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能搞血统论那一套

?    看着听完自己这番话后,欲言又止的李延平,杨震笑了笑道:“放心吧,我心里有数。中央做调整,是迟早的事情。现在的东北局以及东北军区,除了少数外调人员之外,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抗联出身的人。这样时间长了,极易形成山头主义。”

  

      “当初为了保证东北形势的稳定与发展,中央选择了暂时维持现状。但是这种情况,不会维持太长时间的。只要东北大局稳定住了,肯定是要在人事上进行一定调整的。我只希望中央派来的人,是一个办实事的人,可千万别给我派来一个肃反专家来,那可就是要我老命了。”

  

      “而且你作为东北军区代政委兼东北野战军政委,李主任与你又是嫡亲的兄弟。都在东北工作,这有些不适合。调走你们中间的一个人,是早晚的事情。只是我没有想到,会来的这么快。”

  

      “不过如果在李主任和你之前选择一个人调走,我宁愿调走的是李主任,而不是你这个政委。老伙计,不是我这个人自私,是我实在离不开你,部队也一样是实在离不开你这个政委。除了你,我不觉的会有别的合适的人来接替你。”

  

      “这样,你替我给李主任带一个话。就说军区会全力支持他们的这个决定,而且我希望在他走之前,能将新的东北大学组建完成。不过我感觉这个新东北大学,在规模上还应该更大一些。”

  

      “组建师范进修学院,提高目前根据地内各级教师的水平,这一点我没有意见。但是在其他的方面,除了师范进修学院之外,只组建文、理两个学院,我认为有些将专业的设置过窄了,格局也显得有些小了。”

  

      “我希望在这座新的,由我们自己组建的第一所综合型大学里面不仅要有文理两个学院,还要有外国语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工学院、农学院等尽可能多的专业。能为我们在更多的方面,培养一些急需的人才。我们现在可不仅仅需要的数理化人才,其他方面的人才都是多多益善。”

  

      “我们早晚要走出去的,要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我们眼下在地理上的确是有些封闭,但是我们的思想不能固步自封。外语人才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急需的,而目前根据地内除了俄语与日语、朝鲜语三个语种之外,其他的语言类人才奇缺。”

  

      “翻译一项英文的说明书,还得到处找翻译。甚至连你我的秘书,都被拉过去应急这不行。我们不仅仅需要俄语和日语的翻译人员,还需要大量的英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乃至阿拉伯文的人才。”

  

      “其实根据地内,并不缺乏外语教学人才。在哈尔滨有那么多的白俄和犹太人,都精通多门外语,我们为什么不能使用?要知道在苏联十月革命之后跑出来的这些白俄,可都是贵族出身,都受过多种高等教育。很多人甚至都会运用多种外语,这些人不用就是浪费了。”

  

      “眼下在哈尔滨的这些人,侯爵当跑堂的,伯爵当小偷,小姐当舞女。如果我们给他们一份正常的职业,并正常支付薪金,我想很多人很会愿意为我们效力的。因为没有人想长年累月的过那种生活。”

  

      “而一方面我们急需类似的人才,另外一方面军区的各级教育部门,又因为一些保密上的原因不能使用这些人。固然有让这些人接触到一些资料,不利于保密。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他们担任教师的工作,为我们培养出一些外语人才。”

  

      “所谓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人放在军区固然不行,但是放在地方的普通大学上还是可以的。不过这些人中的相当一部分,因为苏联十月革命让他们失去了原本优厚的生活,所有脑袋里面**的思想可是根深地步。”

  

      “让他们来给我们当教师,这个关口一定要把握好。别让他们反倒是在咱们的地盘上,培养出一批整天什么事情都不干,专门反对我们的人来。那样可就是八十岁老娘倒绷小屁孩,真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了。”

  

      “还有财经人员、懂得现代外贸规则的人员,精通法律的人员,都是我们目前急需的。根据地越来越大,各类人员的缺口也是越来越大。尤其是合格的财会人员,更是寥寥无几。我们不能总是依靠那些只会打算盘的商铺前账房吧。”

  

      “同时我们不能总搞人治。随着后方越来越稳定,正规的法律制度,我们也该着手准备;了。我们要建立现代的社会管理以及各种制度,就必须要有大批合格的人员。法官、财务,以及企业管理人员。”

  

      “同时我们目前缺乏大量合格医生的情况,还没有完全的缓解。根据地内的广大百姓,尤其是农村百姓缺医少药的情况,还相当的严重。而且随着部队的规模扩大,对合格的医护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都是急需我们这些人去解决的问题。”

  

      “当然这些是单独的像苏联那样成立专科院校,还是都合并在这所大学之内,还需要总指挥与李主任自行决定。但我希望我们的眼光,不能局限于理工类和国文、哲学一类的东西。现在的根据地扩大了,各个方面合格的人才都奇缺。”

  

      “根据地目前的财政状况,虽然说还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但是也逐渐在走上正轨。与苏联和美国的贸易,也正在展开。怎么样尽可能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培养出我们自己的精通各种业务的人才,我们也该提上日程了。”

  

      “这一点总指挥和李主任考虑的要比我们深远。随着根据地的面积日益扩大,以及军区强制性义务教育制的推广,需要升学的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单靠军区理工大学、医学院,以及选拔留苏学生,根本就无法全部安置。”

  

      “而且我们一方面各种合格的人才奇缺,一方面仅有的两所大学无法容纳更多的学生就读,而且因为他们的特殊性质,也无法容纳更多的学生。这就形成了一个极大的矛盾,这种情况也很不正常。成立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或是多所专科学校,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益处的。”

  

      “不过在教师的结构上,不能都指望这批一样刚走出校门的学生。要在根据地内部,还是要多挖掘一些潜力的。比如外语、财会,甚至基础化学和物理,还有数学和哲学等一些保密性不太强的专业,完全可以从根据地内的白俄和犹太人中间寻找一批人吗。”

  

      “至于来根据地的这批人员的安排,就按照你说的办。所有来根据地的只要与理工类无关的教授和应往届毕业生,都交给东北局安置。另外从工科和理科的人员中挑选一部分留下之外,其余的也全部转交给东北局。至于怎么安置,我们可提供一些意见,但是主要还是看东北局那边。”

  

      “但是在安置的时候,对于那些背景复杂的学生和讲师,不要进行任何的歧视。人家能放着富裕的生活,来我们这个苦寒之地吃苦,就说明他们对自己的家庭还是不满的,还是敢于反抗的,内心还是想着救国。大后方来的那些有国民政府背景的学生也是一样的,我们要相信他们的爱国心。”

  

      “我说的谨慎一些,是要防止日伪方面利用这个机会向我们内部渗透。还有重庆方面形形**的特务组织。什么中统、军统,什么宪兵司令部,还有其他的什么各个战区的情报机关,我们都更要防备。”

  

      “尤其是主要针对教育界的中统局,渗透能力还是很强的。家中有什么重庆方面的高官不怕,有当汉奸的父亲也不怕,只要不是特务我们就欢迎。即便是一经查实了,也不要等同论处。”

  

      “考虑到目前国内政治环境和情况,我建议还是区别对待为好。对于日伪特务严惩,这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对于重庆方面派来的,我建议还是押解出境。如果有身份特殊的人,我看完全可以交给中央,换回一些我们被捕的人员。”

  

      “老李,我说这些不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我是想不要因为家庭背景的关系,对某些类似出身的人有歧视。中国的现状决定了,占国民百分之九十的连肚子都吃不饱的群众,是没有办法供养一个大学生的。

  

      “不说别的,在七七事变之前,除了师范类是免费的之外,各种大学的教育都不是一个普通人家能够负担的起的。不说别的,国立大学中学费最低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一年是二十块银元的学费,就不是大部分的家庭能够承受得起的。”

  

      “而私立大学和教会大学每年上百元的学费,更加不是一般人能够负担的。最贵的上海同济大学,甚至达到每年二百一十元。别说普通的老百姓,就是一般的中产阶级都负担不起。北平三十年代的一个普通警察,月薪是大洋六元,如果不贪不占的话,根本就无力负担一个大学生。”

  

      “再加上报名费、书费、住宿费和伙食费等其他费用,一个普通农户就算不吃不喝,一年也只能勉强的维持一个学生,这还是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之下。如果遇到什么天灾**,或是赶上什么经济危机,或是粮食丰产粮价下跌,想要供养一个大学生,更加是一个吃力的事情。”

  

      “眼下国内能念的起大学的人,至少也要是一个中产家庭。所以学生们的背景复杂,也就不难想象了。尤其是我们重点招揽的理工科的毕业生,不能说没有,但是家里有点底子的还是占了大多数。”

  

      “除了像免收一切费用的师范学校之外,大学生的背景复杂一些,就不难理解了。我们不能一概以血统论,不能搞老子混蛋儿混蛋的那一套。还是一句话,人心一旦伤了,再想弥补就难了。国民政府还知道有教无类,我们总不能还不如他们吧。”

(https://www.biquya.cc/id46551/245884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