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荒一统,燧人治世。
此时,各部落散居于茫茫大荒之中。
在东荒的九夷之地,生活着一个风部落。
该部落里有一位名曰华胥氏的姑娘,聪明美丽,活泼开朗,深受族人的喜爱。
风部落为东方一大强族,逐水草而居,其东邻浩浩大海,南依茫茫雷泽。
这一日,天空明朗如洗,气象新鲜,华胥氏与几位姐妹结伴到雷泽游玩。
几人正徜徉间,不经意间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
华胥氏好奇心顿起,于是便脱下草鞋,以自己的脚丈量这奇异的足迹。
此脚印乃是先神之迹,灵异非常。
华胥氏踩上去后,霎时祥光四起,一道青虹从天而降,环绕其身,云气浮动,良久方散,久而方灭。
华胥氏一时恍然若梦,不明所以。
自此后,竟意有所动,不知不觉,受感而孕。
历一十二载诞下一子,取名为伏羲,抚养起来。
且说伏羲诞生时的那一声啼哭,惊天动地,响彻寰宇。
女娲虽身在泰岱山元圣宫,亦有所感应。
其甚为惊奇,屈指算来,已明端的,一时凝神沉思起来。
时碧霞仙子在侧,见状后,便问道:“娘娘为何闷闷?”
女娲睁眼开来,问道:“刚才你可闻得有婴儿啼哭之声?”
碧霞仙子道:“确有耳闻,不知何人竟如此神异。”
女娲道:“依本尊算来,此人出身非凡,心智出类,有超凡绝尘之悟性,若机缘触启,或授命以身,必能透视玄妙,识破天机,率人之先,肇启人类文明,日后必将成为人世间亘古至上的圣人,其功其德可等齐开天。”
碧霞仙子听闻,不禁诧异,口中喃喃道:“世间竟还有如此奇异之人!”
女娲道:“人为万灵之长,虽圣仙等亦出于其类,现今人世焕然,将来必然圣灵辈出。”
碧霞仙子闻听,点头道:“娘娘久虑人世嬗迭,今既有大圣人出世,应该万分欣慰才是,为何反而闷闷了呢?”
女娲道:“你有所不知,我圣教乃是入世俗化之教,本尊更是担负化育群方之责,今逢圣人出世,需得化魂托身,伏入世间,辅助圣人治世,为此,本尊不免要枉费万年的修为。”
碧霞仙子听闻,不由双目怜视着女娲道:
“娘娘为人世一向殚精竭虑,如今还要化魂托身,真可谓人之圣母了。”
女娲道:“本尊何要其誉吔,只是尽自己的天职罢了。”
言毕,遂凝神运元,从圣体里迫出一缕精魂,挥发而出。
却见那精魂蜿蜒而下,直奔世间而去。
山中一日,世上千年。
就在女娲化魂托身之时,世间已过了几年光景。
此时伏羲已成长为一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童,在户外玩耍。
华胥氏看在眼里,喜在心间。
这时,她不觉倦意袭来,朦胧间梦游,忽飘至泰岱山间,俄见一位仙子问道:
“来者可是华胥氏?”
华胥听闻,点头道:“不知仙子是何人?”
那仙子道:“我乃元圣宫碧霞是也,你既至此,且随我来,娘娘正有事相嘱。”
华胥不明所以,举步跟来。
元圣宫内,华胥见到女娲就要下拜。
女娲慌忙搀起道:“圣母万不得如此,想来你我亦有一丝母女之情,我焉能受你礼拜。”
华胥听闻,顿时愕然,问道:
“娘娘乃上古之正神,受万人敬仰的先天至尊,为何却与我一凡俗之人有母女之情?”
女娲道:“这个且先不言明,日后定然知晓。圣母先日履迹得子,此子出身不凡,日后必成为千古圣人,今日本尊再赐你一女,乃天作之合,你看如何?”
华胥听闻,不禁凝神窃喜起来。
片刻后再抬起首,却见元圣宫及女娲等皆嗖乎不见,自己乃处于一片旷野之中。
想起刚才所历,其不免惊奇,忽又忆及女娲所言,其不禁问道:
“不知娘娘所赐娇女,欲往何处寻觅?”
飘渺中传来女娲之言:“欲寻此女,且往承注之山。”
华胥闻听大喜,适从梦中醒来,睁眼见外面阳光普照,天地明朗。
其想起梦中之事,不免有些狐疑。
时伏羲仍独自在外面玩耍,华胥忆及梦中女娲所言,不禁细致端详其片刻,左右寻思,却难见其过人之处。
这时,恰有一群族人打猎归来,抬着一只野鹿从此经过。
族人们素知伏羲乖巧机灵,故喜爱非常,常相逗乐,今见其在此玩耍,便走上前来,逗笑道:
“伏羲,你什么时候也能像我们一样猎取一只野鹿呀?”
伏羲听闻,站起身来,抬头看了看那只野鹿,霎时潸然,摇头道:
“这是一只怀有身孕的母鹿,你们不该猎杀它呀!”
族人听闻,十分好奇,就有一人问道:
“你怎知这是一只怀有身孕的母鹿呢?”
伏羲道:“此鹿在猎取之时想必行动迟缓,方为所猎。”
众人点头称是。
伏羲接着道:“观它皮毛光亮,奶乳胀大,腹身隆起,可不是有胎之像?”
众人听闻,细细观之,果不其然,纷纷惊讶。
伏羲道:“猎杀受孕之鹿,一则上天不许,一则仿若竭泽而渔,而明日无鱼。”
族人听闻,纷纷赞叹道:“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却也懂得这番道理,真是奇异。”
族人走后,华胥上前来。
想起刚才伏羲所举,其不禁暗忖道:“难道此子真如女娲娘娘所言,可为千古圣人吗?”
此时,她又忆及女娲梦中所嘱,于是便携伏羲一起向承注山行来。
至于其山下,果然闻得有婴儿呱呱之声,循声望去。
但见前面草丛之中,竟真的躺着一个眉清目秀的女*婴。
华胥将其抱入怀内,喜不自禁。
伏羲更是好奇,不由垫脚详观。
华胥见状,嬉笑道:“此为上天所赐,做你妹妹可好?”
伏羲闻听大喜。
因此女得的不同寻常,华胥便将其取名为女希。
后来,继世之人知女希乃是女娲精魂所化,属托身入世,故亦以女娲之命称之。
且说伏羲虽年齿尚幼,但性至纯厚,聪慧过人,悟性通透。
当时之世,尚未有专用于盛水的器皿,饮水用水多为不便,伏羲仔细观察之后,匏析成瓢。
即将一只完整的匏从当中剖开,一分为二,再刨去内瓤,变成两个能用的瓢,用以盛水。
这极大的方便了人的生活。
为了携带东西的方便,人们常用桠枝藤条简单的编制各种容器。
由于枝条间缝隙太大,细小的东西容易遗漏,伏羲便在其内涂上一层黏土以补其缝。
但黏土仍容易散掉脱落,伏羲发现,经过火烧之后,黏土就会变得坚硬,因此他每每涂完之后,都要在火上燎烤一下。
直到一日,伏羲在烧黏土的时候,因火势过旺,他还未来得及取下,那枝条便燃烧起来。
待火势渐灭,伏羲从灰烬里挑出所剩之物,发现其已自成一体。
伏羲惊讶道:“原来黏土不要枝条也可以烧制成器,而且不怕水。”
他便将此物取名为陶,在部落里迅速推广了起来。
陶器的使用,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族人们仿伏羲之法,争相制之。
体小的陶器以手捏成型,体大的陶器以泥条盘筑成型,这就是泥条盘筑法。
及至后来,采用在转动的陶轮上盘筑坯型或修整坯体口沿,即慢轮修整法。
再至后来,进一步发展为更便捷的轮制法。
有了陶器后,人们在处理食物时,除了烧烤之外,又多了蒸煮的方法,这极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
因此说,这是人类在制造技术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一项划时代的创造。
陶器,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依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因此,陶器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
(https://www.biquya.cc/id49071/265012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