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督公威武!
话说关羽每日里被刘照带在身边,虽不比刘备“寝则同床”,但也称得上是形影不离了。一段时间下来,他对刘照的印象,还算不错。虽然刘照的习武在关羽眼中,基本是流于样式,根本没有苦下功夫,但是比起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刘照所表现出的尚武精神,还是值得赞赏的。至于读书治学方面,则刚好反了过来,关羽自己虽曾读过一段时间的书,通晓《左传》,但是毕竟因家贫而失学,学问并不精深。如今,刘照每天上课,他便在殿内侍立值守,亲眼目睹了刘照的学习进程,见刘照小小年纪,却对《春秋》一学就会,一点就透,便难免心里暗自佩服了。
而和关羽相处的这段日子里,刘照也知道了当初颜良文丑上门挑战,却被关羽击败的事情。对此,刘照心里颇为疑惑,颜良文丑这条线,是由鲍炜负责的,之前,与二人往来结交、教授剑术,这些事情,鲍炜都曾经向他禀报过。但是颜良文丑前去挑战史阿的事情,鲍炜却没有提起过只言片语。按理说,以鲍炜和颜良文丑的交情,就算二人挑战之前,未曾与鲍炜打过招呼,那么失败之后,也应该与鲍炜一起讨论比武中的得失啊?
即便是颜良文丑,从始至终,都没跟鲍炜提起过此事,但是他们二人可是在公开的场合挑战史阿,又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关羽击败,这么大的一件事,肯定早就在洛阳流传开来了。鲍炜身为卫士长,肩负着督察王府门下诸剑客、侠士的职责,又岂会对发生在王越家中的这场比斗,闻所未闻?
如此一来,到底是鲍炜在督察方面,有所疏忽,未尽到职责;还是跟史阿一样,嫉妒关羽,怕被人比下去,失了自己“弘农王门下第一剑客”的名头?
想到这里,刘照苦恼的揉了揉脑门。虽然前世只不过是个书呆子,但是刘照好歹是历史系书呆。对历史了解得多了,刘照自然也就明白,这世上哪有无条件、绝对的忠诚?这种感情,或者能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真挚的爱人之间,或者一二个知己好友之间存在。但是作为一个上位者,一位主君,哪里有资格要求自己所有的下属,都能绝对的忠诚呢?
自穿越以来,刘照处处被人捧在手心里,朝廷大臣冀望看重,宫中内侍赤心效忠,四方豪杰争相投靠,好似他真的有“虎躯一振,英雄慑服”的主角光环一般。但是,刘照自己心知肚明,众人之所以如此对待他,事实上看重的还是他的身份地位。不同之处,无非是有人想通过他实现政治理想,有人想通过他博取功名利禄,有人想通过他作威作福罢了。
所以,鲍炜与史阿两人各怀私心,勾心斗角,这在刘照看来,本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算是政治生态中常见的事情,何况,做皇帝的,哪个会希望自己的臣下之间,和和气气,抱成一团?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立场,刘照自然也不能免俗。
问题是,在关羽的问题上,鲍炜与史阿居然罕见的站在了同一立场上,若不是自己的表兄何咸,巧遇关羽,又把消息告诉了刘照,那么刘照可就真要和关羽失之交臂了。
当然,在这件事情上,刘照多少有误解鲍炜的地方,鲍炜有私心,但却不是担心什么“第一剑客”的地位,而是看到关羽当场顶撞了史阿后,料到史阿日后定然会冷遇关羽,到时候,自己再出面将关羽举荐给刘照,自然就能在关羽面前落一份人情了。只不过,他却没有料到,关羽脾气太孤傲,受到冷遇之后,便毅然决然的起了出奔的心思。
刘照可以不去苛求臣下的绝对忠诚,允许他们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但他是绝对不会甘心被臣下蒙蔽双眼,混淆视听的。于是刘照登时起了一个念头,想着手建立一个为自己探听各种消息的机构来。
自然,以刘照极其有限的谍报学知识,想建立什么CIA、KGB、FBI之类的情报机构,纯属空中楼阁,白日做梦。但是,建立一个简单的打听、汇集各种消息的机构,还是不难的,因为在当下,无孔不入的近现代谍报手段虽然不可能有,但是探子、间谍却是一门古老职业,根据《左传》中的记载,早在夏朝,就已经有了职业间谍——后羿从夏王相手中篡取了夏朝的王位后,又被他的国相寒浞谋杀,寒浞自立为王。而相的儿子少康长大后,开始图谋复国,便在寒浞的儿子浇身边,派遣了一名间谍,名叫女艾。
只是,该去派谁来负责这件事情呢?
在刘照的身边,如今大致有这么几派:二卢、二王兄弟所代表的士人集团,侯振侯谨父子所代表的内侍集团,鲍炜、三李兄弟所代表的良家子出身的武人集团,和史阿所代表的剑客、游侠儿集团。
干谍报这种活,理论上,让那些出身市井的游侠儿去做,是最为轻车熟路的,但是一来刘照现在对门下的这些游侠儿,还不甚了解;二来,谍报工作还讲究一定的隐密性,就怕大部分游侠儿行事粗心大意,打听消息容易,保守秘密却难。
想来想去,刘照决定从内外两方面来入手。对内,刘照打算在自己宫中,先筛选培养几十名内侍——倒不是刘照非要建一个东汉版的东厂,而是如今的刘照,最方便使用的人力资源,也只有这一帮内侍了,且不说宫里的内侍数量众多,就算是洛阳城里,像当年的侯谨一样,自阉以求入宫而不能的人,也有一大批,从中挑选起来,更有余地。
对外,则是以当初嘱咐鲍炜打探门下前来投靠的剑客、游侠儿的底细为契机,让鲍炜另行推荐一人,做为负责此事的人选,然后也搭建起一个情报机构来,慢慢的进行完善。
于是刘照先将侯振侯谨父子唤来,屏退闲人,问道:“大伴,如今在宫中,有多少忠实可用的人?”
侯振道:“殿下,若说是守规矩,不乱说话,如今经过赵、李二位教授的督导,咱们芳林园名下的一干内侍,大部分都是守规矩的,就是不知道殿下说的忠实可用,指的是哪方面?”
刘照想了想,道:“罢了,一时间也没法说清楚。这样吧,大伴你在宫里的内侍中,选一些聪明机灵,擅长打听消息的,先让他们每日里出去,不管是在洛阳市井也好,还是在宫里的熟人那也好,随意四处打听,无论是市井杂谈,还是秘辛逸闻,甚至是柴米油盐的价钱,都可以,只是记得,万万不能露出特意打听的样子来。每日打听回来后,便将消息汇总一下,上报给我听。你也要多留意,看其中有办事伶俐,又为人谨慎的,便把他们的名字的记下来。日后,所有的探子便分内外两层,外围之人,只是出去随便探听消息,探听到什么就是什么,但是绝不给他具体分派任务,只有表现好,像我刚才说的,办事伶俐又为人谨慎,能保守住秘密的人,才能升入内层,进一步委以重任。”
侯振听完之后,心里已经有了几分明了,上次刘照就曾经让他办过类似的事情——派几名内侍出去宣扬刘照的身世。如今看来,刘照是想要建立一个常设的机构,来探听消息,甚至是办理像上次那样的事情了。这样的一个机构,其份量可想而知,而刘照却把这个重任委托给了他,侯振自然心情十分激动,忙道:“殿下,老奴一定尽心尽力,将这件差使办好。”
刘照又叮嘱侯谨:“阿谨,宫里若有年纪较小又地位卑下,不得志的内侍,你便去多和他们走动走动,建立起情谊来。同样,如果其中有忠实可靠的人,便把他们吸纳过来,如果对方不怎么可靠,也不要紧,留着一份香火情,日后总有能用到的地方。”
侯谨这边答应了一声,那边侯振又问道:“殿下,只是不知此曹应当如何命名?”
汉代的政府机构,大多称之为“曹”,但是刘照此时身份敏感,不好直接自设“曹”这样的机构,于是说道:“就叫做内缉听厂吧。”
厂,原意为没有墙壁的房屋、棚舍,在汉代,自然没有“官署”这一层意思,与之前“内书堂”的命名方式相似,都是尽量避免带有正式机构的色彩。至于叫“缉听厂”而不是后世明朝时期大名鼎鼎的“缉事厂”,则是因为,目前刘照只希望这个机构是用来打听消息的,而“缉事”一词则带有“侦缉搜捕”的意思。
“大伴。”刘照忍不住笑道:“你可就是我大汉内缉听厂的首任提督了,日后,大家可要尊称你一声‘督公’了。”
汉代自然没有“提督”这一官职,甚至没有“提督”这个词语。但是有“都督”、“督邮”这些官职名的存在,那么“提督”也就不难理解了。“督”者,监管察看之意也;“提”者,带领,统领之意也。
虽然明白了提督的含义,但是侯振还是猜不透刘照忍俊不禁的含义,也不会知道自己担任的这个“督公”,在历史上,是多么威风八面、炙手可热的一个官职了。
;
(https://www.biquya.cc/id46372/243240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