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老赵家的事儿 > 第十三章 英主与宵小

?

  “帝以北汉、契丹之兵犹在晋州,甲子,以王峻为行营都部署,将兵救之。诏诸军皆受峻节度,听以便宜从事,得自选择将吏。乙丑,峻行,帝自至城西饯之。”(《资治通鉴》)北汉和契丹联手兵犯晋州,郭威任命王峻为行营都部署,“以徐州节度使王彦超为副”,率军驰援晋州。所有军队均受王峻节制,同时还允许王峻便宜行事,将帅、粮草物资一律任王峻自行选择“军行资用仰给于官,随行将吏得自选择。”,王峻临行前,郭威还亲自为他践行。“奉辞之日,恩赐优厚,不拘常制。”更是超出规制的赐予王峻很多东西。

  郭威是要多信任王峻才会给他这么大的权力啊,我实在想不到历史上还有那个帝王自愿的把这么大的权力交到外人之手,而且不加节制(从事后郭威的反应的看,郭威确实没有做任何防备手段)。可以说有了这些权力,王峻随时可以造郭威的反,而且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尤其是在五代十国这么一个特殊的时代,造反实在是家常便饭,各地兵马也根本不在乎谁当皇帝的。不过,王峻也并没有辜负郭威的信任。

  所以之前,我才会说王峻只是性格有问题,并没有什么恶意,对郭威也是忠心耿耿。

  不过郭威本身倒是确实被吓了一大跳,因为王峻带着大军走到陕州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不走了。而此时晋州的情况是“军于城北,三面置寨,昼夜攻之,游兵至绛州。”就是当初郭威攻打李守贞的翻版。郭威这就急了啊,看来郭威确实是没有留什么后手,不然的话这时候应该是冷静旁观,坐等王峻行动才对。

  急了就得催啊,“王峻留陕州旬日,帝以北汉攻晋州急,忧其不守,议自将由泽州路与峻会兵救之,且遣使谕峻。十二月,戊子朔,下诏以三日西征。”郭威担心北汉正急攻晋州,担心晋州守不住,就打算率兵于王峻合兵,御驾亲征。就派遣使者去告知王峻。十二月初一,后周太祖下诏令于三日出发西征。

  使者至陕,峻因使者言于帝曰:“晋州城坚,未易可拔,刘崇兵锋方锐,不可力争。所以驻兵,待其气衰耳,非臣怯也。陛下新即位,不宜轻动。若年驾出汜水,则慕容彦超引兵入汴,大事去矣!”帝闻之,自以手提耳曰:“几败吾事!”庚寅,敕罢亲征。(《资治通鉴》)随后使者到达陕州,王峻得知这个消息后,反而很冷静的向使者解释一切,并让使者转告郭威:“晋州城池坚固,易守不易攻。而且刘崇刚于契丹合兵,正锐气十足,士气可用,实在不可力争。此时刻意屯兵不进,就是为了等待刘崇军久攻不下,士气低落的时候,并不是因为胆怯而驻足不前。况且陛下刚刚即位,四下宵小这时候估计正蠢蠢欲动,实在不宜轻举妄动。如果陛下真的御驾亲征,从汜水而来。被慕容彦超抓住机会,领兵攻进汴京的话,就真的全都完了。”这王峻果然是跟郭威厮混了太久,都是个喜欢用最小的损失去达成目标的主。

  可怜的使者,刚跑过来又得拼命跑回去,估计还得是个八百里加急。好在在郭威出发之前赶到了。郭威听了这话,不觉用手不停拽自己耳朵自言自语:“差点坏了我的大事!”随后,就下令取消原定的亲征计划。(不过比较好奇的是,为啥是拽耳朵。于是特意去百度了一下,解释居然是遗传,就像猩猩、猴子一样会抓耳挠腮。好吧,跑偏了)

  庚子,王峻至绛州。乙已,引兵趣晋州。晋州南有蒙坑,最为险要,峻忧北汉兵据之。是日,闻前锋已度蒙坑,喜曰:“吾事济矣!”

  王峻的军事素养其实还是很高的,率先派前锋抢占了最为险要的蒙坑。这时不停攻打晋州的北汉也遇到了麻烦。“北汉主攻晋州,久不克。会大雪,民相聚保山寨,野无所掠,军乏食。契丹思归,闻王峻至蒙坑,烧营夜遁。”北汉士气逐渐低落,又正赶着天降大雪,各地百姓相聚以求自保,北汉军难以抢夺到粮食,就没什么吃得了,这点简直是深得契丹“打草谷”的精髓啊。刘崇这时候估计又得去找他那位便宜叔叔帮帮忙。

  结果这个新认的叔叔这时候也靠不住了,耶律璟本来就是个奇懒之人,能率军前来已经很给面子了。再加上听说王峻已经率大军到了蒙坑,觉得这场战估计是打不赢了,甚至还可能被人揍。所以契丹人干脆撂挑子不干了,估计都没有通知刘崇一声就连夜回家了,还放了把火,连剩余物资都没给刘崇这个侄子留,实在抠门。

  “峻入晋州,或请追贼,必有大利,峻犹豫久之,翌日方遣骑军袭贼,信宿而还。向使峻极力追蹑,则并、汾之孽,无噍类矣。峻亦深耻无功,因计度增修平阳故城而回。”(《旧五代史》)

  王峻趁势掩杀,顺利进入晋州。有人请求立即追击北汉贼人,必能大获全胜。按说也是这样,宜将剩勇追穷寇啊。穷寇莫追这个词可不适用于这里,必将两方实力差距摆在那里。可偏偏王峻这时候犯了迷糊,犹豫良久。结果到了第二天才派人追击,自然没什么好的收获。王峻估计也是觉得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最后就只是解了晋州之围,实在有点丢,就把平阳城给修了修,这才班师回朝。

  不过不管怎样,王峻此行也是立功而回,打破了北汉入侵的计划。而连续两次出兵失败,对于北汉国内也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加上北汉本来就根基不稳,外界条件也不足以立国,“北汉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繁役重,民不聊生,逃入周境者甚众。”北汉本就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连年征战,又要进奉叔叔契丹,徭役更是繁重,导致很多百姓根本无法生活下去,只好逃入后周的领地里谋求生活。是以北汉在短期之内是无法再次出兵对郭威产生什么影响了。而这也让郭威有时间好好地整顿国内了。郭威在位期间,提倡节约俭朴;整顿吏治纲纪;减轻压迫和剥削;招抚流民,组织生产;治理河患,灌溉良田;废除大量的严刑峻法;任用贤才,文人得以重用;立志统一,开展统一之战。

  其实郭威和柴荣其实可以称之为五代中少有的明主,尤其是柴荣。两人对于国家统一以及恢复经济,平息唐末至五代以来战乱不堪的局面,改变民生凋敝的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果两人不是因为早死,后世有没有大宋都不一定,五代也只能称之为四代了。当然历史就是历史,永远都不会改变,而我们在这里要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有兴趣去了解历史,当然能够引以为鉴就是更好的了。

  不过,有英主就自然会有宵小主动跳出来衬托的。这个宵小之前我们就提到过,就是慕容彦超。当初作为刘承祐逆转局势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被委以重任,当然此人并没能对郭威造成什么阻碍。

  “慕容彦超,吐谷浑部人,汉高祖同产弟也。”慕容彦超这人也算来头不小,是刘知远同母异父的弟弟。后来因罪当死,为刘知远所救,改为流放。后来刘知远当了皇帝,这人也就得势了,一路青云直上。当年杜重威叛乱的时候,慕容彦超就曾和天平军节度使高行周一起前去平乱,不过后来两人因为攻打杜重威的事产生了不小的矛盾。所以后来慕容彦超用来诬陷的对象,首选就是高行周。

  郭威登基后,郭威并没有追究慕容彦超。但是慕容彦超感觉自己的日子简直就没法过了,惶惶不可终日简直就是他的真实写照。生怕哪一天郭威腾出手来,想到还有自己这么个人,直接把自己灭了。郭威当时也确实没有功夫搭理慕容彦超,或者说他也懒得搭理慕容彦超这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毕竟初登帝位的郭威此时有太多的事要处理,于是他就继续施展自己的忽悠神功,写了封信给慕容彦超。“慕容彦超遣使入贡,帝虑其疑惧,赐诏慰安之,曰:‘今兄事已至此,言不欲繁,望弟扶持,同安亿兆。’”郭威说:“老弟啊,事情闹到了这个地步,我也不多说啥了,希望你能好好地辅佐我,咱们共同造福黎明百姓。”还给封了个中书令,慕容彦超跟着老实了一段时间。

  “初,泰宁节度使兼中书令慕容彦超闻徐州平,疑惧愈甚,乃招纳亡命,畜聚薪粮,潜以书结北汉,吏获其书以闻。又遣人诈为商人求援于唐。帝遣通事舍人郑好谦就申慰谕,与之为誓。彦超益不自安,屡遣都押牙郑麟诣阙,伪输诚款,实觇机事。又献天平节度使高行周书,其言皆谤毁朝廷与彦超相结之意。帝笑曰:“此彦超之诈也!”以书示行周,行周上表谢恩。既而彦超反迹益露,丙申,遣阁门使张凝将兵赴郓州巡检以备之。”“慕容彦超奏请入朝,帝知其诈,即许之。既而复称境内多盗,未敢离镇。”(《资治通鉴》)

  其实这么大段话,简单来说就是慕容彦超又不老实了。先是召集各类亡命之徒,又拼命蓄积粮草。勾搭了北汉,又勾搭了南唐。后来可能又为了试探郭威,伪造书信诬陷高行周(就是之前和他有过节的那个)要联合自己。郭威识破之后,也懒得搭理他,只是和高行周说了下,后来有打算入朝拜见,郭威答应了他,他又说自己境内强盗太多走不开。

  好吧,可能是恐惧给了他力量,或者说他自己也受不了这种日子了,还不如反了来的痛快。于是他居然就真的反了,还是在北汉已经王峻打回去之后。

  不管怎么说,慕容彦超反了,柴荣很高兴。他现在是瞅着机会就“累表请征行”。不过很不幸,他去不了。

(https://www.biquya.cc/id45858/257316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