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乱臣贼子 > 第九十四章 升任县尉

?五日之后,糜氏船队去而复还,随行的糜家管事稍来管亥的一个口信,说其可以向李贤许诺,两年之内绝不犯中原!

  两年的时间,足够李贤做很多事情了。

  听到这个意料之中的承诺,李贤彻底松了一口气。

  骨子里,管亥跟周仓都是一类人,他们一言九鼎,重信守诺。

  既然管亥说两年之内不犯中原,那么李贤便可以放宽心,无视高句丽潜在的危险了。

  如今已经是初平二年,董卓迁都长安,天子刘协大赦天下。

  闻言之后,徐庶拉着李贤足足喝了三坛的酒水。

  有了这纸诏书,徐庶便不再是戴罪之身,他可以出仕当官,甚至可以堂而皇之地回乡探亲了。

  徐庶南下荆州读书养性,未尝没有躲避官府通缉的意思。

  现在好了,天子大赦天下,徐庶恢复了清白身,这等好事,自然要尽情痛饮。

  又过了三日,天子的赏赐也到达了都昌。

  由于董卓把持朝政,天子刘协名存实亡,诏书中对于孔融厘清郡内匪患的赏赐只有寥寥几句。

  没有金银布帛的赏赐,只是加封孔融为虎贲中郎将,对于李贤等人的赏赐更是吝啬的很,让北海相孔融“酌情封赏”。

  黄巾退了,挥兵救援的刘备没有了滞留的理由,在得到孔融丰厚的“仪程”之后,刘关张三兄弟闷闷不乐地离开了。

  历史原本不是这个样子的,倘若没有李贤,刘备就是救援北海国,救下孔融的大功臣,可现在由于李贤的横插一杠,救援北海的首功被李贤抢去了,据说介亭兵勇还得到了大量的金银财货,这让心生妒恨的刘备更是恼怒,可却又无可奈何。

  论兵力,如今李贤麾下有兵马三千人,跟刘备的四千人比起来略逊一筹,可若是比起装备的精良程度,精打细算的平原军无论如何是比不过介亭兵勇的。

  论将领,李贤麾下的周仓、胡庸等人也是能战善战的猛将,即便比起关羽、张飞略有失色,可却并不足以完全影响到双方的实力对比。

  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为客军的刘备无论如何是讨不到便宜的,还不如见好就收,这样才是长远之计。

  打发走了刘备,太史慈向孔融告了个假,他要回乡探母。

  儒家提倡仁孝为先,孔融自然照准,并给予了太史慈丰厚的赏赐。

  不管怎么说,太史慈也算是出色完成了任务,求来了刘备的援军。

  锦上添花的刘备虽然比不得雪中送炭的李贤,可总归伸出了援手,孔融恩怨分明,自然要把这功劳记到太史慈头上。

  刘备、太史慈各有赏赐,此役最大的功臣李贤自然也不能怠慢了。

  孔融考虑再三,决定擢升李贤为夷安县尉。

  县尉俸禄四百石,掌管一县治安,地位仅在县令之下。

  原本孔融想给予李贤更高的职位,可又担心贸然提拔,会揠苗助长,反正李贤这份功劳在这里,日后好生维护、提拔他就是了。

  不过,李贤毕竟是大功臣,孔融在颁布封赏之前决定探探他的口风。

  “维中,此番救援都昌,你功勋卓著,我打算升你为夷安县尉,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比起不入流的吏员游缴,县尉才算是真正踏入了大汉官员的行列。

  李贤原本就没指望做多大的官儿,反正现在的他有了“名声”,又收获了大量的金钱。正是闷身大发财的好机会,倘若风头太盛,容易树大招风,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念及此处,李贤哪有不允的道理?

  “使君厚爱,李贤必定竭力厚报”

  孔融锊须微笑,确定李贤没有任何作伪之色过后,他赞道:“好,不居功自傲,挟恩邀赏,方为人臣,维中呀,你好生去做”。

  李贤慨然应诺。

  “日后若是遇有难处,尽管报来!”

  这就是施之以恩,许之以诺了。

  李贤抱拳作揖,“多谢使君”。

  “嗯,此番诱导管亥离开,糜氏也是功臣,这份盐货专营的契约你拿去交给他们,只要我孔文举在北海国一天,他们就是北海的官商”

  李贤又是一番道谢。

  之前的空口许诺毕竟是不作数的,倘若孔融过河拆桥,李贤还真拿他没有办法。

  那时候糜氏收拾不了孔融,肯定要迁怒于李贤。

  虽说李贤不怕糜氏的报复,却也不想凭白失却一个援手。

  能够这样两全其美地解决问题,李贤自然喜闻乐见。

  都昌是北海国内最大的城池,眼瞅着就要离开郡城了,从管亥那里置换来的钱货,李贤只交出了三成,剩下来所有的钱货加起来也有一万斤。

  这么一大笔钱货若是运回介亭,只怕马上会引来口伐笔诛。

  思虑一番之后,李贤决定取走一千斤,另外的九千斤全部放到糜氏庄园。

  这么一大笔钱,李贤肯定要跟糜缳说清楚。

  大概得知了李贤的意向之后,糜氏为之一惊。

  若不是寒冬时节,说不定糜缳本人就要赶来相见了,后来在糜竺的坚决反对下,糜缳才采取了飞禽传书的方式告诉李贤,她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并向李贤保证,不管他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支取,糜氏都会在十日之内兑现完毕。

  这一次的书信很是正式,上面不但有糜竺的私人印记,甚至还有一个硕大的“糜”字。

  有了这份“收据”,李贤彻底宽心了。

  三日之后,李贤率领麾下兵马南下夷安。

  离开都昌的时候,城内的百姓十里相送,不少人准备了酒肉侯在路旁。

  鲁地百姓最重情义,在他们眼中,仗义来援的李贤是他们都昌百姓的大恩人,如果没有他,郡城早就被破了。

  一个小小的游缴,在寒冬腊月跋涉数百里,披荆斩棘,过关斩将,与数倍于己的贼寇周旋厮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别说封给李贤一个县尉,在众人看来,便是封一个都尉都是绰绰有余的。

  如今,大恩人离开郡城,百姓怎能不送?

  打马而行,李贤与徐庶对视一笑,不管怎么说,此番出征,可谓是满载而归。

  文事有徐庶,武事有周仓,一文一武在短时间内都没有明确离开的意思,这让李贤心中窃喜。

  这一套班底,只要用心经营,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介亭兵勇们考虑的事情与李贤不同,出来了这么久,打了这么多胜仗,他们早就想回家看看。

  周仓统领的降卒营与胡七麾下的流民营虽说不是介亭人马,可他们在外漂泊了这么久,也都想找个地方安稳下来。

  据说介亭是李游缴的生长之地,能够去那里瞧瞧,自然是一件美事。

  ;

(https://www.biquya.cc/id42466/234241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