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尹志平与王重阳二人的谈话就到此结束了,林朝英即示意孙婆婆将尹志带下去安置。尹志向着寒玉床上的二人又行了一礼,随后便跟着孙婆婆又进了来时的墓道,约摸又有半柱香时间,才来到了一间宽敞的石室,孙婆婆放下提前准备好的物品,对尹志道:“尹小子,以后你就住这,如果有什么需要就摇一下这个铃铛。”孙婆婆说着,取出一只寻常道士做法事时候用的铃铛,接着道:“这个铃铛乃是一件简易的法器,只要你一摇动,我便能听到。”说着便走了出去,还随手关了室门。
尹志一个人,看着空荡荡的石室发呆,好半晌,才回过神,走到一旁石床之上坐下,开始整理这一次的收获。一件件东西被尹志从腰间小囊内取出,然后摆在面前,然后又被放到一旁。一刻钟过后,尹志身前的东西,只剩下两本书,正是《太阴真经》与《道法纲要》。
尹志想了想,又从自己脖子上取下通灵宝玉,仔细观察起来。见这宝玉还是如往常一般,并无任何特异之处,却是想起当年那晚的梦境,又想起《道法纲要》之中关于储物类法宝的描述,心下决定一试。便闭上了眼睛,敞开自身灵觉,佛家有八识之说,分别为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而道家所谓五感为心、触、意、人、情,本来到了人仙境界的修者多已练就金丹,元神凝练,能够生出神识观物,但尹志并未结成金丹,只是机缘巧合突破至人仙,元神也不够凝炼,无法生出神识,只能够运用自身灵觉,即所谓的末那识或者是心感。尹志用心反复感应着手中所捧宝玉,大约过了两个时辰,才感觉到自己进入了一处空旷的空间,仅凭灵觉,却无法触摸丈量这处空间的大小,只知是极大极远的一处所在。尹志心中一喜,却是睁开眼来,盯着手里的宝玉,知道自己已经找到宝玉所带的储物空间,便从一旁取过一物,正是三阳一气剑,尹志看着三阳一气剑,又看着宝玉,心里默运起灵觉,想着储物的法门,只见三阳一气剑一晃竟然从手中消失了。尹志向宝玉中输入了自身真元,只见三阳一气剑的影子出现在了自家脑海中。至此,尹志终于不再倚赖周萌送自己的小囊,大喜过望,便将身旁的物品尽皆收入了宝玉当中。
整理完物品,尹志却是静下心来,开始翻阅身前的两本书籍。尹志,首先便拿起《太阴真经》,因为前世可是对《九阴真经》好奇的紧,此刻拿到了《九阴真经》的原版《太阴真经》,当然是迫不及待想要一观……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未尝有行不由送,出不由产者亦。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尹志匆匆翻阅着,一边细心体会着《太阴真经》与《太清罡气》的不同,那一日在楼观台所见的一幕便又再次出现在尹志的脑海中……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随着诵经声回荡,一个身影出现,正是当日在楼观台衍道的道祖李老君,只见其一身白布道袍,白发白须,面若婴孩,一身长袍在风中飞舞,其手、脚、身、腰尽皆在演化神通,与道共鸣,好像每一个动作,都蕴含了莫大道理,具有莫大威能,仿佛时间已然静止,仿佛老君本身便已是道,便已化尽世间之道。抬手间,天地崩坏,须发飘扬间,便是混沌开辟、阴阳天地。尹志觉得,自身所见的一切便是道,便是理,可是却无法理解,无法领会。因为境界,因为自身,或者说,这本就不是他的道,这只是老君的道,被岁月刻录下来,而今重现于世,而道,不会再有重复。
那么,自己的道又在哪里?,尹志反复问着,思考着,太阴,太阴又名九阴,九阴源出自先天八卦,易经之道坤,而九阳源出自先天八卦,易经之道亁。九阴九阳合为阴阳,阴阳合而衍太极,是了,自己还会太极。《易经》曰:“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即是“理”,便是“道”。阴到极盛便渐转衰,少阳暗生,阴渐衰而阳渐胜,阴阳互补,互生互济,少阳盛于老阴,少阴盛于老阳,凡事不可极,极则变,由重转轻,由轻转重。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动静之机,在于阴阳,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鼓汤,炼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金老爷子曾说:“一静无有不静,静须静如山岳。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一动无有不动,动当动若江河,所谓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既然武学与修道相通,则皆为理,便皆为道。
“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宇宙气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气。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
一个声音忽然出现在尹志的脑海之中,尹志的身体便随着这个声音站了起来,开始演示太极。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子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
“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
“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尹志的身体随着声音舞动,时动时止,时急时缓,仿佛不知疲倦,渐渐地,似有一个太极出现在了尹志身前,在尹志手上,在尹志脚下,在尹志打出拳法的一瞬间。好像有无数的太极,在不经意间占据了整个石室,在尹志的每一个动作,或是揽拳,或是腾跃,还有尹志迈出的路线。就像太极拳歌诀中所唱:
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
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
体松内固神内敛,满身轻俐顶头悬;
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
但却更加玄奥,晦涩,难以理解,不可捉摸。就像那天地之初,混沌不清,看不真切,理不明白。
王重阳曾说,武学与修道,皆看悟,悟了便悟了,不悟便不悟,如之奈何?此时的尹志,确实早已陷入了一种疯魔的状态之中,在无意识之间演化着高深的拳法。而自身的意识早已深陷进对太极所包含的天地至理的领悟当中。
当尹志从这种状态中脱离出来之后,已经是三个月后。尹志的身形渐渐停息下来,满室的太极忽然间收拢,在尹志腰间,将尹志团团围住,一道光华闪过,便没入了尹志的小腹。尹志睁开了眼睛,长吸了一口气,自语道:“却不想,已经三个月。看来,都说修道之人能够辟谷,传言非虚。”
尹志说着,想起来时孙婆婆曾在石室里放了一些东西,便走上前去翻看。拿到手中,才发现,竟是一本书与一堆的小瓶子。书皮上写着“玉女心经”,尹志二话不说,一翻手将其放入了宝玉当中。拿起一个小瓶,拔出塞子放到鼻前,原来是蜂蜜。看来古墓中人果然是以玉蜂浆为食,尹志暗暗腹诽,反手将所有蜂蜜也收了进去。
重新坐到石床上,尹志从腰间小囊里取出一根黄精啃了两口,又拿起面前的那本《道法纲要》翻阅起来。
“疾行术?垃圾!~”尹志一边翻阅,一边还品头论足道。
“基础符箓?什么东西?”
“穿墙术?拿来干嘛?”
“御器术?等等。”尹志翻阅了半天,终于在“御器之道”一章停了下来,为啥,因为这货想起了《蜀山》里边,诸位剑侠御剑飞仙,出入青冥之中,瞬息千里,于千里外取人首级,想着不禁流出了口水,看了下介绍,拉轰啊拉轰,装B必备牛技“御剑术”也是源于此。尹某某不禁想起了自己以后有一天站在三阳一气剑上,怀抱着李莫愁或者小龙女出入青冥,想想都觉得那是一个爽啊……
(https://www.biquya.cc/id49555/269157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