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
迷蒙纷乱,天地俱白,秦岭雪花飞如羽。(百度搜索彩虹文学网){首发}
陈叫山带着四个兄弟,出了山洞,依小道折折而行,走不远,便见一岔路,左侧路宽,右侧路窄,七庆张望着,说,“队长,咱们分头找,各走一边吧!”
陈叫山用手拍拍头发说,“都走一起吧,雪天容易迷路……”
小时候跟随父亲打猎时,陈叫山有过类似经验:下雪前,在某处埋设了扳钩套子,以待过**去抓捕猎物,但山里起了大雪,莫说**,便是两三时辰,到处白茫茫的,树都是白树,石皆是白石,草茎消失,在山中转来转去,却就找不到扳钩套子下的位置了……
右侧路尽管窄狭,但陈叫山向前走几步,隐隐听见有水流之声,便一挥手,“就走这边吧”
平川坝里的人,尤其是近镇近乡的人,都喜欢依着官道而居,而山中居民建房选址,一般都依据“背坡、向阳、依水、静阔”的原则。
前方果然有一道小溪,雪虽大,但小溪上飘浮着一层腾腾水汽,在雪光映照下,溪中之水,反呈现着一种明净的黑,乍看去,似一匹黑绸抖颤开了去,惟遇到明光油油的石头阻隔,跳了,绕了,方才又溅起小浪,白亮亮的,近于溪之两侧的白雪了。
因于小溪水汽腾升,沿溪两岸的麻柳,黑黝黝的身子,竟不坐雪。沿溪而行的人,一眼扫过去,不远处缓坡上白乎乎,为麻柳衬了底本,仿佛幼童习字,在雪白宣纸上,抖着手腕写的歪歪扭扭的竖画,但那些竖,扭得可爱,歪得天然,大人刻意为之,又未必可书了……
顺小溪一直走,曲折环绕,前处竟开阔起来,有两棵粗壮的大棕树,及一片竹林,根根细竹,皆瘦若手指,一架簸篮大小的水车,列在竹林前,溪水冲汇过来,水车“咯吱咛咛”地转,下部将水兜起,旋了上去,“哗啦啦”地倾洒下来,落进一段劈开的大竹竿里,水流颤颤幽幽地跳扭着,便流到竹林后面去了。
竹林后面有人家。
陈叫山领着兄弟,过了竹林,看见靠山而建一排瓦房,偏厦是茅棚,院坝不大,以竹枝扎围了篱笆。有一位干瘦驼背的老汉,拿了一把极小的斧子,在榄坎下劈柴。
“老伯好!”陈叫山走过去,竹篱笆虽矮,稍一抬腿便可过,但陈叫山并未过,立在竹篱笆外,向老汉打着招呼……
这样的天气里,这样幽静偏僻处,忽地来了五个人,精壮壮的后生,不由得老汉警惕着,拎着斧子,便走了过来,“搞啥哩?”
“老伯好,我们从乐州过来,去省城办事……”陈叫山微笑欠身,“想在你家借宿一晚……”
老汉“唔”了一声,侧着身子,看陈叫山身后的三旺、满仓、七庆、鹏天,四人便皆微笑欠身,同老汉打着招呼……
“乐州……省城……”老汉嘴里嗫嚅着,又朝陈叫山跟前走近了些。老汉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似乎总也睁不开,眼窝塌陷着,眨巴几下,打量了陈叫山,见陈叫山倒也生得面善,便说,“进来吧”
三旺很有眼色,一进院坝,见榄坎上一堆的柴,有些都是老根疙瘩,老汉干瘦无力,手拿一把小斧子,怎么劈得动?便说,“老伯,我帮你劈柴吧!”
满仓见三旺找到了活儿,也不闲着,见茅棚旁边靠着铁锹,晓得自己口吃,便不说话,直接拿起铁锹,去铲院坝前面的小沟,便于雪化之后,雪水可顺沟流走。
鹏天见没事儿可干,便对陈叫山说,“我回去喊骆帮主过来……”
老汉见陈叫山一行人,皆是一身雪,料想他们冷,便俯下身子去抱柴,进屋放在了火塘里,从墙上取了盒洋火,颤颤巍巍地划洋火,陈叫山连忙上前,“老伯,我来”
柴有些潮气,烧得不旺,烟却大,七庆便撅着屁股,趴在火塘前用嘴吹火,连连咳嗽着。
陈叫山见老汉家瓦房五间,堂屋两侧,各有两间,屋大房高,却只有老汉一人在家,便说,“老伯,就你一人在家啊?”
老汉这里一瞅,那里一看,感觉来人都在帮着自己干活,陈叫山则说话和和气气,起先的警惕,消然而去,表情变得宽慰,也有了些笑容,“娃们都在外,屋里就我……”
火塘里的火大了,老汉从里屋抱出了一捆炭,架在火上烧,不多时,屋里便暖和起来了……
鹏天领着骆帮主过来了,三旺劈柴劈好了,满仓掏沟掏毕了,老汉做了一大锅苞谷面搅团,放了些洋芋块块进去,加了干腌菜,放好油盐,大家各吃了一大碗,从头到脚都暖和了……
吃罢饭,众人围坐在火塘前谝传,老汉便说起了他的五个儿子……
老汉姓秦,原本是中原人,十二岁时,逃难来了秦岭,在此落地生根,娶妻生子。
秦老汉第一个儿子降生后,将箱底的家谱拿出,连同儿子八字帖,寻人为儿子起名,有先生便建议说,秦老汉之下辈人,取名宜以“效”字为定,其为“效字辈”,大儿子便取名为“秦效仁”。
其后,秦老汉又添四子,因于大儿子名有“仁”,便以为契机,借儒家五常为由,依次排下仁、义、礼、智、信,五个儿子便名为“秦效仁、秦效义、秦效礼、秦效智、秦效信”。
大儿子秦效仁,读书识了字,原本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无奈家贫,跟人学了塑佛捏像的手艺,用以养家。
二儿子秦效义,生性顽劣,好勇斗狠,小小年纪便敢和村学先生拍桌子,后来替地主家放牛时,一时瞌睡疏忽,致一头小牛犊,被山北过来的一伙挑夫偷走,地主怪罪下来,将其一顿毒打!秦效义不服气,连夜偷偷摸进牛棚里,将棕丝、头发、药面面,掺到一头怀着小牛的母牛槽里,毒死了母牛。地主一番调查,最终怀疑到了秦效义身上,待去质问时,秦效义却远走高飞,从此再无音讯……
三儿子秦效礼,生得好面目,仪表堂堂,待人和气,颇受乡亲邻里称赞!秦效礼与东山苗家坡一位皙气女女相好,怎奈女女家父母,不同意这门亲事,硬要将女女许配给坝里一富户人家。定亲那天,秦效礼借上门讨酒喝为由,一反常态,大闹女女家,被女女的未婚婿呵斥,两人纠缠一起,秦效礼用筷子戳瞎了对方眼睛!
秦效礼自知闯下了大祸,便假装以刀挟持女女,且退且逃。逃亡路上,秦效礼遇到一伙当兵的,便跟着人家去当兵,两年后,竟成了一位副官,但回到家乡时,相好的女女,已经嫁为人妇,因生孩子难产而死。秦效礼唏嘘无尽,怅然而去……
秦效礼吃了军人饭,就没有了自由处,连年在外奔波,辗转四地,到如今,秦效礼身在何处,生死几何,秦老汉皆不晓得了……
四儿子秦效智,是五个儿子中最精灵的一个,自小勤学敏思,读书用功。有一年,来了一位外国的传教士,在山中选址建教堂,由于语言不通,被乡亲们视为妖怪,小童朝传教士吐舌头,扮鬼脸,大人亦对其敬而远之,使得传教士在山中连口热饭也吃不上。秦效智怜悯传教士,主动走上前去,通过手势比划,同传教士交流,并向乡亲们解释,称洋人并非是妖怪,还给传教士做饭吃,为传教士烧洗脚水,末了,临别时又用毛笔为传教士画了一幅简易当地地图……
传教士对秦效智感激不尽……尽管传教士最终没有在山中建教堂,但后来,传教士到了省城,通过朋友关系,资助秦效智到省城读书,三年后,秦效智又远赴了海外……
小儿子秦效信,秦老汉一直打算将其留在屋里的,可秦效信打小只跟他娘亲近,与秦老汉势如水火,父子俩在一起时,多一句话也没有,只说些“吃饭了”、“把这柴劈了”、“嗯”、“好”之类的话,甚至,父子之间,各有了啥心思,还需要效信他娘从中间传达、沟通!
前年,秦老汉跟老伴去獐子沟点洋芋时,突然遭遇了暴雨山洪,老伴被山上滚下的泥土壅埋……
秦效信认定是秦老汉只管自己逃命,不顾他娘死活,才导致他娘身亡的,秦老汉一开口解释,秦效信就一句话,“我娘走了,你咋没事儿?”噎得秦老汉再也说不出话来……
后来,秦效信遇上了一伙进山的药商,便跟着药商走了,为秦老汉留下一封信,说他要到外面去闯世事了,从此,再无音讯……
现如今,惟独只有大儿子秦效仁,时不时地回来看看秦老汉,但因塑佛造像这活计,常年四处辗转,便只留了秦老汉一人在家……
“你看,这屋就是效仁领人给造的……”秦老汉抬手指着屋顶整齐的椽子,光溜洁白的石灰墙,“可赁好的屋,就我一个人住着,又图啥么?”
秦老汉擤了鼻涕,抹在火塘边的硬柴上,竟哭了起来,“人说养儿防老哩,我现在有啥?儿多又有啥用?人老到头是一场空哎……你们今儿来了,好,好啊,这热热闹闹的,好哇……”
(https://www.biquya.cc/id47823/262445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