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宫之盛世悲歌 > 第一章 风雨中的李唐

?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农历七月的一天,正处于盛夏时的长安城,被炙热的阳光烤焯着,高温酷热的天气,所散发的出的热浪,袭击着这座拥有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唐长安城呈长方形,按中轴线朱雀大街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出11里坊,形如棋盘。

  长安城开十二座城门,南面正中为明德门,东西分别为启厦门和安化门;东面正中为春名门,南北分别为延兴门和通化门;西面正中为金光门,南北分别为延平门和开远门;北面的中段和东段分别与宫城北墙和大明宫南墙重合,西段为景耀门,东西分别为芳林门和光化门。除正门明德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三个门道。

  宫城位于外郭城正中部,平面为长方形,宫城的四周有围墙,南面中正开承天门,东西分别是延喜门和安福门,北墙中部开玄武门。宫城分为三部分,正中为太极宫,称作“大内”,东侧是东宫,为太子居所,西侧是掖庭宫,为后宫人员的住处。西内苑在宫城正北,亦名北苑。南北一里,东西与宫城齐。北部为西苑内有殿宇十余处,以及冰井台、樱桃园。

  在西苑内东北部就是大明宫,大明宫位于太极宫东北方的龙首塬高地上,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可俯瞰整座长安城。大明宫建造于贞观八年(公元624年),从唐高宗开始的历代皇帝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朝政,成为“东内”。大明宫的宫殿为中轴对称格局,前部由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等组成前朝的南北中轴线,后部以太液池为中心组成内庭,分布着麟德殿、三清殿、大福殿、清思殿等数十座殿宇楼阁。

  皇城亦为长方形,位于宫城以南,其东西与宫城等长。城北与宫城城墙之间有一条横街相隔,其余三面开有五门;南面三门,中为朱雀门,两侧为安上门和含光门;东西面各一,分别为景风门和顺义门。南面正中的朱雀门是正门,向南经过朱雀大街与外郭城的明德门相通,向北与宫城的承天门相对,构成了全城的南北中轴线。城内有东西向街道七条,南北向五条,道路之间分布着中央官署和太庙、社稷等祭祀建筑。

  外城郭内有南北向大街八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街道的两侧都设有排水沟,并种植榆、槐等行道树。在外城郭设有东、西二市,东市和西市是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还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

  此时,虽然是盛夏时节,天气酷暑难耐。但是,在东、西二市的街道上,仍然是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往来客商,络绎不绝;叫卖之声,此起彼伏。

  忽然间,榆树的枝叶动了一下,一股微风吹过,带来了阵阵凉意。但是,似乎没人注意到,这股凉风到来,人们依旧忙碌着手头工作,是为名,是为利,也许仅仅是为了生计。总之,没人理会什么事情会发生变化。然而,风越吹越大,转眼间变成狂风大作。街上的尘埃,被吹扬至半空中,让人几乎睁不看眼。

  伴随着狂风的肆虐,街道上瞬间乱作一团,人们争先恐后的寻找自己的归宿,因为这时大家确信无疑地认识到,一场暴雨即将来临了。不久,电闪雷鸣,豆大的雨滴,一滴、两滴、三滴……突然间“哗”地一声从天空倾泻下来。

  雨越下越大,像是天河里的水决了堤,想要淹没人间。这让人无形中产生一种,不寒而栗的紧张之情。但与此同时,西边天空中的太阳,似乎被雨水冲刷地越发明亮,耀眼地阳光穿过层层雨雾,照射在东边的天空中,折射出两道清晰明亮的彩虹。雨水落到接到上,汇聚成了一道道小溪。调皮地小孩子不顾大人的劝阻,结伴跑到街道上踩水,并对东边天空中的两道彩虹,产生了好奇。

  雨很快停了,天气不再那么燥热了,空气也变得清新了。长安城的人们纷纷走出屋子,去欣赏横跨过在东方天际之间那两道彩虹。大家似乎忘记了,经过这场暴风雨洗礼后的长安城的街道中到处充斥着被空风暴雨折断地树枝败叶,有的房屋也经不住风雨吹打而只剩下残垣断壁。不久,东、西二市又变得热闹起来,来往的人,穿行如梭。

  直到夜幕降临后,长安城才渐渐地平静下来。长安的晚间是实行宵禁的,各个坊均采取封闭式管理,坊门有卫兵把守。一天结束了就这样,人们开始进入梦乡,等待着第二天黎明的到来。

  然而,在北衙禁军的兵营里,却灯火通明、兵戈林立充满了肃杀的气息。太子李重俊面对着议事大堂墙壁上巨大“忠”字心里是五味杂陈。羽林军大将军李多祚、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炜之、沙吒忠义等人围在他身边,等待着他的命令。但是,李重俊迟迟一言不发,让将军们很是着急。李多祚忍不住说:“太子殿下,将士们已经准备妥当,您下令吧。”

  李重俊低下头,长叹道:“这样做算是犯上作乱吗?”

  他身边的将军们吃了一惊,李思冲说:“太子殿下,韦氏、武三思、上官婉儿沆瀣一气,挟持天子,祸乱朝纲。这等奸佞之人不除,大唐的江山社稷,将陷入小人之手。我们这样做是在替圣上分忧,为大唐除害,怎么算是犯上作乱呢?”李思冲刚一说完,其他人马上附和着李思冲的话,劝李重俊不要多想。

  李重俊说:“擅自起兵,即使除掉这些恶人,可圣上该怎么看我,庙堂上的列祖列宗又如何看待我呢?”

  李承况急切地说:“太子殿下,我们今天聚到一起,可都是看在列位先皇地份儿上,为了大唐的前途着想才决定拼死一搏的,如箭在弦上怎么不发呢?”

  独孤炜之紧接着说:“太子殿下你深明大义,乃国之储君,天下臣民敬仰您。今天这一步我们都是按照您的指示行事的,不能再犹豫了。”

  李重俊听了以后,眼泪流了下来,哽咽不断。沙吒忠义急的跺着脚,说:“太子殿下,您可是太宗皇帝的后人啊!岂能有妇人之仁?”

  李重俊心头一震,抬起头用手擦掉泪水,转身说:“将军们,本太子今晚起兵,不是为了谋求皇位,也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韦氏、武三思、上官婉儿等奸恶小人,**宫闱,残害忠良,企图颠覆大唐,逼迫所知。今晚我们承接天命,就是要除暴安良,匡扶大唐,不杀这等恶贼,誓不罢休。”

  底下的将军们群情激昂,高呼道:“誓死追随太子,诛杀恶贼。”

  然后,李重俊和羽林军将军们按照预定的计划,假传皇帝李显的命令,调集羽林千骑兵三百余人,出了军营。他们首先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及其亲属十余人杀死在武三思家中。与此同时,李重俊又让左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和他的儿子天水王李禧分头带兵把守宫城各门。

  紧接着,太子李重俊和李多祚带领兵马来到从太极宫南面的肃章门,砍断门栓冲入宫中,四处登门搜寻上官婉儿。

  李重俊起兵的消息,很快传到上官婉儿的耳中。上官婉儿对身边地一个宦官说:“快去报告皇后就说太子反了,让她和圣上快去玄武门,我随后就到。”上官婉儿又派人给兵部尚书宗楚客、左卫将军纪处讷送去情报。此二人接到上官婉儿的情报后,拥兵二千余人聚集在太极殿前闭门坚守。韦氏接到上官婉儿的汇报后,带着李显和李裹儿爬上玄武门门楼躲避,同时派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领羽林飞骑一百多人聚集在门楼之下以保护自己。

  不久,上官婉儿来到玄武楼。在上玄武楼之前,上官婉儿故意把自己的头发和衣服弄乱,一见到李显和韦氏就显示出惊惶地神情,大声说:“太子起兵谋反,他们是想先抓住我上官婉儿,其次是抓住皇帝,最后是抓住皇帝,陛下和皇后要救我啊。”说完,他便在李显和韦氏的怀中哭了起来。在李显和韦氏的不断安慰下,上官婉儿才止住哭声。

  李多祚率先来到玄武楼下,想要上楼,但受到警卫士兵的拦阻。李重俊有些犹豫不决,勒住兵马,没有立即攻打玄武楼,而是希望李显能出来询问他们起兵的原因。李重俊在玄武楼下,大声呼喊:“父皇,能出来见儿臣吗?我只求父皇出来见一见儿臣,问问儿臣为什么冒死起兵。儿臣不是想要谋反篡位,只是被一些小人逼迫所致。您出来一下,见一见儿臣好吗?”李重俊边说边留着眼泪。

  李显听到儿子呼声,想要出去见李重俊。但是,韦氏拦住李显说:“太子已经疯了,陛下这时候要是出去,会遭逆子毒手的。”

  李裹儿也跟着说:“是呀父皇,您不能出去,太子图谋篡位很久了,今天就是要杀掉父皇,自立为君。”

  上官婉儿说:“陛下,现在叛军虽然表面看起来气势很盛,但是其实是不堪一击,陛下只要下令派兵进剿,一定能清除叛逆。”

  宫闱令石城县人杨思勖站在李显身旁,说:“陛下,请让臣带兵出击吧。”

  韦氏说:“婉儿所言极是,陛下快下决定吧。”

  李显说:“好好,就按照皇后所言行事。”

  李多祚的女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当时担任前锋总管,杨思勖拔剑将他斩首,李多祚手下军士当时就丧失了胆气。

  韦氏看到这样的情形心中大喜,对李显说:“陛下,您只要对楼下的千骑兵许以富贵,他们自然会瓦解的。”

  于是,李显手扶玄武楼上的栏杆,俯身对楼下李多祚所带领的千骑兵们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朕的卫士,为什么要跟着李多祚谋反呢!如果你们能杀掉谋反的人,不必担心没有荣华富贵。”

  千骑兵这才意识到原来李重俊和千骑兵将领们促使他们起兵的命令原来是假的。于是,千骑兵在亲耳听到皇帝李显的口谕后,当即就把李多祚、李承况、独狐之、沙吒忠义斩首,其他的人都四散溃逃。成王李千里、天水王李禧父子攻打太极宫右延明门,打算杀死宗楚客和纪处讷,但未能攻下反而战死。太子李重俊带着一百多亲随骑兵逃往终南山,到达西山时,能够跟得上的只有几个人了,当他在树林里歇息时,被手下人杀死。

  李重俊死后,他的首级被献到太庙。不久,又用来祭奠武三思和武崇训的灵柩,最后在朝堂悬首示众。此外,李显又将成王李千里的姓改为蝮氏,太子的同党都被处以死刑。李显追赠武三思为太尉、梁宣王,追赠武崇训为开府仪同三司、鲁忠王。

  太子李重俊的政变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李唐王朝并没有因此而稳定下来。反而,完全暴露了李唐王朝朝廷政局所隐藏的矛盾,并且越演越烈,已经处于严重的激化状态。各种政治势力,粉墨登场。由此,一场血雨腥风的较量,渐渐地拉开了大幕。看似强大繁荣的李唐王朝,实际上陷于风雨飘摇之中。

  

(https://www.biquya.cc/id49793/272224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