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对于醇亲王的以退为进不置可否,脸色并没有因醇亲王的低头有丝毫的好转。那双森然而充满杀机的眼神转而注视着光绪皇帝。
对于慈禧的表现朝臣都看在眼里,他们知道慈禧对于今天众朝臣的忤逆极度恼火,想通过对醇亲王这个软骨头斩尽杀绝,以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同时也是泄愤。
对于慈禧这种态度,恭亲王一点都感到诧异,他们互相看不对眼已经几十年了,期间不知道交手多少次,而对于弟弟醇亲王的做法也失望后也没有过多的责怪,醇亲王那软骨头的性子也不是一年两年就有的。所以他将头转过向光绪帝,注视着光绪,奢望光绪能拿出胆量与慈禧做一次抗争,尽管他知道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微乎极微,但他不甘心,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丝奢望。
恭亲王对皇帝注视的反常,醇亲王最先察觉,毕竟刚刚恭亲王一直注视他,对他施加压力。看着那对自己不报期望的动作,醇亲王内心内心无比的痛恨自己,恨自己刚刚为什么就不反抗一下,哪怕是畜生都会本能的反抗几下,而他却将脖子直接送到慈禧的刀下,他自己知道这样会让六哥失望,会让儿子处于危险境地,但是在慈禧那满含杀机的双眼的注视下,极度害怕,汗毛都竖起来,不由自主的将脖子送上去。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寻求一丝安全。他没办法,他一生都是战战兢兢,已经没法改变。抬起头来,看着自己的儿子,眼睛里也有着奢望,奢望光绪能反抗一下,更多的是愧疚,对于亲生儿子的愧疚。
醇亲王的抬头,将所有注视着醇亲王的朝臣的注意都引向光绪皇帝,他们知道,太后的态度坚决,对于醇亲王是起了杀心,想将醇亲王一撸到底,然后慢慢的将醇亲王的势力全部扫除朝堂,一出心中恶气,同时达到杀鸡儆恭亲王那只猴的目的。但是最后的宣布还是要光绪皇帝自己来宣布,毕竟罢免亲王级别的官员只有皇帝的圣旨才能堵住那些非议和流言。这也是太后常用的把戏,也是太后执掌皇权的依据和根本。大臣们对于光绪帝的抉择有些好奇,不知道这个最近开始雄起的皇帝做出怎样的选择,但多数心里都有了答案,按过去皇帝的性子,十有八九将会同意醇亲王的辞职。
面对朝臣和太后的注视,光绪的沉默了他双手紧握,眉头紧锁,额头上还隐隐可见几丝汗滴。尽管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想亲自去选奴才这件事会演变成父亲下台,但是背后慈禧那凛冽的气势,强烈的杀机,是要他屈服于慈禧的*威之下,做出同意父亲辞职的请求。
对于醇亲王的辞职,他知道那是意味着什么,那将是皇党、后党、恭亲王这三驾马车微弱的平衡的结束。意味着皇权的削弱,慈禧的崛起,甚至是慈禧独霸皇权,称孤道寡的开始,意味着历史将沿着原先的轨道行进,自己的命运将与历史上的光绪皇帝没有什么差别。
对于“朕同意”这三个字,他觉得重若千斤,怎么也说不出口。他自己对于这中场面没见过,不知道怎么抉择,他将希望寄托与自己的叔父,这位与慈禧斗争了数十年,有着鬼六子之称的恭亲王。
但是他没有看到希望,仅仅是恭亲王那一双奢望的眼神,深深的让他一愣,他知道,这个以聪明著称的叔父只有到真的没有办法的时候,才会将希望寄托与别人,然而今天他将却将希望寄托到自己的身上。
他不甘的看向自己的父亲,希望自己这个虽然有些儒弱,但聪慧的父亲能给支持,至少给以提示,但是他失望了。
醇亲王那深深愧疚的眼神,也让他知道,他这个习惯于妥协的父亲今天又一次妥协了,想往常一样,在紧要关头投降给敌军。
越过醇亲王,看想翁同和,自己的老师眼中充满着忧虑,还带有一丝的心痛,对于现在皇党即将失去一臂的忧虑,对于皇帝亲手将自己的父亲格职而即将引来的非议和心寒而忧虑,更是对于皇帝面对这种复杂局面不知如何抉择的忧虑。同时还有对自己这个亲手教导将近十年,视为亲生孙子的光绪心疼,心疼他如此小就要承担这样艰难的抉择。
看到这个经常在紧要关头提醒自己,为自己出谋划策的老师都仅仅是心疼没有任何提示。光绪有些灰心,但是立马又振作精神,想看看真的都没有办法吗。
越过翁同和,看向荣禄,他想看看这个在历史上一阴险狡诈著称而今天明显站在自己这边的荣禄用什么办法,毕竟阴险狡诈反过来说就是聪明绝顶。
他彻底失望了,在荣禄眼神里没有提示只有不知名的坦然,具体为什么坦然?坦然什么无从所知。
光绪将目光收回来,他知道这件事只能自己下决定,别人是没有办法帮助他。
然而就在他打算再次权衡利弊的时候,慈禧突然的咳嗽一声,在这寂静的大殿,显得那么的响亮,传到光绪耳朵里,更是催命符。他知道慈禧这是不耐烦了,对于光绪的反抗有些恼了。
光绪再次抬起头来,将恭亲王、醇亲王、翁同和、荣禄、甚至其他那些他不知名的官员看了一遍,然后站了起来。并且挺了挺腰,整了整皇袍后,然后威严的看着朝臣。
看着光绪这般做派,恭亲王露出微笑,心里非常畅快,如果不是在朝堂上,他想畅快淋漓的笑一场。这种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概率都能让他碰上,他知道光绪自己这个平时儒弱骨子里强硬的侄子终于露出他的本像,这一漏像,可是要吃人的。
醇亲王露出不可思议的眼神,他一直认为光绪帝是个儒弱的孩子,像他,尽管最近变得聪明了,有的时候强硬些,但是他不以为然,认为仅仅是压抑太久的缘故,骨子里随他,是个儒弱的人。
翁同和露出一丝了然,皇帝还是露出那本像,平静的朝堂将一去不复返,与太后的斗争将无穷无尽,直到一方彻底倒下。然后蕴含深意的注视着恭亲王,恭亲王好像知道他在注视着他似的,反过头来对翁同和点点头,脸带会意笑容。翁同和回以笑容。
就在他们准备转头的时候,荣禄微笑地看了过来同时微笑地点了点头。恭亲王和翁同和露出惊喜,并回以大大的笑容。
(https://www.biquya.cc/id45198/258513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