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人们痛苦的时候,每一分每一秒都非常难熬。
当思念占据心扉的时候,度日如年。
而当喜悦愉快成为了心情,时间就会转瞬即逝。
于是,人的喜怒哀乐造成了时间的变幻莫测。
七天,一转眼就过去了。
这一天的天气并不好,天灰蒙蒙的,满是风沙,太阳被遮挡在厚重的乌云上面,仿佛小时候用过的尿布,焦黄中带点儿苍白。
李安县依约来了,只带了四个筑基弟子。其实,放眼整个东土,只要不是太危险的地方,这样的阵容也算不错。上一次去中州采购大量物品,为免有失,才带了大队人马。毕竟,在修行界到处行走的,往往都是元婴以下的修士。元婴以上的修士,多是在洞府里专心闭关修行,以图境界继续提高。因为,只有踏入元婴,才算真正具有了奋斗成仙的资格。
根据佛道两门万年来的数据统计:有灵根的修士,算上服用丹药的话,以十为基数。可以顺利筑基者,十之五六;筑基成功的修士可以顺利结丹者,十之三四;结丹成功的修士可以顺利结成元婴者,十之一二。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一个修士顺利结成元婴后,再往后难度就会逐渐减小,直到渡劫那一大关口。只不过需要的修炼资源逐渐海量,很多修士虽然到了元婴,却没有足够的灵石、丹药继续迅速提升,只能慢慢依靠打坐来吸收天地间的灵气,循序渐进。除非是那些大宗门的核心弟子,才有可能被大力培养,提供更多的修炼资源,修为傲人。
这样,就造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局面:富者越富,穷者越穷。本来都是一样的内门弟子,有几个被看好成为核心弟子后……当然,这个看好很有学问。多数都是掌门或者长老的直系子孙,因为修炼资源的大幅度增加和修行方面的督促指导,境界迅速提高。几年下来,保证会远超其他内门弟子。
这个时候,掌门和长老们就会激动地跳出来狂点几个赞——俺们果然没有看错人。然后再厚颜无耻地训斥一下其他内门弟子:“看看你们……都是一样修炼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好好努力吧,以咱们的核心弟子为榜样,把修为……搞上去!”
于是,宗门的天骄就这样诞生了!
其他的内门弟子只能苦B地仰视着核心弟子,满脸的羡慕嫉妒恨……
现实归咎现实,修真,修的就是血脉、机缘和造化。莫怪别人作弊的行为,你怎么不怪自己没有摊上个好爹呢?如果太简单、太平等的话,那人人都能修成仙,还有意思么?还能彰显出神仙的高高在上么?
因此,做人要脚踏实地,修真也要脚踏实地。
在这里,我们先要掌握修行的法则……
筑基,是修真界第一个分水岭。筑基的概念是将自己体内的杂质全部排出体外,从肌肤到内脏,从血液到骨骼,甚至细化到全身每一个细胞。只有这样,修士的身体才能更适合接收和容纳更多的灵气,量变引起质变,才能更加强大。筑基越彻底,排出的杂质越多,将来的潜力就越大。很多人因为体质和功法的原因,排出的杂质不够,才会卡在炼气境,不能顺利筑基。资质和功法较差的修士多是使用筑基丹,强行筑基,虽然排出了更多杂质,也成功地跨越境界,但是却让自己的身体对丹药有了一定的抵触,为日后的修行增加了负担。
想得到比较高深的修行功法,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各大宗派敝帚自珍,道门和佛门对于上等功法的传承是相当在意的。传承非常严格,要经过很多年的考察,才会传授给立下道誓的核心弟子,而且会在功法上设定封印,外人无法获取。
对于追求天道的修士,道誓非常灵验,违背道誓,好比触怒天威,必遭天谴。这一点,所有的修士都知道,无人敢逾越。但凡有人违背道誓,纷纷身死道消。
崔涛勉为其难收下的那个来自问天的修行功法,名曰周天星辰诀,在三界内都是数一数二的绝世功法。这个他不知道,问天也没有说。当年道主和佛主在人家撒开传承,都留下了后手……传承是根据自身功法简化了以后只有原来功法四五成的效果而已。
修真界很多排行前列的大宗派大家族,他们的核心功法又逊于佛道两门的正宗传承,只不过是从佛道传承的简化本里延伸改编而来,效果略有不足。中小门派家族的功法更不用说了,多是掌握了一些修行的皮毛,能修炼到元神御虚的都是绝顶天资了,成仙对他们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很多中小门派的掌门才是元婴境界,达到元神境界的都不多。
道一宗规模不小,属于中上门派,山门设在一处灵气浓郁的高山之中。此山名曰灵云山,占地宽广,气势凌云。山有十四峰,怪石嶙峋,重峦叠嶂。山下有一水潭,雾气缭绕,恍如仙境……此处实乃修真的福地。
道一宗存在六千多年,在东土大小一百个修真门派和家族里排名第二十九,因开山老祖道一真人而得名。道一真人出身道门,是道祖座下玉虚真人的记名弟子,也算功法正统。当年道一真人元神初期开宗立派,历经六千多年,到现在已经达到了御虚中期,勉强算是地仙。将来如果渡劫成功,就可以飞升而去……
崔涛和村里的小伙伴,还有临村的那些孩子,将要去的就是这个道一宗。
李安县从储物袋里摸出一个巴掌大精致的小船,灌注灵力催动,小船闪闪发光,缓缓升起。在空中逐渐变大,变得比真正的舟舫还要宽大一些,方才轻轻地落在地面上。
在村子里长辈亲人充满期待的关注中,孩子们纷纷跳上船去,一时间,传来阵阵欢呼之声。算上崔涛在内正好是三十六个不到十六岁的孩子。其中十一二岁的居多,七八岁的也就几个,再小的就没有了……李安县既然知道了这地方,计划过几年再来上一趟。毕竟,孩子太小还需要找人照顾,非常麻烦。
本来都是兴高采烈的,可当飞舟真正缓缓升起的时候,不知道是谁引了个头,下面的母亲们陆续传来了哭声。
结果,孩子们也都跟着哭起来……
那些男人们措手不及,都眼睛通红地在自己的女人身边努力劝慰着……努力着,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
李安县见状不妙,立刻催动飞舟向东疾驰而去。飞舟越来越小,片刻失去了踪影。
村里的哭声更多了,久久不绝。
——与亲人分别,总是那么悲伤,无论何时何地。
当孩子还没有长大就必须出去远行的时候,最揪心的就是母亲。
父亲虽然还笑着,眼角有泪。
可那些孩子……
他们的泪水里带着什么?
仅仅只是不舍吗?
(https://www.biquya.cc/id48951/262847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