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脉关系上要疏远一些,但是几家的来往却很多,过年过节的时候回老家一般都在韩阳他那个大伯家吃饭。
韩阳的大伯叫韩磊,是个土里土气的农民,一辈子就靠种地和打零工赚钱生活,两个儿子也都一样,已经各自成家立业,也都住在农村里。
看到韩阳回来,韩磊相当高兴,闲聊一阵后才问道:“这次回来没什么其他的事儿吧?”
韩阳点点头,“没什么事儿,就是我建军叔想要收拾一下老房子,我回来帮个忙。”
“建军啊,”韩磊吸了一口烟点点头,“那房子是得收拾一下了,再不收拾就要塌了,不住人挺可惜的。”
韩阳应和道:“可不是么,”说着问道:“大伯,咱村里谁家还有什么老物件吗?”
“老物件?”韩磊摇头笑道:“哪里还有什么老物件,早在好几年前就被你爸爸收刮的差不多了。”
韩阳一想也是,自己的父亲虽然不怎么往外跑,但是自己村里是肯定不会放过的,想到这里,也就绝了在村里捡漏的想法。坐了一会儿之后跟自己大伯说了一声,然后直接跑到王乐瑶家的老房子。
说是老房子,其实就是几口窑洞加三间青砖的西屋,青砖的西屋是二十多年前盖的,房基以及地层的墙壁都是大青石砌起来的,倒是好好的,但是青石往上的青砖和青瓦的风化痕迹都已经很重了,房顶的一些地方已经有了漏雨的迹象。
屋子里面自然不会有什么贵重的东西,但一些老旧家具还是有的,比如说十几年前的那种桌子椅子床柜子等等还都留在房间里。这么多年没人擦拭和管理,这些家具竟然都没有坏掉,只是盖满了灰尘。
韩阳看了看这些家具,都是普通木料制作的,而且做工很粗糙,是以前的木匠们手工制作的,别说收藏价值了,放到现在都没了什么实用价值,因为这个年头里即便是农村也没有人使用这样的家具了。
将这些家具都从西屋的砖房里搬出来,简单的清理一下之后统统搬到窑洞里去。几口窑洞这么多年没有住人了,显得有些破败,但是却没有丝毫漏雨和坍塌的迹象,收拾一下还完全能住人,而且看这架势再住个几十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韩阳是相当喜欢住窑洞的,虽然看起来不是太好,可是却相当舒服。韩阳小时候就是住窑洞长大的,而且那个时候韩阳的父亲就比较能干,花钱将窑洞内部装修了一番,窗户也重新设计过,跟一般的窑洞比起来明亮干净了很多。
不过这也好多年没住了,毕竟在十几年前你的窑洞装修的再好也是窑洞,人们还是觉得楼房更好。现在一些人倒是想住窑洞,但是还真就找不到合适的窑洞了,而且这个时候想要挖窑洞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还要手续什么的。
所以住窑洞这事儿韩阳只能想一想而已,真要返回到村里来住窑洞,肯定会被人当成傻子。
但窑洞确实是舒服呀,真正的冬暖夏凉,韩阳到现在都记得那感觉呢,夏天完全不用风扇什么的,在窑洞稍微靠里的地方一站就能感觉到凉意,而冬天只要有一个炉子就能将整个房间熏的暖烘烘的,保温性非常好。
王乐瑶也在窑洞里住过几年,但是却没有了什么记忆,好像是在六岁的时候就搬到了县城,所以对窑洞的记忆很淡,这个时候有机会这么近距离的观察窑洞让她很兴奋,拿着韩阳的手机不断的拍照,还不停的在三口窑洞里四处寻找着什么。
王建军不知道他女儿在找什么,只是觉得王乐瑶好奇。但韩阳却知道,王乐瑶这是在找宝贝呢,这姑娘跟着韩阳在省城的古玩市场逛了一圈,虽然受了点小惊吓,但是却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所以很希望自己家的老房子理也能翻出什么宝贝来。
韩阳对此只是笑笑,毕竟全国十几亿人,几亿的家庭里能翻出宝贝来的实在有数的很,王乐瑶的祖上可能有过宝贝,但是能流传下来的可能性真不大。而且即便是有,估计也让韩阳的父亲给收刮了,怎么可能留到现在?
但这个念头刚刚落下,韩阳跟王建军刚刚将一张桌子抬到墙角,就听到王乐瑶在那边尖叫一声,跟着小丫头惊喜的喊道:“韩阳哥哥,快来,我发现宝藏啦。”
韩阳跟王建军对视一眼,心里都有些纳闷也有些好奇,难道真有什么好东西?想到这里,两个人放下手里的活儿跑到最西边的那口窑洞里。
这一口窑洞在以前就是存放杂货的地方,农具之类的东西都在这里放着。此时里面确实是也放着不少杂货,像是缺口的锄头,木头的犁架子,一些破烂的箩筐簸箕之类的东西。而此时的王乐瑶正蹲在一个箱子旁边紧张而兴奋的朝韩阳两人招手。
“快来快来,这里有宝贝,”王乐瑶兴奋地喊到。
韩阳一进门看到个箱子,还真有些意外。那个箱子也是普通的木箱子,农村非常常见,四块木板用铁钉子拼起来,然后在两边再钉上四根木条当作把手,然后再用一个合页钉上一块木板当盖子,仅此而已,除此之外什么装饰都没有。
这样的箱子里能有什么好宝贝?但是韩阳走近一看,还真看到了一些瓷器,是一些一碟盘子几个小碗,不过脏兮兮的而且可以看到明显的缺口,所以韩阳还真没觉得这是什么宝贝。
王建军则有些意外,“咦,这是什么时候的东西来着?”说着扭头对韩阳道:“韩阳,你看看?”
韩阳点点头在箱子前边蹲下,捧起最上边的那只小碗。
小碗不大,看上去挺精巧的,用纸巾擦掉小碗上厚厚的灰尘,露出了本来的面目,是一只粉彩凤穿花纹碗,再看底足,赫然写着“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
“韩阳,这是什么款?”王建军跟韩阳的父亲接触的很多,虽然不懂古玩但也知道看瓷器要看款,所以在看到那个红彩篆书款以后立刻有些激动的问道。
韩阳笑了笑解释道:“这是‘大清嘉庆年制’的篆书款。”
“嘉庆?”听到是嘉庆款,王建军和王乐瑶两个人都有些激动了,“那么说,这碗是清中期的东西?”王乐瑶对历史更了解一些,立刻紧张的问道。
韩阳笑着摇摇头,“不是,这碗是民国的。”
“啊,那款……”王建军一听是民国的东西,立刻有些失望。
韩阳笑笑解释道:“这碗的现代工艺痕迹太重了,胎质非常的细,细到手工根本达不到的水平,还有这釉面,非常的光润,这么多年没动我只是擦了擦然后就立刻这么光滑,摸上去太过匀称,这说明是瓷器不是柴火烧制的,而是油或者气炉子烧制的。”
韩阳怕王建军不信,又轻轻的弹了弹,“你听着声音,多脆,而且这碗制作的这么规整,显然也是机器做的坯子,”说着转口道:“但是与材料的规整程度成反比的是上边的着画工和那个手写的底款,画工的虽然不能说多拙劣,但是完全没有亮点,只能说非常普通,而款识写的就有点难看了,一看就不经常写。”
“那这碗到底是什么碗?”听韩阳这么说,王建军虽然有点失望,但也知道韩阳不会蒙他,因此立刻就接受了现实。
韩阳不着痕迹的用鉴定仪鉴定了一下,果然如他刚才所说,这碗是民国时期的碗。
民国二十八年粉彩凤穿花纹碗:F级,4/6。
“这是民国时期的寄托款粉彩凤穿花纹碗,”韩阳笑了笑将这碗轻轻的放在地上,“不算是什么宝贝,不过卖个几百一千块的还是有可能的,可惜的是这上边稍微有些磕碰,现在能卖到五百块就不算少了。”
“什么是寄托款?什么是凤穿花纹碗?”王乐瑶这时也好奇的捧起这一只碗使劲儿看,但在她看来,这只碗好像跟普通吃饭的碗也没什么区别,看上去确实不像是什么宝贝。
韩阳一边捧起第二只碗一边笑着解释道:“寄托款一般是说在瓷器制作过程中,那些手艺人不写本朝的年款或者堂款,而是写成前朝的年款或者堂款,用来表达对前人的尊敬和怀念,当然这只是这么说而已,其实可以当成是仿款理解,差不多是一个意思。”
“至于凤穿花纹碗就是画着凤穿花花纹的碗,所谓的凤穿花花纹也可以理解为穿花凤,就是在花丛中穿行的凤凰,一般是一只凤凰和几朵牡丹花什么的,”韩阳一边解释一边看手里的第二只碗,忽然咦了一声,“咦,这个也是凤穿花纹碗。”
王乐瑶一听连忙将两只小碗凑在一起,“是一对哎。”
韩阳点点头,“是一对,只是颜色略有差别,”这两只小碗的形状几乎一模一样大小,花纹也都几乎一模一样,除了牡丹花的颜色不同之外几乎完全一样,第一只碗的牡丹花是红色,而第二只则是蓝色,除此之外全都一样。
很显然,这是一对民国时期的小碗,这样一对的小碗倒是比较少见。
(PS:祝大家礼拜天开心快乐,咳咳,出了新书期也没能上新书榜坐一会儿,略微有点失望,不过好在还有推荐,只是不知道推荐效果会如何。另:有书友猜出了一点剧情相关,咳咳,虽然只是说了个大概,但这让靶子情何以堪啊……哭!)
;
(https://www.biquya.cc/id48883/262048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