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盗破天机 > 第51章 落魄写手

?宋浩源来到四平镇已经快一个月了,原本他只想在此探听一些附近修真宗派的消息,然后就径直前去查寻天禽琉璃塔的消息。不过呆了几天,他就发现在此处能探听到的消息,要远远超过他能想像的那么简单。因此,索性就沉下性子来,做起了常住的打算。

  四平镇方方十里,并不算大,镇民也不过两千户,七千人左右,加上外来的流动人口,约有一万五千人出头。小镇之民,大多以耕种狩猎为生,当然也有一部分靠着临街的上好地段,开设了酒肆、茶棚、澡堂、饭馆之类的小门脸来赚点辛苦钱,虽说获利不大,却总比冒着野兽和强人的风险出镇拼命安稳一点。

  四平镇四门相对的大十字路口,一座六层高的酒楼巍峨矗立,一张金光闪闪的匾额上,“四平楼”三个大字璀璨夺目。这座酒楼,不管从高度还是规模上,都直追代表着四平镇权威的长老会所在地、城中最高建筑四平堂。据说这是四平镇初建之时,一位前来帮助四平镇诸位元老坐镇此间的修界高手出资所建,后来那位高手离去之前,将其赠给了与他交好的镇民当作立身之本。这位幸运的镇民便将其改建成了酒楼,凭着那位“活神仙”的名头和诸位元老的照拂,酒楼生意越做越红火,经过几代相传,如今已然成为本镇首屈一指的大户。

  宋浩源平时就坐在四平楼第三层的一处角落中,支起耳朵听着那些前来用饭过喝茶的过客们,唾沫四溅的大讲修界逸事。之所以要坐在第三层,是因为四平楼的上三层并不对外开放,只有本镇长老或者修界高人前来之时才会被请入其中,当然,上三层的待遇与下三层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若果真有人想借着长老会的面子硬充,倒也可以在上三层宴客请人,只不过,那花费实在不是打肿了脸就能装出胖子样可以应付的了的。而第三层,也就成了四平楼寻常人眼中最为尊贵之处,能在这一层打混的,出了门多少也能增加一点谈资。其实就四平楼本身来讲,人家并没有刻意在下三层之间划出什么等级来,只要出得起银子,一视同仁。愿意多加些钱的,雅间侍候。只是长久以来,这些前来消费的人们,自然的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层次,一般没有什么背景的人,很少到第三层来,因此,这第三层中的客人也就相对少了一些。

  紫薇宫的传承,历来是儒道双修,相比之下,似乎儒门的那些教养本事更为注重一些。那是因为,传说六千年前,一位前来紫薇宫修真的前辈,在山上苦修了几十年,直到六十岁时方才发现自己已然无法更进一步,索性弃道入世,辅佐当时一个名曰西周的小小诸侯国君,东征西讨,终于将混乱不堪的大小诸侯国混然一统,成就了整个岚泽州最强大的国家。在这位前辈的动作之下,紫薇宫被奉为大周国的国教,从此在岚泽州越发的意气风发,不可一世。

  有这么个前辈事例摆在那儿,紫薇宫修士的潜意识中,便多了一份认知,在此修行,就算修道不成,他日下山入世,也可凭着这手本事博来个封妻荫子,几代荣华。而要达到这一切,除了用心修行长生法门之外,少不得还需要将儒门那些本事尽数涉猎。

  宋浩源当年修行之时,师尊传下来的修行法门、行功心法、门规守则一类的东西,除了要用心背诵之外,还需要将其用适合自己的笔体书写出来。这样的话,用紫薇宫最为泄气的一句话来说,即使他日万般法门皆无寸进,至少凭着一手好字,也能换个衣食无忧。

  因此,宋浩源这假扮的书生,倒也的确有些真本事。借着袁子平的引鉴,在镇上打起了个“代写书信”的条幅出来。以他在紫阳宗十几年如一日的苦功,那一手行云流水的字体,只几天便得来了偌大名头。袁子平不动声色的观察了几天,见他果然一派书生之气,这才彻底放下心来,又见他那一手好字,不免动了揽才之意,只是宋浩源推脱若去长老会供职,只怕自己这等性子迟早误了正事。又用隐晦的语气告诉袁子平,其实并非不愿给他面子,只是自己志在朝堂,又岂能被这样一座化外小镇羁绊住身子。袁子平很是理解,勉励了他一番,又好心的将他引鉴给四平楼的主人。正巧四平楼的主人闻听镇上来了这么一位才子,只凭一手漂亮的书法,就为其他几座小茶肆带来滚滚客源,心头一动,便借着袁长老的引鉴,为他在三楼的角落安排了一处专座。

  就这样,宋浩源成了四平楼第三层的常驻“写手”。每日除了为慕名前来求他代写书信的人作书之外,便是散开神识将整个四平楼笼罩,静听那些健谈的闲人们将自己需要的信息源源不断的送来。

  宋浩源很清楚,那些大字不识的人,想赚几个钱本就不易,因此,他的收费极是低廉,每封信只收一个大子,这样斯文俊秀的后生,本就容易让人产生好感,再者又是这般便宜,加之宋浩源接待来者,无论是谁都笑脸相迎,绝不因对方身份衣冠下看一眼,更是让他在小镇上好评好潮,引来滚滚客源。且不论这些来求写书信之人会不会在此消费,只这人来人往的情景,就足以让人看的眼热。更遑论以宋浩源现下的名头,要想求一封信,起码也得排上一会子队,这当口,谁好意思干坐着?就算不点菜沽酒,起码一壶茶总是要的。可就算这样,以宋浩源的收费,两相对比,还较之前在旁人那里去求书要便宜上几分。若非四平楼本身的门槛将许多胆小之人拦了下来,指不定全镇所有的代书先生都要砸了饭碗。

  而宋浩源这番温文尔雅的作派,令人如沐春风的待客之道,更是直接促进了这个行业的进步。原本那些为人代书的先生,因自己识的几个臭字,便不怎么把前来求书的泥腿子看在眼里,言语之中免不了冷嘲热讽,完了还狮子大开口,索要的润笔之资常常让人心疼不已。被宋浩源这么一冲击,整个行业顿时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头茶馆那些先生再不复往日倨傲,逢人也知道挤出个笑脸,与人言语也偶尔能听到几声尊称。许多好事之人纷纷演义,说这一切都是宋浩源这个外来少年一手促成的。

  宋浩源自己却只是闷头作事,一如既往的以礼待人,绝不因自己名头大了几分便将来客分为三六九等。半个月下来,他的名头竟然扶摇直上,一度成为本镇风头最劲的名人之一。这也直接导致了宋浩源在四平楼中探听的消息里多了几成关于自己的话题,他自嘲的想,这或许便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例子了。

  这一日,宋浩源依了惯例,离了租住的小店,施施然进了四平楼,直入第三层,来到他的专席前坐下,自有酒楼小二上前奉上早点茶水。这却是此间主人瞧在袁长老面上奉送于他的,无奈宋浩源却并不因此自大,每日临走之时总是会依数将饭点钱会帐,更兼之会多出几文来打赏小二堂官。如此一来,不但四平楼主人因宋浩源入驻其中引来客源大涨而对他另眼看待,便是那些小二堂官,见了他也无不满面春风。用宋浩源的话来说,此正所谓,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也。

  宋浩源这厢刚用完早点,端茶润口之时,小二已经引了候在二楼的几位客人前来了。今天排在第一位的是个中年妇女,她是要给远嫁平安城的妹妹写封信,一边絮絮叨叨的将自己要写的话说了,一边热心的要为宋浩源牵条红线,说上一桩姻缘。这位大婶的热心肠直让宋浩源一阵头大,推脱了许久也没能拦下她的话头。

  排在后面的一位后生笑道:“王家婶子,你这是看上人家方先生的人才品性,打算给你家二丫寻个好去处了?这不是咱们说你,见过心急的,可也没见过这么心急的呀。就算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中意,那也不能舍了这老脸,自家就来给女儿说媒了……”

  顿时一阵轰堂大笑响起,王家婶子老脸一红,回头啐道:“胡说八道!看我不把你这混小子臭嘴撕烂了!如今赚了几个臭钱,不记得自家爬人家老街胡寡妇墙头偷看人家洗澡时的糗样了?那时节若非老娘与你说情,你小子那命根子还不叫那黑婆娘给打断喽!”

  那后生被人提起少年时的糗事,顿时羞红了脸,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宋浩源很是无奈,将王家婶子的信收了笔,封了信封,写上抬头落款,恭敬的递上:“多谢婶子挂念,不是晚生有意驳了婶子之面,实在是家中父母早已为晚生许下了一房亲事。此事,便不劳婶子了,这是您的信,婶子慢走!”

  王家婶子还待再出言相劝,后面一人出言道:“王家婶子,若真想招了方先生做女婿,不妨晚些时候去方先生的住处细谈,现下还是让别人先写了信罢。”

  王家婶子这才意识到后面还有许多人在排除,手绢细细将那封信包了,冲宋浩源福了一福,在旁边那个盛钱的盒子里放了一枚大子,一步三摇的去了,嘴里嘟嘟囔囔的不知说些什么。

  宋浩源笑了笑,开始为下一人书写家信,便在此时,二楼一个洪亮的声音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那人的言语之中,竟然提到了灵石,这在几乎见不到几个修士的四平镇来说,很是罕见。

  ;

(https://www.biquya.cc/id45279/243637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