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几天书评区硝烟弥漫,关于骑兵和步兵的争论滔滔不绝。酒徒本不想参予,因为这个话题实在太大,牵扯到的东西足足可写一本论文集。但鉴于眼下争论已经又上升到人身攻击范围,酒徒就不得不出来胡诌两句,给老张和剑歌两位兄弟都消消火。看书么,看个乐趣,纵有不同观点,没必要将对方开除球籍哉!
这个争论最初起源于步兵和骑兵到底哪个战斗更强,期间又扯出了袁崇焕和毛文龙的是非功过。这两个都是灰熊猫同学一书中引起的话题,实在没必要望酒徒这本写隋末唐初的书中吵。大伙既然吵到酒徒这里来了,首先酒徒要向灰熊猫表达一下敬意,酒徒将他那本《窃明》从头追看到尾,虽然不同意其中某些观点,但对该书的立意和文笔甚为叹服。
至于袁崇焕的历史公论,如果酒徒没记错的话,上个世纪史学界曾经争论过,双方的论文都写了一大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读书馆找,或者找明史专家请教。凭借网上只麟片爪的资料,甚至是很多伪造出来的资料来推导一种结论,不管得出的最终结果如何,对历史人物,无论是袁还是毛,都未免有失公允。如果没兴趣仔细钻研的话,酒徒建议,小说当小说,历史当历史。各走各的道。虽然有时候史实比小说还夸张,但最好别混淆在一起。
本着上述理由,袁崇焕这个观点咱永远不做讨论。至于骑兵和步兵的若干话题,酒徒就凭着当年在内蒙生活的一点经验来扯一扯,未必完全正确,因为酒徒既不是军校毕业,也不是畜牧专家。但比起网上很多臆断出来的东西,可能还稍微靠点谱儿。如果您不同意,也别跟酒徒较真,一笑而过,大家都开心吧。
一、关于马镫
说到骑兵,不得不提的就是马镫。在马镫未出现之前,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已经出现,但对骑手的要求远远高于马镫出现之后。所以,欧洲学者对此物推崇倍至,认为其直接导致了骑士时代的诞生。
以笔者在内蒙生活的经验来看,有人完全可以不借助马镫和马鞍将马骑得很好。当地老乡的叫“铲骑”,一般为少年男子找死并炫耀本事的行为,与八十年代初城市里骑摩托车不带安全头盔类似。骑术优秀者甚至可以张开双手,不抓马鬃。但掉下来的可能也有十之五、六。
能达到这种骑术水平的,酒徒在牧区认识的人中,百里挑一。所以,酒徒以为,不靠马镫而作战的难度相当大,特别是双手挥舞兵器冲杀,对普通人来说简直就是找死。因而,酒徒相对赞成一些欧洲学者的结论,马镫是导致大规模骑兵部队出现的重要一环。
二、马镫的发明时间
在马镫没发明之前,谈步骑对抗就有些怪异。因为那时候的骑兵发挥不出最大战斗力。他们一边要掌握身体平衡,防止自己掉下来被后面的战友踩死,一边还要挥舞兵器对付敌人,实在要求过高。
所以,在马镫未出现的时代,手持冷兵器的步兵和骑兵相遇,骑在马背上的人站的优势并不大。以纯步兵来打击骑兵,应该不是空谈。
主流史学界认为,西方的马镫是从东方流传过去的。也有少数人不支持这种观点。但从出土文物上来看,东方马镫出现时间远远早于西方,这是不争的事实。从目前出土文物上来看,中国马镫出现的时间不晚于晋代,八十年代,西安甚至出土过西汉时代马镫雏形。但早期马镫通常是供上马使用,而不是辅助骑马。
辅助骑兵马上作战的双侧马镫出现的比较确切时间是两晋时期,公元四百年后,朝鲜,日本也出现了双侧马镫。所以,中国的实战马镫最晚发明时间不会低于南北朝。
顺便提一句,如果你不幸穿越了的话,去汉代发明马镫,也许祖先们不会揍你。到唐朝还想弄个发明马镫的专利来混,中国人的祖先们可能不会答应。
三、关于骑马和马速、耐力
马镫发明后,骑马就变得相对容易。很多没骑过马的人去旅游区,也可以跳上马背遛一圈。但能爬上马背和会骑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千万不要混为一谈。
在旅游业没大力发展之前,内蒙人的马鞍之前是没有把手的,那东西是为了旅游者专门加的发明,出自谁手无可考证。
正常情况下,骑马者要靠双腿保持身体平衡,一只手拉缰绳控制方向,如果有胆子把另一手腾出来的话,拿皮鞭和拿马刀随便。
好的骑手,要求骑马时可以“颠”起来。这又是当地一句土话,也就是人的动作和马的动作保持协调,这样,马不会很累,人也不会很累。双手离开马鞍,必要时缰绳也放下,身体坐直随马背颠簸而自由起伏。(注:酒徒天生胆子小,达不到这种水平)
说实话,不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一般人做不到这种水平。如果想当骑兵的话,这恐怕是最基本要求。否则,光用手抓马鞍就忙不过来了,更甭提马上挥槊。
草原民族自幼开始接受训练,在骑术方面比中原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草原军队以多以骑兵为主,也不足为怪。
内蒙的旅游区可以骑马,养马出租也是当地百姓一大收入来源。夏天的时候,租一匹马的价格是每小时15到25不等,个别地区可能更便宜,或者更贵。通常牧人喜欢一次租给客户两小时以上,为了多赚一些钱,他们会鼓动你跑长距离。据酒徒的经验,这个距离一般是十五到二十公里往返。无论跑出十五公里,还是二十公里,往返一趟总距离已经是三十公里以上,通常不需要两个小时。
也就是说,马匹在两小时跑三十公里是很轻松的事情。据酒徒观察,如果骑手和马配合得好,这个速度跑动,马几乎不会出汗。
内蒙的夏天短,为了多赚钱,出租用马匹几乎每天都要跑三十公里以上,持续三个月,天天不休,据酒徒经验,除了事故淘汰外,从没看到谁家的马被活活累死。
所以,骑兵部队每天移动三十公里是非常轻松的事。网络上推论的骑兵不能持续一个月以每天三十公里速度机动行军,实在有瞎掰的嫌疑。至于为什么历史上很少记载骑兵持续一个月每天三十公里突进,酒徒以为,第一,除了逃命外,没有必要。第二,不可能在敌境内突进三百公里以上还遇不到阻拦。一边突破敌军防御一边前进,速度肯定比战略撤退来得慢。
四、关于养马的造价、军马的品种
网络上经常看到大伙争论,养一支骑兵的造价多少的问题。很多结论其实参考的是西方贵族老爷的坐骑饲养成本,或者是赛马饲养成本,与古代中国的战马相去甚远。
还是以内蒙的旅游区,蒙古马为例,牧民们很穷,所以很吝啬。每个月在马身上的投入,据酒徒了解,绝对不会超过五十元人民币。如果有人告诉你某个月他花了一千元养马,基本上这人就是牛皮大王或者败家子。当然,这里边没有算草料的代价,因为马吃的草对牧民来说不算成本,夏天散养,冬天靠天气暖和时割下来的草,庄稼秸秆和少许精料喂食。电影里那种给马吃鸡蛋的镜头基本不会出现,因为人都没足够的鸡蛋吃,怎舍得拿来喂马。
宋代之后在中国出现的骑兵,通常都以蒙古马为主力。这其中最简单的一个原因就是蒙古马养着便宜。实际上,直到1949年后,我国军队大力提倡骡马化时(当时没机械化条件),军马也是以伊犁马和蒙古马的杂交品种为主。军马不是赛马,不追求绝对速度。酒徒幼年时曾在灯笼河牧场生活过一段时间,很少,或从来没听说过拿西洋马来做军马的传闻。
伊犁马又叫二串子马,成年人骑在马背上一个白天可以跑二百多里(100公里以上)。往往是骑马的人先坚持不住,马反而很精神。这种马亦适合散养,喂粗料和干草即可生存。为当时解放军骑兵的最爱。相反,现在的汗血宝马以及世界各地的名种赛马,如果负重在七十公斤以上,长距离奔跑的话,都达不到如此速度。如果这些名种和伊犁马吃一样草料,肯定死得更快。
五、关于冷兵器时代的骑兵、步兵对抗
写了这么多,酒徒只想表达一个观点,以蒙古马为主体的骑兵,在长途行军速度和短途突击速度方面,绝对比同时期的步兵占优势。这是普遍成立的结论,当然,您如果非用工农红军和晚清八旗骑兵比行军速度,酒徒也没话可说。
并且,在长距离行军情况下,不存在,或很少出现网上某些高人所说的战马大规模累死的情况。倒是士兵因为训练度不够大规模调队情况很多。事实上,导致蒙古马大规模死亡或者病倒的情况往往不是因为行军,而是天气。蒙古马适应的是干燥少雨的草原环境,过了长江,基本上就要打蔫,战斗力和耐力都会大大下降。
冷兵器时代,骑兵打得步兵满地找牙,和步兵打破骑兵的战例都能找出许多。到底步兵对骑兵有战斗优势,还是骑兵对步兵有战斗优势,网络上争论非常激烈。早些时候,流行的观点是骑射无敌,最近受灰熊猫的小说影响,很多人认定了步兵一定能克制骑兵。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酒徒记得灰熊猫的书中,步兵破骑的条件是,现代化手段训练过的步兵对付中世纪的骑兵。这是一种不穿越很难出现的情况,偏偏很多读者断章取义,把步兵破骑兵当作了真理。
在宋代,研究以步破骑的人很多。因为宋代失去了战马来源,北方几个游牧民族国家同时对宋进行战马禁运,所以当时人研究以步破骑,实在有不得不为之嫌。到了明代,朱家王朝一项被人诟病的苛政就是命令北方百姓必须为官府养马。如果光凭步兵就能打得北方游牧民族满地找牙,估计中原的皇帝没必要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买卖。
酒徒的观点是,在冷兵器时代,到底骑兵胜过步兵,还是步兵胜过骑兵,要看双方的训练程度和指挥者是谁。如果让酒徒带五千骑兵去挑岳飞所带的两万步兵,输的肯定是酒徒。如果让酒徒带两万步兵挑岳飞带的五千骑兵,输的肯定还是酒徒。
酒徒以为,在训练程度相差不大,人数相差不到五倍,双方指挥者能力旗鼓相当的情况下野战,骑兵的胜算还是大于步兵。第一,战斗时,人和马冲击力,远远大于一个人,并且看到高速冲过来的战马,普通人最想的是逃命,而不是迎战。第二,战术上,骑兵可以凭借机动速度,抄步兵的后路,断其粮道。而步兵绕道抄骑兵的后路,就难得多。
因此,有战斗经验的骑兵对上无战斗经验,军械也很差的农民军,通常能摧枯拉朽般将其击跨。遇到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正规军,取胜的难度就会增大许多。如果地形,人数,训练程度和指挥者能力都不战优势,被击败了也很正常。
即便在热兵器出现的前期,骑兵依旧在战场上能发挥巨大作用。有些西方国家利用战马运送士卒到指定地点,然后士兵们下马用火枪作战,还曾一度成为风气。
即便是1949年后,中国军队很长一段时间提倡骡马化,而不是发扬长征精神两条腿赶路,看重的也是骑兵机动性。
事实上,真正淘汰掉骑兵的,是机枪和坦克。而不是步兵。即便到了二战时期,骑兵偶尔还能重现光彩。
在1942年洪泽湖地区沙山集一战中,彭雪枫的骑兵团仅用9分钟即将300余名日军砍倒大半,80余名日军因恐惧而投降。大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如果套用步兵一定克制骑兵的言论,雪枫刀也就不会成为日军的恶梦了。
结论:
冷兵器时代,骑兵并非无敌,步兵也不是骑兵的克星。事情就怕绝对,一边倒的看问题,往往走向极端。
事实上,冷兵器时代国与国之间战斗,不可能只用单纯的步兵和骑兵。混和作战是最常见的方式。拿隋代府兵为例,每十个人要带六匹马(或驴、骡子),到底称之为骑兵还是步兵,很难讲。
李世民在虎牢关外击溃窦建德,骑兵迂回,骑兵突击,步兵包抄战术都用过,你到底说他是骑兵取胜,还是步兵克敌呢,恐怕李世民自己都说不清楚。
所以,请争论双方消消火,还是慢慢看酒徒的小说,给你演绎一个新的李世民,一个徐茂功,顺便每天来交出一张贵宾票,而已。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biquya.cc/id48144/251910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