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哥!我走!”从昏迷中醒来的梅映雪,微声道。其实在她救赵迪昱的时候因为痛她模模糊糊听见赵牧的话,但真的太痛了,也不知何时昏过去的,看着张记仇为难的表情,在看哭成泪人的赵迪昱,深知自己再留在张家是怎么样尴尬的境遇。
张记仇不放心道:“可是你现在的身体?”
田晶香也说:“是啊,映雪,你现在的身体怎么走啊?”
梅映雪竟然微微一笑,缓声道:“没事的,嫂子,你忘了我们在法光寺上香的时候,哪老方丈说我是大富大贵而且还是人上之人的命吗?只是命运坎坷,九死一生。你说他说得多准,这刚说完没多一会,我就死了一会,不说得九死呢吗?我这才一死啊!”
田晶香听得此言心中更是难过,口中责备的语气道:“到这时候你还能说出玩笑。”
梅映雪微笑着强撑起身体,随着她的一动,她就感觉到混身到处都是痛,痛得像万千的虫子啃嗜着自己的全身,不知道是哪里痛,却到处都痛。看着张记仇她微笑着说:“师哥,我走,就算是仇人,也赏给我一个木棍吧。”
张记仇试着泪,点头,将一根木棍递给梅映雪。
梅映雪拿起木棍,缓缓的站起身,看了看正在哭泣的赵迪昱,摸了摸他的头,安慰道:“迪昱别怕,师父没事。将来师父还要大富大贵呢!师父走了。”
赵迪昱抽泣着,点着头。
就这样,梅映雪用棍撑着,一步……一步……一步向张家大门外走去。
夕阳满天,晚霞特别红,红得像是被梅映雪身上的血一点,一点的染红了一样。
而此时的赵牧正站在墙角处看着梅映雪痛苦、勉强迈出的每一步。因为她迈出每一步,赵牧的心都随着痛了一下。
强撑着身体,延着路向天会庄外走,路上的行人,对梅映雪是指指点点,评头论足。梅映雪也不看他们,终于走出天会庄,看着哪长长的大路,朝东面一点点的走了下去,也不知走了多远,在也坚持不住了,昏倒在路边。
事有多巧,正在这时远远的来了一队官兵,前挑着“回避”,后面打着“庐州”“知府”,后面是四人抬的轿子,一行人大概有百十多人,前面的衙役,远远的看见有人倒在路上,敢紧摆手示意大队人马停下,这人来到近前一见是个女的,全身是血,伤得可不清啊,敢紧禀报轿子的大人:“大人,前面大路上昏到了一个女的。”
“哦?”骄子里的大人一惊,敢紧下了骄,吩咐人:“抬过来看看。”
“是!”差官答应着。
此时后面的骄子走来一个妇人,来到近前就问这位大人:“老爷,怎么了?”
此时有二人已把梅映雪抬到了大人近前:“大人你看。”
这位夫人一见梅映雪大吃一惊,敢紧向前走了几步,仔细辨认更是惊住了,拉着这位大人说道:“老爷,一定要救救她。一定要救救她。我在法光寺上香的时候,就是她救的我。”
“哦?是吗?”大人也是大吃一惊:“她救的你!”
“是啊!回去我不是说一个女子的救了我吗?就是她。”妇人道。这时哪个老妈子走了过来,一看也肯定的道:“是啊,老爷,真是这位姑娘。”
这位大人一听,敢紧吩咐人把梅映雪抬上骄子,回府衙。
梅映雪被抬进了庐州知府内,大人叫人收拾房间,把梅映雪安排好,又请来大夫给治伤。
夫人急切问大夫:“大夫,这姑娘伤怎么样啊?有生命危险吗?”
大夫道:“外伤伤的很严重,但是幸好上了药,惟有一箭差点要了她的命,但她真是福大命大,如今只是昏迷罢了。”
夫人这才放下心来。坐在床着看着昏倒的梅映雪,抚了抚她额头上的青丝,满眼关爱,喃喃道:“唉,这孩子是怎么弄的?”
身上的痛让梅映雪从昏迷中醒来,缓缓的睁开眼,见到旁边坐着一位老夫人,身后站着二个丫鬟,正瞪着眼睛看着梅映雪,见她醒开心的喊:“呀,醒了,醒了。夫人她醒了!”
夫人高兴俯身问:“姑娘,你醒了?”
梅映雪觉得全身酸疼,使使劲要起身,问:“夫人,是你救了我?。”
夫人微笑着,道:“姑娘,你身上的伤很严重,别乱动,别让伤口裂开。”
丫鬟上前扶起梅映雪,掂上靠垫,梅映雪看着这夫人,感觉这夫人特别眼熟,疑惑的问:“夫人,我是怎么来到这的?”
老夫人道:“我们在路上碰到你昏到在路边。你说这事有多巧,早晨的时候,你救了我。晚上我又救了你。估计这就是我俩的缘份吧”
这样一说,梅映雪这才想起来,原来这位老夫人就是自己在法光寺就的哪位夫人,老夫人见她脸色不好,关切道:“你流了太多的血,身子弱,休息吧。稍晚些我在来看你。”
梅映雪点头,老夫人留下二个丫鬟照顾梅映雪,带着其它人下去了。
看着老夫人离去的背影,梅映雪不由的暗自好笑,这就是传说中的缘份吗?唉!如果这是“缘”,哪自己与师父之间是什么?如果是,哪是不是“缘”让赵、梅二家结仇?然后是“缘”让赵牧收了梅映雪为徒?到底是“缘份”,还是老天在开玩笑呢?
如今更戏剧性的,我早晨救了夫人,晚上她又救了我,老天啊,真能开玩笑,你是看在我救人的份上,还我一命吗?思量到此,梅映雪真想问问老天爷,问问他是不是在捉弄自己?
又休息了有五六天,梅映雪恢复些元气,夫人对梅映雪是极好,问这问哪,老夫人没事时和梅映雪闲聊天,老夫人就问:“姑娘,这么长时间也没来得及问你,你叫什么名字啊?”
梅映雪道:“回夫人,我叫梅映雪。”
夫人道:“哦,哪以后我就叫你映雪吧!”
“映雪?”听得这样叫法,梅映雪点头道:“好!”
老夫人不解的问:“在法光寺你救我时,我觉得你的武功挺好的,可是转眼你怎么受得这么重的伤呢?”
梅映雪一愣,眼中竟是为难,吞吐着:“这……这个?是……”
见梅映雪面露难色,夫人似有体会说道:“姑娘是不是有什么难言这隐啊?”
梅映雪苦苦一笑道:“难言之隐道没有,只是令人难过。”
“哦!不管什么事都会过去的。”夫人语言极淡,微笑着安慰她。梅映雪深知夫人的好意,点了点头,转语问:“夫人,这段时间也没机会问您,你是?”
夫人一笑道:“这里是庐州知府,知府大人叫鲁学仁,我是她的夫人。”
梅映雪一听真是吃惊:“我现在在知府府衙里?”
老夫人点头,微笑道:“对啊?所以,你有什么事如果需要帮忙,可以和我说,我会尽量帮你的。”
梅映雪听摆,摇了摇头道:“我没有,我只是第一次接触当官的人。在我的印象里当官的都特别凶,没想到竟有夫人这样的,特别慈爱,好像……”说到时梅映雪顿住了,看着鲁夫人,眼中尽有忧伤。
鲁夫人慈笑不解问道:“像什么?”。
梅映雪沉了好久,说出二字:“像娘!”
“娘”这个词对于梅映雪好陌生,好陌生,原来她一直把梁燕当成娘,可是如今竟然连梁燕都没有了,如今她真怀疑自己还有什么?似乎什么都没有了。
鲁夫人听完极为高兴道:“是吗?”不过她看见映雪眼中有着忧伤,她语言中带着安慰道:“你啊什么都别瞎想。在这好好休息,有什么需要就和丫鬟说。”
梅映雪客气道:“这都够麻烦夫人的了。我这身体真不知何时能好起来,真怕麻烦夫人。”
夫人拍着梅映雪的手说:“不麻烦,不麻烦。你就在这住着,住多长时间都我都高兴。”
常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何况梅映雪身受重伤,一晃就是二个月,鲁家人真是宅心仁厚,对梅映雪是关照有佳,问寒问暖,梅映雪对鲁家真是感激不尽。
为了照顾梅映雪,鲁夫人给派了二个丫鬟一个叫春儿,一个叫彩虹,没事二人就扶着梅映雪到花园转转,散散心,有时春儿扶着她溜溜腿脚。
通过春儿、彩虹知道鲁学仁只有一个儿子,而且是武进士出身,如今远在边关驻守边防。老夫人没事就念叨着儿子,想儿子。
这一日,由丫鬟陪着在花园中闲走,老人夫从脚门走进来,梅映雪忙上前拾礼:“梅映雪,见过老夫人。”
老夫人微笑道:“映雪,不必多礼,我也是闲来无事,出来转转。你身体好些了吗?”
梅映雪忙答道:“多谢夫人关心,映雪身体日渐好转了。”
老夫人说着话,看着梅映雪清秀的眉眼,眼神中透着坚强,虽然是重伤在身,可骨子里透着潇洒。
老夫人暗想:如果我要有这样一个女儿该有多好,陪在我的身边,说说话,聊聊天。想到此处不禁叹了口气。
梅映雪不解,问道:“夫人,为何叹气啊?”
夫人道:“唉,我啊只有一个儿子,而且长年在边关,听说过一段时间才能调回来。如今看到你,真想有你这样的女儿,伴在我的身边,也好有个说话的人。”
梅映雪安慰道:“夫人慈母心肠,也让映雪感动。少爷虽长年在外,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对于夫人是件憾事。不过夫人,不必伤心,令郎想必一定也会思念您。”
夫人苦笑道:“哎,我哪儿子倒是孝顺。但是我这真是想他,有时我就想,要是有个女儿多好?”说着话,老夫人看着梅映雪:“我见你淡吐不俗,也读书吗?”
梅映雪道:“书倒是读过不少。只是粗略一看,并不深入研究,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夫人高兴的道:“你可有家人?”
“这……”问道家人,梅映雪略迟疑了一下,然后苦笑道:“我自幼父母双亡,是我师父将我带大的。”
夫人一听,忙陪礼道:“是我不晓事,提到了你的伤心事。”
梅映雪忙笑道:“夫人说得哪里话,问这些只是关心映雪。”
看着眼前,落落大方的女孩,想起梅映雪说过的话,不由的心中一动。夫人提议道:“映雪既然你无父无母,不如就做我的干女儿吧。我想老爷也一定会同意的。”
“这……这个……”梅映雪迟疑,愣愣的看着夫人,抱腕道:“映雪怕高攀不起。”
夫人拉着梅映雪的手道:“什么高攀不高攀的,我与老爷都喜欢你。你懂事又聪明,有你这样的女儿,我们是求之不得。”
梅映雪高兴得不得了,道:“既然夫人想收我为义女,映雪求知不得,我自小无父无母,真是希望有母亲和爹爹。”
老夫人高兴道:“这就好,这就好!”
转日,丫鬟来找梅映雪,老爷夫人在大厅让您过去一趟。
梅映雪由丫鬟陪着来到大厅,见鲁学仁和夫人正坐在厅中,忙上前飘飘万福:“老爷、夫人,梅映雪这儿有礼了。”
夫人微微笑道:“孩子免礼!”
鲁学仁看了看梅映雪道:“梅映雪啊,夫人昨天和我说了。我是十分高兴。”
听罢此言,梅映雪敢紧松开扶着她的丫鬟,跪倒在地:“父亲,母亲大人在上,不孝女儿梅映雪给你磕头了。”说着连磕三个喊头。
老爷高兴的起身,扶起梅映雪,关切至极道:“女儿,快起来,快起来,你身体不好,可别拾这样的大礼。”
夫人征求意见道:“我和老爷商量过了,想办个认亲仪示,你觉得怎么样!”
梅映雪站起身,谦声道:“爹、娘,我看没有必要摆宴席了,爹、娘养儿自是辛苦,女儿更应该多孝敬才是。”
鲁学仁道:“我得了如此好的女儿,怎么能不庆贺庆贺呢?”
梅映雪道:“爹、娘,女儿自小不喜欢热闹,还是清静一点的好。“
鲁学仁和夫人见梅映雪如此想法也不便强求,只在府中摆了一桌酒席,请了几个家中至亲,简单做了介绍。
鲁学仁特别关心梅映雪这个女儿,给梅映雪安排了八个丫鬟庐春儿,彭兰香,姚丰,邰嫣然,沈流芳,万彩红,赵灵儿,姜平静,让他们陪着梅映雪解解闷,帮助梅映雪身体的后期恢复。
(https://www.biquya.cc/id45575/246635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