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很多人来说,平静的ri子是很难得的,可是对很多人来说,平静意味着更大的凶险。【首发】
自从两天之前回到京城,袁崇焕心里就没有平静过,虽然这几天一直都有家人陪在身边,可是他的心里总是空空的。这几天袁崇焕在担心之余,也在不断的反思自己,这么多年自己的坚持是不是错了,自己做这些究竟有没有意义?
有些无聊的在院子里闲逛,袁崇焕此时的心情很复杂。
“老爷,外面有人求见。”一个老管家来到了袁崇焕的身边,将一个拜帖递给袁崇焕,恭敬的道。
这几天袁府很是冷清,以前总是来拜访的人,这次也不见了踪影。可能这就是官场的规则,到了这个时候没有人不在乎自己。
听了老者的话,袁崇焕就是一愣,他没想到这个时候居然还会有人来看自己。接过了管家手里的名帖,缓缓的打开。
下一刻袁崇焕就愣住了,龙公子,自己不认识一个姓龙的人啊!况且龙这个姓似乎太少了。而且这个姓似乎很犯忌讳,这个人到底是谁?半晌,袁崇焕对身后的管家道:“人在哪里?”
“回老爷,在客厅。”老管家答道。
快步的离开花园,袁崇焕虽然不知道是谁,可是既然这个是后来,那就肯定是有事。肯定是关于自己的事情,不然不肯能来的,不管认不认识见一见在说。
袁崇焕来到客厅便见到了那个人,接着便紧紧的皱起了眉头。这是一个年轻人,看起来稚气未脱,身上穿着上好的丝绸长衫,头上带着一顶白se的帽子,帽子前面一块青se的玉石非常的特别。腰间系着金镶玉腰带,上面坠着一块玉佩,脚上等着一双薄底快靴,看不出是什么皮的,不过能看出来珍贵异常。
这样的年轻人一看就是非富即贵,让袁崇焕诧异的是这个年轻人腰间竟然配了一把剑。这个时候很多的人都佩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一种装饰品。可是袁崇焕能够看的出来,年轻人的这把剑是一把能杀人的剑,虽然宝剑还藏在白鲨鱼皮的剑鞘里。
让袁崇焕不满意的是这个年轻人的座位,身为一个客人,年轻人此时却坐在主位上。这是十分失礼的事情,可以说是对主人的蔑视,**裸的打脸啊!
看到这一幕,袁崇焕顿时觉得怒气上涌,可是却没有鲁莽的冲出去,而是缓步的走了出去。
走进大厅,袁崇焕才发现年轻人的身后还有一个人,那是一个身材瘦削的男人。看起来五十多岁的样子,没有什么特异的地方。可是袁崇焕第一时间就觉察到了这个人的不凡,危险,这个人给自己的感觉就是危险。
然而等到袁崇焕走到眼前,看清年轻人的面目时,面色一惊,立马快步走到年轻的面前,撩衣服跪倒,口中大声道:“臣不知天颜尽在眼前,实在罪该万死,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着跪在地上的袁崇焕,崇祯皇帝微微点了点头,笑着道:“起来吧!哈哈这次君臣二人见面,朕似乎做了一次恶客啊!”
缓缓的站了起来,袁崇焕连忙道:“臣一时心绪纷乱,还望陛下见谅。”
“坐吧!站着累。明ri早朝朕要召见你,很多事情都要需要了解。”见袁崇焕要说什么,崇祯皇帝挥了挥手,笑着道:“爱卿的忠义,朕是相信的,也相信爱卿是被人冤枉的。朕来找爱卿,是想要和爱卿聊一聊辽东的事情。”
看着有些窘迫的袁崇焕,崇祯皇帝笑了笑,又道:“这么多年辽东糜烂,自从萨尔浒以来,辽东便一天不如一天。朕登基ri浅,虽然也听说过辽东的事情,现在想听一听爱卿的看法。”
袁崇焕此时渐渐稳定了下来,他没想到崇祯皇帝居然没提自己案子的事情,看来这位陛下心里还是明白的很。心里欢喜,脸上的愁容自然也就不在了,沉吟了一下,袁崇焕皱着眉头道:“辽东糜烂已久,萨尔浒之战,臣不在说什么了。毕竟一些陈年旧事,现在讨论是非功过,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见崇祯皇帝认真听着自己的话,袁崇焕心里一阵宽慰,接着道:“自从萨尔浒以来,我军士气低落,虽然已经收复了一些失地,可是却总是凭借城关据守,臣觉的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之前建虏扣关,虽然微臣出师辽东,直捣黄龙,然而毕竟没有伤到后金的根本”
看着袁崇焕颓然的神情,崇祯皇帝也叹了口气,这位一心报国的臣子,应该受了很多苦,这也就是他的xing格为什么这么偏激的原因,
崇祯皇帝不禁在心里慢慢的回想真实历史上的袁崇焕,公元1622年(天启二年),袁崇焕往京城觐见皇上,御史侯恂破格提拔袁崇焕在兵部任职。不久之后,广宁军被清军击溃,于是朝廷商议,应该派人镇守山海关。袁崇焕得知后,随即一个人往关外查阅地形。回朝之后,袁崇焕上言称:“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朝中大臣也夸赞袁崇焕的才能,于是又破格拔袁崇焕为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并让其招兵买马。
时关外地都被哈剌慎诸部所据,所以袁崇焕到任后,驻守于关内。没多久,哈剌慎诸部归顺,经略王在晋令袁崇焕移军驻扎中前所,督参将周守廉、游击将军左辅的军队,管理前屯卫所的事务。之后王在晋又命袁崇焕前往前屯安置辽东的失业人群,袁崇焕当即于夜间出发,冒着被虎豹袭击的危险穿梭于荆棘之间,四更天入城后,将士们都夸赞袁崇焕有胆量。王在晋非常倚重袁崇焕,上言提拔袁崇焕为宁前兵备佥事。但是袁崇焕觉得王在晋没有长远战略目标,所以并不是事事都遵从王在晋。王在晋在八里铺修筑城墙,袁崇焕认为此举不是很好御敌策略,但他争辩不过,于是奏给首辅叶向高。[4]
十三山困有难民十余万,大学士孙承宗巡行边塞时,袁崇焕向孙承宗请示道:“在宁远驻扎五千兵力,以壮十三山的声势,然后派遣将领带兵去救援十三山。宁远距离十三山只有两百里,可以轻易占据锦州,如果不行再退守宁远,怎么能放弃十万难民?”孙承宗于是与总督王象乾商议,王象乾认为驻扎关上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士气沮丧,不如调动插部护关的军队三千人前往宁远,孙承宗同意后一方面调兵前往宁远,一方面让王在晋去救难民,但王在晋却救援失败,十万难民只救回六千人。孙承宗对此非常生气,驳斥王在晋修筑重墙的建议,于是召集众武将官商量重点防守的地方。阎鸣泰主张驻守觉华,袁崇焕主张驻守宁远,而王在晋、张应吾、邢慎言等人都持反对意见,但孙承宗采用袁崇焕的主张。孙承宗自镇关门,更加倚重袁崇焕,袁崇焕也不负所望,安抚军民,整备边防,功劳显著。
公元1623年(天启三年)九月,孙承宗决定镇守宁远,佥事万有孚、刘诏极力劝阻,但孙承宗执意前往,并命满桂与袁崇焕一起前往。袁崇焕到任后,发现祖大寿奉孙承宗命修筑的城墙不合规格,于是袁崇焕制定规格重新修筑,并命祖大寿与参将高见、贺谦督工。公元1624年(天启四年),宁远城的修筑完工,在满桂与袁崇焕的努力下,宁远被倚为关外重镇,将士们乐于为其效命,商旅百姓以及流民将宁远视为乐土。同年九月,袁崇焕偕同大将马世龙、王世钦率水陆马步军一万二千巡视广宁,拜谒北镇祠,经过十三山,抵达右屯,就由水路在三岔河乘船而回。以袁崇焕防守的功劳,先后晋升为兵备副使、右参政。
公元1625年(天启五年),孙承宗与袁崇焕定下计策,派遣将领占据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等地,并修缮城防长期驻守,宁远因此成为内地,开疆复土两百里。同年十月,孙承宗遭到罢免,高第接替孙承宗上任。高第认为关外一定会守不住,命令全部撤出锦州及右屯等地,督屯通判金启倧上给袁崇焕说:“锦州、右屯、大凌三城都是前锋要地,如果撤兵,已经安居的百姓将再次被迁徙,收回的疆土再次沦陷,关内外经得住几次退守?”袁崇焕也向高第极力争辩:“兵法上说,有进无退,收回的疆土怎么能轻易放弃?锦州、右屯动摇,宁远便会难保,进而使关门失去了保障。这些地方只需要派遣良将守卫,就不需要太多的顾虑。”但高第执意要撤离,并且想要撤掉宁远的军队,但袁崇焕表示宁愿死在宁远,也不愿撤离,高第无法强迫袁崇焕,于是将锦州等地军民尽数撤离,丢弃米粟十余万,在迁徙路上死亡的人非常多,哭声震野,军民怨声载道,袁崇焕于是请求回家为父守丧,但遭到拒绝。同年十二月,升袁崇焕为按察使。
公元1626年(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被罢免,于是率领大军西渡辽河,二十三日,大军抵达宁远,经略高第和总兵杨麟拥重兵于山海关,不去救援宁远。袁崇焕得知后,随即写下血,与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等将士盟誓,以死守城。袁崇焕一面坚壁清野,一面让同知程维楧盘查奸细,通判金启倧守护粮草,并传檄给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守将杨麒,如果有将士逃到这里,可将其全部斩杀。努尔哈赤将抓到的明朝百姓放回宁远,并让其劝袁崇焕投降,但遭到袁崇焕的拒绝。于是努尔哈赤举大军进攻宁远城,并让士兵举着盾牌攻凿城墙。而袁崇焕让罗立等人指挥西洋巨炮,炮轰清军,清军在巨炮的攻击下溃不成军,连续攻城两天,损失惨重,努尔哈赤于是下令退军。但名将金启倧却因为点火炮时引起自燃而死。宁远守卫战胜利后,明廷举朝欢喜,升袁崇焕为右佥都御史。
但另一方面,清军大肆攻略觉华岛,杀死参将金冠及军民数万人,而袁崇焕刚刚竭尽全力保全了宁远,无力救援觉华。宁远大捷后,经略高第及杨麟因为不发援军被罢官,明廷以王之臣和赵率教将其替代。
公元1626年(天启六年)三月,明廷重新设立辽东巡抚,并以袁崇焕担任,魏忠贤派其党羽刘应坤、纪用一同前来镇守,袁崇焕上疏请求将其调离,但遭到拒绝,明廷又给袁崇焕加官为兵部右侍郎,子孙世荫锦衣千户。但不久之后,袁崇焕解了宁远之围,逐渐骄横起来,与大将满桂闹不和,于是袁崇焕上疏请求将满桂调往别处,明廷于是召满桂回朝。经略王之臣奏请求留住满桂,袁崇焕又因此与王之臣闹不和。明廷担心这两个人闹矛盾会影响大事,于是将两人分开,王之臣督关内,袁崇焕守关外。
同年八月,清太祖努尔哈赤病死,袁崇焕派遣使者前往吊唁,以刺探虚实,清太宗皇太极遣使回报。袁崇焕想要和清廷议和,于是自写一封再次派遣使者前往。
冬十月,袁崇焕领刘应坤、纪用、赵率教等将巡视锦州、大小凌河等地,想要大兴屯田,恢复高第放弃的疆土,魏忠贤、刘应坤等人的子孙因此可以享受世代荫袭锦衣千户,袁崇焕从原来的锦衣千户进升为指挥佥事。袁崇焕于是上:“辽东的败坏,虽然是人心不稳固,也因为失去了有形的险要,没有东西可用来坚固人心。部队不利於野战,只有依凭坚固的城墙和使用大炮一种方法。如今山海关的四座城池已经修复一新,应当再修松山诸城,轮值的军队四万人,缺一不可。”皇上回给袁崇焕答应他的请求。
公元1627年(天启七年)正月,皇太极同意了袁崇焕的请和,举兵渡鸭绿江征讨朝鲜。明廷觉得袁崇焕与王之臣不能相互协作,于是将王之臣召回,不再设立经略一职,关内外尽属袁崇焕管理。袁崇焕于是趁皇太极举兵朝鲜之际,派人修缮锦州、中左、大凌三城。而朝鲜和毛龙同时向明廷告急,明廷命袁崇焕前往救援。袁崇焕派遣水军增援毛龙,又派左辅、赵率教、朱梅等人率领九千兵力逼近三岔河,以牵制清军。而朝鲜导向清廷进攻毛龙,却被毛龙击败,清军也被毛龙击退,史称“丁卯之役”。
同年四月,赵率教在锦州督护城防建造工程,明廷派尤世禄前来接替赵率教,又以左辅为前锋总兵官,驻扎大凌河。
五月,皇太极从朝鲜退兵后,率兵直抵锦州,将其包围。赵率教与纪用一方面闭城坚守,一方面派遣使者议和,想以此拖延时间等待援军,使者跑了三个来回仍旧没有决定,而清军的攻势越来越猛。袁崇焕以宁远的兵力不能轻易调动,于是让尤世禄、祖大寿率领精锐骑兵四千绕到大军后面决战,另派遣水军从东面进行牵制,并请求蓟镇等地发兵东护关门。明廷命山海关的满桂移驻前屯,三屯孙祖寿移往山海关,宣府黑云龙移往一片石,蓟辽总督阎鸣泰移到关城,又调动昌平、天津、保定的部队奔赴上关;传檄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的守将整备好兵马听候调遣。
尤世禄刚要整备出发,清军又分兵来攻宁远,袁崇焕与刘应坤、毕自肃率将士登上城楼防守,在濠沟内排列阵营,用炮远距离轰击。而满桂、尤世禄、祖大寿在城外与清军搏战,死伤比较多,满桂也中箭负伤。
清军从宁远撤退后增加锦州的攻势,但仍旧无法攻克,而且伤亡惨重,六月,清军撤兵,史称“宁锦大捷”。而清军撤兵时顺道毁坏大小凌河二城。
宁锦之战后,满桂、赵率教等人都得到了应有的赏赐,但袁崇焕却因为魏忠贤让他的党羽弹劾袁崇焕不救援锦州,论功行赏时,只给袁崇焕增加一级官阶。尚霍维华为此感到不平,上疏乞求辞去荫袭子孙的赏赐,但魏忠贤不许。七月,袁崇焕辞官回。明廷以王之臣接替袁崇焕为督师兼任辽东巡抚,驻扎宁远。
公元1628年(崇祯元年),明熹宗驾崩,明思宗朱由检即位,设计将魏忠贤除去,并把之前冒领军功的人削职。在朝中大臣的建议下,袁崇焕得以被重新启用,被任命为兵部尚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同年七月,袁崇焕返回京城,上疏陈述兵事,皇帝朱由检于平台召见袁崇焕,袁崇焕声称自己可以五年复辽,朱由检对此大加赞赏。给事中许誉卿问袁崇焕复辽的策略,袁崇焕却说是用这种话安慰皇上。许誉卿说:“皇上英明,怎麽可以随便应对。他日按照期限追求成效,你该怎麽办?”袁崇焕也觉得自己失言了,于是上奏说:“五年复辽的计划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托给臣,臣怎麽敢推辞这艰难的任务。但是五年内,户部转运军饷,工部供应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必须朝廷内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皇上于是让四部的臣按照袁崇焕的话办。
...
... (江苏文学网)
(https://www.biquya.cc/id47078/251099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