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是社会的最小组织,生活中的重要场所,用亲情关系构成,用伦理道德来约束的集体。
组成家庭的元素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家庭。有人说,幸福家庭的幸福是一样的,不幸福的家庭会有各种不幸。在我看来也只是说对了一半,家庭的幸福与痛苦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个过程表现出来的两个方面,只是前者表现的快乐一点,后者表现的悲观一点而已。
家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了人们生活追求的方方面面,家有它的自私性和自利性,也有它的开放性和其存在的特殊性。建设美好家庭,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使之家庭能够美满和谐、做到幸福健康和快乐,是人们追求的全部意义。
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但谁家都得念。念好念不好,念出什么滋味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至关重要。家庭是一切问题的表演场,柴、米、油、盐、酱、醋、茶……吃、喝、玩、乐、行……仁、义、礼、智、信,人情世故,亲情友情,学习、生活和工作各个方面,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宗教观等等都会在家中体现出来。而且是最原始和最自然的感觉体现。人们通过念这本家经,体现家庭生活的快乐,体会生活过程的意义,正是这本经所应该具有的要义。
家庭没有一定的规矩,也没有可供执行的标准。要依家庭的实际情况而决定。主人的性情决定家庭的走向,主人的风格反映家庭的生活原貌,主人的水平决定家庭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一个家庭中没有规矩是不行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要与国规靠近,与社会节奏合拍。家规约束家庭人员,对家庭的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只有与大家结合,才能体现生活现状。家庭要与社会合拍,要与人类社会同步,家庭必须接受社会的约束,对社会有所贡献,才能成为社会链上的重要一环。家庭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家庭兴旺促使了社会兴旺,家庭稳定促使国家的稳定。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就是怎样的紧密,国家的措施能够使家庭和谐、富裕和团结,那么国家也就基本上管理好了一大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状况体现着国家的总体水平,人们都说国泰民安,民安了国家自然会泰。
建设美好家庭过上幸福生活是人们的最高追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家庭幸福的追求和建设,对于家庭事业的兴旺与发达,以及子孙后代的兴旺和繁衍,在努力创造精神与物质的财富,在做一些流芳百世光和宗耀祖的事情。为了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平安快乐,人们都在积极的去营造,努力的去奋斗,从而付出自己的劳动,换回美好的一切。
幸福家庭的表现是各种幸福。幸福泛指生活的各个方面,组成家庭的成员之间要幸福,物质生活要丰富,精神食粮要丰富,衣、食、住、行要幸福,“性福”生活要幸福。事事要顺利,件件都如意,时时充满欢乐,个个充满希望。
幸福生活是相对的,人们的能力不同,带给人们的也是不一样的。既然幸福不会公平,那么,对于家庭成员来说,实现家庭幸福生活,也就存在各种差异,幸福生活是不可攀比的。
安得其所,安居乐业,安于现状,安于幸福,就是最本质的要求。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不同,就会创造不同的幸福生活。家庭生活不在财富的多少,而在于精神上的富有,只有精神财富有了,才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它是创造幸福生活的最大动力,可以凝聚起全家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目标的源泉,用精神的富有带来物质生活的富有,用精神的目标的实现来追求物质生活的实现。
家庭生活的不一样,源于人们的思想认识和追求,这种追求必然要引导人们走上不同的道路,去完成各自不同的事业,追求出不同的幸福生活。
幸福既然是一个相对概念,这个概念正是人们的喜欢点和欣赏点构成的,用自己的努力实现的一种家庭生活模式。因此,幸福不幸福是人们的满足感和自我感觉在其中发挥作用的,这也是造成家庭生活千变万化的重要原因和根源。
痛苦也是一个泛指,包括各种不同的痛苦,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学习不好,工作不顺心,家庭不和谐,儿子不孝顺,老公有外遇,物质生活贫困,社会关系处理的不好,亲情关系没有亲情,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心情不好,心态太差,思想也不上进,事事不如意,件件不顺心,处处不欢乐等等。
痛苦生活因人的理解不同而不同,有人把痛苦理解为幸福,有人把幸福理解为痛苦,痛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看你的肚量大和小、境界的高与低和标准与要求是怎样的了,把不幸福看作幸福,把不快乐看作快乐,把不美好看作美好,不求完美与攀比,就会使痛苦变成快乐。
如何正确理解幸福与不幸福?使自己生活的更幸福?这个问题说是好说但是做起来却难。人们只有量其所能,做到力能所及,做能所做的事情,不可超越自身的能力,脱离客观现实世界的约束,去一唯的寻找所谓的幸福生活,那么,你就会使在骑驴找驴中失败。精神与物质可以选择,过程与结果不能对比。
追求幸福可以多种多样,有人以为当官就是目标,有人以为发财就是最好,有人以为劳动就是幸福,有人以为他人活得好就是快乐,有人以为发明创造就是追求,有人以为拥有金钱就会保障,有人以为当明星就是结果……这些,都是生活的存在形态和源泉,在家庭生活中你究竟要要什么,就从生活中的寻找中去找你的那一口吧!
(https://www.biquya.cc/id47347/255249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