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刘秀君临天下 > 114、 虎视长安

?

  这时的关中,战局仍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更始王朝虽然败局已定,但其旧部还控制着长安周围不少地方,手里还有数以十万计的军队;赤眉占据长

  安,虽然军纪松弛,但谁要吃掉它还得小心选择下嘴的地方;邓禹治军有方,部下士气高涨,但毕竟孤军深入。

  必须说明的是,在这个战局中,三股力量有两股是不论套路的,就是赤眉和更始残部。

  也就是说,邓禹要想得手,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一是要把兵用活,二是要争取人心。

  因为,最残酷的战争,打得就是智慧和人心。

  邓禹的行军速度并不快。

  他于公元25年7月从汾阴出发,几个月后,就是当年9月,他还没到长安城外,长安已经易手。

  在衙地(今陕西白水北),邓禹遭到更始的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率10万之众阻击。但对方不堪一击,

  邓禹把敌人轻松拿下。

  而几乎在同时,赤眉军乘虚攻入长安。

  历史的复杂和时局的微妙在于,它上演戏剧往往没有固定的剧本,也往往时不时弄出点儿出人意料的故事

  情节。

  刘秀派邓禹西进,目的主要是看笑话,待更始、赤眉打得两败俱伤时走收渔人之利。而邓禹动作太大,在

  客观上帮了赤眉一把。

  更始把过多的兵力用于防范邓禹,就根本经不起赤眉拳打脚踢了。

  这时候,赤眉控制了长安及周边地区。

  最可怜是长安及周边的老百姓,在经历了王莽的暴虐、更始的无道之后,又不得不再经受赤眉的掳掠祸害,长期难以脱离水深火热。

  邓禹深得刘秀真传,那就是治军治政先做君子、待人真诚。

  他乘连战连捷之威,丝毫没有放松对部下的管理,严肃军纪,大军所到之处,爱惜百姓、秋毫无犯。

  当地的老百姓受苦受难惯了,一见邓禹的军队就象见到亲人一样,纷纷扶老携幼前来欢迎,很多人强烈要

  求参军,每天来投军的数以千计。

  很快,邓禹的部队壮大起来,号称“百万大军”。

  而邓禹本人也表现得很有君子风范,无论走到那里都停车驻马,对老百姓问寒问暖、安慰勉励。

  男女老少聚集在他的车前、马旁,大家一起拉着家常、谈着生计、畅想未来。老百姓没有不拥戴邓禹的。

  邓禹,成为老百姓的救星,名震关西。

  刘秀对邓禹的表现十分满意,几次发文件给与他嘉奖和鼓励。

  以忠实地记载史实而传世的《后汉书》充满感情地描述了这样的画面:

  “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好百万。禹所止辄停车驻节,以劳

  来之,父老童稚,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帝嘉之,数赐书褒美。”

  说到这儿,我不由得感慨万端!

  我们的老百姓是如此朴素、可敬,他们只要有饭吃、不受气就行了。

  而再简单点儿,只要没有贪官污吏、地痞恶霸欺负就行了,甚至于吃饭的事儿,他们还可以自己想办法。

  在中国做官又是如此简单,只要胸中有君子之心和人文关怀就行了,能干好事儿就干一些,不能干就在一

  边儿凉快,别胡来即可。

  但是,很遗憾,官、民这两种本来可以很简单的角色,以及二者之间本来可以很简单的关系,经常被搞得

  很复杂、很混乱。

  邓禹对此有深刻的了解,也做得很好。

  刘秀对此有更深刻的了解,将做得更好。

  目前,邓禹的声望如日中天,他手下的将领和关中豪杰纷纷劝他立即进攻长安。

  但是,邓禹另有考虑,不以为然。

  他向大家分析原因说:

  “不能马上打长安。我们现在虽然队伍庞大,但真正能打仗的少,前方没有可以依赖的粮草,后方也没有

  可以转运的物资。况且赤眉刚进入长安,士气正盛,财富充足。不过,他们毕竟是一群盗贼纠集在一起的乌合

  之众,并没有长远打算,虽然粮草充足,而事故多端,难道能长期坚守吗?现在上郡(治今甘肃榆林东南)、

  北地(治今甘肃庆阳西北)、安定(治今甘肃平凉)3郡地广人稀、粮谷丰富、牲畜众多,我们不妨北上休整兵

  马,利用那儿的粮食休养士兵,养精蓄锐,总能找到赤眉的可乘之机。”

  我们不能说邓禹的主张没有道理。

  但是,由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很重要,既影响了时局和历史的进程,又涉及对不少人的评价,在当时和历

  史上还引起广泛的争论,我们有必要说仔细一点儿。

  说白了,在邓禹大军是乘胜立即进攻长安,还是养精蓄锐伺机再打的问题上,分为鲜明的两种意见。

  一种认为要找个地方歇歇,避开赤眉的锐气休息一下,瞅准赤眉的漏洞再打。

  持这种意见的人很少,但有邓禹本人。

  另一种就是要一鼓作气,立即拿下长安。

  几乎邓禹所有的手下和当地的支持者都这样认为,更重要的是,刘秀也持这种意见。

  邓禹坚持自己的见解,率大军北上到栒邑(今陕西栒邑东北)。

  邓禹所到之处,攻破赤眉将士的营垒,而有关郡县望风开门归顺。

  (禹所到,击破赤眉别将诸营堡,郡邑皆开门归附。)

  就连西河太守宗育也撑不住了,派自己的儿子带着投降手续手续前来投降。

  邓禹很高兴,也很得意,派人把宗少爷送往京城洛阳(遣诣京师),向朝廷报告。

  他这么做,当然是表示自己遵守纪律、尊重朝廷,同时多少也有点炫耀的意思:皇上器重我,我也不是吃

  干饭的!

  这是邓禹的巅峰时期。

  邓禹踌躇满志,他认为自己先打长安的外围,收复长安周边的郡县,扩大战果,时机成熟再拿下长安是没

  有悬念的。

  刚才说了,按照常理,邓禹的想法和做法不能说没有道理。

  但是,由于赤眉向来不按常规出牌,或者说赤眉向来不知常规为何物,使得事情的发展很快就让邓禹无法

  把握。

  刘秀在洛阳,对长安一带的局势洞若观火。

  眼看邓禹没能执行自己的战略意图,久久不打长安,而是持兵北上,他颇为不满。

  关中未定,小邓你还磨蹭!

  刘秀特别向小邓下达一道敕令,指示军机:

  “你作为大司徒,应该象拯救黎民的唐尧,而那些亡命的贼寇,简直就是暴虐的夏桀。现在长安的老百姓

  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整天惶惶不可终日,无所依靠。你要抓紧时间,迅速发动进攻,尽快收复西京、安定百姓。”

  刘秀的这道敕令不仅表达了对小邓迟迟不进攻长安的不满,督促他立即行动,同时说明刘秀本人对长安战

  局也很焦虑。

  但是,小邓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不仅没有按照刘秀的要求去做,而且继续分兵进攻上郡(今山西、陕西

  沿黄河交界处一带)的县邑,甚至还把自己的指挥部搬到长安西边的大要(今甘肃宁县)。

  不好意思,对于邓禹为什么固执己见,而刘秀又为什么对他没有严加追究,我们没有参与其中,也缺少有

  关信息。

  反正看这个架势,小邓根本没有立即进攻长安的打算。

  假如历史就此定格,小邓与刘秀对长安局势的应对可能仁智互见。反正拿下长安的目标是一样的,只是动

  作风格不同,刘秀要快一点儿,小邓慢了一点儿。

  可是,如果我们再靠前一步,看看刘秀这边和赤眉这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会明白更多的东西。

  先说说赤眉吧,他们在长安城里早就焦躁不安了!

(https://www.biquya.cc/id48300/256767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