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病军师之苍天法旨 > 第五十六章 隆中青碣埋竹简

?

  隆中青碣,四人畅谈心中抱负,大有,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之意。酒至三循,四人欣然互通名讳,引公孙羽落为知己。

  “颍川?徐元直。”葛巾乌履,年方二十五岁的徐庶,爽朗自介,他此时,侠客习性仍依稀尚存,不拘小节,落落大方。

  “博陵?崔州平。”崔钧,笑呵呵的举手躬礼,佩逍遥巾,胖容丰姿,自有一股清风袭来。

  “琅琊?诸葛亮。”年龄最幼,长发披肩的青裾少年,悠然自若。诸葛亮年刚十六,尚未及冠,故无字。

  “辽西?公孙羽落”微微挹身,算作告之。

  崔钧猛地一震,不可思议的扭头望着他,喉咙里‘咕咚’一声咽下一波口水。手指公孙羽落惊诧的问道:“‘三策破辽东,一旨退鲜卑’,辽东?公孙羽落?”品评天下,喜夸大。辽东一战成名后,世人皆称其为辽东?公孙羽落。

  公孙羽落微笑道:“辽东之役,胜的侥幸,每每思虑,总会脊骨发寒。能胜,运气成分占据七成。”在诸葛亮,徐庶,崔钧之前,他可不敢妄自菲薄,谦虚才是王道。

  “三千步骑夺辽东,却是有些孟浪。”徐庶眼睛里闪耀着精明与睿智,点头侃侃而论:“其一,辽水迎战,太过仓促。试下一下,倘若公孙恭用步兵先攻,骑兵弓箭辅之,慢慢绞杀,围而歼之,就算你有三千盾阵,也无回天之力。其二,火烧新罗原,诱敌之策用的极好,只是伏兵之处,稍有败笔。兵法云:遇谷而停,逢林莫入。公孙康若是小心些,不入秋谷,即使轻骑尽佚,有武钢百车,甲骑装具在手,扭转战局轻而易举。其三,刚定辽东郡,就分兵三路,攻戮诸郡。此乃用兵大忌,沓氏反叛,安岳之败就是铁证。”

  千古风流人物,由不得他不钦佩,幸好辽东没有这些妖孽。连连点头,毫无被徐庶贬低的懊恼,认真听着他每一句的分析。

  诸葛亮适时开口道:“元直,此言差异。先不论军战,你且说说当日辽东可有能谋之士?可有擅阵之将?辽东公孙氏,乃世袭小族,久居蛮夷之地早已经融入蛮化。辽东骑兵弯刀,弓射都是鲜卑,突厥所擅,蛮化之重可见一斑。居汉地不尊,弃印玺不绶,同蛮夷之化,背汉祖之德。百姓惶恐,士族离心,无人可用,才是能羽落破辽东的根本原因。”

  崔钧想到年前的坊间传闻,结合两人的论述,恍然道:“难怪,难怪。”见到三人投来的疑问目光,他慌忙解释说:“去年,我曾赴胶东半岛。在坊间听得一评说,带方时,郭嘉曾献贾范上,中,下三策,可知贾范选了那一策?”说到这里,他小眼眯起,摇头晃脑的买起关子来。

  “中策。”几人打诨贯了,徐庶不以为意,想了想答道。一信沓氏反,带方布局,环环相扣,海冥引敌更是神来之笔,倘若这还仅是下策,那么郭嘉的上策又该是什么?

  “中策。”公孙羽落点首相和,两大军师在畔,他还是低调,低调,再低调好些。当然,更多的是期盼想一睹,他们指点江山的英姿。

  “下策。”诸葛亮沉吟片刻,方凝重的说道。他略想,脑海闪过良策无数,可是真正能胜此策的不多,再加上他观崔钧脸有得色,故开口言下策。

  崔钧愕然,直到徐庶轻声说了一句‘喜怒不行于色’他才幡然醒悟。“让你笑。”轻轻拍了拍肥脸,他郁闷的说道:“确是下策,中策:匡扶汉室,讨逆不臣。他缀贾范举汉室旌旗,兵出乐浪讨逆不臣,彼时,公孙续刚绶永宁乡侯,为稳辽东民心必退。凭水军之利,救乐浪之危,双分辽东,拖延你们一统辽东四郡的步伐,最毒的一步,尽启暗探,刺杀羽落兄。”

  正拿起一枚龙眼,吞入口中的公孙羽落,闻言,连连咳嗽,果核差点被咽入腹腔。他还真不知道郭嘉的中策会有这一步,釜底抽薪的毒计,幸好,当年贾范没有选择中策,否则还真可能被暗杀成功,当时他身边就倫直,楊祚可堪一战。

  徐庶来了兴趣,民间传说,虽有断章取义,可这中策,却不失为中庸良策。不论成败,其结果,一争辽东,比下策徒迁胶东强上许多。

  崔钧嘿嘿一笑,不在打哑谜继续说道:“上策,舍带方,夺辽东。好计谋啊,襄平三路齐出,辽东郡空虚,用带方郡换辽东郡,大赚呐~!”此时,郭嘉尚未献‘十胜,十败’之谋,只在颍川一带稍有名望,免不了,崔钧啧啧称奇。

  “却是深谋,郭嘉此人当是我之劲敌。”诸葛亮点点头,不忌讳的说道。人厌曹之心,在座几人都能看出一些端详。

  “唉~!你叔父之亡佚,乃曹贼所害。虽闻豫章之难,却无回天之力,奈何。”崔钧神色一肃,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安慰道。乱时而起,崔钧举部曲,占据陇南西河县,仕任太守。虽有兵权,部曲,奈何鞭长莫及,想救也无法可救。

  从浊酒之殇,到如今的叔父之亡,公孙羽落终于明白诸葛亮为何会弃曹操,选刘备而辅之,刘备虽弱,却忠于汉室,名士,越有气节,也就越不会去选择曹操,求仁得仁,每天都活的心安理得,其意义,更胜于锦衣玉食,高官印玺。问心无愧,更强过失德失义,行尸走肉的活着。

  青碣石上,冷场半响。公孙羽落举起酒樽说道:“天降霍乱,汉室炸衰。身为汉人,理当立匡扶汉室为己任。你我可于此石碣,定下盟约,合纵连横,终其一生,再兴汉时之光。”

  “大善。”崔钧欣喜过望,一拍大腿,连声赞好。

  “可,只望莫有战场相见的一日。”徐庶没有崔钧这么乐观,群雄逐鹿,不为同一阵营,最后终难免穷图匕见,至于结果谁又能说的准呢。

  “用心良苦。”诸葛亮点点头,认可道。他看透了公孙羽落提盟约的最终目的,重病待佚,一切谋算皆为其兄。这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苦心,同其理想,怎么能让他不肃然起敬。

  公孙羽落有些激动的转身,对碣石下的赵云,若进喊道:“去,取四份空白竹简,笔墨纸砚来。”吩咐完,他面含笑容,高兴的对石上三人说道:“四人订盟,岂能无佳话传世。青碣石下埋竹简,各评十年天下事。可好?”

  “好,好,好。十年再聚隆中,取简论英雄。”崔钧眉开眼笑,异常高兴,君子十年约,可是一件风评天下的佳话,再说万一写对一言半语,凭此胜过元直,诸葛两个妖孽之辈岂不是美上加美。

  “你这花花肠子,都写脸上了。”徐庶瞧着崔钧的猥琐样,不屑的摇头鄙视道。然后话锋一转:“各评十年天下事,我无异议。”

  “有意思。”诸葛亮扼首认同,一卷竹简,不论十年之后,四人何去何从,都会因此竹简而牵绊,忆起今日约。只不知,这落子谋算是为那般。

  “砚石有紫,绿白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四方,易水古砚,置于锦席四角。紫毫笔,长台关,小铜锯,小铜凿,小铜刀,一样俱全,长约二尺四寸的竹牍,每五十片一堆,放在四人身畔,青碣石下若进身前还有许多,足够他们将心中所想尽书而出。

  公孙羽落,四人分别退至碣石一角,轻研墨,重舔笔,墨香四溢,弥漫在青碣石上。每一个人都在苦思冥想,提笔疾书,也许四人中最轻松的当属公孙羽落,天下大势本就在他心中,下笔千言,默默收起了笔墨。然后用铜制工具,给竹牍打孔,穿绳,按顺序修订成册,卷起竹简再用油纸扎紧,算是书写完工。

  端坐一旁,静静等待。直到四人皆完成论述,扎起竹简,然后每人皆取私印,于油纸上盖印章,在赵云,若进的帮助下,将竹简深埋在了青碣石,三尺地下。

  一举而竟全功,四人很是高兴,又是一番举樽畅饮。直到,暮色降临公孙羽落方才起身告辞,没有招揽他们,不是因为历史,而是因为知音。诸葛亮,徐庶,崔钧三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都有不平凡的一生,为什么要去改变?他们本该不平凡的一生。

  心中默默的念着:我在辽东,见证你们的崛起,辉煌,成功。

  青裾伦巾,诸葛亮在他转身而去时,深深的注视着他的背影,嘴角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能够看透人心的注视,尽在执掌的笑容,凝立青碣目送他渐渐消失在夜色里。

  双辀车辕,迎着烈烈寒风,在驿道疾驰。公孙羽落斜靠车舆,淡淡吩咐道:“去豫章。”隆中奇遇三人,他知道诸葛亮对诸葛玄有着很深的亲情。顺道豫章,借笮融之手除去朱皓,也算是为兄长接下一段善缘,将来辽东若有失,也能有一个投奔的对象。

  白皑皑的未来,何处才是一方净土啊??????

(https://www.biquya.cc/id42098/255971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