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今,在河南中南部、安徽北部一带,还流传着很多刘秀逃避王莽官军追杀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生动地
记述了当年王莽官军的穷凶极恶、刘秀的吉人天助和老百姓的人心所向。
我们不妨来看几则,大家一起从另一个角度,走进刘秀起兵早期那血雨腥风、激情澎湃的战斗生活。
在河南驻马店市西60多公里,有一座山,名叫铜山,是历代农民起义军常常光顾的地方,目前是旅游胜地。
走进铜山山门不远,可见左前方有一块巨石耸立,中间有一裂缝,象刀劈一般,被称为“刀劈石”、“刘
秀石”。
据传说,一天傍晚,刘秀逃避王莽的追兵来到铜山的一道山梁上,精疲力尽、狼狈不堪,再也跑不动了。
眼看追兵就要追上,刘秀不想落入官军手中受辱,便要拔剑自刎——宝剑刚从鞘中拔出,紧急关头,土地
爷看见了。土地爷急忙把拂尘一挥,将刘秀藏了起来。
黄昏已到,夜幕降临,官军赶了上来。
在暮色中,官兵看到丢盔弃甲的刘秀,举剑“唰--"地一下,把他从头到脚劈为两半……。
待官军走远,土地爷从旁边树丛中喊刘秀出来,一看,原来刚才官兵劈的是一块大石头。
土地爷对刘秀说:“你是真龙天子、光复之帝,为了救你的性命,我用一块大石头变成你的替身。让官兵
一砍,才把他们骗走了。”
刘秀听了连忙磕头表示感谢。
刘秀后来称帝,在铜山山梁下为土地爷重修庙宇,并敕封土地爷为“鸿德土地”。
这个土地庙常年香火不断。
连神仙都帮刘秀,只能说明王莽真的气数已尽。
在安徽省西北部的界首市光武镇,刘秀的传说也很多。
我的一位作家朋友考证,光武镇是目前为止全国唯一一个用皇帝谥号命名的建制镇。
这个小镇的得名与刘秀的这次逃亡和一座庙有关。
小镇过去叫赵路口,是个小村集,王莽的官军追杀刘秀时到这儿。
当时天已黄昏,刘秀跑到集南头藏起来休息,官兵追到集北头住下。
双方都累得人困马乏,但互相并不知道对方来到这儿了,单等次日天亮,大家爬起来追的再追、逃的再逃。
当然,由于大家都在一个集子上,如果天亮了同时起来,刘秀很可能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吉人自有天助。刚到半夜,集南头的雄鸡忽然啼叫起来。
刘秀听到鸡叫,连忙醒来逃命。
等到天色微明,集北头的雄鸡报晓时,官兵起来干活,刘秀已经逃走一个多时辰了。
至于为什么集子南头和北头的鸡叫有先有后,没有人能说清楚,大家提起这事儿都说刘秀命好。
后来,为了纪念这块福地,刘秀称帝的当年,就下旨在这个小村集上建了一座庙。
再后来,地方干部群众念念不忘刘秀,就用刘秀的谥号“光武”给这座庙当名字,称这个庙为“光武庙”。
这个有着光武庙的小村历经沧桑,发展成今天的光武镇。
就在界首市及其邻近的阜阳市、临泉县、太和县一带,关于刘秀这次逃难的故事传说可以说俯拾皆是。
比如,阜阳有个搬马井,说的是刘秀这次逃难跑到这儿,人累马乏,人和马都浑身燥热、口渴难忍,他滚
下马来想歇歇。
谁知他的宝剑刚一拄地,地上“突突——”冒出一股请泉。
刘秀大喜,连忙双膝跪地,双手捧水喝了个够。
待他自己喝饱时,泉水已经涌出一口井来。刘秀忙转身去牵马,也想让爱马喝几口。
可是,等他牵马来到井边,水位已很低。水深无桶,马使劲儿伸长脖子,还是够不到水。
刘秀很着急,跪在地上,双手扒着井沿儿说:“井呵井呵,你要能歪一歪,让我的马儿也喝两口就好了。
”
他话音刚落,就见这口井慢慢地倾斜,直到水涌到井沿儿。
那马一直喝了个够,顿时精神百倍。
刘秀立即起身,十分高兴,向井口拱一拱手,说声“谢谢”,策马继续奔命。
与上面的故事比起来,黑虎庙的传说则多少有点儿悲情,但让人悲而不伤,发人深省。
我本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基本上是不骂人的,也极少有粗口。
在写这篇东西写到王莽时好几次骂了他,实在没办法,我忍不住。这时对我来说,不是我不文明,实在是
王莽太野蛮。
请朋友们担待点儿吧。
我请大家一起看看黑虎庙的故事,希望大家理解。
在安徽省界首市光武镇北面二三公里处有个小王庄,附近有个大芦苇坑,坑中间的土岗子上有个黑虎庙,
据说这庙是刘秀称帝后专门拨款,给一只名叫黑虎的狗建造的。
给狗建庙,必有原因。
过去这儿属于界首市,现在归安徽省太和县管辖。
关于这个黑虎庙的来历,附近的大多数上了年纪的村民都能说个一清二楚,也与刘秀的这次逃难有关。
刘秀只身逃命来到小王庄,仍然没有摆脱追兵,遇到了穷苦老汉王老大。
王老大见是南阳君子刘秀,是为了打王莽才落难的,下决心要救他。
王老大孤身一人,相伴的除了一间破茅草屋,就是他心爱的一只狗:又高又大,浑身漆黑,名叫黑虎。黑
虎在王老大的精心饲养、呵护下,很通人性,是与他朝夕相伴的忠实朋友。
王莽官兵的喊叫声越来越近,一间破茅草屋根本不能藏人,怎么办?
王老大急中生智,把刘秀藏到村东边芦苇塘里的土岗子上。
这里长着一人多深的芦苇和茅草,周围是个大水塘,不大引人注意。
他悄悄地对刘秀说:“刘将军,你在这儿躲着,待一会儿我让黑虎来给你送饭。”
他的话刚说完,刘秀因为连日奔跑,又累又困,很快晕倒了。
王老大刚从芦苇坑里跑出来,官兵也追杀来到。
官兵包围了小王庄和芦苇塘,到处搜索抢掠,拷问威逼老百姓交出刘秀,但没有得到半点儿刘秀的消息。
为首的将领下令搜查芦苇坑,随行的人说,在诺大一个芦苇塘里,要搜一个人就象海里捞针似的,现在正
是深秋,芦苇茅草见火就着,不如放火。刘秀不在里面就算他走运,他要在必定烧死无疑。
于是,将领下令对芦苇塘放火。
火借风势,顿时烈焰腾空,整个芦苇塘很快变成一片火海。
王老大一看芦苇起火,生怕刘秀有个闪失,十分焦急,就偷偷唤过黑虎,让它到芦苇塘土岗子上去。
因为黑虎是一条狗,便没有人过于注意它。
黑虎迅速地、悄悄地跑到刘秀藏身的地方,见他正在酣睡未醒,烈火悄悄烧了过来。
黑虎急得团团转,用爪子拍打刘秀,他不醒,用牙齿咬着他的战袍使劲儿拖,也拖不动。
连日奔波加上高度紧张,刘秀实在太累了!
黑虎急了,跑过去跳进冰冷的水塘里,带回一身水,往刘秀身边的芦苇茅草上抖。
一趟又一趟,黑虎象穿梭一样,不断地用自己的身体带回水来,抖落在刘秀身边的茅草上,累得伸着血红
的舌头。
过了好大一会儿,看着芦苇坑快烧光了,官兵料到里面即使有人也必死无疑,便撤了。
王老大急忙跑到土岗子上去。这时,刘秀刚刚醒来。
两人看到,刘秀睡觉地方附近的芦苇茅草都是湿漉漉的,再远一点的全被烧焦了,旁边躺着的黑虎已经累
死了。
黑虎浑身黑漆漆的毛也是湿漉漉的,往水塘边留下一串串狗蹄的水印儿。
王老大蹲下来,抚摸着黑虎,十分伤心。
刘秀非常感动,不由得泪如雨下。
他蹲到王老大身边,安慰着、颤抖着说:
“王大哥,你的黑虎救了我一命,我刘秀永远不会忘记。等我灭了新莽,一定给黑虎立祠建庙!”
说罢,二人找来铁锹,在土岗子上殡葬了黑虎,立了一座黑虎冢。
后来,刘秀登基,始终没忘黑虎的救命之恩,专门发文、拨款,在小王庄东边芦苇丛中土岗子上建了一座
“黑虎庙”。
如今,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沧桑,黑虎庙已经荡然无存。
可是,芦苇塘和土岗子遗址还在。
我想,黑虎虽然是个畜生,可它对人类竟然如此深情!
它情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救下刘秀,我们也只能说:
王莽不灭,天理难容!!!
我小时候生长在皖北农村,从刚记事起就喜欢听大人讲故事。
我的奶奶是个极端善良的人,识字不多,深明大义,她最喜欢给我讲刘秀的故事。
儿时的我每每哭闹了、调皮了,或者奶奶想找听众了,她就会把我叫到跟前:
“来,我给你讲讲刘秀走南阳的故事……。”
说到这儿,我忍不住要说插花娘娘的传说了。
插花镇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城东35华里处,过去原名吕家铺子,是个仅有10多户人家的过路店。
据传说,刘秀这次在小长安战败,单骑逃到这儿,口干舌燥,实在难忍。
忽然,他看见村前有一口水井,一位头插鲜花的姑娘在用木桶打水。他急忙就走上前去行礼,向姑娘求一
口水喝。
姑娘见刘秀气喘吁吁、热汗直冒,不像个坏人,顿生同情之心,就提起水来放在他面前,让他喝。
姑娘仔细打量,见刘秀仪表不凡、一脸正气,不由得肃然起敬,便提醒他慢慢喝,小心呛着。
刘秀喝好了,向她拱手谢道:“我若有出头之日,一定厚报!”
这位姑娘非常贤惠,人们都喜欢她,但她却时常引起她嫂子的嫉妒和刁难。
刚才发生的这一幕,又恰恰被嫂子看到了。嫂子就到处散布流言蜚语,说她私通男人。
姑娘父母早亡,哥哥又在外经商,这事儿没有人能给说个明白,她一气之下悬梁自尽了。
再说刘秀登基之后,抽时间回报对他有过帮助的人。他念念不忘姑娘的让水之恩,就派人到这儿寻找她,
打算重赏报答。
使者回来报告,说姑娘当年就为了救人蒙辱而死,刘秀听了,心中不禁怆然!
姑娘那温柔的面孔、善良的话语,还有她头上插着的那散发着清香的鲜花,时时在刘秀眼前晃动。
为了给姑娘正名,也表彰她的救驾功德,刘秀忍着悲痛,下诏在吕家铺子为姑娘建庙,并且给她塑像,赐
金花插在塑像头上,敕封她为“娘娘”。
这座庙被称为“插花娘娘庙”,也叫“插花庙”。
吕家铺子也因此改名插花庙,现在是阜阳市颖东区插花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上面这些故事如此凄美!!
快过去两千年了,人们仍然津津乐道着这些不可重复的故事。
这些故事至少告诉我们:王莽是老百姓的敌人,刘秀是老百姓的刘秀。
这些故事经过千百年来人们口口相传,爱憎分明,曲折生动,简洁流畅,已经形成了一种“刘秀传奇文化
”。
研究、品味“刘秀传奇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那段历史、思考今天的生活。
(https://www.biquya.cc/id48300/254638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