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乔四爷的话一出口,就觉得后悔,因为这话问得太过于直白了。不成想,小丫鬟这次倒是十分的爽快!大笑着答道:
“老爷说可以就可以!此屋没有什么避人的!你尽管问,我知道的都可以告诉你!”
“噢?”乔四爷一见自己的问题应该不会给小丫鬟带来任何的伤害,所以也放松了起来。虽然说自己心中对名人字画并无丝毫兴趣,只对那个供奉着的黄绫子有兴趣,但是为了不使小丫鬟生疑,自己还是胡乱地问了几个字画上的问题。
“这是谁的字呢?看着好飘逸!”乔四爷指着一幅字评价道。
“爷,您真有眼光,一眼就选了一幅王義之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是的!是王義之的真迹!”
“不能吧?到目前为止,王義之的真迹不是还未发现么?自从在唐代出现一次之后,再也没有了在江湖现身。难不成是在此地?”
“你说的那本消失的王義之的《兰亭集序》是唐太宗让萧翼从辩才和尚那里骗得的原本。该序共28行,324字。这序,王羲之本是信手写来,宇体潇洒流畅,气象万千,其中二十一个"之"字,千变万化。无一雷同,成为中国行书的绝代佳作。他曾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他的第7代孙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死前他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它视为珍宝,藏在他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兰亭集序》。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兰亭集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兰亭集序》真迹,随即将其纳人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
后来,唐太宗死后,有人就推测,唐太宗既然这么喜欢《兰亭集序》,肯定是作为随葬品,埋入昭陵,至今不可考!
其实王義之当年写完《兰亭集序》原本之后,又回家临摩了三次,每次临摩得又都不像原本写得那样挥洒,尤其是那个‘之’字,全文共21次出现,各具风流,时而短粗重笔,时而细若蛛丝,时而似醉卧鼾睡,时而像临风而立,瘦得精神,胖得憨厚,高的挺拔,矮的墩实,各具神来之韵。可谓
独步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连酒醒后的王羲之本人也难寻得半醉之时的那种毫风。我家的这本是王義之后来临摩三次之中的一卷,虽不能与原本相提并论,但也算得上是珍品之一。”
乔四爷暗道,这诸葛府上真是奇特,一个区区的小丫鬟竟然对文化掌故,也掌握得如此之多。令自己都自叹不如。这就更激起了乔四爷的兴趣,越是离奇,越是不明白的地方多,才越容易让人无谓的冒险。乔四爷,年轻气盛,也是难逃这样的不沉稳。但是世间事情,往往是由于不沉稳才得以发展,也恰恰是由于不沉稳,才有更为惊险的故事。乔四爷,喜欢这样的探秘,这符合他的年龄,15岁,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有了解之欲。于是故事自然就多了,人生也就自然丰富多彩了!
乔四爷一看,自己刚才的问题一是没有难住小丫鬟,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明确一件事情:这个屋子里的很多东西都是可以问的,至少不至于让这个小丫鬟从此消失掉。于是,也就大着胆子了。
乔四爷走到一幅画的跟前站定。
这是一幅白描人物手卷,道教画,尺幅大约为300×30厘米,绢本水墨。画上有几十个神仙模样的人从天而降,宽衣大袖,手持拂尘之类的物件,列队行进,姿态丰盈而优美。颇有唐代画之风。但是,没有落款,像是由于年代久远,被风蚀而去了。只是在画作的一角处加盖了一个印章:悲鸿生命。不知何意,难道此作和著名画家徐悲鸿有一面之识。带着疑问,乔四爷,问道:
“小丫鬟,你可介绍下这幅画作么?我见画面之上的人物,体态丰盈,可是唐人之作?”
“爷,您真是好眼力!此作确是唐人所画,他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画师吴道子!”
“吴道子?就是那个画《送子天王图》的吴道子?可是这幅画,我从来没有见过,也不曾听说。”
“爷,任何一个人,就算是饱学之士,也不可能尽览天下之书,就算是盗墓之人,也不可能盗掘天下之墓。一幅画不知,有何奇怪呢?如果爷真想了解,我就斗胆多说两句!”
“愿听息教!”
“这原本是一幅佚名的白描人物手卷,也是历代字画中最为经典的道教画,尺幅为292×30厘米,绢本水墨。画上有87个神仙从天而降,列队行进,姿态丰盈而优美。后来当代著名画师潘天寿来访此地,见此画,曾评论此画:“全以人物的衣袖飘带、衣纹皱褶、旌旗流苏等等的墨线,交错回旋达成一种和谐的意趣与行走的动,使人感到各种乐器都在发出一种和谐音乐,在空中悠扬一般。”后来,张大千观赏此卷后给予很高评价,认为与唐壁画同风,“非唐人不能为”。最为绝的是徐悲鸿,他在看的此画后,竟然还在画上加盖了“悲鸿生命”的印章。弄得我们老爷拦也拦不住!”
“那怎么就认定为一定是唐代吴道子的真迹呢?”
“这一点,我们尚且无从可考,但是,徐悲鸿老先生都认为是真的,他是专家了,而且还想要高价买回,因为是我们老爷的心爱之物,所以不曾出手,但是难得徐悲鸿大画家对此画如此珍视,我们老爷已经答应,待百年之后,定将画作奉赏,分文不取。但是如果你一定要刨根问底,那只有等到科技高度发达,有了时光机,你回唐代看吴道子作画,然后跟踪这幅画,就可以看看是不是真的了。”
小丫鬟的话语之中,透着一股子精灵之气。着实令乔四爷心中佩服。心想,刚才的都是铺垫,看来小丫鬟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大有展示自己才华之意,那好,正中我怀,这回我将要问点真的,我最想知道的东西了。
“刚才你所言,确是条条是道,令我十分佩服。不想你小小年纪,竟识得如此多的诗文字画。”
“爷,您过奖了!只是略知皮毛而已!”
乔四爷缓步转过东面墙来,这回站定在那个放有黄绫子绸缎的拜台之下。抬头观望。
“此处所供奉的是本宅的祖上还是哪家的神仙呢?”
小丫鬟,微微一笑,似乎早知乔四爷会问似的,不仅不忙的答道:
“爷!这既不是我们祖上的神位,更不是哪家的神仙!”
“那是什么?我见诸葛老爷每天都会到此来上香,难道还有比祖上的神位更为重要的么?”
“有的,爷!”
“那这是什么呢?”
“皇封圣旨!”小丫鬟轻吐幽兰,不紧不慢打答道。
“皇封圣旨?”乔四爷身子为之一震,心想:难道诸葛家族还受过皇封不成?难道诸葛家族还是封建王朝时期的皇亲贵胄?如果单凭诸葛府上的小丫鬟都有如此的胆识和才学,那么诸葛老爷的能为只能在其上,不会在其下,所以说,要是为皇室立功,该是不难,但是,我倒要听一听,这诸葛家族到底为皇帝立过什么功劳,竟然能够有皇封圣旨!于是坦言道:
“丫鬟,你且说来听听,贵府这受皇封的事情么?”
“此不为禁忌,说来也是无妨的!爷,您请听好,我这就道来......”
(https://www.biquya.cc/id45017/240768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