只要自己局面打开了,便不怕他不来投靠想到这里,刘成笑道:“好,好,来日方长,来日方长!”

  

      “这就是延安府了!”池乐山舔了舔已经裂开一条条口子的嘴唇,向不远处耸立的城门望去。此时的他已经完全变了一副模样:蓬乱的头发、一件脏的已经看不出颜色的破袄,腰上用一根草绳束紧,脚上只有一双破草鞋,露出被冻的乌青乌青的皮肤来,手中拄着一根当拐杖用的树枝。从外表上看去,池乐山已经与城门两侧随处可见的逃难灾民没有任何区别了。

  

      正如杜固所预料的那样,池乐山从陡坡上滚下来后第一件事情不是尽快逃走,而是找了个破窑洞躲了起来,以避免敌人的追击。池乐山在窑洞里躲了一天一夜,弄了点草药敷在伤腿上,到了第三天早上才上了逃往延安府的路。依照他的计划,池乐山打算先到学政那儿,把所发生的一切告诉学政,并暗示对方若是愿意出手相助,自己便愿意倾囊相谢,反正现在那些钱财也都落入那个叫刘成的丘八头手里了,只要能够替兄长报仇,池乐山什么都愿意做。

  

      正当池乐山沉浸在仇恨将雪的快慰当中时,传来一阵叫骂声。被惊醒的池乐山往声音来处看去,却是几个衙役正在将饥民从城门口赶开,好在墙壁上张贴什么东西。受好奇心的驱使,池乐山往那边走了过去。由于人群拥挤的缘故,待到池乐山走到城门口的时候,那伙衙役已经贴好了,却是一张悬赏告示。池乐山刚刚看了两行,不由得大吃了一惊,原来这张赏金为二十两银子的告示悬赏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怎么会这样?”废了偌大力气才拖着一条伤腿从宜川走到延安府,为的就是恳请官府替自家平反昭雪,可到了延安府自己却已经由一个有功名的秀才相公沦为杀人越货、放债取利,蓄养恶徒,武断乡里、十恶不赦的通缉犯,那种精神上的打击不问可知。未完待续。

(https://www.biquya.cc/id52398/295388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