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风流妙厨 > 005 油盐不进的讨厌鬼

?

  

      从外地来海州找刘佳的这些所谓“同行”,自然都是从王土国全国各地赶到海州的厨师。{首发}由于信息传播扩散到别处需要一定时间,当海州媒体认定刘佳不愿配合,所以决定“不多宣传这个不识好歹的人”以后,那些后知后觉的外地厨师,才通过信息网络知道世上原来有刘佳这么一个年轻同行。

  

      自在龙豪公司的公益宣传活动上,刘佳说出“珍惜粮食及现在美好生活”以后,最近在信息网络上与刘佳有关的消息,基本都与这系列口号有关。由于刘佳在说出该口号之前不久,曾参加过一场明显带有表演性质的厨艺比赛,在某些好事者的刻意鼓吹之下,在王土国的信息网络上,刘佳俨然成了当前厨艺最好的青年厨师。

  

      那些“后知后觉的厨师”得知有刘佳这么一个人以后,有人对“当前厨艺最好的青年厨师”这种说法感到不满,有人则纯粹是想借机炒作他们自己。总之无论如何,这些人都打着“慕名而来”的旗号,到海州的“刘记”饭店来“拜访”刘佳。

  

      如果是习武之人,所谓的特意登门拜访,自然便是为了上门较量武艺而来。而仰慕某厨师的名而来,却该是来品尝该厨师所烹调的菜肴才对。

  

      但最近这些到“刘记”饭店来点名要找刘佳的厨师,几乎所有都象那些“习武之人”一般,是为了来找刘佳较量厨艺。

  

      如果对方上门来纯粹是想品尝他的手艺,刘佳可不会刻意推脱,他甚至可能会因为“虚荣心得到满足”而感到高兴。这么大的一个王土国,别人居然慕名而来品尝他的手艺?他刘佳肯定会使出混身解数款待来宾。

  

      但对方上门却是打算比试厨艺?这种事完全违背了刘佳的价值观。就如他向某个“主动送上门的家伙”所说:

  

      “我说过现代人应该懂得珍惜粮食!好好的粮食不拿来充饥,却拿来比试厨艺?你叉叉的就不怕我揍你?!”

  

      当时被刘佳所骂的那人,其言行简直就象是一块粘人兼甩不掉的狗皮膏药。刘佳被那个不要脸的家伙缠得实在气不过,才当场做出这种发飙姿态来。

  

      话说回来,对方现在也只敢如此软磨,可不再敢来硬的。因为之前曾有人想使用某种强硬手段,却被当时在场的巡检铐起并带走了。

  

      前些日子里,即自从上个月某天以后,在“刘记”这里便发生过类似的情况。老街以陈大方为首的各位巡检当时便在附近设了点,最近一段时日巡检们对“刘记”可是刻意关照了许多。

  

      有“牛皮糖”用软磨法缠人?只要行为不具过分攻击性,在场的巡检们基本也不愿多管。他们的工作职责是维持社会秩序嘛,又不是某人家里养的保安,不可能总偏帮本地人一方。

  

      但要是来者不知好歹打算硬来?来自衙门的巡检们倒是很乐意教教对方,让对方知道王法到底允许做什么,又不许做什么!

  

      无论是弄辆货车来堵“刘记”的大门,还是找一群人来堵在老街里边,都属于巡检们非介入不可的范畴。

  

      这么一来,在三两个真正无脑的蠢材当了“样版”以后,很快便再没人敢在“刘记”这里做什么强硬表现。

  

      某些人原本自以为能用强硬方式来逼刘佳比试厨艺,然后就栽在了老街巡检们的手里。接下来在这类蠢才身上会发生什么?已不是本故事值得描述的话题啦。

  

      那些听说世上有刘佳这么一个知名年轻厨师存在,然后特意赶到海州,想借助刘佳目前的名气,来炒作他们自己的投机取巧者,很快便发觉强硬手段在海州这里行不通。

  

      在世上有许多想要投机取巧的人,其中真正属于“蠢材”的毕竟是少数。有的人见来硬的不行,随即便放弃了借刘佳来炒作的打算,把目标转移到了别处,毕竟借谁炒作都是炒作嘛。但还有少数相对肯动脑筋的人,却赖在老街附近一直不肯离开。

  

      这些不愿就此离开的人,其目的倒也简单,自然还是想“谋定而后动”一番,看有什么机会好乘。

  

      刘佳的性格中有个弱点,就是他这人“吃软不吃硬”。那些想逼他比试厨艺的人,自然被他用各种强硬手段给赶跑。而那些不断向他说好话的“牛皮糖”,却令他一时间硬不起心肠来赶人。

  

      这弱点渐渐被某些聪明的“牛皮糖”所查觉。这些人见刘佳在“软话”面前“硬”不起来,便随机应变地采取了另一种逼迫方式。

  

      一开始刘佳见对方刻意放低姿态,他自然也是好声好气地试图与对方沟通。对方的话虽然相当客气,但说来说去意思却总是没变,还是坚持想要与他刘佳比试厨艺。

  

      “我说来说去废了这么多口水,弄半天这些人还是没听进去?!”

  

      以上是刘佳这段时间经常想到的念头之一。

  

      说句心里话,这种“软磨”是真心令刘佳倍感困扰。

  

      从小时候起便向往“成为一位顶天立地男子汉”的他,其言行举止与传统意义的男子汉可是颇为相似。如果来者用强硬手段,刘佳倒是真心能做到“来者不惧”。

  

      他从小到大一直都是个“好事喜惹祸”的家伙,凶神恶煞那类人物他见识得多啦。敢向刘佳使用暴力,或是刘佳面前露出凶相的人?基本都会见识到刘佳性情中最残暴的一面。

  

      有些自认“凶恶”的人起初见刘佳貌似和善,便想向刘佳使用暴力手段。而这类人很快便会发现,眼前这年轻白脸壮汉翻脸的速度,比他翻书还要快得多!

  

      “你对我凶?我比你更凶”这句话,从某些角度来说根本就是被刘佳奉行的人生观。

  

      刘佳的性情其实不算太暴躁,他其实是个举止随意的人。大多数情况下,他的凶相都是他刻意装出来的模样,算是一种避免肢体暴力冲突的手段。正因为如此,如果对方打算来硬的,他自然可以随意当场翻脸。

  

      但对于那些放低姿态且好声好气说话,却又油盐不进的赖皮角色,刘佳一时间还真拿这些人没办法。他的口才一向不算多好,单凭语言交流能力,他还真没法将那些“牛皮糖”给劝走。

  

      刘佳这种行为模式被某些聪明人看透以后,这些“牛皮糖”自然缠得更紧了。在这些赖皮角色的眼里,动嘴皮子说好话又不花一分钱,且对方在好话面前又不会翻脸,简直就是零成本的投资嘛。

  

      最近这段时间,这类人每天都象到“刘记”来上班一样,早上八点多便跑到“刘记”饭店来。这些人就这么随意点一壶茶水加两三样点心,然后便一直坐到晚上。他们只要一见到刘佳在“刘记”里现身便会一拥而上,不断用言行“磨”着刘佳,恳求,甚至是哀求要与这年轻厨师比试厨艺。

  

      喜欢投机取巧的人都爱“低风险高回报”,最近盘踞在“刘记”的这些人,倒是真心把与刘佳打交道当成低风险行为了。至于高回报?有机会与国内目前名声极响亮的名厨比试厨艺,无论比赛结果如何,对名气不如刘佳的那些人都是好处啦。

  

      而要是有个万一,让这些人赢过这年轻名厨一次?那回报自然便更高咯。

  

      在今年六月上旬的某一天,这伙人又在“刘记”饭店里堵到刘佳,又象先前好几天那样,缠着刘佳说要比试厨艺。

  

      刘佳这几天早就被这些人缠得很不耐烦,他今天终于按捺不住脾气,与这伙人翻了脸。便发生了先前那“我说了应该珍惜粮食,好好的粮食不拿来吃,拿来比试厨艺?你叉叉的不怕我揍你?!”一幕。

  

      这类“牛皮糖”的行为不但让刘佳发起了飙,甚至连老街的巡检们也早看不过眼了。虽说解决这类纠纷是巡检们的工作职责,但从各种角度来说,这些巡检们也算是身受其害啦。

  

      先前刘佳一直好言相向没有翻脸,巡检们摸不透刘佳的心思,觉得不好直接插手到生意人的商业事务里,所以才这么作壁上观着。

  

      在老街巡检们的认知里,他们还真弄不清:这到底是不是“刘记”饭店为了炒作而弄出来的事?上门缠着刘佳要求比试厨艺的人里,有好些可都带了记者到场。被媒体人到场这么一监督,老街的巡检们自然要更加谨慎行事啦。

  

      只要“刘记”的人没主动翻脸,只要没发生暴力冲突,我们就守在旁边静观其变。这是老街巡检对该事的共同态度。毕竟好多商家都巴不得有机会被记者采访,谁知道这所谓的“有人上门闹事”,是不是人家“刘记”饭店的刻意所为?

  

      而当刘佳翻脸发飙以后,老街的巡检们便不得不动手干活了。又要做事又要把握准确时机,还真不容易来着。

  

      自从向众“牛皮糖”发过飙以后,刘佳暂时改变了作息习惯。今年六月份的海州,每天早上六点左右基本便会天亮,他自那次“发飙”以后,连续好几天都是一出太阳便起床,然后出门晨运。

  

      这晨运其实也算是消磨时间,刘佳他起码会等到中午以后才回家。他只是不想再被人堵在自家店里,却又不想整天躲在家里,一时间没有什么更好的主意,才暂时用了这种方法。

  

      他是个好面子的人,一开始觉得自己摆不平事情很丢脸,所以没向旁人求助。如果他一下便能将脸面拉下来,刘佳他早就找身边人为他出谋划策啦。

  

      他这人虽然好面子,但其实也满听得进旁人的建议。只要是对他有好处的建议,他基本都会听来着。关键在于他能不能拉下脸来呀。

  

      说过故事男主角最近的经历以后,接下来便是本故事两位女主角最近的经历了。首先说说与刘佳交情最深的女主角,即刘佳的女朋友石瑞娟在最近的经历。

  

      自从之前解除掉自己与海州电视台之间的劳动关系以后,目前石瑞娟暂时处于“失业状态”。不过在当前社会上,象她这类“毕业等于失业”的大学生可有不少,所以她的父母暂时没为女儿的未来感到担忧。

  

      石瑞娟的父亲甚至有过这类想法:

  

      “实在不行就让小娟来接我的班。”

  

      她父亲在海州某图书馆里当管理员,由于目前的年龄,老人家已开始考虑到“退休后让女儿去顶班”这一茬了。石瑞娟可是海州大学的文科高材生,在校期间各种成绩都相当优秀,如果想要接她父亲的班?她可是有足够资格,她老爸退休前打个招呼,然后就能让女儿去顶班上岗啦。

  

      石瑞娟的母亲是小学老师。当老师需要再考取相关资格证,老人家自然没考虑顶班那茬去。

  

      对于自己父母的想法,石瑞娟并没有产生“认同”之类的念头。她先前已拿到了正式记者的资格证书,加上她自己从没放弃对幼年理想的追求,所以她现在依然打算找份记者工作来做。

  

      “就算我找不着合适的单位,我也可以象某些同行前辈那样,先去当一名独立记者嘛。”

  

      以上是石瑞娟目前的真心想法。

  

      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石瑞娟的理想与现实状况多少有些出入。无论什么工作,想白手起家然后做出一番事业?从来都不容易啊。

  

      石瑞娟现在倒有资格以“独立记者”的名义进行采访,但想将采访结果转换成金钱收入?这可不太容易。别的独立记者在面对这种情况时,通常会替各种商业机构撰写“报道”,只有这类软性广告文章才容易变成经济收入。但这类文章毕竟是为了宣传而发表,其中到底有多少“中立”多少“真实”?倒是得将每篇文章都各自独自分开,然后按每篇文章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

  

      石瑞娟不想放弃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又不想纯粹为了金钱收入而动笔。这么一来,最近她倒是写了好多报道,但基本都是“写了也白写”。

  

      她如此自嘲:

  

      “就当是在练笔吧,反正太久不写会手生嘛,还是说算积累工作经验?”

  

      总而言之,自从成为独立记者以后,石瑞娟对“在工作中贯彻理想”的追求,目前没有任何起色。当然她最近也不是完全无所事事,依靠她自己的独立采访工作,倒也针对海州最近发生的某些不平事写过文章。不过这些文章都没能正经发表,都只被她自己发到信息网络上而已。

  

      这种被刘佳戏称之为“仗义代言”的行为,除了从采访对象处得到一点点谢礼以外,石瑞娟没得到任何物质方面的好处。一点便宜水果或一两顿粗糙的家常便饭,无论如何也不够石瑞娟养家糊口用啦。

  

      “反正我以后又不用你养家。”

  

      刘佳最近经常如此安慰,或说是鼓励自己的女朋友:

  

      “有我支持着你呢,生活费的事你别操心,你就放心大胆去干吧。”

  

      在五至六月这段日子里,石瑞娟基本就是这般“半赋闲”的状态。她最近倒是时常与刘佳一起去晨运。

  

      这对闲人情侣在晨运以后,刘佳偶尔还会陪石瑞娟去采访某事或某物,但次数却稀少得很,总共也没超过五次。有时候刘佳与石瑞娟两人在外奔波,或说是“流窜”一整天,然后空着手回到家里,还得自己花钱动手弄吃的。

  

      如果光看这一茬,收入和支出完全不成正比。但对刘佳而言,他是不太想呆在家里,有机会跑去外边就好。至于为了什么才跑出去?他倒是无所谓。

  

      在他看来,只要上门找茬的人见他不在家,也不会总纠缠不休。事实也的确如此。

  

      刘佳与石瑞娟这对经常“无所事事”,却又不会“游手好闲”的小情侣,最近经常与特意“送上门”的凯丽-休斯混在一起。三人在一起的时候,既有各种正经事要忙碌的时候,偶尔也会纯粹胡混在一起,借瞎玩闹来打发时间。

  

      石瑞娟在家“半赋闲”的这段时间里,她做了一件对她自己而言相当重要的事。这与她有关的“大事”,自然不是石瑞娟最终决定将自己“交给”刘佳。

  

      在家里呆着自然相对清静,清静的空闲时间较多,相对能让人有机会静静地进行各种思考。石瑞娟最近看了好多与志爷有关的新闻报道,她经过认真地思考,最终决定用“匿名”的方式,将她先前采访的那些曾与志爷有交情的人,然后由此得出的“志爷真面目”公布了出来。

  

      至于这公开途径么,其实就是发到信息网络上的某些知名论坛里。就最近这段日子而言,讨论这方面话题的人可多得去了。石瑞娟所发表出来的文章,很快便被如潮水般多的小道消息给淹没,不比石沉大海好多少。

  

      但在她自己看来,起码自己的心里感到了些许“平衡”。

  

      ...

  

  

  

  

(https://www.biquya.cc/id45805/266188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