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谦益当时就爆发了,他冲出来拉住几个打架的官员,打算狠狠的训斥一番。但他没有想到,被他拉住的哪个官员以为又是一个想要偷袭他的,或者又是一个拉偏架的,想也没想,回手对钱谦益就是一拳,打在了钱谦益的腮帮子上。
说实话,钱谦益被这一拳打蒙了,他没有想到敢有人在皇宫里头明目张胆的挥拳打一个内阁大臣,这还得了。其余的高级官员也被这一幕惊呆了,这真是什么人都有啊,连朝廷大员都不给面子。
钱谦益回过神来气急败坏的想找那个打他的的官员,可是场面极其的混乱,这么多的人,上拿找去啊。钱谦益白挨了一拳,他心理那个气啊。
其他的官员看到这些中级官员连钱谦益的面子都不给,还挥拳把钱谦益给打了,自己要是贸然过去拉架,说不定自己也会被卷进去,于是这些官员聚在一处,一起去拉那些官员。
一伙在打架的官员被拉住,他们刚想破口大骂,但是仔细一看,都是自己的上官,这些官员都赶紧低头,承认自己的错误,而那些大佬也是对着打架的官员各种的训斥。
可是打架的官员太多,大老们拉不胜拉。而明轩端座在御座上,表面上看似在聚精会神的听底下大臣的辩论。可是在皇帝身边的王承恩和徐应元知道,皇上的心思早就不在这场的辩论上了。
从大朝会的开始,明轩就开始想别的事情,在想开钱庄的事情。朝廷要进行金融改革,废除火耗银,必须要把现在通用的银锭改为朝廷统一放行的银圆。如果从行政命令上硬性的要求改换,不知道底下会发生什么样的风波。
但是如果自己联合现在风头正胜的四大商会,山西商会、江浙商会、安徽商会和广东商会组建四个大的,全国性的钱庄,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等到在全国范围内都用上银圆的时候,在进行改革,那个时候,时机也成熟了,朝廷的阻力也会减少到最小。
明轩在想办法组建钱庄来挣钱的时候,他身旁的王承恩和徐应元看到远处的那些大臣们在上演全武行,而那些朝廷大老实在有些抗不住了,王承恩和徐应元用眼神一交流,得,请皇上出面弹压吧。
王承恩轻轻的走到明轩的身边,小声的说道:皇上,皇上。
明轩回过神来,说道:啊,承恩啊,什么事啊?
王承恩说道:皇上,因为大臣们辩论的太过激烈,发生些许冲突,内阁已经处理去了,皇上是不是让锦衣卫或者禁军出面帮助阁老们一下?
明轩向广场远处一看,得,一帮自朝臣竟然干起来了,而内阁大臣就像是救火队员一样再那里扑救,奈何人家人多示众,内阁的力量稍显微波,这种情况在明轩看来,内阁的行为不异于杯水车薪。
明轩看到这种情形,气得都乐出来了,紫禁城,皇宫,何等庄严的地方,这帮大臣竟然能在这种地方打起来,真是破天荒。不过明轩一转念,这种事情还真是不是第一次发生。
早在英宗皇帝时期,就有朝臣群殴一个人,并将其打死的事件。那是明英宗正统十四年,英宗皇帝在大宦官王镇的鼓惑下御驾亲征,结果兵败土木堡,英宗皇帝被俘。这下子朝廷炸开锅了。
留守京城的监国诚王接到确切消息后,赶紧召集留守京城的大臣们开会。结果开会的,时任锦衣卫指挥使大人也到了现场。因为朝廷大臣本来就十分不满王镇干政,结果在王镇的鼓惑下,皇帝御驾亲征,还被俘虏了,而恰巧这个任锦衣卫指挥使大人还是王镇的一个亲属,朝臣的不满终于爆发了。
平时文温而雅的大臣们顿时如火山爆发,围住任锦衣卫指挥就是各种批判,后来觉得说的不过瘾,这帮子大臣就开始动起手来,别看这些大臣平时一副一阵大风就能被吹走的样子,动起手来可是不含糊,群情激奋之下将锦衣卫指挥给打死了。
堂堂锦衣卫指挥,统领皇帝亲军,负责替皇帝调查大臣,制造冤狱的锦衣卫指挥大人,在皇宫大内,宫殿之上,竟然被一群大臣给打死了!结果这些大臣还真没有事,诚王赦免了这帮大臣。
和英宗皇帝时期打死人相比,这回闹事还真是小巫见大巫,不过也不能让朝廷大臣在怎么闹下去了,明轩立刻命令锦衣卫指挥吴猛明带领麾下众锦衣卫赶紧镇压这帮自朝臣。
站在前排的大臣都是官场的老油条,一心能多用,他们吵架的时候一只眼睛都注视着皇帝的一举一动。他们看到皇帝十分的不高兴后,立即停止争吵,恭敬的站好。
吴猛明领皇上的口谕后,立即带领他手下的锦衣卫士兵,扑向在广场后部的打架的官员。而在那里劝架的朝廷大老有些狼狈,他们汗流满头,也没有控制住局势,等他们看到锦衣卫士兵凶狠的过来之后,他们知道,皇上发火了。
这可是严重的御前失宜事件,他们不知道皇上会怎么处理这帮打架的官员,可是皇上动用锦衣卫过来,而且这帮锦衣卫的动作十分凶猛,那些打架的四品和从三品官员在锦衣卫的拳打脚踢之下,全都老老实实的双手抱头的蹲下。
朝廷大老赶紧的跑到最前排,明轩看到局势终于控制住了,大臣们也重新排好队,当然那些闹事的大臣在那里双手抱头的蹲那里。明轩的怒火也爆发了。
明轩愤怒的说道:尔等身为阁僚、寺卿,竟然象市井小民,打架斗殴,身为人臣,礼仪何在,尊严何在?来人,将这些殿前失宜的大臣全部挺仗二十,以儆效尤!
内阁、各部大臣听到明轩竟然如此处置这些殿前失宜的大臣后,大惊失色,皇上挺仗如此多的大臣,只有在嘉靖朝的大礼仪之争的时候出现过。再说,处以挺仗之行,是对朝廷大臣的极大侮辱。
还有一点就是,要被处置的大臣大都是个部门的中级领导干部,如果把他们处置了,这些部门首长就差不多成了光杆司令了。难道要让这些高高再上的一、二、三品大臣们亲自的奔走,来下达朝廷的各项命令吗?
所以这些朝臣们,无论先前有何意气之争,现在都一齐的向皇上求情,请求皇上法外开恩,放这些大臣一马。可是明轩真的是生气了,这些大臣竟然把他这个皇帝当空气,在皇宫之内,皇帝的面前,旁若无人的上演起了全武行,这还得了。
你们不是把我当空气吗?那我就把你们当废铁!明轩如是的想。
可是朝廷的大臣无论是看在同僚的面子上,还是裙带关系上,他们不能让皇帝把这么多的大臣给挺仗了。大臣们是痛哭流涕的请求皇上开恩,并哀求皇上不要动用挺仗之刑。可是皇上真的生气了,不顾朝臣的请求,执意要动手。
最后是内阁首辅出面,向皇上说,现在是非常之时,建酋扣关,现在已经连失数城,建酋的兵锋已经直指京畿,如果现在处置如此多的官员恐怕不妥,不如让他们代罪立功,至少也在建酋兵退之后在行处置啊。
明轩也没有真的想把这些打架的官员全部处以挺仗,明轩之所以这么做,一是为了让内阁重新的竖立起威望,毕竟自从“大计“以来,内阁和朝廷的主要官员的日子就不太好过,发生建酋扣关的紧急事件之后,内阁的处境就岌岌可危了。明轩的想法是千万不能让自己辛苦构建的内阁倒台,一定要帮帮他们。
另外吗,就是要好好的教训教训这些大臣,明朝的大臣太牛逼了,有的时候根本就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时不时的犯一下倔脾气,洋洋洒洒的数万言的大骂一通皇上,以显示自己的风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嘉靖朝,海瑞写奏章大骂嘉靖皇帝宠信道教,不理朝政。嘉靖皇帝接到奏章后,大为生气,之后郁郁不乐,没多长时间就驾崩了。
另一个例子就是万历朝时期,一个御史写了一个奏章,大肆指责万历皇帝沉迷于酒色才气,不理朝政,万历皇帝接到这个奏章后气得七窍生烟,恨不得利马把这个御史杀了,但是在众多朝臣的求情下,无可奈何,只能把扳子重重的抡起,轻轻的放下。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明轩才会这么的干,明轩在内阁大臣的苦苦哀求之下,“无奈“的同意了内阁的请求,但是明轩表示,现在知识因为朝政紧急,才网开一面,暂时的放过这些闹事的大臣,等待事情平息,咱们在秋后算帐。
内阁看到皇上终于松口了,都暗地里了松了一口气,只要暂时的保住这些大臣,等到皇上气消了,在找个由头,请求皇帝赦免这些大臣就好了。拖过这段时间,就是胜利啊。
大朝会终于结束了,几百名大臣在寒风之中站了好几个时辰,都快要挺不住了,想想自己在大冬天的,站在无遮无拦的大广场上,和一些政见不同的同僚喷了大半天的口水,本想着搬倒政敌,结果却是一些低级官员惹来皇上大怒,把大伙一顿训,这叫什么事情啊。
温体仁和周延儒大臣也觉得十分遗憾,这个朝会对他们来说诗歌十分好的机会,他们为这次的朝会准备了很长的时间,本想借着京城混乱的时候,召集一大部分对现在中央不满的官员,用犀利的语言,大量的事实,一举打倒现任内阁和东林党,但结果是太差强人意了。
尤其是温体仁,他以为这回是十拿九稳,按照惯例,女真人借道蒙古掳掠边疆,皇帝一定会大怒,怒气冲天的皇上一定会追究相关的责任人,如果没有责任人,皇上差不多也会找一个替罪羔羊。
可是出乎温体仁的预料之外,皇上并没有追究责任人,只是命令朝廷全力组织平息建酋的扰边行为。温体仁想:难道皇上真的这么信任内阁?
但是明轩给袁崇焕的圣旨给了他希望,在他的的想法上,以为皇上对袁崇焕失望了,并有些猜忌袁崇焕才命令关宁军出击后金腹地,夺回广宁,而不是命令关宁军来进京勤王。事情太出乎意料之外了,难道有什么事情我自己疏忽了?温体仁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大朝会的关系,高起潜并没有立即见到皇上,而是被安排到了一个偏殿等候皇上的召见。连日的飞马奔驰,使高起潜十分的疲惫,高起潜座在椅子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熟睡的高起潜被叫起来,高起潜努力的睁开眼睛,就看见一个小太监在他的旁边叫他。高起潜晃了晃脑袋,站起来说道:什么事情啊?
那个小太监恭敬的说道:高公公,皇上叫您哪。
高起潜理了理思绪,然后他深吸了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绪,连日不眠不休的赶路,让他的脑筋有些转的慢了些。过了不一会儿,他对那个小太监说道:好了,你带路吧。
本来那个小太监等的就有些不耐烦了,听到这个高起潜终于准备好了,他恭敬的说道:高公公,这边请,皇上在乾清宫等着公公您哪!
高起潜一路跟随小太监走向乾清宫。路上,高起潜也听到宫里的一些太监、宫女议论起中午发生起的大朝会事件,尤其当他听说皇上因为大臣们的无礼而大发雷霆的时候,高起潜心里想:是不是在皇上的跟前给那个袁崇焕下个拌子,以报复他对自己的怠慢呢?
高起潜心里想着事,但是作为宫里的老油条,即使他心力想事,但是他还十分注意身边的其他状况,尤其是宫人们对于皇上言行的描绘,因为他出宫传旨,好几天没有在皇宫里当差,对于皇上现在的动向他并没有把握,而从宫人口中不经意间泄露出来皇帝现在的言行,是他把握皇帝情绪的重要的情报。
高起潜在去往乾清宫的路上,又从过往的宫人的口中得到一个重要的情报,皇帝在回到乾清宫后,胡乱发了一通脾气,现在皇上的心情十分的不好。
明轩从皇极殿广场回到乾清宫后,的确大发了一通脾气,皇帝对于朝臣在建酋扰边,兵临京畿的时候还在一起争权夺利的行为十分的气愤。现在都什么时候了,那些朝臣还在喋喋不休的三无成群的聚在一起,为了搬倒内阁,夺取最高权利而分裂朝廷。
这些大臣是不是疯了,还有那些蒙古人,太他妈的的没有意气了,他们粮食也收了,钱也拿了,可就是不办事啊,这信义都哪去了。本来大家都说好了,朝廷给蒙古钱粮,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防御后金。可是到用着他们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一点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意思。
事前他们满口答应,一个个排者胸脯,指天盟誓的答应效忠朝廷;出事了,一个个的都指不上了。全为了保存实力,当起了缩头乌龟。当然,他们也不是没出过力,时不时的他们向朝廷报告建酋的动向。可是难道朝廷向蒙古提供大量粮食就是为了获得一些消息吗?!
明轩自己在乾清宫大发脾气的时候,守在乾清宫的王承恩和徐应元严厉的警告在乾清宫内外的服侍的宫女、太监,要求他们不准向其他人泄露今天在乾清宫的所听所闻,并且说如果自己听到宫里有闲言碎语的出现,在场的所有宫女太监立即仗毙。
但是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啊,皇上在乾清宫大发脾气的消息还是传了出去,而高起潜恰巧听到了这个消息。
等高起潜慢悠悠的走到乾清宫的时候,皇上的脾气也发完了,乾清宫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高起潜看到王承恩和徐应元宫中俩大巨头在乾清宫外守着,他立即快步走到王承恩和徐应元的面前,恭敬的向王承恩和徐应元问好。
按理说高起潜、王承恩和徐应元,都是原来信王府出来的老人,在宫里的地位都差不多,可是人家王承恩和徐应元,尤其是王承恩,跟着皇上的时间最长,而且也最受皇帝的信任,地位总要高那么一等。
王承恩和徐应元和平常一样,也热情的回礼,并亲切的慰问了旅途劳累的高起潜,并要高起潜保重身体。随后,徐应元进乾清宫,通报高起潜已经到乾清宫了,皇上是不是现在就见他。
明轩也很想知道现在关外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尤其是袁崇焕,他现在在干什么。所以就吩咐徐应元将高起潜带进来。
高起潜随着徐应元走进乾清宫,看到明轩后,高起潜立即恭敬的施三跪九叩的大礼,表现得十分的恭顺。明轩满意的点了点头,让高起潜起来回话。并且问起了这次传旨的事情。
高起潜那里放过这么一个表功的机会,他绘声绘色的讲述自己怎么不畏艰辛,不眠不休,飞驰近千里,以最快的时间把皇上的圣旨传达到满桂大人的手里。(侠客中文网)
(https://www.biquya.cc/id47078/251093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