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三国之天下霸主 > 南明

?

  哀歌

  读明,始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结缘于大一那篇“总结、归纳、转述”的中国法制史课程论文《明特征》;暂止于顾诚的《史》。读《明事》,酣畅淋漓;写《明特征》,兴致盎然;行至《史》,哀、叹、怨、恨,几度合书,难以继续。

  亡天下

  顾诚先生所作的《史》,记录了一曲野蛮对文明屠戮、践踏的哀歌。先生对一些历史细节的描述和关键事件的把握,给我们这些历史爱好者提供了更客观深刻的指引,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满洲入关,是华夏文明自五胡乱华、蒙元南侵之后的第三次危机。的抗争,早已不是肉食者谋之的政权更迭,而是匹夫责无旁贷,关涉天下兴亡、文明延续的保卫战。此役虽非完败,但仍因失利,华夏失去了衣冠,失去了发饰,更失去了气节。

  历史的偶然性

  明清之战,拥明势力曾多次获得扭转乾坤的机会,均旋即失败。诸多历史事件中,总摆脱不了“偶然性”对历史的戏谑;可是,当拥明集团内部各利益集团互为掣肘时,又是否是“必然性”在背后癫狂。亦或者是“必然性”决定着方向,而“偶然性”选择了路径。至少,难以让人相信一个“耳光”,可以扭转局势多少。

  历史的标尺

  对朝代、对历史事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忠孝仁义是煌煌二十四史的评价准则,而现在,对历史的评价又是以什么作为标尺呢?如果“仁”是古典标准的核心,那么“人”就是现代评价的标尺。以“人”为核心,就必须促进人的发展,保障人的权利,赋予人自由追求的权利。正视人,认可人,满足人。

  闲时翻看张岱的《西湖梦寻》,感受着明末士人的风情,再也不会像儿时一样想要一束黄飞鸿般的发辫。民族已饮下了这曲哀歌,也罢,只愿不再酝酿新的哀歌。哪怕它,磅礴如黄河。

  史内容简述

  崇祯自缢,帝国分崩离析;闯王入京,举措失当,未能迅速收纳土地民心。吴三桂受形势所迫,引清军入关,祸患无穷。大顺军一路溃败,北国沦陷。“借虏平寇”战略失误,“定策”遗祸,弘光政权死于忧患。

  满清推行民族压迫政策,抗清运动云起。隆武得势,“御虏”为主,为连寇创造契机,可惜掣肘颇多,徒有中兴之气,无中兴之力,败死汀州。大顺军联明抗清,何腾蛟经略湖南;大西军入主云贵,郑氏父子分道。永历继位,金声桓、李成栋反正败亡。何腾蛟被俘,孔、耿、尚南下,永历播迁。

  大西军联明抗清,孙可望、李定国全面反击。清廷以汉制汉,李定国迎永历,后续部署不当;孙可望降清泄密,洪承畴统筹西侵。永历入缅,李定国磨盘山伏击难扭乾坤。私心自用郑成功,长江之役,止于南京,东渡海峡,收复台湾。张煌言被俘杀,拥明势力消亡。

(https://www.biquya.cc/id45409/245672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