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在场的这些被关押的起义军和杀人巨盗听完渠家帧这番话后即使一阵的骚动,不过却很快的被渠家帧布置在四周的众多的兵士给压了下去。(m首发)在场的大同镇的各级官吏和这些被俘的起义军将士和这些杀人巨盗都明白了渠家帧这番话背后的意思。
说白了,渠家帧这番话就两个意思,一个是把这些起义军和杀人巨编成一营,充当敢死队去核城外的蒙古军士兵拼命,一个是按照朝廷发布的命令来处置这些人,那朝廷的命令是什么呢,就是“剿抚并用,以剿为主”的政策。
可想而知,摆在这些人面前就只有一条路了,想要或者,那你就上战场,去和蒙古大军玩命,那样的话还有一线生机;要是选择留在牢里,听凭朝廷处置,这些人完全可以肯定,渠家帧会当场把他们给“剿杀”了。
虽说参加起义军的大部分都是那些活不下去的农民,但是这些人并不傻,相反,这些能存活下来都很精明,那些巨盗更是“聪明人”。所以,这些人都听明白了渠家帧这番话所表达出来的意思了。
有句俗话说得好:好死不如赖活着。现在渠家帧给他们指出了一条“明路”,他们当然不甘心就这么等着接受朝廷严厉的处罚,于是,这些人当然接受渠家帧这番“好意”,加入到保卫大同镇的战斗。
看到这些人这么的“上道”,渠家帧心里也松了一口气,于是乎渠家帧从大同镇守军中抽调一部分军官到这支新编成的部队中担任要职,并安排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为这些即将走上战场的士兵壮行。
因为即将走上战场,而且毫无以外的他们将充当“死士”,所以即使在丰盛的宴席也丝毫提不起众人的兴趣,在美味的佳肴也是味同嚼蜡。同样也因为如此,宴席上的气氛也带有一丝悲壮的意味。
当“壮行”酒吃完后,这些“敢死队”的士兵们在新任命的带队军官的率领之下,来到军械库,领取武器,但是并没让他们领取甲胄。领完武器之后,他们就被派上了城墙,那里有危险,他们就派往那里。而跟随在他们后面的就是全副武装的督战队,而督战队接到的命令就是,只要这些“死士”有所后退,一概格杀。
督战队也严格的按照渠家帧的命令所行事,刚开始的时候,这些“敢死队员”们面对着凶悍的蒙古士卒,还是有所畏惧,有些人选择了后退,但是军中的军官还有督战队断绝其他的士卒的这种念头。
这些企图后退的士卒都被军中的军官和督战队斩杀,其余的士卒看到这种状况,他们陡然明白,后退肯定是死,那些督战队的火枪可不是烧火棍;而向前,只要杀了那些企图攻上城墙的蒙古人,自己就能活。于是为了自己能够活命,这些“敢死队员”们唯有力战杀敌,而大同城因为有了这些“悍不畏死”的明军士卒,在数十万的蒙古大军猛攻之下,也一直没有陷落。
因为蒙古大军连日猛攻大同丝毫没有任何的进展,而蒙古大军却死伤惨重,于是蒙古大军的时期日渐低落,蒙古军营一片愁云惨淡。而蒙古林丹汗部以及依附于林丹汗参加这次犯边行动的蒙古各部的台吉们更是愁的连头发都要白了。
看着那日渐增加的伤亡数字,那些太极们心痛的都要被撕裂了,自己的部落本来就实力不强,参加这次犯边行动就是想打秋风,抢劫一番然后增加自己部落的实力,但是现在看来,是鸡飞蛋打。
而林丹汗的心情更是不好,自己亲自率领数十万的蒙古大军南下征明,本以为手到擒来,可以闯关破成,一直打到明朝的京师城下,重现蒙古黄金家族的雄风,可是现实却给林丹汗泼了一大盆冷水。
鉴于目前的情况,林丹汗身边的一些蒙古大臣也出了一些建议,说大同镇是明军的九边重镇,城池坚固,兵强马壮,再说攻坚不是蒙古大军的强项。所以他们向林丹汗建议,发扬蒙古大军骑兵的优势,避实就虚,转攻明军薄弱之处。
林丹汗明白这是一个很合理的建议,不过林丹汗始终不能忘怀自己屡次在大同镇碰壁这一耻辱。但是林丹汗终归是一个人物,他知道,自己再在大同镇和明军鏖战,吃亏的终究是自己,于是林丹汗咬牙决定,转兵它处。
而远在沈阳的皇太极通过忠于后金的蒙古部落接到了林丹汗与明军在大同大战的消息,接到这个消息后,皇太极异常的高兴。皇太极为了弥补后金人数太少的缺点,同时也为了解除北方蒙古的威胁,斩断明朝的臂膀,皇太极一心想要征服漠南蒙古。
皇太极明白,想要统一漠南蒙古必须要干掉林丹汗,同时也要剪除明朝在漠南蒙古的势力。眼下因为林丹汗与明朝方面反目,双方兵戎相见,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这就等于给后金介入漠南蒙古中部与西部制造了一个眼下皇太极就遇到了一个天赐良机。
但是皇太极现在并不认为现在是一个出兵的良机,因为皇太极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稳加强后金的集权统治。虽然皇太极借故干掉了阿敏和莽古尔泰,但是在两蓝旗中还是由不少的将领终于这两个人,并且还相当的敌视皇太极。
所以皇太极眼下首要的任务的清除八旗当中反对他的势力,现在镶蓝旗的旗主是济尔哈朗,济尔哈朗这个人和皇太极的关系很好,所以皇太极才任命他当镶蓝旗的旗主。但是镶蓝旗毕竟是经过阿敏多年的经营,其中的不少将领根本就不服济尔哈朗。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德克勒,德克勒。德克勒是阿敏的亲信大将,在阿敏兵败受伤的时候就是德克勒暂代镶蓝旗的。所以德克勒在镶蓝旗的将领中很有威望,同时他也是镶蓝旗中反对皇太极的主要人物。
所以皇太极首先就要除掉这个德克勒,已让济尔哈朗完全的掌握镶蓝旗。但是想要除掉德克勒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德克勒本身就是后金的著名将领,有很大的军功,同时他在镶蓝旗中很有威望,一个不小心就会造成镶蓝旗的动荡。
所以皇太极对这个事情比较烦心,但是皇太极并不是对这个德克勒一点办法都没有,于是皇太极决定设计除掉这个德克勒。皇太极首先想的是以串通明朝,反对大汗的名义剪除德克勒。
至于说德克勒串通明朝的证据,其实这个很好办,想当年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是怎么被圈进死的,这里面就有皇太极谋划的身影,所以想要拿出德克勒串通明朝的证据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经过皇太极的一份谋划,德克勒串通明朝的证据确着,不管德克勒怎么样的辩解也无济于事,而镶蓝旗的这些将领们对此事也是将信将疑,但是在“确着”的证据面前也只能对此表示沉默。
德克勒被皇太极处死后,济尔哈朗迅速的掌握局势,彻底的掌握了镶蓝旗的局势,正当皇太极稍微安心的时候,皇太极又收到了一条消息,说是正蓝旗的一些主要的将领在莽古尔泰的家长聚会,莽古尔泰的福晋和这些将领喝的伶仃大醉。
皇太极接到这个消息后心里很不是滋味。皇太极认为莽古尔泰福晋的此举是对他这个大汗的一个挑衅行为,所以皇太极决定要给莽古尔泰的福晋一个好看,让她知道自己的厉害。
于是皇太极借机找一个由头,命令满洲八旗的各府、大臣、将领的福晋,到莽古尔泰的府上大骂莽古尔泰的福晋。而恰巧在此时,又有人出来指证莽古尔泰生前意图谋反。此举让皇太极大喜过望,于是皇太极借机查抄莽古尔泰的府邸,并清除了在正蓝旗中反对他的势力。将内部事情处理好之后,皇太极当即准备对付阻碍他道路的林丹汗。
皇太极是一个干练、果决的人,当皇太极决定一件事的时候,不管眼前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会细心的谋划,然后静待时机,一击必胜。蒙古察哈尔部一直是皇太极一统漠南蒙古的最大障碍,现在击败察哈尔的时机终于到了,所以皇太极准备给林丹汗致命一击,夺取漠南蒙古的统治地位。
皇太极立即找来后金个旗主、贝勒、满汉大臣,准备一起商议攻略蒙古察哈尔部的事情。皇太极表示: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投靠明廷以来,屡次与我大金国做对,现在林丹汗与明庭闹翻了,此事正是我等踏平归化城,一统漠南蒙古惹得时机,诸位,你们有什么想法?
后金诸位的旗主、贝勒、满汉大臣听到皇太极这样的一番话,心说:皇太极啊皇太极,论身份,你是后金大汗,论实力,后金八旗当中你是最强的,现在你都已经定了调子,要远征蒙古林丹汗了,还容许我等说出不同的意见吗?要知道,阿敏和莽古尔泰的例子就在那里摆着呢。
所以后金的大臣们都一致赞同皇太极要远征蒙古察哈尔部的意见,皇太极见状,十分的开心。接下来,皇太极就与后金的诸位满汉大臣开始商议出兵蒙古察哈尔部的细节问题。
首先是出兵的时间问题,眼下立即出兵是根本不可能的,后金根本就没有储备足够的粮草,兵甲器具也是很不充分。要远征林丹汗只能等到明年的春天或者是夏天,至于是在春天出兵还是在夏天出兵,众人议论纷纷。
最后汉臣范程表示:最好在夏天出兵,一是在夏天出兵,后金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做好战争前的准备,因为后金要远征察哈尔部,路途遥远,如果不做充足的后勤准备,那就有可能无功而返。
其二,现在虽然林丹汗和明庭交战,但是双方现在的损失都还比较小,双方交战的时间越长,对我们后金越是有利,等到双方都打到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后金铁骑在大举出击,这样就会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其三,林丹汗为人刚愎自用,处事不公,而且林丹汗手下的台吉、将领也不和,再加上此番林丹汗接连失利,致使林丹汗与手下的台吉,将领与林丹汗离心离德,时间一长,部分林丹汗的将领会对林丹汗心生怨恨,这时我王师一出,必然大胜。
其四,林丹汗强生之时,持强凌弱,致使蒙古各部对林丹汗心生不满,我们后金可以晓谕蒙古各部,以为蒙古各部报仇为号召,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来团结蒙古各部来征讨林丹汗。
之后范程有列举出来二十多条后金夏季出兵的好处,把皇太极和一干后金大臣唬的一愣一愣的。皇太极听完范程的分析后,心情大为舒畅。于是当即决定,命令范程稍后写一篇讨伐林丹汗的檄,在用满蒙字抄写后,晓谕后金控制下的蒙古各部以及外喀尔喀蒙古。
至于出兵的时间,皇太极就决定定在五月,当然了,此次出兵是联合蒙古共同远征林丹汗,所以要找一个和蒙古各部大军汇合的地点,众人商量来商量去,就决定把汇合的地点定在老哈呵的上游,在这个地方出发攻打林丹汗的路途比较近。
宁完我又提出,最近袁崇焕所率领的关宁军活动非常的频繁,已于我后金游骑发生多次的冲突,而且有迹象表明袁崇焕可能会东出东沙河,在大辽河一线修筑堡垒,如果再让袁崇焕的关宁军东进的话,沈阳就会很危险了。
皇太极听到宁完我的一席话后皱眉沉思,自从袁崇焕再次执掌关宁军以来,后金在辽西的局势岌岌可危,眼下连辽西重镇广宁也丢了,如果再让袁崇焕的关宁军东进的话,沈阳就危险了。
皇太极不是不想尽快的击溃袁崇焕的关宁军,但是皇太极一直没有有效的办法来克制袁崇焕“凭坚成、用大炮”的战术,想要诱袁崇焕出城野战,袁崇焕一直不怎么上当,即使袁崇焕出城野战,也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全军像刺猬一样,让人无从下手。
所以皇太极对袁崇焕一直很是心烦,眼下宁完我又提出了这样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让皇太极本以舒展的眉头又皱了起来,而在场的后金满汉大臣也都不知声了,原因很简单,他们也知道袁崇焕不好对付。
这时,范程再次出列说道:明军袁崇焕部战力确实强悍,所部火器也甚是犀利,为了防止袁崇焕所部明军想东发展,臣以为当命一员将领在柳河下游屯田筑城,然后再在柳河、饶阳河一线修筑堡垒这样一来既解决我大金解决了一部分粮食问题,又能监视明军在饶阳河一线的行动,还能当作大汗再次西征广宁的前线基地。
皇太极一听,这也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范程提出建议后,宁完我再次建议重建重军,以拱卫沈阳和加强柳河防线。
皇太极听完范程和宁完我的建议后,深以为然,皇太极甚至明军火器的厉害,所以皇太极也积极的为后金军队装备火器,并新成一军,名曰“重军“,可惜的是在上次和袁崇焕的在黑山发生的激烈交战中,因为背后突然杀出一只明军,使得黑山一战后金功亏一篑,重军的也损失殆尽。
回到沈阳后,皇太极也一直想要重建“重军”,但是后金大军新败,皇太极只能全力整顿、安抚后金部队,所以就将重建“重军”一是放了下来,眼下宁完我提出重建“重军”,正中皇太极的下怀。
至于说谁领“重军”,这就是一个问题了,后金满人大臣中根本就不熟悉火器,让他们领军不太合适,所以皇太极只能从汉人中挑选一名将领来领军,本来佟养性是最合适的人选,只是可惜了。
皇太极虽然可惜佟养性,可是眼下是能另找一人来统领“重军”,只是仓促之间上哪找到一个最合适的人选。至于说为皇太极举荐人选,满族大臣不屑于领导“重军”;而汉族大臣在这件事上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
于是皇太极深思以后,决定先让金砺暂时统领“重军”,等到大军远征蒙古察哈尔部胜利归来之后在行决定,至于说金砺这个人,他也是一个比较优秀的人才,他是武举出身,挂的可是正宗的科班身份,后被朝廷派到辽东任职,时努尔哈赤骑兵反明,在镇武堡投降后金,被授甲喇额真,予世职三等副将。
皇太极这样的做也算是人尽其才了。之后皇太极就与众位的后金大臣开始讨论早大军远征期间,留谁来镇守沈阳,最后众人讨论来讨论去,决定让济尔哈朗和两蓝旗留守沈阳。
...
... (江苏文学网)
(https://www.biquya.cc/id47078/251104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