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底,一条从江宁府而来的客船经过虹桥后,便停靠在了城南的汴水码头。
船只靠岸,船工已经拿了跳板,架在码头上。随即从船上走下来一个穿着淡绿色襦裙,上身一件碎花对襟长衣,衣袖的两端则披着一套淡红色的披帛,只见这个女子轻抬绣花鞋,从船舱内走了出来,她两只眼睛一直盯着码头上的那个一个少年,自船到码头前她便一直紧盯着码头上的人。
身后的另外一个穿着粉红色襦裙,淡黄色对襟长衣的少女,则对着那个女子道:“周姊姊,殿下都在码头了,可是我怎么不见我家二蛋哥?”
“兴许是有事?对了以后在人前,切莫叫商小哥儿叫二蛋。”周嘉敏对着张芃芃道。
“唔。”
码头上,少年见到少女之后,便冲着她笑,“周姊姊,你来了?张小娘子你也来了?”
“唔。”周嘉敏从跳板上下来,走到了码头上,赵德昭便眼睛呆呆地看着周嘉敏,周嘉敏嗔怪一声,“你怎么这么看我,都不好意思了。”
赵德昭挤眉弄眼道:“这哪有不好意思的?”
“周姊姊与魏王殿下是一对天生的璧人。”一旁的张芃芃调戏道,随即她忽然想起甚么,则失落地看着调情的二人,叹了口气。
这个时候,商浩斌便已经驾着一辆四轮马车前来,张芃芃的眼睛见到商浩斌的时候,也一下子闪现激动,随即低下头去,整张脸都涨的通红。
商浩斌挥挥手道:“都请上车,午饭去广味楼用膳,我已经唤了武凌清前来。”
周嘉敏以及张芃芃看着周围开封热闹的一切,一路上都好奇地看着这一座城池,一路上则问长问短,好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
用过午膳之后,赵德昭便吩咐几个小厮陪周嘉敏、张芃芃二人去开封逛逛,至于赵德昭、武凌清与商浩斌三人则坐在原位,一同商议接下来的事情。
首要之事便是书籍与活字印刷术,至于封赏一事,前几日,宰相赵普与晋王赵光义则办得不错,南征的将士们都得到了所要。
唐宋时期,国内便有官方藏书(公藏)、私家藏书、书院藏书、寺观藏书四大系统。
赵德昭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将天xià的书籍全部重新整理一遍,然hòu教人攥写排版,在大宋的各地也广开藏书楼,让全天xià的百姓、士子们也可窥见这些珍藏的书籍,其余二人便点头示意。
赵德昭想起了当初在江陵府,黄州刺史孙光宪便收罗了不少的书籍,自己也在一旁参校修订,有时候也对shǒu抄书进行校正勘误,此为“勘书”。这修书之事实在是甚为庞大,所需士子、鸿儒工夫也大。
这一趟回开封,孙光宪也带来了不少的书籍,进献给朝廷,而且大宋自从并(南)唐、(南)汉国疆域之后,赵匡胤下令从江宁府、兴王府皇宫史馆、舍人院以及其他子库、私人藏书那里调集了许多书籍送到开封,共计十几余万卷。
赵德昭与武陵清、商浩斌告辞后,便回了宫。
……
崇政殿西北角,迎阳门内后苑中,绛霄楼(即太清楼)内,赵匡胤、赵德昭父子驻足于此,此楼内堆放着经、史、子、集、天文、图画等抄录三馆(昭文馆、集贤院、史馆)所藏之书,跨入楼内,只见楼内的藏书很多,却比不上江宁府的藏书。
赵德昭对赵匡胤说道:“江南李氏,自李朝伊始,便开始校雠书籍,至李煜登基之时,江宁府内,‘家至户到,咸慕置书;经籍道开,文武并驾’藏书风气,以至于江宁府‘宫中藏籍万卷’,是以江南藏书,为天xià冠。”
赵匡胤听了点点头道:“昭儿,此番平定江南,我大宋得金陵藏书十万余卷,分布三馆及舍人院。其书多雠校精审,编秩完具,与国本不类,至于汉国虽然书籍少,也大多都是孤本,这次定让翰林书院、舍人们好好校雠一番。”
二人见绛霄楼内的翰林官员、舍人们、士子已经内侍们都在搬运整理书籍,他便和赵匡胤二人一起去了上书房。
赵匡胤的上书房桌子上的一角则放着一只柴窑(柴窑是五代十国皇帝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据记载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河南郑州。但是至今尚未发现实物及遗址)出炉的瓶子,此瓶名唤玉屏翠,从色泽上看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滋润细媚有细纹。
不过现在赵德昭的一门心思,当在活字印刷之上,等解决了此事,他也要想想历史上的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让大宋的瓷器传扬整个世界。
此刻,赵匡胤已经到了御桌前,二人正在计较如何行事。
藏书楼的之事,也是国之大事,赵匡胤这几日也一直在思考中。不过雕版的价格太贵,每页的书籍都要雕刻一个版本,雕刻一个版本至少需要十天半个月的工夫,所需的时间也是好大,而整理那些浩如烟海的书籍所需的工夫这样子算下来要几年工夫了,还有万一错了个字,整块雕版都没用了,除此之外还需保证此雕版的完整,工匠们的劳作。
是以赵德昭便将活字印刷这一秘术上呈给赵匡胤,赵匡胤一听,手里头拿着一枚玉印章在纸上一遍又一遍地印着,他让张德钧拿来几枚玉印章在印奁内蘸取了一些印泥,试了一下,澄心堂纸上便出现了一整排清晰的印章拓印,随即赵匡胤便明白赵德昭说的法子了。
“这李煜果真是个妙人啊,澄心堂纸真不错,此纸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当然还有昭儿的活字印刷也是不错,若问世,则天xià间修书越发简便,书籍价钱自然也便宜许多。”
赵德昭听见赵匡胤如此盛赞,他脸一红,此法并非他所想,他道:“爹爹谬赞了。”
此法果真不错,是以赵匡胤便让将作监李清与魏王赵德昭二人一并负责活字印刷之事。
至于李煜,这一次也一并参与此事,归于二人下首,其余如韩熙载、徐铉、徐锴以及江南士大夫、士子也一并加入了校雠当中,朝廷也派了各地的鸿儒等人入京,与大宋翰林官吏一并修书。
修书、校雠等事已经开展。
至于活字印刷还在瓦子坡将作监内试验当中。
这一日,秋高气爽,在瓦子坡一带。
至于为何不用木材,赵德昭借鉴了历史上毕昇的想法,毕竟有上一世的经验在,赵德昭也担心木材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是以赵德昭也同毕昇一般,没有使用木活字。
而泥活字因为成本低,用料随意,成为一种被使用的材料。
工匠们按照魏王赵德昭吩咐,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识字的工匠们已经在毛坯上的一端刻上反体单字。
赵德昭看去的时候,只见那毛坯上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
因为这一次乃是试验,是以上miàn的字都是一个“一”字。
它们被整齐得码放起来,搁置在一块板上,中间也有间隔,随即被推进大窑内准备进行烧制。
石炭、木炭混在一起,此刻已经点燃了,而窑口已经被堵上,窑口附近的温度也一下子升高了。
烧制的烧窑工匠便要更加自己多年的烧窑判断什么时候才能烧制完成。
而在烧制的时候,窑内的温度极其重要,这时候则叫火候,火候过低,烧制的容易脆;火候过高,则那些毛坯活字就会一下子就会裂开缝隙,影响使用。
烧制这些比烧制瓷器掌握的火候更要困难,而且烧制的时辰也不需要有烧制瓷器那样长。
石炭已经烧完,等温度降下来后,工匠们才打开窑口,拿出烧制的毛坯字。
等出来后,赵德昭便先看看这些木活字的成色以及耐劳度等。
随即他让工匠们开始试验一下木活字的效果,工匠们便挑选了成色以及耐劳度等不错的泥活字。
工匠们已经带来了铁板、药剂等。
工匠们先在泥活字与铁板之间敷一层药剂,此药剂乃是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而成。
因为都是同样的字,所以排版很简单,不一会儿,泥活字已经全部排在了带框的铁板上,与药剂极好地粘连在了一起。
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
工匠们已经将此铁板拿到煤饼炉上烘烤着。
等药剂稍微融化,工匠们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一块稳固的版型。
赵德昭看了一下,他觉得十分满意,一旁的工匠也在等待奇迹发生。
将作监李清已经拿来了雪白的澄心堂纸作为书籍的纸张试验。
工匠们拿来了徽墨,与澄心堂纸一样,以及歙砚,这些都是出自歙县。
工匠们用刷子在板上刷上徽墨,随即覆盖上澄心堂纸,用石料板砖挤压。
工匠们掀开纸条,只见雪白之上已经出现了方方正正的楷体,虽然全部都是“一”字,可这毕竟是大宋历史上第一次用活字印刷术出来的。
赵德昭立马让内侍将这一章纸条传送到赵匡胤福宁殿的内书房那里。
“你们做得很好,这是我大宋第一张活字印出来的纸,意义也是非凡,我定会让陛下好好奖赏你们的。”
这些工匠们知道这意味着甚么,是以他们全部跪伏在地,口中喊道:“多谢魏王千岁,多谢陛下。”
“你们起来罢,别动不动就跪了。”
印完以后,工匠们又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福宁殿内书房内,赵匡胤看见纸上印刷字的时候,就问了内侍,随即他龙颜大悦,提起御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大宋乾德五年将作监御制。
活字印刷术的成功,为书籍的修订、传播奠定了很大的基础。
于此同时,借助活字印刷术,朝廷的编篡整理书籍也加快了速度。
这一段日子内,开封百姓、士子到处可见街头出现陆续间多了几家书坊,这几家书坊都是朝廷幕后开设的几家,他们的活字刻板都是通过将作监那儿提供。
大小娘子们路过书坊,也入了这书坊内,她们拿起书架上的《红楼梦》、《白蛇传》两本书,然hòu翻开扉页看了起来,一个小娘子猛然间嗅了一口,道:“这本红楼梦与白蛇传上miàn的字真是清晰,好像是刚印出来的呢,上miàn满满的都是书香味呢。”
另外随同的几个小娘子也拿起书来嗅了一口,道:“果真如薇娘说的一样。”
ps.
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北宋时期商业活跃,市民阶层。
感谢神冷舞、绝声悼武、爱笑的宋营的打赏!
(https://www.biquya.cc/id48901/296985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